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教育心理學中,有許多對孩子成長過程的研究,其中有一個關於孩子獨立思考,避免盲目的理論,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在心理學上它被稱為從眾效應,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這一理論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聽到最多的是羊群效應,它其實主要就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保持獨立的頭腦思考,總是由於他人的行為或者看法被影響到,這樣一看,其實它和從眾是一個意思,可以同樣的理解.
其實和成年人的社會中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被他人所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失去了自主性,主要是要看被影響的多少還有個人的態度。
在一個社團活動中,小明對小佳的看法表示不同,但是他不敢表達出他自己的意見,很擔心自己想的也是錯誤的,他將信將疑地問了身邊的小紅,小紅告訴他,小佳說什麼就是什麼,她說的很對呀!在投票環節,小明在小紅的慫恿下投了小佳的方案,之後這個活動並沒有辦成功.
小紅覺得是其他因素所導致的,不可能是小佳說的方案本身的問題,而小明自己內心非常清楚,他錯過了那次勇於說出自己意見的機會,而身邊的小紅則是隨波逐流,事實上小明和小紅都是不對的!
1.使孩子變得沒有判斷力
一個孩子最天真無邪的時候,也就是他可以對世界上很多事情,去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了,還是對於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才是值得大家鼓勵的,但如若孩子由於羊群效應,盲目的去聽從他人的意見,那孩子的決斷能力就有所下降了。
2.無法進行獨立的思考
其實孩子在上學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類似的現象。比如說老師在課堂上詢問一個問題,學霸說出了一個答案,孩子就立馬跟隨學霸的答案,抄了下來,這樣是不對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3.把孩子變得懶惰
一開始,孩子還會動用自己的腦筋去思考問題,但時間久了之後孩子就會覺得跟隨別人的答案,不用自己思考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情,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懶惰。
1.首先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對待他人錯誤的答案的時候,勇於說出不,這是不盲目從眾的表現,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想法,即使一時是錯誤的,也沒有關係。
2.會比其他孩子更有想像力
孩子不被盲目從眾的心理所影響。他就更具有超乎常人的想像力,還是可以自由自在的去做很多他喜歡的事情。
3.有利於孩子獲得更好的機會
一個公司在徵求創意方案的時候,也不希望所有人交上來的答案都是同一份,這樣完全就沒有創新的思維,而如果你的孩子有創新思維,有和他人不一樣的想法,不盲目的跟隨潮流,也許他能獲得更好的機會。
1.在家庭中,特別是小事上,多問問孩子的看法
孩子其實對每天喜歡吃什麼,每天喜歡玩什麼和每天的作業想先完成哪科等等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長朋友們先不要急著遏制她獨特的思維,等等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2.不強制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有時候大人們的想法已經很固定了,總認為自己經歷的多,可以給他更多的一些幫助,所以讓他們必須服從,但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走過這一段路,並沒有捷徑可走,所以儘量讓孩子快樂一些,不要強制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3.陪孩子一起玩遊戲,做作業等
這裡所說的玩遊戲和做作業,是一定需要家長朋友們一起陪著孩子的,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溫馨的體驗,也是一種可以向父母肆意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刻,所以儘量多一些陪孩子玩遊戲,鍛鍊思維的方法吧,這樣孩子會迸發出更多的靈感。
每個孩子都應該是五彩斑斕的,他們的思維形式也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學校需要創新的孩子,世界也需要擁有不同想法的孩子,只要我們正確的引導孩子,使孩子成為富有獨立思維,具有敏銳洞察力的人,這樣孩子以後必定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