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華師公布了第七屆教學名師名單
教育科學學院曾文婕等
10位老師榜上有名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他們長期在教學一線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興校必先強師。華師教學名師,是一支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教學骨幹隊伍,是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一支思想品德優良、教學業績突出、科研業績顯著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據了解,本次獲獎教師,長期在教學一線教書育人,辛勤耕耘,在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他們在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加強教學梯隊建設、提高教學水平等方面將起到示範引領和榜樣作用。學校希望本次獲獎教師再接再厲,繼續積極承擔本科課程教學任務,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持續進行教學梯隊建設,為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養質量作出新的貢獻。
這些獲獎老師
長期在教學一線教書育人
辛勤耕耘
成果突出
第七屆教學名師風採
曾文婕
簡介: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廣東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現任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小學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課程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高校省級重大研究項目,在《教育研究》和《課程·教材·教法》等國內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另有多篇論文被SSCI收錄。代表作有專著《學習哲學論》和論文《獲得·參與·知識創造——論人類學習的三大隱喻》等。所主持的課程「小學教育學」獲全國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稱號,配套教材入選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曾獲首批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感言:小學教育,小而不末,小而不弱,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能夠投身於我校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之中,深感榮幸!我將帶著厚重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做好立德樹人和專業建設工作,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劉學蘭
簡介:心理學博士,心理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專家組成員,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幸福廣州心理輔導與研究基地」副主任,廣東省本科高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研究方向為學習心理、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家庭心理與親密關係。已出版《中小學生學習輔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閉症兒童的教育與幹預》、《心理諮詢》等10餘部著作,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為研究生和本科生講授《社會心理學》、《心理學史與流派》、《家庭心理研究》等課程,教學效果優秀。曾獲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者,華南師範大學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我最喜愛的教師」稱號。2014年和2018年獲兩次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8年獲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連續五屆榮獲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感言:不知不覺,來華師工作已有25年。那條飄滿紫荊花瓣的路,我從青春走到了中年……感恩華師,感恩歲月!學生們純真的笑臉,始終點燃著我工作的激情,就像華師燦爛的美麗異木棉,始終溫暖著我寧靜的生命。不求成名,但求為師;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柯清超
簡介: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技術、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的研究與教學,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長期講授教育技術學本科生研究生相關課程,主講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2017年獲得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稱號;先後獲得廣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5),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第十一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2008),國家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高等教育)2次(2005,2018),國家教育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二等獎1次(2018),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次(2014,2017)。長期參與、負責國家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針對偏遠地區的教育信息化項目,數十次赴甘肅、西藏、青海等地區調研培訓,指導數百所農村學校開展上千項教改實踐。出版國家精品課程配套教材《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專著《超越與變革:翻轉課堂與項目學習》、《連接與整合:智慧校園與電子書包》等十多本。
感言:求學工作於華師二十三載,感恩學校!作為華師人,站在新的起點,吾將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砥礪奮進,篤定前行。
熊歡
簡介:體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年珠江學者(2016-2019年)。於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工作5年。2012年加入體育科學學院,從事體育社會學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在國內外發表SSCI、CSSCI論文三十餘篇,出版中英文專著4部;國際會議論文發言三十餘次並多次獲得論文一等獎;主編教材5部,參編(譯)著作多部。積極探索並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2008年主持的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對外漢語教改項目獲得歐盟教育部頒發的 「歐洲語言文化」大獎,2013年獲全國高校體育雙語說課比賽團體一等獎、個人一等獎,2016年獲第三屆廣東省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優秀獎。被評華南師範大學優秀教師(2015-2016年度)、科研工作先進個人(2015),榮獲華南師範大學第一屆「我最喜愛的導師」及「立德樹人」獎(2017)、 南粵優秀教師稱號(2018)。
感言:「教學名師」這個榮譽稱號是對我們教育一線工作者的肯定、鼓勵和鞭策。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能獲此殊榮,也是為我個人十三年教師生涯畫下一個華麗的「驚嘆號」。希望能帶著這份「驚喜」和「榮譽」繼續在教學戰線發光發熱。
關鋒
簡介: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以獨撰或第一作者身份先後在CSSCI正刊發表近60篇學術文章,在權威類刊物發表文章近20篇,出版著作3部。入選「2015年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5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入選「2017年度廣東省理論宣傳青年優秀人才」,入選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課教指委;獲批廣東省第二批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現任廣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社會主義辯證法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理事、全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理事。曾獲第二屆(2007年)、第七屆(2017年)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感言:自從踏足學校思政課教學崗位以來,15年來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從未中斷和缺席。多年堅守,喜獲學校肯定。持之以恆,方有所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將在培根鑄魂、凝心聚力的徵程中砥礪前行!
