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寫道「誘於名利而喪是非,虛炫才學,矯飾德行,入此歧途,招致禍害。」
平常生活中,那些能教育出優秀孩子的父母往往不聲不響,低調沉默,悶聲幹大事。
反觀那些動靜大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往往並不像嘴上說的那樣。
虛張聲勢的結果是人心惶惶,吹牛的人心虛,聽著的人焦慮。
因為能看到真相的父母寥寥無幾,所以優秀的孩子永遠是少數。
保持獨立的思考,無論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重要的事。
心理學著名的「阿希從眾」實驗證實,在壓力下,人們更容易遵從他人的意見來規避錯誤。
在壓力越大的環境下,人們的大腦越容易趨於空白,無法保持獨立,即使是明顯的錯誤也能被大眾接受。
多言的人沒有思維,有頭腦的人不多言語。
就像知識越淵博的人越能發覺自己無知一樣,孩子越優秀,父母反而越沉默。
想從別的父母口中聽到教育的真知灼見其實很難。
很多父母從眾,只是因為不自信,不能和別人不一樣。
盲從的下場一定是錢也花了,力氣也出了,但孩子還是不優秀。
一個軍隊想要打勝仗,需要有好的統帥;一個孩子想要出類拔萃,需要有頭腦清醒的父母。
一旦父母無法保持精神獨立,思維完整,孩子也將因此失去成長的大好時機。
蔡元培先生說:「以己之心思慮之,以己之意志行之,以己之資力營養之,必如是而後為獨立。」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口口相傳的並不一定能拿來當作經驗。
想要擺脫從眾的心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閱歷和見識,至少多讀書,也能求得每日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