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女記者部落
又一家食品公司被「吃」上市!
12月16日,一鳴食品正式開啟申購。此次上市成功,一鳴食品將成為麥趣爾之後又一家登陸A股的烘焙兼乳飲品上市公司。
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告,此次一鳴食品擬公開發行不超過6100萬股,發行價格定在9.21元/股。16日晚間,一鳴食品公布中籤率為0.042%。此前,一鳴食品表示,後續計劃投資4.97億元用於直營奶吧建設、江蘇省常熟市一鳴食品生產基地、年產3萬噸烘焙製品新建項目、研發中心和信息化建設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後將實現年9.49噸含乳飲品和植物蛋白飲品產能、2.41萬噸烘焙食品產能。
這其中,最惹人關注的莫過一鳴食品未來的市場規劃以及產品研發動態。
在行業人士看來,一鳴食品已經從江浙滬走向福建且在嘗試引入現代化高效的銷售渠道,具備一個好的根基。而其本身仍存在綜合能力不強,尤其是產品創新能力較弱等問題,一旦知名度更高的競爭對手也開始主打「中央工廠+連鎖門店」模式,一鳴食品本身的差異化定位和迭代速度則要面臨大考。
「前輩」麥趣爾登陸中小板六年即遭停牌,等待一鳴食品的命運又將是如何?
擴張進度緩慢
「真鮮」二字決定了一鳴食品的經營重點。
一鳴食品最早於2002 年推出食品連鎖經營門店「一鳴真鮮奶吧」首店,主要銷售乳品與烘焙食品。直到2006年,才開始以浙江溫州為重心,在浙江省內以及周邊江蘇、上海等經營「一鳴真鮮奶吧」。
受限於鮮奶新鮮、短保需求,一鳴真鮮奶主要集中在江浙滬高校、地鐵站等人流量較為集中的地方。不乏部分上海、南京消費者向「財經女記者部落」反映,在杭州遊玩覺得出現頻率很高,但在南京、上海的曝光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高,甚至比不過當地路邊一些連鎖乳製品店。
數量和業績上的反饋也的確如此。一鳴食品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9年,一鳴食品營收分別為12.54億元、15.16億元、17.55億元、19.9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9億元、1.2億元、1.57億元、1.74億元。總體業績不俗。受疫情影響,2020年1月-9月,一鳴食品營收為13.66億元,同比減少5.67%;淨利潤為9892.55萬元,同比減少20.05%。
不過,從具體區域營收來看,仍有賴於浙江市場。截至目前,一鳴真鮮奶吧1699家門店中,其中有1428家盤踞在浙江省內。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一鳴食品來源於浙江市場的收入佔比儘管已有所下降,但始終頗為可觀,分別為90.84%、89.75%、87.97%和89.26%。
截至2016年,一鳴食品終於走出長三角地區,進駐福建,卻始終是一小步。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除了上述提及的地區,一鳴食品再無新增布局的省市。並且上海、福建兩地加盟門店在兩年半的時間裡僅維持個位數增長,截至今年上半年分別為5家、6家。
同樣步子邁得仍不夠大的還在於這些年一鳴的產品更迭上。「財經女記者部落」在注意到,一鳴真鮮奶吧店內主要分為兩個商品陳列區域:乳品類和烘焙類。乳品櫃除了常年銷售的mini酸奶包、杯裝酸奶,近年來,一鳴奶吧也開始增加奶茶新品,烘焙類除定期會有季節限定外,品類更新速度遠不敵烘焙坊,更不及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飲烘焙類或者便利店飯糰更新速度。消費場景更多得益於地理位置上的優越。
此次上市成功後,在植物蛋白飲品上布局稱得上其一大突破,實則也是緊跟食品飲料大方向,前方早已註定是一汪紅海。
「一鳴食品現在品牌的知名度、認知度都還不高。」一位戰略分析人士向「財經女記者部落」表示擔憂,同樣是區域性品牌,85度C的輻射區域包括華東,桃李的話現在涵蓋的範圍則更為廣闊。而無論是一鳴的烘焙還是乳飲品來說,新鮮、直達的定位標籤傳播遠遠不夠。
中央工廠+連鎖門店模式「扛打」嗎?
早些年像一鳴這樣想要「兩條腿」走路的公司並不在少數。此前遭停牌的麥趣爾就是其「前輩」,因為烘焙重要原材料之一即乳製品,帶來許多原本專注乳業的企業公司開始通過烘焙尋求第二增長曲線。這些年麥趣爾「露面」較少,市場上常常將一鳴食品與烘焙為主的品牌相比較。以桃李麵包為代表的「中央工廠+批發經銷」,以及85度C為代表的「連鎖門店+現場製作」模式都成為其逐漸打開知名度的關鍵。
而近年來,一鳴面臨競爭並不僅僅在於知名度受困。目前,桃李麵包也已經在多座城市試點門店,據相關人士透露,桃李麵包採取的也基本是中央工廠加直營或者加盟店模式。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關鍵就要看一鳴怎麼樣去找到差異化定位。
尤其在餐飲製作愈來愈講究透明化當下,許多餐飲門店甚至會選擇公開後廚來展現製作過程,一鳴真鮮奶吧先集中烘焙和製作,而後轉運到門店模式,是否真的能獲得持續認可並且產生較好的收益?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也向「財經女記者部落」表示,中央工廠是一種方向與趨勢,再加上連鎖店應該是屬於一鳴食品的運營模式。但是這種運營模式並不具備太寬、太深的護城河。
一鳴食品也致力於尋求奶吧外的生意。近年來,一鳴還通過投放自動販賣機以及向傳統批零、商超渠道進行銷售渠道創新。實際效果也並不太明朗。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一鳴真鮮奶吧實現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平均為72.76%,非門店渠道的收入佔比平均為27.24%。
而一鳴食品在這些渠道付出的並不少。截至2019年6月末,一鳴食品已在溫州與杭州兩地合計投放自動售貨機超過1000臺。考慮到需要販賣低溫牛奶,「財經女記者部落」從銷售伊利、蒙牛等品牌牛奶自動售賣機供應商處了解到,此類自動售貨機價格不一,七八千的很正常,好一點的則要在18000元左右,這其中不含入人力以及其他成本。而具體來看一鳴方面在該渠道上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為5152.7萬元。
在這背後老生常談的食安問題早已顯現。2016年下半年,一鳴食品就曾因自動售貨機售出的牛奶品質不佳、發黴遭投訴,另有一些反饋指出吐司麵包裡有蟲子、同一製作者生產的同類烘焙產品保質期標註期限不同等問題。
在市場對一鳴食品的複製能力前景頗為看好同時,也有不一樣的聲音出現。朱丹蓬稱,「綜合去看的話,一鳴食品受到整個投資者青睞以及追捧的程度應該不高。」不過,兩方聲音都提及,還是要看一鳴後續整體產品的創新、升級以及迭代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