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庫文創園「四區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探索

2020-12-23 騰訊網

良庫文創園/ 內容由《創意之城》支持單位——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推薦提供

良庫文創園是鄭州市「四區融合」發展的典範案例。它的成功運營是鄭州市良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新文旅融合價值理念下的創意實踐與探索,我們有理由辨析其創意邏輯,從而洞見其融合發展的內在肌理及其在鄭州市文旅產業發展上的創新性嘗試。

良庫文創園的打造者具有前瞻性的認知,作為建立在城市工業遺存基礎之上的文創園,它具有清晰的創意開發與景區開發的IP基因。公開資料顯示,良庫文創園坐落於鄭州市北三環京沙快速路交匯處,佔地4萬平方米,其前身為上世紀40年代的興豫麵粉廠,廠房或以青磚、紅磚、純松木頂為主要建築材料,或以令人震撼的1.2米厚的牆體為表現形式,或以巴洛克風格拱窗恬靜存在。近百年風雨飄搖,見證了鄭州城市發展軌跡,展現城市近現代的工業文明。

基於以上工業遺產資源,良庫文創園打造者在建設時,注重挖掘獨有的厚重歷史記憶、獨特的建築肌理、精緻古典的民國風範等等歷史文化要素,力求在歷史與現代之間架起一座溝通與交流、創造與回望的橋梁,在傳統工業文明中澆注現代商業文明,象徵著文明的進化,更傳遞了當代商業文明誕生的淵藪。由此,良庫文創園打造者決定走創意商業開發之路,在這裡培植當代商業文明之花,成為當代人懷舊、創業、參觀、遊玩之地。不經意間,良庫文創園實現了創意園區、創意街區、創意景區與創意社區四維空間的構建與運維,成為鄭州市實踐新文旅發展的前衛性示範園區。

在創意園區建設上

打造者尊重歷史,在這裡能夠聽到歷史的回聲

良庫文創園,真的是建立在「糧庫」基礎之上的創意園區。良庫打造者對原鄭州市南陽麵粉廠的制粉大樓和糧倉(1945年建成的原「興豫麵粉廠」車間大樓、1949年建成的老糧庫)進行了搶救性修復。車間大樓的修復歷時18個月,多方尋覓大樓同年代老青磚 8700餘塊,加上老糧庫的修復,共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

著名建築大師路易斯·康與磚曾有句著名對話:

磚,你想成為什麼?

我想成為拱!

以制粉大樓為原型創意包裝的棲棠正是對歷史創意詮釋的最好見證。這棟老建築完美詮釋了關於磚與拱佳話。拱形窗,磚藝線條,通體大青磚,1.2米厚的牆體往上逐層級遞減。原建築木樓板、木地板,第五層建於五十年代,牆體鮮紅的五角星烙下時代深深的印記。

距這棟制粉大樓北100多米處,還有一棟老建築,是「興豫麵粉廠」的老糧庫,該糧庫建於1949年,牆體由青磚砌就,頂為紅瓦建造,糧庫內的屋頂全部為松木木樑、木椽,原貌完整保留至今。

走近良庫文創園,你會被撲面而來的歷史滄桑感所包圍,這是文創園修舊如舊立意的清晰展示,這是尊重歷史,保留現代人懷舊情懷的現實場景。換句話說,來這裡,你能夠聽到歷史的回聲,展現了工業文明萌芽拔節的青蔥夢想。

在創意街區的創設上,打造者注重當代商業文化的挖掘,在這裡能看到創意人的匠心獨運

當制粉大樓以煥然一新的容貌成為「棲棠博物館」之時,打造者的立意在於讓歷史成為當代創意商業文明的靈感之源,為此,在棲棠博物館之上,他們又增設了園區形象展示和創意辦公體驗,包括「文化藝術品展廳」、「鈞瓷博物館」、「藝術品拍賣中心」、「民國藝術品展廳」等的多維藝術空間。

