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一句論語八佾篇全集王自成主講及每天學習討論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2021-02-07 荀卿庠之好寶寶壞寶寶

每日學一句論語八佾篇全集王自成主講及每天學習討論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視頻聲明:

      《論語》視頻單純是荀、王兩家族的家學,因家族人數眾多,分別各地難以聚集,做視頻單純為兩家族後人學習之用,作為家風傳承留念。

       視頻不做為學術研討,也不作為私塾課程,更不是培訓機構教材。

以下是荀、王家族每天討論,無討論忽略,有刪節:

【原文】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翻譯】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

四帥哥:

正人君子,表裡如一!

荀卿庠書生:

按現在民主理解:

群龍無首大吉大利,修養身心都高了,有領導沒有領導一樣。修養不高,蠻荒之地有領導也沒有作用。

中原人知道人活著是人,夷狄還處在動物活著方法。

人與動物區別就在活著是為了什麼。

君不是經濟窮富,是精神+經濟+思考+……

現代人的觀點,農村的富人不如城裡的無業游民。

這個觀點比喻理解非常合理,這樣解釋就是錯誤。

樂觀_中國:

有君:做官的人。

亡:失去了(職位、財富、家庭)

荀卿庠書生:

突然發現:

論語本意都是被註解者解釋,讀書跟著註解解釋走歪的,沒有體會真正意義。

樂觀_中國:

把我們的討論整理一下。

一定有價值。

荀卿庠書生:

有君,理解為:領導,制度,教化,道義,天道,神明等等,正能量……

解釋很麻煩的。

我收藏的,慢慢整理。很多理解不透,估計經歷不夠。

樂觀_中國:

有君,有政,都要理解為做官的人。

四帥哥:

能自圓其說且有一定的普適性即為道,可大可小。

樂觀_中國:

如果咬文嚼字,有就是侑。

也可以理解為:偏遠地區的輔政者,不要貪圖享受跑到中原去流浪閒逛。

孔子的學生有來自夷狄。

大姐:

文化的重要意義。

書生·無為閒君:

大姐補充更明白了 

六舅:

兒時就聽到大人們常常談及袁了凡,所謂(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謂之也。

【原文】3.6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翻譯】

季孫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說:「你難道不能勸阻他嗎?」冉有說:「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

樂觀_中國:

林放, 字子邱(子丘),春秋魯國人(今新泰放城鎮),春秋時著名學者,是殷代忠臣比幹的後裔,一生致力於禮的研究。

  他曾向孔子問"禮之本"。孔子稱讚說:"這個問題意義重大呀!就一般禮儀說,與其鋪張浪費, 寧可相互節儉;就喪禮說,與其佔卜吉兇,寧可哀慟悲傷。"(《論證·八佾》)

   相傳他終生不仕,隱居泰山,高臥山林,放浪於松石雲水之間,向進山香客宣傳孔子的學說,並給當地山民傳授禮、樂、書、數等文化知識,做了很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他虛心好學,造詣頗深,在當時已負盛名。正因為他對禮的傳播和發揚光大作出了貢獻,所以受到歷代帝王、文人的景仰。漢代的文翁特為林放繪製了肖像。唐代曾在林放故裡放城,修建林放祠。清乾隆年間曾出土《林放祠記》的唐碑。至今放城的南閣子、北閣子,還傳為林放祠的遺蹟。曲阜城外還有"林放問禮處"等遺蹟。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聽說過泰山不如林放嗎?

也可以理解為:聽說過祭祀泰山不如紀念林放嗎?

也可以理解為:難道林放不去泰山就不是林放了嗎?

荀卿庠書生:

這個理解具有時代意義

也可以理解為:聽說過祭祀泰山不如紀念林放嗎?

