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博(左)和漢斯在品鑑葡萄品質。
新聞背景
北京時間3月29日凌晨,正在德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演講時,深情講述了諾博和漢斯兩位德國專家17次來棗莊,向當地農民傳授葡萄栽培、嫁接改優技術,將傳承幾百年的家族商標無償授予當地酒廠使用的故事。
□ 本報記者 張環澤
本報通訊員 高 潔 朱宗峰
「每次來基地,諾博和漢斯都要來我家吃飯,做人跟喝酒一樣豪爽,說得最溜的中國話就是『乾杯』。」棗莊市山亭區山城街道辦事處西魯村63歲的果樹種植能手高振樓是跟兩位外國專家接觸次數最多的人,前後有8次。3月29日,他向記者講述了同諾博和漢斯合作建設歐洲良種果樹苗木中國繁育基地的故事。
2000年春天,SES(退休專家組織)成員、葡萄專家諾博·高利斯和助手漢斯·博伊來到山亭,走遍10個鎮街,化驗分析土壤,認定山亭具備種植優質葡萄的自然條件。第二年,他們與高振樓合作,在西魯村建立了高標準的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帶來歐洲優質苗木接穗13000餘個。
兩位專家嚴謹的敬業精神和負責的工作態度給高振樓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長期的交往中彼此結下了深厚友誼。
山亭區支柱企業漢諾集團,名稱就取自諾博和漢斯的名字。董事長張延平講述了公司的「漢諾」情緣。諾博不僅是葡萄種植專家,還是葡萄酒釀造大師,家裡經營著太陽山酒莊。為了推動山亭葡萄產業發展,2006年,諾博同山亭煤炭企業富安公司合作創建漢諾莊園,這是一家集萄萄繁育、種植,葡萄酒釀製,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複合型歐式酒莊。諾博擔任技術顧問,無償提供數百年家傳釀酒工藝。目前,漢諾莊園年產4大類20餘款系列葡萄酒60萬升。去年,「漢諾莊園」牌系列幹紅幹白被評為山東名牌。
隨著漢諾莊園知名度越來越高,富安公司也更名為漢諾集團。
漢諾集團向北200米,坐落著棗莊第十八中學,提起「漢諾」,高一年級化學教師慈夫玲眼裡噙滿了淚:如果沒有兩位外國爺爺的資助,我也不可能完成學業。
慈夫玲告訴記者,當年自己的家庭接連遭遇不幸,正準備退學的時候,諾博和漢斯先後資助4000多元,幫助她完成了高中學業,考上了大學。
原來,剛到山亭不久,「漢諾」就了解到了希望工程,於是決定資助那些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圓大學夢。並先後與8名特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捐資3萬餘元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2007年5月,60歲的漢斯突患癌症,臨終前,躺在病床上的漢斯還囑託前來看望的諾博,請他將2000元資助款轉交給自己救助的兩位學生。而倆人也沒有辜負漢斯先生的關懷,分別考取了山東大學和武漢大學。
諾博先生17次來中國,被授予齊魯友誼獎和中國政府友誼獎。2009年5月,75歲的他不幸病逝。山亭區政府派人專程赴德國弔唁,帶去「第二故鄉」人民的懷念。
諾博和漢斯贈送給高振樓的果樹嫁接機、氣壓溫度儀儘管現在不用了,但他還珍藏著。
「也算個念想吧,將來我也到了『天堂』,就拿山亭釀的葡萄酒跟他們幹大杯!」高振樓不無傷感地說道。斯人雖已逝,但兩位專家的付出卻為當地百姓帶來了福音。
記者從區林業局獲悉,諾博和漢斯引進、培育的80多種優質葡萄及櫻桃品種,在山亭已大面積推廣,超過10萬畝,年產1400萬公斤,給農民帶來3億元的收入。
2010年8月18日,諾博先生銅像在棗莊落成,諾博的外孫馬克·林頓及其夫人出席了落成儀式。為繼承「漢諾」遺願,馬克擔任了漢諾集團技術顧問,並授權漢諾集團無償使用「太陽山酒莊」家族商標。
2011年4月,馬克又一次來到山亭,走向大山深處,向人們傳授葡萄育苗、剪枝、嫁接技術。他說,像外祖父一樣,我也愛上了這片美麗的土地和淳樸好客的人民!
原標題:
兩位德國專家17次來華,子孫接力傳技,讓棗莊山區飄出葡萄酒香 中德「漢諾」不了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大眾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