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老爸變廢為寶!我們家的凳子這樣做,好看又牢固

2020-12-20 大叔說裝修

木匠老爸變廢為寶!我們家的凳子這樣做,好看又牢固

現在大城市的消費水平真的特別的高尤其是房價的消費水平,一平方米就好幾萬塊錢有很多人都是消費不起的如果你在一個大城市裡買到房子的話,那麼你真的是特別厲害了,因為很多人都買不到房子,而且房價真的是太貴了。你如果你買上之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最讓你頭疼的一個問題那麼就是裝修的問題了。雖說我們家裝修的時候一定要變廢為寶合理利用,你所買的每一寸空間,每一寸資源。我買完房子之後,因為我的爸爸是個木匠,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也省了一筆費用。

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就是家的凳子應該怎麼做?而且這個做法非常的簡單,也特別的環保,希望大家一起能為環保出一分力。如果你去買一個小凳子的話去看一下價錢的話,應該都在100塊錢以上有的甚至更貴。

然後才能做一個環保的呢。首先我們要收集塑料瓶子,這個對於我們來說應該不困難,因為現在年輕人喝飲料的實在是太多了,飲料瓶子一般都直接扔到垃圾桶裡,我們可以在他們扔掉之前把他們的瓶子撿回自己家裡。然後我們把這些瓶子用膠帶粘在一起粘成一個圓形的,一定要固定好。而且需注意的一個點就是這些瓶子高度儘量要一樣高。之後固定好之後在瓶子的上方用紙殼殼在固定一層,然後也用膠帶粘好。