另外還有一層意思

天子才有資格祭泰山,八佾舞也是說季氏越禮。

如果琢磨琢磨,很多涵義。文言文就是有意思

樂觀_中國:

孔子把林放拿出來說事,是強調敬神不如敬人。

書生·無為閒君:

根據論語八佾篇主要以禮為主。

林放這個人也是注重「禮」

孔子看不慣季氏經常越禮。

祭祀之「禮」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頭等大事,不是現在對祭祀沒有感覺。

周禮對祭泰山也是非常之禮,季氏級別態度等等都不符合「禮」,不如林放學「禮」

讀論語最大弊端,穿越時空太多,經常與現代各類學說混淆。

樂觀_中國:

周禮對祭泰山也是非常之禮,季氏級別態度等等都不符合「禮」,不如林放學「禮」

書生·無為閒君:

每日學一句學習論語,每周學習孟子一段,每月學習荀子一點。

幾年後都是大師級別 

樂觀_中國: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我理解這樣標點: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君子應當不與人爭什麼,如果一定要爭,就聚會當眾抽籤,開始時相互詰責,結束時把酒言歡。這才是君子之爭。

射:射復,測爻,抽籤。

揖:聚會。

讓:詰責。

升:上。

荀卿庠書生:

按現在奧運精神理解就好

重在參與,不在名次。

現在奧運精神已經變了只為名次!

君子爭的不是名利,是實力,相互坦蕩,難度係數太大。比賽是比賽,喝酒是喝酒,拿的起放的下。

中國蒙學有個有趣學習「對聯」

為什麼學對聯,外國沒有吧。

中國為什麼又「易」學,陰陽,二哥中醫明白,非中醫很難理解陰陽。

「對聯」「陰陽」和現在相對論是不是一樣。

對聯,對帳,近義詞,天文地理都包含。

反義詞,近義詞,都學習對對子。

樂觀_中國:

以實力爭高下不是君子。

書生·無為閒君:

奧運精神,比賽不是為了名次,為了參與,為了人類和平。

不要戰爭,體力比賽,就是這句話意思。

比賽後喝酒吃肉,沒有血腥。

疫情一樣,不要戰爭,其它模式比賽解決問題。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荀子勸學》

這句話我感悟幾年才明白怎麼讀書。

教課書教育讀書錯誤,誤導不知道多少百年,難怪聖賢難出現,因為要有出色老師,還要有磨難經歷感悟。

解釋,理解都容易,做特別難,感悟到更難。

如同我們上學,幾十個人都在聽課,最後差距很大,特別數學作業。

為什麼有的100分,有點不及格,甚至0分?

防人之心不可無,

疑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不就是有懷疑態度嗎具體細節不清楚了。

同理。

君子辯而不爭。~荀子

辯是什麼,辯不也有一點爭理嗎?

六舅:

孔子精通六藝,當然精通射術。

他主張比賽射術,要求準,不主張強調力度。

【原文】3.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翻譯】

子夏問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麗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來打扮啊。』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這是說先有白底然後畫畫。」子夏又問:「那麼,是不是說禮也是後起的事呢?」孔子說:「商,你真是能啟發我的人,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

四帥哥:

今人多注重儀式感,「繪事後素」太難懂了。

樂觀_中國:

素以為絢兮:以素為絢兮,以本色為美啊,畫的真好真像啊。

繪事後素:繪畫的王(君、主宰)是本色,繪畫的靈魂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後:王,號令天下。

王后:管理王的人。

樂觀_中國:

禮後乎:禮是天下的主宰嗎?

禮主宰天下嗎?

【原文】3.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翻譯】

孔子說:「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它的後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它的後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於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和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樂觀_中國:

徵,最好理解為 推求,研究,考古,尋證,考證。

王東嶽有水,超越朱熹。感覺朱熹的註解不如牛哥(荀亮)

要是牛哥參與討論,就熱鬧了。

荀卿庠書生:

大哥書讀得好,理不行,歪曲正道,路走錯了。

我現在學習王東嶽

樂觀_中國:

牛哥學到了第二階段,否定階段。如果進一步學習,到否定之否定階段,就徹悟了。

發王東嶽的視頻和文章,系統的發。

荀卿庠書生:

一會,現在學習中

大哥是沒有老師指導,武功需要老師解悟,我跑好多地方求師的,現在發現自己讀錯了。

搜:

王東嶽 視頻

或視頻裡,搜索

王東嶽

很多的,估計看不完,我在購買他的書,好貴的

【原文】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翻譯】

孔子說:「對於行禘禮的儀式,從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願意看了。」

樂觀_中國: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祭祀大典,獻食物獻酒以後的儀式,我不願繼續看下去了。(後面是祭祀者分食酒肉的場景)

既:君子就食。

灌:以酒灑地祭祀。

【原文】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翻譯】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說:「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舉行祭祀一樣。」