來良庫看歷史,不如說,看歷史的多維畫卷,以及多維畫卷呈現的創意靈感。這其實暗合了打造者的心思:把良庫文創園首先辦成一個創意街區,讓這裡成為創意PARK,成為鄭州新商業的創意之源的設計理念。

為此,他們把制粉大樓與糧庫所在的老建築,改造成為文化空間。北區以良庫工舍國家級眾創空間為核心,集聯合辦公Wework、藝術中心、藝術工坊、影視產業鏈、影視器材博物館、藝術劇場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區。南區以棲棠博物館為核心,新建的藝術街區集文藝商業、藝術家工作室、藝術畫廊、非遺展示、格調餐飲、音樂酒吧為一體的鄭州城市記憶文旅藝術街區。

眾多文化業態集聚之地,充分挖掘工業文明歷史所傳遞給當代商業的思想營養,開啟了新商業浪潮。

在創意園區建設上

打造者開挖了歷史連結現代的隧道,

在這裡能夠體驗到歷史的厚重與當代的靈動

在建設者看來,在良庫文創園創建初期,他們就考慮到創意園區如果只限於「陽春白雪」式的創意空間的建造,不僅是一種文化資源的浪費,更將自身推向市場的反面,成為曲高和寡的「冷美人」,因此,融入創意景區的設計與建設就成為文創園開發的目標之一。

在外景的建設上,以上世紀40年代末原蘇聯援建的鐵軌區隔,把創意園區分割為南、北兩個景區,在南北景區的打造上,首先是新老建築的融合,一是風格的協調,歷史建築作為文化延續的特徵來自建築的「真實性」,包括尺度、形狀、比例、工藝、材料、空間、場景等多種要素。新建部分通過保存歷史建築的尺度感和重要要素的方式傳承原有特徵,保持風格的融合統一及創新,讓歷史重新煥發出時代的厚重感,增強景區的歷史氛圍。

在內景的陳設中,圍繞「文化+網際網路」、「文化+新商業」的戰略定位,打造文創企業+文藝商業,線上平臺+線下沉浸式場景體驗網際網路社群生態。在這裡,旅客能夠體驗到當代創意商業的靈動之美。

在創意園區建設上

打造者擁抱開放,在這裡每一位社區人都可以

成為創意消費與生產的主人

良庫文創園作為新型產業融合發展的承載地,將公共文化服務、創意商業與網際網路+創意產業三大核心價值的融合嫁接,推動地區轉型升級,成為文藝商業創意高地。不過,打造者更樂意擁有開放,把創意園區打造成為區域消費升級的引領地。

創意本身是大眾的智慧的釋放,創意園區應該成為大眾智慧生產與消費之地,更應該首先成為社區文化消費與主張實現的理想之所。因為,創建創意社區的文化理念的融入,是文創園至今活色生香的關鍵舉措。

首先,不設防,打破文創園與周邊社區的區隔,把文創園主動融入到周邊社區之中,成為社區的一部分,讓社區成為文創園的第一消費群體與生產群體,更成為品牌傳播群體。

為此,依託棲棠老建築打造的室外劇場、街區各處打卡空間等為承載周邊社區的文化商業活動。推接各類設計師、創意生產,與社區打通線下交流共享,把各類開放式創意商業、設計工作室作為線下展示、消費的窗口,為社區消費者提供創意消費體驗場所,開展各類國內、國際創意設計產品交流、展示,把創意園區打造創意社區的載體與平臺。

「四區融合」打造者實踐與探索,讓良庫文創園實現了文化創意的落地,成為都市工業文明旅遊的IP式景區,更為大眾創業,萬眾消費提供了一個載體與平臺。據了解,園區實現孵化100餘家文化創意類企業和團隊,提供近2萬個就業崗位,年交易額20億元以上,創造利稅6000萬元。

