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藝演出英國經典兒童劇《蹺蹺板樹》

2021-01-07 央廣網

2018年12月22日下午,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18年最後一部新創劇目——英國經典兒童劇《蹺蹺板樹》在中國兒童劇場精彩首演,劇中通過充滿童趣但發人深省的表現方式,喚醒大家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該劇首輪將跨年演出22場,陪伴大小朋友們度過快樂的元旦假期。

《蹺蹺板樹》演出劇照

英國經典 幽默傳遞環保概念

《蹺蹺板樹》是被譽為英國「國寶級兒童劇作家」大衛·伍德先生創作於1986年的經典兒童劇,是英國歷史上第一部講述社會問題的兒童劇,該劇在英國上演後贏得廣泛好評和關注。全劇講述了生活在橡樹上性格迥異的動物們,在面臨家園將被毀滅,即將流離失所時團結一心保衛自己家園的故事。劇中用戲劇化的故事呼籲大家愛護地球保護小動物,用充滿趣味性的演繹和委婉的教育傳遞出強烈的環境保護概念,也是抓住這個全球關注的主題,用幽默熱鬧的舞臺表現方式點燃引發孩子和家長們的共鳴,是一部可以全家一起走進劇場觀看的經典劇目,在看點滿滿、歡笑不斷的同時,又寓教於樂引人深思。

該劇由英國優秀的戲劇導演亞當·斯坦福德擔任導演,與中方導演、中國兒藝優秀青年導演毛爾南聯合執導。該劇的開場也讓人十分驚喜,等待演員登臺表演的觀眾們發現原來演員就坐在自己身邊,演出開始,臺上臺下演員熱烈互動,隨著劇情的發展,演員的帶入,很多觀眾也跟著紛紛舉起手表達自己對社區改造的想法和意見,整個劇場儼然變成了一個超大的社區會議室。

亞當導演表示,孩子們都是很愛笑的,所有的兒童作品都應該帶有一定的幽默感。《蹺蹺板樹》雖然探討了一個嚴肅的社會話題,但是全劇表現形式生動活潑,劇情充滿了英式幽默。「籬雀」和「兔子」對話中的雙關詞,「畫眉」讓人感覺滑稽又好笑的語言錯誤,「松鴉」與「松鼠」之間機智的反語等充滿童趣的演繹方式,讓臺下的觀眾在輕鬆有趣中了解更多的英國風情,也更快更深刻地領略到劇中傳遞關於環境保護嚴肅話題的核心內容。

英國氣質 展現自然的和諧與生機

走進劇場,觀眾們如同走進了一棟極具英國氣質的房屋建築——一個議事廳,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場關於「生存與毀滅」的壞境保衛戰就此拉開了序幕。一棵300多歲古老的大橡樹,是否要為了建一個兒童遊樂場而被砍掉?環保主義者杜志先生表示反對,並向大家闡述了計劃實施後會給棲息在大樹上的族群造成什麼樣的毀滅性的後果。伴隨著杜志先生的一聲聲沉重的「想想吧,想想吧……」,居民們默默換上了動物的服裝,幕布拉開,隨著歡快的鳥叫聲,映入眼帘的是一個生機盎然、鳥語花香的森林和一棵巨大的、很多動物在這裡安家的老橡樹,隨後「兔子」從樹洞中鑽了出來,故事開始了……

《蹺蹺板樹》演出劇照

該劇舞美設計申奧為了打造《蹺蹺板樹》充滿童趣、回歸自然的舞臺效果,特別使用180度旋轉轉臺的形式,完美地呈現了一個巨大完整的,擁有兔子洞、貓頭鷹洞、松鼠洞、畫眉巢穴和蝙蝠棲息樹枝等豐富空間的具有象徵意味的「橡樹社區」。整個布局錯落有致、上下貫通,使所有現場觀眾們驚嘆不已。在橡樹後面,精彩的多媒體設計通過LED屏幕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展現,無論是欣欣向榮的森林,橡樹被大火燒毀的場面,還是隨著樹木被砍倒、被連根拔起而震撼人心、帶有衝擊的視覺效果,都讓走進劇場的觀眾仿佛置身於情境之中,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到了生活在橡樹中動物的艱難處境。

一人分飾兩角 塑造人物和動物鮮明個性

劇中每位演員飾演兩個角色:一個人類角色,一個相對應的動物角色。人類與動物在名字和性格上都有暗含的相通之處,劇中人類角色的天性是從動物天性引申而來,動物和人類性格是對應的。演員們通過精彩的演繹,彰顯了鮮明的人物個性:橡樹群落領袖,有著領導氣質的「貓頭鷹」;迷迷糊糊但辛勤的「籬雀」;熱愛家園喜愛松果的「松鼠」;油嘴滑舌但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的「松鴉」;有著讓人難以忍受歌聲的「畫眉」;來自非洲群落訪客帶著外國口音的「布穀」;抗議領袖勇敢的「兔子」;一身嘻哈範兒,臭烘烘帶著大耳機的「蝙蝠」……

