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金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吃紫金牛肉丸等於沒有到過紫金,在紫金縣城,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懸掛著牛肉丸的招牌餐館,品嘗牛肉丸是紫金人的傳統習俗。
紫金縣的牛肉丸,一碗一粒,在當地有著中國最大的牛肉丸之稱,每個牛肉丸有網球般大小,因其個大、外脆裡嫩,吃起來相當過癮。
紫金喜慶宴席「四海碗」,「八大碗」,「九大碗」,都少不了牛肉丸這道菜,早餐、夜宵吃肉丸粉更是成為紫金人的時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道紫金牛肉丸的製作到出鍋的整個過程和製作方法。
製作方法
首先將新鮮牛腿肉用刀解去白膜及牛筋,切成薄肉片後放在竹篩上放置通處晾乾,然後將牛肉片放在大砧板上,雙手握緊錘刀,用錘、掰、推、拼等刀法,將牛肉打成纖維狀肉羹,再放入少許薯粉、胡椒粉、魷魚碎片、鹽等,將打好的肉羹放入陶缽內,用手掌推、拉、拍,使肉羹纖維擴張,這樣使其更具有韌性和彈性,然後左手抓一團肉羹,手指用力反覆往掌心擠壓,使肉羹自然從母指和食指之間冒出,右手用湯匙將肉羹接住,這樣就成了一粒粒的大個牛肉丸了。
再將肉丸放入清水中,最後將肉丸和清水一起放入鍋內,用慢火煮至肉丸浮出水面舀出,放置通風處備用,食用時原湯下鍋,將煮熟備用的牛肉丸放在鍋中煮至初沸,再加入適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生蔥粒,也可配上醬油或辣椒醬食用。
紫金牛肉丸的一大特點是新鮮,素有「天光牛肉」之稱,即採用夜晚天亮之前宰殺的牛肉做成,這個時候的牛肉肉質最鮮美,具有綠色、天然、健康的特點。
紫金牛肉丸是採用本地的放養水牛、黃牛做原料,由傳統手工精製而成,因其個頭大,有些大個的足有3-4兩,煮熟後一個小碗只能裝到一粒,這樣牛肉的味道就不會很快流失到湯水裡,而又以胡椒粉除去了牛肉固有的羶味,帶出了牛肉的鮮美,品嘗時清香爽脆有嚼勁,帶胡椒的香辣味,送飯或配米絲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紫金牛肉丸的胡椒味較濃,食之可以驅寒祛溼,再加上牛肉本身具補中益氣、強健筋骨的功效,最適宜於筋骨酸軟的患者食用。
紫金牛肉丸因個大,口感勁、味道鮮美而聞名,吃過紫金牛肉丸的人都說雞蛋般大的牛肉丸肉質細膩,爽脆彈牙,丸內少有肉筋,口感十足,由於名聲在外,不少外地人都慕名前往紫金品嘗牛肉丸,紫金牛肉丸已成為紫金客家飲食文化的符號和記憶。
在當地紫金牛肉丸又被稱為「天光牛肉丸」。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因為商家都是在天亮前購買剛宰殺的新鮮牛肉製作而成,因為這個時候的牛肉肉質最鮮美,而另有一種說法是,當地人特別好吃牛肉,一直從晚上吃到「天光」,所以有了這個美名,無論哪種說法,都由此可見紫金牛肉丸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