文藝是一種生活方式,豐盈且斑斕;文化是一種自信,開放且多元;這是良庫文創園打造者所堅定的,也是他們在做的。良庫文創園的打造,讓流轉千年的鄭風重回中原大地,讓文藝百花徐徐綻放;讓城市因每個人的努力而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義烏賓王158文創園、良庫文化創意園開業
    義烏賓王158文創園、良庫文化創意園開業 2017年04月28日 16:18:35來源:金華晚報  昨天上午,作為第12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的配套活動,總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良庫文化創意園正式開園,目前入駐企業50多家,入駐率100%。據了解,良庫文化創意園是義烏市加快有機更新、打造精品城市的重要內容,也是義烏市主動實施騰籠換鳥、轉型發展文化產業的具體實踐。項目由義烏市場發展集團攜手國內文創產業領軍企業上海聖博華康聯合投資開發,是義烏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
  • 文灶舊糧倉將變身創意園 嘉禾良庫文創園8月投用
    嘉禾良庫文創園將傳承糧倉發展歷史。(效果圖)  亮點2  全新景觀展現創意  打造花園式園區  為居民增添休閒新去處  如今,業界已形成一個共識:園區和社區應相互「敞開大門」,融合發展。而嘉禾良庫文化創意產業園站在城市發展角度不斷思索,自己應該承載什麼樣的城市功能,並為此努力構築幸福「新鄰裡」  項目方投入重金改造園區的軟環境並對園區周邊環境進行美化和提升,聘請專業設計師布置整體時尚雅致的景觀,注重從細節處入手,力求將園區打造成一個花園式的產業園區,給人清新脫俗又不失穩重大氣之感。
  • 高端引領創新驅動融合發展 國家文創實驗區「十三五」發展成果豐碩
    12月15日,2020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論壇在北京朝陽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的指導下,由北京市朝陽區聯合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共同主辦,論壇以「交匯·變革·再塑—新徵程中文化發展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為主題,深入探討歷史交匯點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探索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
  • 國家文創實驗區: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十三五」期間,作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朝陽區大力推進國家文創實驗區建設,全面構建文化產業改革創新體系,優化營商政策,創新金融服務,深入推進產業融合及協同發展,探索出一套可複製、能推廣的發展經驗,成為引領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鄭州良庫工舍:文創孵化露華濃
    作為一個綜合式文創園區,良庫文創園整體業態包含棲棠博物館、藝術中心、良庫劇場、話劇社、輝睿影視文化沙龍、影視拍攝基地、文化創意企業、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及展示、創意家居企業等。  據鄭州良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桂志誠介紹,園區通過引進烙畫、汝窯、皮具、泥咕咕、手繪等傳統文化匠人,以「保護工業遺產、打造城市名片、助力中原文化」為宗旨,正全力打造以文化藝術雙創產業為主導的新型文化旅遊示範園區。
  •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博物館文創事業融合發展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9月24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動能」論壇在西安舉行。
  • 變革·再塑 國家文創實驗區「十三五」發展成果豐碩
    中國網12月15日訊  12月15日,2020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以「交匯·變革·再塑——新徵程中文化發展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為主題,深入探討歷史交匯點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探索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出席活動並致辭。
  • 百名專家齊聚西安共話博物館文創發展的「跨界與融合」
    9月24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動能」論壇在西安舉行。近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文物局指導陝西省內的各博物館在文化文物的ip授權以及文創產品研發銷售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實際和方法,從相關實施意見的制定,到「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文博創意產業聯盟的成立,再到金融通信、動漫等領域的跨界融合,陝西各文博單位也在外省兄弟單位交流學習中,結合自身的館藏資源,跨界融合,通過對文物及其創意元素的再創新再開發,為公眾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文華產品服務
  • 從芝麻街到二砂文創園 鄭州西區正在蛻變中 成為文化之都
    或許是受到了北京「798」藝術區的感染;或許是出於對家鄉文創發展變化的期盼;最近一段時間,從鄭州的良庫工舍,到瑞光創意;從鄭州美術館,到芝麻街公園裡……,一大批代表著鄭州最前沿文化品味的項目在西區相繼落成。
  • 廈門第一座糧倉紀念館藏在這個新開園的文創空間,復古懷舊又好玩
    隨著城市的發展,原本一些在市區內的工廠、糧庫紛紛改造外遷,正如北京798,重慶二廠文創空間,他們的前身都是廢棄的舊廠房,經過華麗脫變,成為市民遊客休閒打卡的好去處。
  • 2020服貿會:北京朝陽國家文創實驗區曬出五年發展靚麗「成績單」