《蹺蹺板樹》演出劇照

與以往的兒童劇多為歡快、熱鬧的格調不同,《蹺蹺板樹》有關於對恐懼、犧牲的內容刻畫,動物們對「大傢伙」的懼怕,對即將流離失所、顛沛流離的慌亂,剛生下寶寶的「畫眉」面臨分離的恐慌,「兔子」目睹了家人被掩埋,目睹了生離死別的痛苦無奈,最終用自己單薄的生命對抗「大傢伙」的勇敢……這些都讓小觀眾們看到了許多弱勢的生命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在對它們同情的同時,也呼應了該劇的主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表示,如何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也是一個關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主題。大衛·伍德先生在三十多年前創作的《蹺蹺板樹》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意義的。這部戲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答案,人類和動物是可以很好地共生共存的。我們既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態,同時,也可以保護小動物們的生存環境。每次與外國藝術家的合作都是一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與互鑑。此次,我們在和英國導演亞當·斯坦福德先生的合作中,既能夠看到英國兒童戲劇的舞臺呈現方式,也能夠看到中國藝術家的創造性表達。希望通過中英兩國藝術家的共同努力,將這部優秀的兒童劇帶給中國的孩子們。(光明融媒記者蘇麗萍)

相關焦點

  • 英國經典兒童劇《蹺蹺板樹》展現原汁原味英倫風
    英國經典兒童劇《蹺蹺板樹》展現原汁原味英倫風 2018-12-23 08:55: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笑中帶淚 中國兒藝創排英國兒童劇《蹺蹺板樹》首演
    《蹺蹺板樹》演出劇照中國網12月23日訊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新創劇目——英國經典兒童劇《蹺蹺板樹》22日在京首演,該劇通過充滿童趣但發人深省的表現方式,喚醒人們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蹺蹺板樹》是英國「國寶級兒童劇作家」大衛·伍德先生創作於1986年的經典兒童劇,是英國歷史上第一部講述社會問題的兒童劇。該劇講述了為修建遊樂場,人類砍伐了一棵棵巨大的橡樹,而在橡樹上生活的貓頭鷹、蝙蝠、兔子等小動物,在面臨家園將被毀滅,即將流離失所時團結一心保衛自己家園的故事。劇中用戲劇化的故事呼籲大家愛護地球保護小動物,用幽默熱鬧的舞臺表現方式點燃引發孩子和家長們的共鳴。
  • 中英藝術家聯手打造兒童劇《蹺蹺板樹》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周瑋)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出品、中英兒童劇藝術家聯手打造的經典兒童劇《蹺蹺板樹》,將於12月22日在中國兒童劇場首演,為小朋友們送上一份新年賀禮,首輪將演出20場。  據介紹,《蹺蹺板樹》是英國著名兒童劇作家大衛·伍德的原創劇目。
  • 《蹺蹺板樹》的「驚奇」
    12月22日,英國經典兒童劇《蹺蹺板樹》在中國兒童劇場首演,臺下的小觀眾跟張恩同一樣,完全沉浸在臺上的故事裡。一個議事廳,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場關於「生存與毀滅」的環境保衛戰已經拉開序幕。一棵300多歲的古老大橡樹,是否要為了建一個兒童遊樂場而被砍掉?環保主義者杜志先生表示反對,並向大家闡述了計劃實施後會給棲息在大樹上的族群造成什麼樣的毀滅性後果。
  • 浙江兒藝做了一部「讓大人放下手機」的兒童劇
    浙江兒童藝術劇團從1988年4月建團至今,三十年的時間裡,先後培養了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獎、話劇金獅獎,上海白玉蘭獎、學院獎等獲得者。在藝術創作上,多部作品榮獲國家級優秀劇目獎,《皇帝的新衣》《七色花》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 十一長假重溫經典 中國兒藝上演五部優秀兒童劇
    2016版童話劇《馬蘭花》和「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將帶領小朋友們享受經典、踏上中華優秀文化之旅,感受中國智慧的魅力;在北京紅點雲劇場,兒童劇《伊索寓言》、益智趣味兒童劇《三隻小豬·變變變》兩部充滿童趣的兒童劇將精彩亮相;同時,由中國兒藝與美國米蘇拉兒童劇院合作的《公主與豌豆》也將赴美演出,共同促進兩地兒童戲劇的交流與發展。
  • 兒童劇《木又寸》回歸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假日經典小劇場
    >5月5日至13日《木又寸》再次回歸假日經典小劇場一顆森林裡的小銀杏樹因為美麗而被移植到了城市一路歷經磨難、顛簸流離在人的世界裡經歷著樹的全新命運小朋友們也在觀看精彩的演出中跟隨著小小銀杏樹在種種分離、相識和重逢中感受生命、友情和人與樹間的真摯情誼為什麼叫「木又寸」呢?
  • 2020鄭州兒童劇《葫蘆兄弟》,重溫經典時刻!
    《葫蘆兄弟》曾是無數人心中的經典,葫蘆娃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永不褪色的童年記錄,我們經歷了中國動畫最好的年代,而如何將好的動畫延續,兒童劇就來了,2020鄭州兒童劇《葫蘆兄弟》,一起帶小朋友重溫經典吧!
