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漢字的「前世今生」,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演變,漢字啟蒙書

2020-09-14 獅子穿雲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漢字就是一項偉大的藝術,它從生活中被人們發現,走過萬千時光,最終變成了現代漢字。

而孩子們的世界單純美好,「萌萌的」甲骨文正好符合他們的形象認知,在初學漢字的時候,比大人更能真切的感受到甲骨文形象生動的自然美。

兒子慢慢長大,身為老母親的我開始尋找各種繪本及啟蒙書籍,真的是操碎了心啊!

在找兒童讀物的時候,翻閱到了一本書《漢字是畫出來的》,內容上大部分都是圖片展示和漢字的演變過程圖,文字解釋簡單容易理解,圖片形象生動一目了然。

看過之後,覺得非常適合小孩子們進行識字學習。課堂之上,我們學習了新的漢字,只了解到它的筆畫順序、書寫釋義,照貓畫虎般的不斷練習,重複寫上數遍,直到掌握,從來沒有更深的思考過。

教寶貝認字的時候,經常被問到:&34;你是怎麼回答的呢?

我覺得這類型的書就很好的替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到了學齡的兒童個人是非常推薦這本書的,畢竟孩子都求知慾很強,除了認字,我們也要讓她學會主動思考問題,不只是單純的&34;教育。

枯燥的漢字學習,再加上默寫作業,遇到比較複雜的字形,孩子們會壓力倍增,家長再嚴厲一點,很容易抹殺掉孩子的學習興趣。甲骨文的演變雖然抽象,但是加上圖解,很清楚的將演變過程呈現出來,具備專業性的同時且不失趣味性,即可以作為啟蒙讀物,也能在初學漢字時,同時和字課進行讓記憶更加深刻。

其他方面,有人會認為甲骨文與現代漢字歷經漫長的時代演變,早已成為兩種不同的語言符號,作為啟蒙讀物教給孩子是有不妥?其實,把一些常用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更容易激發起孩子的求知慾,提高學習樂趣。

想說的話

半夜哄睡,簡單看了下這本書,覺得作為啟蒙書籍沒什麼大毛病,收入書架,值得一看。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單純的死記硬背並不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

再看最強大腦的時候發現,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記憶模式,在他們的腦海中,有一座專屬於他們的記憶宮殿。因此,不光是只是學習,要陪伴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

個人覺得,作為啟蒙讀物,書中的部分常用字就已經足夠了,不是每一個漢字都要了解他的演變過程,更多的是鍛鍊孩子的思維記憶。沒事和孩子一起讀讀書,了解更多的知識比起看手機要強多了。