樂觀_中國:

吾不與祭,如不祭。

也可以理解為:吾不與,祭如不祭。

我不與先人、神靈交流(報告、請示或者心語),祭祀儀式有不如無。

書生·無為閒君:

這句話普通基督徒能理解。

祭祀是按現在是形式,周以前實際是大事,前幾天談過。

祭祀中國祭祀祖先為主,祭各類神也很多,基督徒現在禱告耶和華(神,我認為中華翻譯不當,舊約耶和華音譯合適,耶和華現在每人身邊都在,無論什麼民主,二哥中醫安古醫學理解神應該比其它人清楚)或耶穌(神子,有點神話,我看了新約不太喜歡胡扯。)

按現在現實主義理解,領導在於不在工作是一樣態度,祭祀祖先也好,祭祀什麼神也好,祭就當祭祀的在,不祭就當不在。

工作一樣,領導在工作積極,領導不在不工作了?乾脆不用工作了,祭祀是對自己負責,工作也是對自己負責,神是監督作用。

以下本人獨創:

中國神話根據《封神榜》分為:

仙:人身修煉的道業功德等等,就像現在打遊戲一個大號沒有掛過打到底。

神:非人身修煉境界,與仙區別不是人身直接修煉,遊戲就是復活過。

人,論語裡面講的人,中華文化講的人。萬物最高生靈。

鬼:人死後的形態,中國是無形,西方是有型。

妖:除人以外的動植物活的生命物種,這類修煉出來的。鼠狐及花草樹木類。

怪:都是物體修煉出來的物體,桌子石頭類。

魔是中醫理解好些,一般西方多是反面神,中國是指修理過程走錯路。

精靈,中國理解為仙,但是不是人修煉,外星球超人類,愛好人類和平。

魔:變態的超人類反人類。

法師:類似中國仙。

西方哲學與中國不一樣,常常混淆,以西方考核中國,悲哀。

哲學

中國,人與人關係

羅馬,人與神關係

希臘,神與神關係

按數學數字理解中西方哲學:

數字:點(有理數無理數都是點),線(直線),面(坐標),立體(立體坐標),三維(i平方=-1)

傳統文化:研究空間所有數,討論都是三維空間數字

西方文化:點,是研究三維空間中一個點就是專家教授,學術研究成名,二哥搞學術明白,大部分估計很難理解。

開車的安全帶不是給警察帶的,是給自己安全的。

一樣理解。

【原文】3.16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翻譯】

孔子說:「比賽射箭,不在於穿透靶子,因為各人的力氣大小不同。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樂觀_中國:

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

射不皮主,偽力不科同。

射箭時不能區分頭和冠,真假卻不能放在一起衡量。

皮:體表、表面、剝離、分割。

主:首、君主。

皮主:分開頭和其他部位。

為:偽。

力:實力、奮力。

科:鬥,制度,衡量。

同:一樣,一起。

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於動詞前。

我想孔子說的是道,古之道,應該是深邃的道理,而不是古代一個遊戲規則。

理解文言文,必須吃透每一個字。

為,解釋為因為,是理解全句的最大障礙。

【原文】3.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翻譯】

孔子說:「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禮的規定去事奉君主,別人卻以為這是謅媚呢。」

樂觀_中國: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也可以理解為:

對待君主應當畢恭畢敬,如果以事君之禮對待非君主之人就是諂媚了。

人以為諂也:以人為諂也,以事君之禮事人為諂媚。

這裡的人,最好理解為小人。

這裡的君,最好理解為君子。

**在**70年校慶上說,讀史可以使人知何以興衰,讀詩使人知何以悲歡,讀論語使人知何以榮辱。

這句分析一下就有味道,不但適合過去,現在也適合。

當我們對上級領導(聯想引申:比自己等級高、比自己文化高、比自己有錢等)用禮待遇侍奉著,很多人都理解你在諂媚(老家話bajibaji)故意討好領導。

孔子只是按照規矩禮義和禮儀執行君臣禮,眾人很難理解的,現在這樣現象很多,接待上級正常,有時被舉報,不接待也被處罰。四菜一湯制度就是標準,都會變形

孔子認為世道變了。諸子百家認為禮崩樂壞。

當今傳統文化與西方哲學,西方宗教衝撞,也算是沒有標準版的人生價值觀。

這句『』人以為『』是關鍵,與現代漢語的『』人以為『』不同。

翻譯成 以(事君盡禮)(事)人為...