    經過五年多的探索實踐、先行先試,國家文創實驗區不斷整合各方面資源,圍繞文化產業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市場體系、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發展模式等方面,針對痛點、難點問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陳出新步伐,積極構建文化產業領域全面改革創新體系,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全國各地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實驗區經驗」,形成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發展的「實驗區模式
  • 中青旅聯盟探索「旅遊+文創+酒企「融合之路,發布首款文創定製醬香酒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文旅產業受到極大衝擊,中青旅聯盟秉持「酒旅融合文創先行」的發展思路,優化聯盟資源配置,進一步推動文旅、服務、製造等業態加強交流與合作,著力探索「旅遊+文創+酒企」的「酒旅融合」跨界發展新路徑,為市場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的全新嘗試。
  • 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在文創實驗區的輻射帶動下,朝陽區登記註冊文化企業達6.8萬家,居北京市首位。「十三五」期間,作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朝陽區大力推進國家文創實驗區建設,全面構建文化產業改革創新體系,優化營商政策,創新金融服務,深入推進產業融合及協同發展,探索出一套可複製、能推廣的發展經驗,成為引領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
  • 朝陽區認定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2020年9月7日,朝陽區公布首批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並舉行授牌儀式。郎園vintage文化創意產業園、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798藝術區、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等10家園區入圍。
  • 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助力文博文創市場發展
    活動現場領導與嘉賓合影留念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文博產業管理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哈駿現場致辭,"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作為全市博物館文創開發平臺,是服務全市文博單位的資源聚集與公共服務平臺,經過多年探索初步形成文物創造性發展、創新性轉化的重要成果,平臺展現了北京市落實中央和北京市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最新成果,為打造北京文博文創全產業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2020峰火文創大會:文旅跨界融合
    盛會陪伴中國文創產業走過五載四季,是當代融合「智庫平臺、新媒體平臺、行業資源平臺」三大格局為一體的高規格盛會。本屆大會被譽為奠定「文旅·文創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指南,發布細分版塊的遠景目標與規劃,同時分析與研判2020年以來的成就與發展。
  • 平度:「四區八園」招引「四面八方」
    平度:「四區八園」招引「四面八方」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5 星期二 在青島打造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突破平度萊西攻勢的歷史重大機遇下,平度乘勢而上,做大做強「四區八園」,培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集聚新高地,「以賽引智」、拓展高校「朋友圈」、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在更大的市場空間尋找合伙人,做優營商環境、以「真金白銀」招才引智,為青島打造創業之城貢獻平度力量。
  • 棗莊:市中區與嶧城區的發展之痛(下篇)——融合發展才是王道
    按照《棗莊市新型城鎮化規劃》,以市中區、嶧城區為主體的「東城區」,要「通過基礎設施網際網路互通,推進產業優勢互補,實現市中區、嶧城區融合發展,打造全市商業中心區」,換句話說,市中區、嶧城區的「融合度」直接決定了「東城區」的發展質量。
  • ...激發融合發展新動能——全市區縣「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
    在去年「曬文化·曬風景」活動基礎上,今年6月11日至10月29日,全市38個區縣和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相繼亮相,創新開展了「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以下稱「雙曬」第二季)。
  •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打造臺胞登「陸」的「第一家園」,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福建優勢獨特,同時也責無旁貸。  21日,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省閩臺交流協會和中評智庫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研討會在福州舉辦,13位專家學者和臺灣青年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為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