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一位名叫婷婷的初三女學生,被曝遭到多名老師毆打辱罵,全身多處受傷,此事引發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我們多年來聚焦於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的高效化幹預,尤其是通過大量的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的臨床經驗來看,這名女孩婷婷跟我們治療過的不少被診斷為抑鬱症或者雙相情感障礙的孩子有類似的經歷。
婷婷有可能之前遭受過校園欺凌,現在又遭到多位老師的嚴重體罰辱罵,顯而易見會給她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從精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些創傷非常大,短時間內可能導致她患上急性應激障礙,後續可能導致她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具體來說,一方面婷婷被人舉報之前可能已經遭受過同學的排擠、欺負,這是一部分疊加性的心理創傷。另一方面,她遭受到多名老師的辱罵、嚴重體罰「扇巴掌、拳打腳踢,甚至還用上了木棍和尺子,整個過程持續了20多分鐘」,對她來說不僅在肉體上的痛苦,還有精神上的羞辱等,這些是更大的心理創傷,這會導致婷婷後期輕則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重則會繼發重度抑鬱症,最後可能自殺身亡。
我們幹預過的很多孩子,曾經遭受過程度不同的校園欺凌和來自於老師的辱罵,看到這個事件我是非常憤怒的!!!
作為一名從事系統化深度心理幹預的精神心理醫生,我想從專業角度給婷婷的父母提出幾點建議:
1. 作為婷婷的父母,這件事情,一定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堅決站在孩子一邊,維護孩子的人格尊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希望在廣大網友的圍觀和支持下,事件最後可以得到公平公正的解決。
2. 這個時候婷婷的父母,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邊,防止孩子因為巨大的壓力下精神崩潰,患上急性應激障礙,甚至自殺,一定要注意!甚至建議父親找專業的精神科大夫,因為孩子會出現嚴重的失眠,做噩夢,導致精神狀態急劇惡化。最好是找權威的精神科專家,而且要把孩子遭受辱罵體罰等細節經過,如實向大夫描述,這很重要。因為醫生知道急性應激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抑鬱症的區別。
一定要注意,避免因為精神科大夫對病情不深入了解而給孩子下「抑鬱症」的診斷!因為這對後續的維權有重大影響。因為目前主流精神科認為抑鬱症的病因是不明的,這樣就難以維權追責。如果是下急性應激障礙或者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診斷,這是病因學診斷,也就是說病因就是創傷,這就有因果聯繫了,對後續追責、維權、起訴,進行精神賠償,是重要的法律依據。
一定要防止類似甘肅19歲女孩被遭到老師猥褻後自殺的悲劇再次出現,當時她被當地醫生診斷為抑鬱症,導致家屬維權艱難,最後北京安定醫院才把診斷修正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可悲的是,最後女孩繼發了重度抑鬱症,跳樓自殺。
3. 父母要利用這個機會深刻反省,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他們之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是有問題的,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恐怕只是在講大道理。這個時候建議父母利用這個機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共情,傾聽,然後積極引導。
4. 不管事件後續如何,父母要考慮幫孩子轉學。因為孩子造成巨大心理創傷以後,再回到原來的環境後容易激活創傷。而且學校的相關老師和同學可能不會真正反省,這樣的話,婷婷可能會遭受更嚴重的打擊和報復。事件平息後,轉學到其他地方是理性的選擇,可以在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礎上,轉到教學環境相對較好的學校。
5. 建議婷婷後續要強身健體,比如練習跆拳道,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等事件過去後,建議父母也要引導婷婷進行反省,反省事件中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比如為什麼別人會惡意舉報她?在人際交往方面是否存在幼稚化的認知?反省提升以後,避免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