書生·無為閒君:

孔子按規矩事君臣禮義禮儀對待所謂的君這件事,眾人理解……

聯想引申現在……

樂觀_中國:

朱熹的註解不是唯一的理解,而且我感覺朱熹的古漢語水平不高。

上一篇講的是怎樣對待不同的事,這一篇說的是怎樣對待不同的人。

如果理解為孔子抱怨,就不妥了吧?

書生·無為閒君:

聽院校派專家講,朱熹是民間老師,當時王安石變法,孔孟荀,荀學是當政派現實主義,孟是民間派,朱熹就是這個流派,朱熹死了,得意門徒都不去祭拜,王安石變法失敗後,朱熹的弟子上臺,弟子們都抬朱熹,提倡孟學心學,這樣荀子從孔廟出來了……

元,蒙古統治,不認識漢字,儒就發展元曲明小說給當政派看,不然不吸引當政派,清末留學日本發現失傳古籍,現在建設發現古籍,重新讀發現儒家是朱熹帶歪了……王陽明更是胡扯八道……

先秦思想精髓都是荀子傳承的……找找資料發看看儒家傳承人物,沒有荀子,到孟子就斷了。

論語,孟子,一般文科能看懂。

荀子,老子,莊子,法家道家需要理工科才看的明白。

《魯詩》:荀子—浮邱伯(包邱子)—申公(《魯詩》開啟者)

《毛詩》:子夏—曾申—李克—孟仲子—根牟子—孫卿—大毛公

《穀梁》:荀子—浮邱伯—申公—瑕丘江公

《左傳》:左丘明—曾申—吳起—吳期—鐸椒—虞卿—荀卿—張蒼—賈誼⑦

荀子(趙國人)在蘭陵收徒授業,傳《五經:詩、書、禮、樂、春秋》之義,授「帝王之術」,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把《詩》傳給弟子毛亨和浮丘伯。

把《書》傳給了弟子韓非和李斯。

把《禮》傳給陸賈。

把《樂》傳給公孫尼子。

把《春秋》傳給弟子張蒼(再傳弟子賈誼)和陳囂。

1、毛亨:戰國末年魯國人,隱居今滄州市河間市),整理《詩經》。

2、浮丘伯:齊國思想家,楚元王劉交的老師。

3、韓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名非,韓國人,著有《韓非子》。

4、李斯:法家思想,楚國人,呂不韋門客,丞相。

5、陸賈:西漢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著有《新語》。

6、公孫尼子:乃荀子弟子,有《公孫尼子》二十八篇。

7、張蒼:西漢初丞相,活了一百多歲,整理了《九章算術》,弟子賈誼(思想家)。

8、陳囂(xiāo) :西漢揚州人,孝成皇帝劉驁的老師,官至太中大夫。

一門兩子家,兩相兩帝師。

兩子:韓非子,公孫尼子;

兩家:詩家毛亨,思想政治外交家陸賈;

兩相:秦相李斯,漢相張蒼;

兩帝師:楚元王師浮丘伯,漢孝成帝師陳囂。

孫卿=荀子

【荀子大略-原文】

 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翻譯】

善於研治《詩》的人不作解說,善於研治《易》的人不佔卦,善於研治《禮》的人不輔助行禮,他們的用心是相同的。

孔子思想精髓我感覺適合家族管理。

孟子適合忽悠領導。

荀子符合毛遂自薦擔任企業管理人員。

老子莊子適合雲貴川山裡隱士生活。

基督適合聚會。

古蘭經還沒有搞明白,感覺解釋誤導邪教。

樂觀_中國:

基督教在阿拉伯傳播進化成伊斯蘭教

書生·無為閒君:

漢語版,我看了一下沒有看懂,問過一個穆斯林,很多都是音譯,我們都誤解這個教派。

例:不吃豬肉。因為豬雜食動物不乾淨。

穆斯林不乾淨的東西不吃,有爪子的動物不吃,有點潔癖信仰。

樂觀_中國:

教派的先祖生活在遠古蒙昧時代,錯誤的認識被傳承到現在。

宗教信仰即是民族團結的動力,也是思想禁錮的枷鎖。

佛教是伊斯蘭教在天竺(印度)的進化版。

日本的神教是佛教在日本的進化。

道教儒教有天地有人,沒有神。不是真正的宗教,而是知識,是文化。

它和數理化沒有本質的區別。

是社會科學。

或者說是人文科學。

荀卿庠書生:

我不贊同二哥的看法,首先中國教育及數理化都是基督教而來。

查找中國近代學校都是教會創辦,解放後蘇式教育模式。

語文:語言文學,文藝,都是西方文學學科,根本不符合中國文化 老師也不具備。

國學:相對西學,有點忽悠國人。

國語:這個詞有點政治色彩。

其次,各類學科都是宗教分裂後出現的學科,中華學科按人分派,宗教按精細化分學科。

近代史發現,各類學科都是基督宗教新派普及的機構,近代宗教教堂控制醫院及教育,甚至政權,與中國完全不一樣的管理模式。不能按中國歷史思維考慮西方國家。

簡單例子數學。

西方是太陽曆,十進位,數學用阿拉伯數字,羅馬字,符號代替數字,數學容易普及。每周及音樂7進位。

中華月亮歷,年是60進位,平時還有12進位(地支),秤是16進位,平時生活十進位(天幹類),易經二進位,音樂5進位,五行也是五進位(中醫明白五行進位)。中國只有漢字,很難普及。理解都費勁。

當今中國15億人,漢字普及率只能算識字,真正看懂中國古籍文獻。無論醫書還是算數都迷茫,根本就無法換算數學,現在文科類大學生研究生,數學進位都不一定會算。

現在所謂「科學」「神」「天」「磁場」……詞彙都是搞不明白的一種符合,意思一樣,換個名詞而已,這句用語音表達有點麻煩,以後慢慢琢磨。

大姐:

中國古代六藝禮、樂、射、易、書、數中就含有數學,祖衝之發現的圓周率領先世界一千多年。

書生·無為閒君:

是的大姐,所以中國傳統數學普及率很低,看不懂,都是漢字,讀懂的老師又少。中國落後就是理工科普及傳承太難了。西方是宗教學派不斷演變發展,中國按老師分學派互掐停止不進。

六舅:

話說當年李聃(老子)騎著青牛出關向西而南,到達印度,點化釋迦摩尼成佛,再向西,到達西方,被耶穌俸為天主耶和華,他折返回國,在中東教穆罕默德創建了回教(伊斯蘭)。

書生·無為閒君:

舅這個不可推敲,只能當小說看看就好。

六舅:

天文算術,九章算術,周脾算經,中國古之數學也。

那是笑話

書生·無為閒君:

天文算術,九章算術,周脾算經,現在有幾人讀懂啊?

舅,理工科與小說不一概念。

史書與小說區別不大,可信度比例問題。

經書分散文經書(論語、孟子佛經類),記敘文經書(舊約),哲學經書(新約),理工科經書(道德經,易經類,藥典,天文算術)……

書生·無為閒君:

如果沒有《三國志》,大家就認可《三國演義》就是正史了。

六舅:

勾三股四弦五黃方二

在中國,周朝時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並證明此定理的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用演繹法證明了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

書生·無為閒君:

舅,是啊,現在白話文解釋都明白,沒有解釋,有幾人明白。

現在大學生問問,依然很多都不知道勾三股四的,這個初中就學過。

關鍵是普及率,早發現沒有推廣普及啊。天天吹四大發明我們發明,普及大眾都會了?西方宗教教育就好,普及大眾

書生·無為閒君:

你推薦了漢字叔叔講故事

這個是他公眾平臺,我的百家姓漢字起源都是漢字叔叔網站上的。古漢字非常全的。

樂觀_中國:

記錄《論語》的文字應該是金文,要正確理解願意,還得用金文字義。

【原文】3.20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翻譯】

孔子說:「《關睢》這篇詩,快樂而不放蕩,憂愁而不哀傷。」

樂觀_中國: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歡樂而不放蕩,憂思而不怨恨。

傷:損害(別人)。

把《關雎》原文譯文賞析吟誦相關的文字和視頻發下。

以上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論語》視頻全文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
↓ ↓ ↓↓ ↓↓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