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接受過或想要嘗試催眠?
你是否認為精神分析或弗洛伊德是神一般的存在?
你是否曾興致勃勃打開周公解夢試圖解釋自己所做的離奇古怪的夢?
......
精神分析始終帶有神秘面紗。儘管這一學派常存在過分強調無意識過程、科學性較差、材料來源多為變態心理現象等問題,但這一學派仍舊在不斷發展並被很多人在心理諮詢與治療中運用。
事實上,除了大眾知道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當今一些新精神分析也在產生重要的影響。新精神分析主要包括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自我心理學、社會文化學派等。在本篇文章中,我們不提老生常談的解夢、催眠等話題,一起走進幾個新精神分析中有趣的理論或觀點。
1. 阿德勒:出生順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自從弟弟出生了,媽媽似乎就不再愛我了」「我賺的錢憑什麼都讓我媽給弟弟了」「姐姐/哥哥為什麼不和我玩」......這是很多家庭常見的話,很多話甚至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這也意味著,多娃的家庭孩子和父母的心理狀況都更為複雜,這主要與增加的人際關係以及衝突有關。除此之外,近幾年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家裡孩子的不斷出生對於孩子本身又有什麼影響呢?阿德勒曾根據自己的經歷以及收集到的資料提出,孩子的人格可能會受自己出生順序的影響。
具體來說,家裡的老大常常有較強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容易對別人產生敵意。問題兒童、酗酒者、精神病患者等多見於頭胎兒童;中間的孩子則一般比較果斷、幹練,且大都有遠大抱負,有強烈的追求優越特性;家裡的老小則常易和他人產生強烈的依賴型依賴關係,缺乏創造性並同樣有強烈的自卑感。獨生子女則在良好教育的情況下,一般是逗人喜愛的。
2. 榮格:I+We=Fully I,(我+我們=完整的我)
知道精神分析的人一般都聽過「潛意識」,而榮格則在個人潛意識的基礎上,提出集體潛意識。即我們與生俱來的知覺、情感、行為等心理要素。例如,大多數人怕黑,這就是個體生來就有的無意識素材。
再具體一點,你能否想像:不僅是智商、性格等可以遺傳,記憶也是可以遺傳的呢?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細思極恐,會反駁道:那些能夠記得前世的人是真的?別騙我了!事實上,這樣理解不完全對。舉個例子,很多人都容易出現在眾人面前發言緊張,腎上腺素激增。這就可能是和古代狩獵的時候被很多獵物虎視眈眈有關,那種恐懼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祖先的腦海中,成為了種族記憶/原型。所以,每個人的思想不僅有其獨有的一面,還承載了千千萬萬人共同的一面,加起來才成為「完整」的自己。
3. 弗洛姆:社會人常是逃避自由的
人畢生都是想要克服孤獨和不安全感的。弗洛姆認為,逃避自由是克服孤獨的一種重要方式。有人會有疑問,自由不是一件讓人求之不得的事嗎?事實上,極端的自由會讓人陷入極度的孤獨,難以承受大量的個人責任。
逃避自由的方式一般有三種:①服從權威主義:尋求順從和尋求統治;②施行破壞:試圖用破壞的方式戰勝生活中令人恐懼的事。例如,有些人打著愛國精神的旗號證明他們對討厭人的作為是正當的;③追尋安逸:自動舒適裝置-尋找安全的職業和生活方式,成為大機器上的小零件。
最後,所有的學派都有其優缺點,當我們認識某一學派的理論時,也要記得辯證得看待學者的理論~分享榮格的一句話給大家「對於任何事物,要改變它就要先接受它。譴責不會解放,而只會壓迫」,若你正處在焦慮中,期待能有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