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慈代表作《夜鶯頌》

2020-12-27 澎湃新聞

濟慈代表作《夜鶯頌》

2020-08-20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約翰·濟慈(英文: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19世紀初期英國詩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員。1815年就讀於倫敦國王大學,1817年開始寫作。1818年到1820年,先後完成《伊莎貝拉》《聖艾格尼絲之夜》《海壁朗》《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等作品。1821年2月23日,因肺結核病逝於義大利羅馬,享年25歲。濟慈與雪萊、拜倫齊名,被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代表。

夜鶯頌

文|濟慈 譯|查良錚

我的心在痛,困頓和麻木

於是向著列斯忘川下沉:

並不是我嫉妒你的好運,

而是你的快樂使我太歡欣——

因為在林間嘹亮的天地裡,

你呵,輕翅的仙靈,

你躲進山毛櫸的蔥綠和蔭影,

放開歌喉,歌唱著夏季。

哎,要是有一口酒!那冷藏

在地下多年的清醇飲料,

一嘗就令人想起綠色之邦,

想起花神,戀歌,陽光和舞蹈!

要是有一杯南國的溫暖

充滿了鮮紅的靈感之泉,

杯沿明滅著珍珠的泡沫,

給嘴唇染上紫斑;

哦,我要一飲而離開塵寰,

和你同去幽暗的林中隱沒:

遠遠地、遠遠隱沒,讓我忘掉

你在樹葉間從不知道的一切,

忘記這疲勞、熱病、和焦躁,

這使人對坐而悲嘆的世界;

在這裡,青春蒼白、消瘦、死亡,

而「癱瘓」有幾根白髮在搖擺;

在這裡,稍一思索就充滿了

憂傷和灰色的絕望,

而「美」保持不住明眸的光彩,

新生的愛情活不到明天就枯凋。

去吧!去吧!我要朝你飛去,

不用和酒神坐文豹的車駕,

我要展開詩歌底無形羽翼,

儘管這頭腦已經困頓、疲乏;

去了!呵,我已經和你同往!

夜這般溫柔,月後正登上寶座,

周圍是侍衛她的一群星星;

但這兒卻不甚明亮,

除了有一線天光,被微風帶過,

蔥綠的幽暗,和苔蘚的曲徑。

我看不出是哪種花草在腳旁,

什麼清香的花掛在樹枝上;

在溫馨的幽暗裡,我只能猜想

這個時令該把哪種芬芳

賦予這果樹,林莽,和草叢,

這白枳花,和田野的玫瑰,

這綠葉堆中易謝的紫羅蘭,

還有五月中旬的嬌寵,

這綴滿了露酒的麝香薔薇,

它成了夏夜蚊蚋的嗡縈的港灣。

我在黑暗裡傾聽:呵,多少次

我幾乎愛上了靜謐的死亡,

我在詩思裡用盡了好的言辭,

求他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

而現在,哦,死更是多麼富麗:

在午夜裡溘然魂離人間,

當你正傾瀉著你的心懷

發出這般的狂喜!

你仍將歌唱,但我卻不再聽見——

你的葬歌只能唱給泥草一塊。

永生的鳥呵,你不會死去!

飢餓的世代無法將你蹂躪;

今夜,我偶然聽到的歌曲

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悅;

或許這同樣的歌也曾激蕩

露絲憂鬱的心,使她不禁落淚,

站在異邦的谷田裡想著家;

就是這聲音常常

在失掉了的仙域裡引動窗扉:

一個美女望著大海險惡的浪花。

呵,失掉了!這句話好比一聲鍾

使我猛醒到我站腳的地方!

別了!幻想,這騙人的妖童,

不能老耍弄它盛傳的伎倆。

別了!別了!你怨訴的歌聲

流過草坪,越過幽靜的溪水,

溜上山坡;而此時,它正深深

埋在附近的溪谷中:

噫,這是個幻覺,還是夢寐?

那歌聲去了:——我是睡?是醒?

