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漢字就是一項偉大的藝術,它從生活中被人們發現,走過萬千時光,最終變成了現代漢字。
而孩子們的世界單純美好,「萌萌的」甲骨文正好符合他們的形象認知,在初學漢字的時候,比大人更能真切的感受到甲骨文形象生動的自然美。
兒子慢慢長大,身為老母親的我開始尋找各種繪本及啟蒙書籍,真的是操碎了心啊!
在找兒童讀物的時候,翻閱到了一本書《漢字是畫出來的》,內容上大部分都是圖片展示和漢字的演變過程圖,文字解釋簡單容易理解,圖片形象生動一目了然。
看過之後,覺得非常適合小孩子們進行識字學習。課堂之上,我們學習了新的漢字,只了解到它的筆畫順序、書寫釋義,照貓畫虎般的不斷練習,重複寫上數遍,直到掌握,從來沒有更深的思考過。
教寶貝認字的時候,經常被問到:&34;你是怎麼回答的呢?
我覺得這類型的書就很好的替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到了學齡的兒童個人是非常推薦這本書的,畢竟孩子都求知慾很強,除了認字,我們也要讓她學會主動思考問題,不只是單純的&34;教育。
枯燥的漢字學習,再加上默寫作業,遇到比較複雜的字形,孩子們會壓力倍增,家長再嚴厲一點,很容易抹殺掉孩子的學習興趣。甲骨文的演變雖然抽象,但是加上圖解,很清楚的將演變過程呈現出來,具備專業性的同時且不失趣味性,即可以作為啟蒙讀物,也能在初學漢字時,同時和字課進行讓記憶更加深刻。
其他方面,有人會認為甲骨文與現代漢字歷經漫長的時代演變,早已成為兩種不同的語言符號,作為啟蒙讀物教給孩子是有不妥?其實,把一些常用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更容易激發起孩子的求知慾,提高學習樂趣。
半夜哄睡,簡單看了下這本書,覺得作為啟蒙書籍沒什麼大毛病,收入書架,值得一看。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單純的死記硬背並不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
再看最強大腦的時候發現,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記憶模式,在他們的腦海中,有一座專屬於他們的記憶宮殿。因此,不光是只是學習,要陪伴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
個人覺得,作為啟蒙讀物,書中的部分常用字就已經足夠了,不是每一個漢字都要了解他的演變過程,更多的是鍛鍊孩子的思維記憶。沒事和孩子一起讀讀書,了解更多的知識比起看手機要強多了。
文章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本人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