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連雲港市區九龍城市樂園小區的王先生向本報熱線反映,稱市區部分小區和路邊的欒樹等樹木一直在滴黏液,汙染了路面和停在樹下的車輛,路人經過也有粘腳的感覺。這些黏液是如何產生的?對人體是否有危害呢?
11月9日9時,記者來到了九龍城市樂園小區74號樓旁邊一排緊挨著綠化帶的停車位上,王先生的車就停在這裡,但車窗和車頂遍布斑斑點點的黏液痕跡,呈油滴狀分布,記者仔細聞了聞,發現這些黏液沒什麼味道,但觸感黏糊糊的,用紙擦拭時黏性更大,很難擦除,附近地面上也滴滿了這樣的黏液。記者在現場仔細觀察發現,綠化帶內的樹木有4米多高,部分樹葉上也掛著這樣的黏液。
九龍城市樂園小區的一位物管人員向記者證實,小區部分樹上確實有黏液,夏天和秋天最多,最近氣溫有所回升,部分樹木又開始滴黏液。「業主反映的滴黏液較為嚴重的樹木,我們會酌情進行修剪。」這位物管人員說。
「海寧大道上的部分大樹最近也一直在滴黏液!」11月10日,海寧小區的一位居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當天上午,記者來到了通灌南路與海寧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處,發現海寧大道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的一排綠化帶裡半米高的綠植表面好像塗了一層「油」,在陽光的照耀下微微發亮,其中欒樹情況最為嚴重,而綠化帶兩側的車道也鋪上了一層「油」,踩上去有些粘腳。附近一家汽修店的店主表示,綠化帶內的大樹滴黏液大概有兩個月了,停在附近的車、經過的行人以及附近的地面上都有,很難清洗。滴到車上的黏液需要用專業清洗劑才能清理掉。
樹上滴下的這種不明黏液究竟是什麼?滴在人身上是否有傷害?
日前記者聯繫了市住建部門的綠化專家李先生。據他介紹,市民所說的黏液其實並不是大樹分泌的,而是寄生在樹上的蚜蟲的分泌物。之所以夏季最多,是因為每年夏季都是樹木蚜蟲害的高發期。
「蚜蟲的繁殖周期不太穩定,最快的10天就可以完成一個生命周期,這與當地的天氣情況、降水情況都有關。」李先生說,「這些分泌物滴下來雖然煩人,但對人體沒有什麼傷害。最近氣溫回升,加上降雨少、空氣比較乾燥,導致部分蚜蟲繁殖。」徐先生說。
記者隨後從市綠化養護部門了解到,他們將定期給綠化帶內的樹木除蟲,消除隱患。市民一旦發現樹上落下蚜蟲的分泌物,可聯繫綠化養護部門處理。車輛若被滴落的黏液汙染要儘快清洗,以免損傷車漆。(記者 梁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