原標題:《濟慈代表作《夜鶯頌》中英文對照欣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詩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濟慈代表作《秋頌》欣賞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濟慈代表作《秋頌》欣賞 2020-08-30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師大東區薔薇牆花事兒——兼憶雪萊《雲雀頌》、濟慈《夜鶯頌》
    而終於,它的香氣以過多的甜味使偷香者昏迷」黃昏時分,前來賞花,或漫步花牆外,信步領略無邊無際的花牆奇觀,或就地坐下,和著花香抽根煙,貪婪地呼吸著沁人心脾的香氣,讓自己沉醉在這暖風裡,聽著孩童們開心地叫著,姑娘們開心地笑著拍照,看著老人們開心地看著……鳥兒叫了,又想起了濟慈的
  • 經典重溫:夜鶯頌
    閱讀丨發音丨詞彙丨美劇顏讀英語,不止為你讀英語夜鶯頌《夜鶯頌》是英國詩人約翰·濟慈的詩作。1818年,濟慈23歲。那年,詩人患上了肺癆,同時詩人還處於和方妮·布朗小姐的熱戀中。正如詩人自己說的,他常常想的兩件事就是愛情的甜蜜和自己死去的時間。在一個深沉的夜晚,在濃密的樹枝下,在鳥兒嘹亮的歌聲中,詩人一口氣寫下了這首8節80多行的《夜鶯頌》。
  • 濟慈,一隻夜空裡沉睡的夜鶯
    第一次讀濟慈的《夜鶯頌》,就愛上他了。憂鬱的眼神,深邃的目光。火花一樣的生命。璀璨如繁星的愛情。芬妮(電影《璀璨情詩》的女主角)把蝴蝶裝進瓶子裡,把濟慈的心也裝進了瓶子裡,而他脆弱的靈魂太過純潔,註定不能在陽光下久活。
  • 夜鶯詩人濟慈的悲情人生
    相比於拜倫和雪萊,濟慈的名聲不顯,但後世對他的評價是:浪漫主義到濟慈這裡達到了完美,拜倫、雪萊的詩歌雖然也非常優秀,但濟慈卻做到了極致,他以25歲的年華讓全世界記住了他。但濟慈沒有退縮,繼續寫詩,1818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詩集《恩狄芒》。也就是在這一年,他的弟弟湯姆患上了肺結核,濟慈回家照顧弟弟,雖然弟弟沒有挺過去,但卻給濟慈帶來了一段戀情。在弟弟去世後,內心悲切的濟慈住到了漢普斯泰德的一個朋友家裡,而這裡也是濟慈唯一一個家,在這裡,他結識了一生的摯愛芬妮·布朗。
  • 青春的夢想,是未來真實的投影——濟慈語錄
    ——濟慈青春的夢想,是未來真實的投影——濟慈詩人是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濟慈四季測量著一年的行程——濟慈我在黑暗中裡傾聽,呵!《夜鶯頌》燦爛的星!——濟慈 《憂鬱頌》只有在得到生活的驗證之後,諺語對你來說才稱其為諺語——濟慈氣餒是絕望之母——濟慈Beauty is truth, truth is beauty.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 名詩賞析:濟慈——人生的四季
    英國著名詩人濟慈在這首詩中寫出了他對人生的感悟,我們一起來讀詩。約翰·濟慈,(1795—1821),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員。他才華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濟慈去世時年僅25歲,可他留下的詩篇譽滿人間,其中包括《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他主張「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長描繪自然景色和事物的外貌,表現景物的色彩感和立體感,重視寫作技巧,語言追求華美,對後世抒情詩的創作影響極大。他的詩篇總能帶給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
  • 濟慈《希臘古甕頌》
    希臘古甕頌 《希臘古甕頌》為19世紀初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的作品。濟慈,全名約翰·濟慈 John Keats(1795年—1821年),他是傑出的英國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 約翰·濟慈一生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秋頌》《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強烈感受和熱愛,為他贏得巨大聲譽。濟慈詩才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
  • 讀書筆記:濟慈《我是一朵孤獨的流雲》
    《我是一朵孤獨的流雲》收錄了最能體現濟慈創作才華的詩篇,集中全面地展示了濟慈一生的詩歌成就。1795年生,1810年開始寫詩,1821年逝世。如流星划過夜空,用25年,濟慈點亮了長夜。從此世上最熱烈的情感便有了文字的模樣。
  • 讀詩|從布萊克到濟慈,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星雲
    從農民詩人彭斯、布萊克發端,經華茲華斯、柯爾律治的興盛時期,到拜倫、雪萊、濟慈的鼎盛時代,七位詩人勇各自不同的生命經驗與不羈才華寫下數量可觀的經典詩歌文本,成為英國詩歌史上熠熠生輝的代表性詩人,猶如一片燦爛星雲。我們選擇了其中五位詩人。詩歌中文版經上海譯文出版社授權摘錄於《英國詩選》。
  • 英國大詩人約翰·濟慈也許是個偷屍賊?
    詩歌愛好者們或多或少的知曉,濟慈對於死亡的概念有著特殊而強烈的情感。於他而言,死亡是一種心嚮往之的靈魂狀態。濟慈在詩歌中常常透露出對於死亡的迷戀之情。他在《夜鶯頌》中曾明確地承認,「多少次」,他「幾乎愛上了靜謐的死亡」,他對夜鶯輕輕吟唱,「在如此多的沉思之韻中呼喚她輕柔的名」。 「而現在,」濟慈還在詩中寫道,「死更是多麼富麗,/在午夜裡溘然魂離人間。」
  • 平民學校舉辦英國浪漫主義詩作《夜鶯頌》賞析講座
    2012年12月28日晚7點,北京大學平民學校2012年系列講座之「《夜鶯頌》賞析」在會議中心百周年紀念講堂202室舉行。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黃必康教授為60餘名平民學校學員和北大師生奉上了一場精彩又充滿詩情畫意的講座。講座由校工會副主席、平民學校副校長遲春霞主持。
  • 卷福朗讀濟慈名詩《夜鶯頌》
  • 上半身濟慈,下半身卡薩諾瓦
    小註:濟慈,19世紀英國著名詩人,也是浪漫派的傑出代表。他出身卑微,但才華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1818年,濟慈遇到了他一生的摯愛——芬妮·布朗。在接下來的數年間,儘管疾病與經濟窘況一直困擾著濟慈,但在愛情的滋潤下,他仍寫出了大量優秀詩篇。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他,1821年2月23日,濟慈因為肺結核不幸逝世,年僅25歲。
  • 秋日的午後,坐上火車,前往位於倫敦西北部的濟慈故居
    我有兩位特別喜歡的詩人,一位是來自 智利 的聶魯達,他的詩不僅讚美愛情,還將人們羞於啟口的「性」用富有詩意和節奏感的文字表達;另一位就是濟慈,他總是用優美的筆觸將情感與自然結合,btw, 我們還是校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