張軍朋
簡介:教授,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物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課程與教學論(物理)學科指導組組長,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物理)專業指導組組長;教育部「國培計劃」入庫專家(物理);第9屆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高師工作委員會委員;高等物理教育研究會理事;廣東省名師工作室指導教師,廣東省「千百萬」名教師培養對象理論導師,廣州市"百千萬"名教師培養工程指導教師;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物理新教材(粵教版)研製組核心成員。秉承「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長期堅守本科一線教學崗位,致力於教師教育課程改革,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物理教學論》,主持省級共享課《中學物理課程與教學論》,主持省級在線課程《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和新形態教材《中學物理微格教學教程》的建設。與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相關的成果連續三屆獲廣東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與一線教師合作的成果《中學物理演示實驗改進創新與教學應用》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指導師範生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技能大賽均取得突出的成績。
感言:名師,不僅僅是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獲此殊榮,不僅僅是對自己過往工作的肯定和鼓勵,更是對自己今後工作的鞭策和動力。我將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黃麗燕
簡介: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英國牛津大學碩士、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博士、中山大學博士後。愛崗敬業、勤懇踏實、樂於奉獻。長期從事語言測試、二語習得和教師教育的研究、教學和教研實踐指導工作。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發展專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語言測試與評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本科高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專業分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校「英語教育與評價」教學團隊負責人、全國第六屆教育碩士優秀教師。Language Testing等SSCI期刊特約審稿人。主持國家哲學社科基金課題、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合作課題等省部級以上項目7項、出版專著6部、發表論文40餘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6項、廣東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完成國家級大創項目、獲國家級及省級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全國第七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優秀論文等。
感言:所有的堅持源於熱愛,愛教研、愛課堂、愛學生。成長路上,感謝有你!
江峰
簡介:教授,博導,2007年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在化學與環境學院、環境學院任教12年。多年來潛心教研,開展教學改革與實踐,本科教學獲得學生一致好評,指導研究生獲得華南師範大學第六屆研究生十佳學術論文獎;主持籌建3個省級科研平臺,承擔國家級(4項)及省級項目等共10 餘項,發表學術論文 50 餘篇(SCI一區30篇);2019年獲得國際水協會「首創水星獎」金獎和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青年科技獎;是第四屆廣州市人民政府的決策諮詢專家;獲得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榮譽,2019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崗位計劃(特聘教授)。
感言:很榮幸獲得華師的「教學名師獎」。作為中青年教師,獲得這一榮譽是對我12年潛心教學工作的鼓勵和肯定。未來在新的崗位上,我將一如既往,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理念,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潘家輝
簡介: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軟體學院副院長,廣東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常務委員,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7),華南師範大學教學名師(2019)、優秀教學工作者(2018)、優秀教師(2017)、第三屆和第四屆我最喜愛的老師(2014,2016)。提出積木式任務驅動教學法,所授課程《軟體構造》連續3年教學質量評分超過99分,均列全院第一名,獲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2016),廣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工科組二等獎(2016),廣東省教育廳「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資格(2019)。主要研究腦機接口、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迄今為止,兩次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1年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7年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廣州市科技創新人才項目等。在臨床神經學頂級期刊Brain (IF: 11.84),IEEE旗艦期刊Proc. IEEE (IF: 10.69)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3篇(第一/通訊作者31篇),SCI收錄20篇,含1篇ESI高被引,並獲得7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6項軟體著作權。
感言:珍惜名師榮譽,肩負嶄新責任,不忘教師之初心,不變耕耘之腳步,繼續堅持「問題簡單化,教學任務化,知識積木化」的教學風格,以研促教,教學相長,懷揣詩心與匠心,與大家一起風雨兼程,砥礪前行,同心追夢。
王金東
簡介:物理學教授,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副院長。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教育專委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電子信息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長期從事量子信息技術研究工作和相關教學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863課題等十多項國家、省市級以及橫向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六十多篇,獲得專利授權十餘件。承擔電磁場理論,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等多門課程的講授任務,持續指導本科學生創新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學術成果,深受學生喜愛。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主持廣東省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和教學改革項目3項以及多項校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曾獲華南師範大學第一屆優秀教師稱號,並獲得華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感言:獲得教學名師獎,除了榮幸和喜悅,感到更多的是責任。和學生距離越近,就越覺得更有責任引導華師的學生在祖國快速發展的時代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培育他們更強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夠為祖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悉
華師現有教學名師60人
其中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
省級教學名師14人,校級44人
來看看他們都是哪些大咖吧
看了老師們的介紹
是不是覺得他們太棒了
那就一起為他們打call吧
如想了解往屆教學名師的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