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人陸機用禿筆蘸墨隨手寫出了一幅章草《平復帖》。這幅墨寶是我國最早的書簡手跡,素有中華第一帖的美名,是響噹噹的鎮國之寶。
唐朝有一位和尚叫懷素,痴迷於書法。但是家貧買不起紙張,所以他在寺壁裡牆上寫,在衣裳器皿上寫,在芭蕉上寫,到處都有書寫的字跡。這樣都寫不夠,又漆一盤子、一塊方板,寫至再三,連盤子、方板都寫穿了。
懷素用廢的筆越來越多,他覺得每一支筆都是有靈氣的,所以專門在山腳下把自己用廢的筆都埋起來,取名為「筆冢」。當然他用的都是很普通的毛筆。
他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局面,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史稱「草聖」。
可見,他們之所以在書法上有如此高的成就,靠的絕不是昂貴的毛筆和紙張。而是長久的勤奮與毅力。
書法家能用十元一隻的毛筆寫出好字嗎?
你的答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