之後小凳子的雛形就做好了,看著是不是也還可以呢?若覺得不美觀的話話,我們可以坐一個凳面和凳底。就用我們用一些棉花和一些其他的布料來做就可以了。

這些材料我們在都可以買到。而且如果想要軟一點的話還可以在裡面加一些棉花是不是這個特別實用的而且也沒有多少錢。

相關焦點

  • 老爸手真巧,用舊床床板做了個凳子出來!鄰居瞧見:幫我也做一個
    結果正準備和老媽把舊床扔了,卻被老爸一把攔下:你們買新床我不反對,但這舊床必須留下!還以為老爸要幹什麼呢,結果竟然用舊床床板做了個凳子出來。老爸手真巧,用舊床床板做了個凳子出來,鄰居瞧見後也是直言:幫我也做一個吧!趕緊帶你們看看老爸的改造步驟,簡直不要太贊哦。
  • 汝州市:木匠工藝傳承人
    其中用鋸子、刨子、斧子、尺子、鑿子之類的手工工具製作日用的家具或其他木製品的木匠越來越少。就是有,也是使用電鋸、電刨、車床等現代化工具。使用傳統木匠工具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曾經「吃香」的職業家住洗耳河街道十裡社區候寨村的楊振嶺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木匠,今年69歲的他仍然堅持用手工工具製作木製凳椅。
  • 木工教學,用現代技術創建實木凳子
    木匠圈找木工,學木匠,就上木匠圈定時發布熱門的木工教學和資訊,專業、個性、有趣、資深…內容應有盡有!
  • 老木匠眼裡都是活,老爸在家用柜子打張兒童床,床板透氣又能儲物
    閨女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我準備在主臥室隔出個6㎡左右空間給她做臥室,我老爸是木匠出身,決定親自給寶貝外孫女做個床。打制的快差不多時,我很疑惑:為啥老爸打制的床跟一般的床不太一樣,中間用木板條做鏤空呢?
  • 巧用垃圾、變廢為寶,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是用心做環保!
    說起環保,我們腦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國家持之以恆地退耕還林、植樹造林,還有發展新能源、減少火電的排量,離我們生活比較近的就是新能源汽車、垃圾分類。但是落在每個人生活的細節中,還可以做些什麼來支持環保事業的呢?其中的關鍵詞就是"節約"。
  • 故事:貪心的小木匠
    古時候,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有一戶人家,楊三郎和兒子小明相依為命,楊三郎是村裡的木匠,為人老實厚道,做生意也講究人情世故,所以生意一直很好,小明整天跟在老爹後邊,手藝學得差不多了。不過小明跟他爹不一樣,小明喜歡耍小聰明,跟客戶也是斤斤計較,所以村裡人不是很喜歡他,但是由於附近沒有這樣的手藝人,所以人們做什麼木匠活一般還是找他。話說這天村裡的趙老漢來找他,想讓他做一個桌子和五個板凳,因為家裡的那一套桌子板凳都晃蕩了,趁著前幾天手氣好贏了點錢,所以私下裡想著把家裡的桌子凳子換了,因為家裡不讓他玩牌,所以這次有錢也是偷偷摸摸的花。
  • 變廢為寶|8種塑料瓶改造新技能!太好用了!
    從今天開始將會開設一個全新的專欄叫做變廢為寶系列,不定期更新各種生活妙招。立志用手殘星人也能學會的簡單方法,教大家收集各種看起來不起眼的,甚至是被看做「垃圾」的物品,輕輕改造變成大有用處的寶貝。作為變廢為寶系列的第一期,我們先來講講隨處可見的塑料瓶子,不少人喝完飲料隨手就會丟進垃圾桶裡,但是這不是塑料瓶的真正用處,想知道怎麼改造?接著看下去吧~整個塑料瓶1.
  • 鄉村小小說《木匠孫》
    家具行裡,木匠孫正在擦拭準備出手的凳子。凳子做得好,工整,平滑,上的油漆嶄亮發光。「真是好凳子啊!」圍觀的人們說。「五十元一張,少一分不賣!」 木匠孫說。木匠孫的凳子不愁賣,因此價格也高,還不能還價。圍觀的人只說凳子好,卻沒有掏錢買的意思。那擺放的凳子都被他們摸髒了也賣不出去。木匠孫又擦了一遍。等了許久,也賣不出一張凳子。
  • 匠心傳承 木工與木匠的區別是什麼?
    十年間,我們的鳥槍慢慢換成了大炮,不但添置了電鋸電刨電鑿子等,我還利用手頭現有條件土法上馬琢磨出了一種能加工各種曲線的電刨。因為解決了椅背的機械加工問題,使批量生產椅子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我還用邊角料設計過一款方凳,細巧、美觀,一改以前的粗笨形象。最主要的是我們從「賣木料」上升成了「賣人工」——原來一個老式凳子只能買3元,現在可以賣5元還節省材料。那,凳子是不是結實呢?
  • 女人做木匠,diy花園花架(附教程),網友直呼:太能幹了!
    雖是租的房子,但也是一個家,牆上的掛盆,低低的圍柵欄,還有花架,傍晚時分,坐在小木桌前,看著滿院的芬芳與樸實,那是多麼的愜意.熱愛可以讓一個不懂木工的女子做出如此的舉動,.最近幾天正是非常熱的時候,偶卻大幹木工活,真的是汗如雨下啊,連續奮戰4天了買的是市場上一根根的木龍骨,用手鋸鋸的,很是辛苦,因為是租的房子,所以就沒講究材料,外觀不好看只要實用就成。做這麼多用了240元的木頭,15元的鐵釘,運費20元。
