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女生被多名老師打,鎮一把手朋友圈發文表態,引發網友質疑。
教育部歷來嚴禁體罰變相體罰辱罵學生,不管教師出於怎樣的目的,一律認定這類行為都是有違師德的。最近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龍溪中學初三(11)班一家長,網曝了自己女兒被四名教師毆打的事,一下子鬧得沸沸揚揚,連當地副縣長都登門道歉了。
據說,這名初三女生有早戀的嫌疑,於是在辦公室遭到了多名女教師的毆打,造成了這名女生身體、心靈上的創傷。但是事件發生後,學校領導表示,可以賠償醫藥費,但對涉事教師該不該道歉,閉口不談。
打人老師不肯道歉自然是有依靠的。據知情人士爆料,該校長曾經在會議上提出過,對於不聽話的學生,可以隨便打,打死了他負責。聽聽,這所學校的校長竟然是這樣理解」教育「含義的,估計這所學校體罰現象很普遍。
如果看了當地鎮政府主要領導發的一條朋友圈,就能理解這所學校校長的底氣了,也能理解這所學校的教育理念了,更能理解這所學校的教師為何動不動用體罰當作教育的常規手段的原因了。
餘慶縣龍溪鎮主要領導陳強發了一條朋友圈,是一篇長長的文章,據陳領導自述,這個文章主要是為了教育自己讀高三的女兒,自己的女兒也有厭學的想法,陳領導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受到網絡的不良影響,教導女兒要明辨是非。陳領導的朋友圈文章表達了對這一事件的看法:
1.稱那位初三女生是「囂張又倒黴的」女生。陳強稱經過他的初步核實,因為婷婷早戀並在直播中炫耀,從而惹怒了老師,所以這幾位老師才輪番地用戒尺、教鞭體罰學生(言下之意,這位女生該打)。
2.生發感慨:被老師打是常有的事,是幸運!陳領導說:仔細一想,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老師體罰學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老師不體罰誰,那一定是無可救藥、放棄治療了。
3.要珍惜對你嚴格的人,他們是你學習工作中的」貴人「。意思是挨打了還要感謝打人者(假如陳領導的女兒被老師打成這樣,會不會如此說)。
這位陳領導一篇長長的朋友圈文章,充滿了對女兒的諄諄教誨,感覺說得挺有道理的。但是細一想,不對呀,你作為地方主要領導,怎麼能發表如此言論?這不是在支持體罰行為嗎?這不是明顯和教育部文件相悖嗎?好在教育部門看法和他不一樣。
當然,即使你自己確實有這麼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其實許多人都有),即使你真想教育自己的女兒,那也犯不著發布在朋友圈啊,直接發給自己女兒就得了。一旦發布在朋友圈造成的影響可不一般哦,因為你的身份很特殊,是當地政府主要領導,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這是不是當地政府的態度;而且在調查還沒有正式定論之前就這麼臆斷,更是不妥了。
儘管陳領導一再強調這是為教育自己的女兒,但顯然這個理由很蒼白,顯然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會激化本已經很緊張的家校矛盾,不利於這一具體事件的妥善解決。那麼這位陳領導的朋友圈文章算不算不當言論?看來,陳領導發朋友圈前沒有三思!
各位,你們如何看待這位領導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