我社出版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珍稀典籍彙編》(28冊)於2019年12月榮獲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作為一部囊括14種少數民族文字、190餘件珍稀典籍的鴻篇巨製,這套彙編的完成,離不開眾多學者櫛風沐雨、排除萬難,從海量文獻中精挑細選、整理彙輯,同時也離不開出版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與配合工作。這套書的責編之一陳稚瑤為此寫了篇編輯手記,嘗試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出發,與大家分享在編輯過程中遇到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以及通過解決問題而不斷成長的編輯故事。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與古籍研究所 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保護與資料信息中心 編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珍稀典籍彙編》是我遇到的第一套包含中英對譯內容的書。其中的前言及各少數民族文字典籍的選編說明,均採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進行介紹。儘管這些文字的篇幅相對全書而言並不算太多,但在編輯過程中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卻遠比想像中複雜。從最初拿到英文稿件時苦不堪言,無所適從,到最後對其中的一字一句用法來源都無比熟悉,這個過程,無論是對於這套書,還是對於我個人,都是一場脫胎換骨般的蛻變。箇中滋味,足以讓我回味多時。作為一套有著中英對譯內容的古典文獻類圖書,英文部分的編輯工作,除了打磨字句、梳理邏輯、理順文氣,更困難的是要處理好充斥全書的專業術語。拿到稿件翻看第一遍後,我就列出了一張表,包括了各種待核對與統一的專業術語,當時的感受,大約也只有「一籌莫展」能夠形容。首先自然是古典文獻學及語言學的專業詞彙的選用問題。尤其是古典文獻學,由於當時國內尚未出版過一本權威的古典文獻學中英對照詞典,而大量的漢語術語在國內外也尚未有學術圈共同認可的英文對應說法,這給我們的翻譯和編輯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例如作者在介紹屬於漢字體系的西夏文、壯文、水書、布依文、契丹文、女真文等少數民族古籍文獻時,均提到了許慎的六書在這些文字創始之初的影響,而「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說法,在國外就有多種翻譯,不同少數民族文字典籍的譯者不同,也導致了翻譯上的不規範與不統一。我們參考了裘錫圭先生的《文字學概要》的英文版和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的《中國歷史新手冊》中,才最終統一了這幾個詞的英文寫法。
當然,這類術語還是相對簡單的,畢竟我們的作者與譯者都是專家,他們對於這類詞彙的把握較準,編輯的主要工作便集中在了核對與統一上。第二類專業術語則涵蓋了天文地理、哲學宗教、語言文字、曆法算術、醫藥手工、社會經濟、教書育人等諸多方面。由於少數民族文獻涉及的內容範圍極廣,在介紹說明時,也就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大量來自各個領域的專業詞彙。在這方面,譯者就未必能夠完全掌握相關說法的準確翻譯,因此此類用詞的正確與否,便需要編輯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翻閱相關材料進行核查。
例如明清時期西南地區的「改土歸流」,兩位譯者分別翻譯作「the abolishment of the chieftain system」和「replace the chieftains with governmentofficials」,可以說基本無誤,但我們卻無法肯定,在歷史學上,這兩種說法是否權威。查詢相關的碩博論文,除了意譯(意譯的結果多種多樣)以外,似乎也有直接採用拼音替代英文的方式,但對於讀者中的非漢語母語者而言,此類翻譯並不友好,無法解決實質問題。再三斟酌之下,我們採用了相對權威的《劍橋晚清史》英文版中的翻譯,譯作「Bringing the autonomouschieftainates into the regular bureaucratic system」,方便讀者理解的同時,我們心裡也覺得有底。
在核對此類術語時,需要快速瀏覽了各個專業的中英文圖書,這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必須在海量的知識中,提取出有效信息,識別出其間輕微的差別,對比同一領域的其他相關書籍,最終選取最準確、最通行的譯法,並對出現在文章各處的相應詞彙進行統一。第三類問題則是跨語言的表達問題,以佛經名稱和少數民族人名最為突出。西夏文和託忒蒙古文文獻中都有佛經文獻,其中西夏文的四部文獻資料均為佛經,而託忒蒙古文文獻中則是有一部極為出名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這幾部佛經文獻,究竟應該用英文名稱還是梵文名稱?如果採用梵文名稱,是使用拉丁文轉寫,還是使用真正的梵文?
這些問題,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最終決定西夏文的四部文獻採用拉丁文轉寫的梵文名稱,而託忒蒙古文中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則採用英文名稱,也是在多方徵求宗教學專業人士意見及建議,查閱了幾部佛教辭典,並且與其他責編再三討論之後,以尊重佛經原名、方便專業人士辨識和局部統一為原則得出的結果。
除此以外,文獻說明中涉及大量少數民族人名,是否保留少數民族讀音的直接轉寫,也是我們考慮的問題。剛入行時,總是聽編輯前輩們說起,編輯應該是多面手,不應該囿於自己的專業,而要做到既博又專。但從未有一本書,可以讓我如此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如果說每一本書都有著自己的生命,那麼這套書的生命,則是絢爛多彩、浩瀚宏大的;僅僅是英文部分,也可以把這種特質展示得淋漓盡致。這套大書自策劃至出版,歷經五年,除中英對譯的部分外,其餘部分的編輯工作所遭遇的問題,以及解決困難後的欣喜,不在此篇贅述。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套承載著璀璨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珍稀典籍彙編》將會愈發地顯示出它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成為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的經典之作。
本文發表於《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020年第6期)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珍稀典籍彙編》: 讓文字再現輝煌,讓典籍描繪歷史《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珍稀典籍彙編》圖書捐贈儀式在京舉行福建人民出版社
-- 長按二維碼關注 --
訂閱號:fujianrenminshe
分享:點下方「分享」或「在看」
購書電話:0591-87623913 87604363
網店:當當網、京東商城、天貓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