文章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本人立刪。

相關焦點

  • 從甲骨文到楷書:一圖一字,看這4個漢字的演變過程
    這是漢字「拜」的演變過程。「拜」的古字形像雙手合掌,本義是恭敬的禮節,引申為「拜見」「拜謁」。這是漢字「班」的演變過程。「班」的金文字形像用刀把玉分成兩半,《說文解字》:「班,分瑞玉。」本義是分玉。瑞玉是古代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各執其一以為信。引申為「分給」「賞賜」等。
  • 學習書法,你先得知道漢字的起源,演變
    不管是學生學習,還是上班族工作,對你所學的課文內容和工作要做的事情,你得先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清晰的思路,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學習到課本知識和工作技能。學習書法自然也需要了解漢字是什麼,漢字從哪裡來,以及經歷怎樣的演變才成為現在大家熟知的楷書。今天就先開始學習漢字的起源,演變吧。
  • 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中國文字經歷了哪些演變過程?
    中國的漢字屬於象形文字,由圖形逐漸演變,看字形就能辨別出來。比如,「日」字,就像天上的太陽。「月」就像一個彎彎的月亮,「弓」像一把彎曲的弓箭一樣。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首先從表形,到表意再到形聲。我相信很多人很好奇,我們知道的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那麼甲骨文是如何變成現在的漢字的?
  • 《漢字演變》軟體用動畫展現漢字發展過程
    本報訊(記者李苑)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漢字構形演化數位化技術與系統」資助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天人同達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漢字演變》軟體日前在京推出。這是國內首部旨在準確展現漢字演變過程的動畫軟體。
  • 從甲骨文到簡體字:中國漢字究竟走過了多少路程
    漢字作為我們中國文化發展的一部分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從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現在的簡體字。整整數千年,漢字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程,其寫字的筆畫也在隨著人們的不斷的精簡而越來越適用於現代。當然其實漢字簡潔化對我們來說其實也並非是一件壞事,因為這其實也是它的一種發展趨勢。
  • 甲骨文遇上書畫,漢字啟蒙還能這麼有趣,早點知道就好了!
    它不是枯燥的識字讀物,而是用生動的象形字書畫把漢字「畫」出來,帶孩子探索每個漢字的起源,為孩子展示出每個漢字由甲骨文到現代文字的演變軌跡,並把這些漢字融進小故事裡,幫孩子弄清漢字的前世今生,輕鬆學好漢字。
  • 神秘漢字(3):從甲骨文到楷書,深度解析漢字「安」的含義
    這裡是七公子讀書,每天一篇小短文,為您演說一個漢字。一首先請大家看圖:下面我們就依次來看看它的演變過程:「安」字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文、隸書和楷書。這就是「安」字。房屋裡一個女子,就是「安」字。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於是,我認真地端詳了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這本書以許慎的《說文解字》為藍本,挑選了152個現代潮流中常見的流字,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 ,帶領我們認識中國漢字的形體由來,演變原因以及現在用法,而且還能用裡面的小故事來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探索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於是,我認真地端詳了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這本書以許慎的《說文解字》為藍本,挑選了152個現代潮流中常見的流字,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 ,帶領我們認識中國漢字的形體由來,演變原因以及現在用法,而且還能用裡面的小故事來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
  • 遇見漢字的「前世今生」 「漢語橋」選手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10月29日,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選手的遊學之旅來到安陽,先後參觀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通過實地的親身感受,選手們對中國漢字不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 遇見漢字的「前世今生」「漢語橋」選手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10月29日,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選手的遊學之旅來到安陽,先後參觀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通過實地的親身感受,選手們對中國漢字不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是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 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走過了怎樣的一段歷程
    而漢字從甲骨文演變到篆隸行楷,到現代依然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這在世界文字發展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現象。與此同時,帶來了一個新的困擾。有人將甲骨文視為漢字起源性文字,認為漢字起源於甲骨文,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甲骨文已經是能夠較為成熟記錄漢語的文字,被釋讀出了一千多個字,涵蓋了商代政治、農業、生活的各個方面。一種起源性的事物就像剛起步的孩童一樣,會有很多的限制和不足,而甲骨文更像是一個已經學會走路的人。
  • 從甲骨文到楷書,回溯漢字字體演變歷程,感受綿延不絕的文明傳承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壽命最長的一種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世界上只有漢字是唯一的流傳至今從未中斷的文字,英語等拼音文字現代人看幾百年前的書大都看不懂,更別說幾千年了。 漢字產生的時間,還難以斷定。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金文。
  • 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中國文字演變過程你了解多少
    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 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中國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根據歷史記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發展到漢朝,文字演變出了一種新的書寫體,即隸書。隸書又被稱為漢隸,書寫出來的字體整體較扁,橫長而彎,書寫的時候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欲左先右」,字體整體呈長方體狀。
  • 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之漢字的演變發展
    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之漢字的演變發展小朋友,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嗎?目前來說,人們普遍認為是「甲骨文」。古人敬畏神靈,認為神靈有神秘的力量,所以做事情之前,要先由佔卜人把龜甲和獸骨燒裂,再根據裂紋判斷吉兇禍福,並把要卜問的事情和結果刻在甲骨上記錄下來,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出現在商代,但一直到清代,才被一個叫做王懿榮的人重新發現。
  •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以後漸漸演變成為漢字。漢字起源於圖畫,是可讀出來的圖畫,稱為「文字圖畫」或「圖畫文字」。後來圖畫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象形的漢字。
  •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其實按照中國傳統說法應該是上天派下來為原始人類提高生活技能而傳授的文化知識,為了當時的人可以接受而首先使用象形文字,然後逐漸演變成現代的文字。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這樣說來商代的文字已經是很發達的文字了,所以可以推測出最初產生文字的時代應該遠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於夏代。
  • 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賞析甲骨文字 發現漢字之美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依託書法校園陣地,將甲骨文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甲骨文的興趣,積累甲骨文識字量。學校組織教師依據人教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生字表,從中找出相應的甲骨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字體的演變、字義的轉化等甲骨文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感受到甲骨文字的美麗神秘之處。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語言論壇】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漢字之所以能使用到今天,核心原因是它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本文論述的是古今漢字發展的核心支配因素和主體脈絡。  古今漢字發展的核心支配因素  甲骨文字形基本是物象的反映,由於物象是具體的、有形的,這決定了字形的象形性和非單一性。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 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 迄今為止,上述問題還缺乏系統性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