  • 鹽城西鄉老木匠
    老木匠姓徐,是一位遠近聞名、技術精湛、心地善良的粗細料木匠。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已經上小學了。記得放暑假期間,我和小夥伴們到生產隊農場去玩,當時就聽其他人說老木匠在造木船,我們就興高採烈地跑到造船的地方去玩。
  • 這是老木匠的絕活
    Face    葉幹新    年齡:    66歲    籍貫:    高埗冼沙村    身份:木匠    以前做木匠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就是消遣。很多人都不做木匠了,以前收過幾十個徒弟,現在堅持做的已經沒有一個人了。
  • 00後姑娘做木匠,裹著紗布挑戰世界比賽,成六位入圍者唯一女生
    01不負韶華木工女孩逐夢世界大賽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木匠就是個男性工種,幾乎從來沒看到過女生在這個行當裡出現過。並且這個活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是要手工作業,現在的00後怎麼可能會選擇這樣的工作呢?這些視頻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巧奪天工的魯班凳,這個凳子沒有任何金屬幫助連接,各個木條之間看似鬆散卻又環環相扣。而當魯班凳成型之後,卻是異常的牢固和穩定。這個技能不僅看呆了國內的網友,還震撼到了國外的觀眾。木匠爺爺年輕的時候就跟著師傅開始學習木匠技能,所謂「一事終一生」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
  • 這麼做把它變廢為寶
    這麼做把它變廢為寶據了解,我們會把夢寐以求的婚禮放於5-6月份,因為這段時間節日多,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熱。所以,這段時間是結婚的一個高峰期。在這個時間段,要結婚的男女雙方父母都會為自己的子女做新被子,五顏六色的喜被想想都高興吧!但是,當您們做喜被的時候剩下來的布條又都去了哪裡呢?有人會說,花錢做的被子只有成品的被子,沒有剩下任何的東西呀!
  • 老爸在工地撿回PVC管,做出12種創意家具,不花一分錢!
    老爸從事水電工作多年,一直很勤儉,動手能力也超強,和水管打了多年的交道,熟人生巧,他一直都在尋找靈感將水管再次利用起來,所以他在工地施工的時候會把一些廢棄的PVC水管撿回家,積累在那裡,等夠多的時候就可以用來製作家具,以下12種家具就是他的創作靈感,不花一分錢,製作出結實耐用的家具。
  • 塘栖木匠「宮崎駿」 雕琢出愛情最美的樣子
    由於網友們呼聲太高,本來已經殺青的《爸爸的木匠小屋》決定開拍第三季。  近日,記者來到杭州城中他們的家,見到了這位塘栖木匠爸爸,還有人人羨慕的鄭媽媽。  為女兒,撿起荒廢已久的手藝  女兒是學電影的,從香港浸會大學畢業後,留港工作過,結婚後在上海和同學開了家傳媒公司。
  • 明熹宗為什麼會被稱為木匠皇帝?
    這就要忍不住罵人了,是你富的太久還是我們窮的太久,沒錢能自由快樂?有這種思想的典型代表,古有明熹宗朱由校,現有馬雲。今個主要聊朱由校,這人典型到什麼地步呢?好好的皇帝不做,天天搗鼓一些木匠,還時常感慨自己生錯了地方。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說的就是他,這人說到治理朝政方面提不起精神,但一說到木工活兩眼冒精光。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在我的記憶中,家裡面的凳子和桌子,以及幾張木板床,都是出自一位老木匠之手,見木匠做活多了,也漸漸發現了一些規律。像每次做凳子的時候,老木匠量過尺寸後,這些數字的最後一定要有個三,例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做桌子的時候,截取尺寸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是九,做床的時候,這個數字七出現的次數就多了,剛開始的還沒注意,不過聽得多了,總免不了好奇心,就趁著師傅不忙的時候問了一下原因。
  • 民間故事:老木匠
    這個故事說的是宋家集的一個木匠的故事。宋家集有個木匠,年齡大了。由於早年一直沉醉於木匠手藝中,一直未曾婚娶。到現在還是個孤家寡人。他想,這以後老了,靠誰啊。他決定收個徒弟。老木匠怎麼勸,都勸不住,只好同意了。徒弟走後,老木匠幹起活來,更是力不從心。他的日子過得自然也一天不如一天。他想再找個徒弟,可是前一個徒弟已讓老木匠傷心了。實在沒有辦法,他就用木頭做了兩個木頭人給自己幫忙。有了木頭人,細活自己幹,粗活都讓木頭人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