  • 中國兒藝首部魔幻現實原創兒童劇《時間森林》建組
    兒童劇《時間森林》正式建組 人民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黃維)「如果說第六版《馬蘭花》是為了紀念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前60年曆程,那麼希望新的60年以原創劇目《時間森林》來開啟。」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說。
  • 外百老匯原版兒童劇《好餓的毛毛蟲秀》中國七城巡演即將開啟
    外百老匯兒童劇《好餓的毛毛蟲秀》(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Show) 改編自著名作家、插畫家艾瑞·卡爾 (Eric Carle) 的同名經典繪本,全球演出近2000場。劇中,75隻手工製作的偶忠實還原繪本獨特的視覺效果, 陪伴成長的「毛毛蟲」終於動起來了!艾瑞·卡爾也特別為中國巡演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 大陸經典兒童劇《特殊作業》走進臺灣
    通過這份不尋常的作業,5個孩子帶領觀眾推開了5個家庭的門窗,看到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糾葛、親情與溫暖——這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經典兒童劇《特殊作業》所講述的故事。  6月17、18日,受臺北如果兒童劇團的邀請,這部在大陸引起熱烈反響的劇作將登陸臺北親子劇場,為臺灣的小觀眾們留下一份難忘的「特殊作業」。
  • 100個「白雪公主」扎堆,中國兒童劇市場呼喚原創精品
    兒童節將至,帶孩子去劇場過節、接受藝術薰陶成為不少家長的選擇,但面對看似繁榮卻充滿隱憂的市場,到了該冷靜反思的時候:中國兒童劇如何回歸理性,用原創精品寓教於樂、攀上藝術「高峰」?  相互模仿甚至抄襲 「寫劇本」變成「攢劇本」  中國兒童劇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年演出量突破萬場,增速在各演出門類中處於領先。
  • 兒童劇《小美人魚》,全新視角演繹經典童話
    8月15日、16日,由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製作出品、國家一級導演王佳納執導的兒童劇《小美人魚》將在廣東藝術劇院首次亮相,連演兩場。作為廣州藝術季2020的參演劇目,《小美人魚》將給家長和孩子們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
  • 美國外百老匯原版兒童劇《好餓的毛毛蟲秀》中國巡演將開啟
    外百老匯兒童劇《好餓的毛毛蟲秀》(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Show) 改編自著名作家、插畫家艾瑞·卡爾 (Eric Carle) 的同名經典繪本,全球演出近2000場。會讓觀眾回味無窮的兒童劇」,「色彩斑斕、引人入勝、魅力十足」。傑西·艾森伯格 (Jesse Eisenberg) 、尼爾·派屈克·哈裡斯 (Neil Patrick Harris)等不少好萊塢的明星也帶著寶寶前往劇院觀賞,重溫《好餓的毛毛蟲》繪本帶來的溫暖與感動。在外百老匯演出期間,《好餓的毛毛蟲秀》火爆空前,一票難求,演出也從4個月增至8個月,創造了外百老匯駐場兒童劇演出時長的新記錄。
  • 兒童劇不是「小兒科」
    作者:尹曉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  有一次,我們去廣東茂名開展公益演出。那部戲名字叫《特殊作業》,一個序幕,四場戲,一個尾聲。第四場戲結束後,孩子們誤以為演出全部結束,紛紛離場,等到演員出場謝幕時,劇場裡幾乎沒孩子了。
  • 光影互動兒童劇《小蝌蚪找媽媽》喜獲2018十大優秀兒童劇
    9月7日,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主辦的2018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2018年度十大優秀兒童劇獲獎名單揭曉,光影互動兒童劇《小蝌蚪找媽媽》位列其中,記者專訪了本劇的編劇李賽,了解了該劇是如何構思和創作出來的。為什麼會創作這樣一部新作品呢?
  • 兒童劇也能走市場
    在我國,兒童劇因其受眾對象的特殊性,一直以公益為主,多是學校包場,走市場似乎行不通。但在剛剛落幕的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上,國內一些兒童劇院團領導、院線劇場負責人卻從自身的工作中感受到,兒童劇亦可走市場,關鍵在於加強拓展與營銷,把市場搞活經營好。
  • 2020年中國兒童劇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兒童劇市場持續火熱...
    2019年中國兒童劇市場持續火熱,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兒童劇演出總票房高達9.17億元,並預計2019年全年中國兒童劇演出總票房將超過10億元,增速將達到9.05%。兒童劇演出場次及觀眾人次均呈直線上升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演出兒童劇1.32萬場,預計2019年全年兒童劇演出將接近2萬場,較2018年多出0.35萬場;而2018年我國兒童劇演出的觀眾人次已經高達652.9萬人,前瞻結合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近幾年的觀眾增長速度預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