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排解孩子的負面情緒?父母要注意言談舉止,保持清醒冷靜

2020-08-10 教育思享

如何正確引導、排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國外有一個名為亨利的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說中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蕭瑟的季節裡,一位身患重病的病人無力地躺在床上,每天什麼都做不了的他只能無奈地看著窗外,那裡有一棵大樹,在秋風的影響下,每天都有許多的葉子從樹上掉落。

病人原睹物思人,覺得自己就如同那大樹一般,只等葉子掉完的那一刻,便是他生命結束之時。如此一來,病人的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治療醫生發現這一情況後,便趁病人不注意,請了一個老畫家用彩色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就是這一片假而不掉的葉子,最終竟然讓病人重拾信心,戰勝了病魔。

不要以為這種消極、懈怠的負面情緒只會出現在成年人的身上,其實在一些孩子的身上,這樣的現象和問題也並不少見。如果一個孩子突然出現無理取鬧、亂扔東西、不聽勸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作為父母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因為某些挫折而產生了負面情緒。

一旦當這樣的負面情緒出現以後,便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產生不小的影響,甚至還會讓孩子的所作所為出現不可控制的現象。

熟悉《紅樓夢》的人肯定都會對林黛玉有著極深的印象和認識,在作者曹雪芹的刻畫下,林黛玉是一個多愁善感、消極悲傷之人,別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讓她聯想到自己的身上,並影響到自己的情緒。甚至就連自然界中最常見的花開花謝都會讓她傷感不已,從而創作出一首幽怨、悲觀的《葬花吟》來。其實,作為博覽群書的林黛玉又何嘗不知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樣的道理,然而從小喪母、長大失父、寄人籬下的她卻還是被負面情緒所影響,最終在如花般的年紀便病逝而去。

從林黛玉的故事可以看出,如果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快樂、無憂無慮地生活,就必須實現與孩子之間良好的溝通,同時還要學會接納孩子的負面感受,並且通過自己正確的方法和行為進行引導。

如果,父母一看到孩子出現負面感受和情緒的時候,第一時間沒有採取正確做法,而是開口責怪孩子不懂事,甚至通過打罵體罰的方式希望孩子能夠改正,這樣必然就等於否認了孩子的自我感受,加重了他們的負面情緒的感觀。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起到正面消除負面情緒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壓抑,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和認同,從而讓負面情緒帶來的危害擴大化。

所以,作為父母要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當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出現反常、甚至過激的行為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思想上更要保持清醒和冷靜。

當孩子有了負面情緒的苗頭以後,父母一定要謹慎小心地接受他們的感受和變化,及時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到問題的癥結,從而「對症下藥」。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自己的臉色都不好,脾氣甚至比孩子還差,話語一出口,就是一通大道理的教育、嘮叨,亦或批評、訓斥孩子,必定會讓兩者之間的情緒失控,從而導致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總之,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父母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視,在承認、認同的基礎上,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引導,適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關注重心,必定能夠得到孩子的真心認同,使他順利度過負面情緒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排解負面情緒的四種有效方法
    現如今,誰都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比如工作中受到老闆的批評,與同事因某事發生爭執,與父母觀點不和拌嘴等,這種負面情緒會讓你情緒激動失去控制做岀錯事傻事,也會讓你鬱悶寡歡得上憂鬱症。所以說,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排解負面情緒,以下四種方法頗為見效:一,適度運動負面情緒會形成一種悶氣積蓄在體內,不及時排洩岀去會讓陰氣加重。
  • 排解負面情緒的小方法
    不要怕,情緒既然產生,也總有辦法可以排解,消化,讓我們重新回歸理智,回歸積極的狀態。,精神抖擻,在運動後,我們會出汗,呼吸順暢,這個過程排解了我們的壓力。試著去找到問題源頭,並引導自己往積極的方面思考,引發你負面情緒的這件事,有沒有哪方面對你是有不一樣的意義或者好處的,引導我們的大腦去注意其中積極的一面,這樣下來,與自我對話之後,我們的情緒也會隨之平緩下來。
  •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家長如何引導?這3招很管用
    孩子的情緒分為正面和負面,正面情緒,一般來說主要是指孩子快樂、開心、高興,積極地面對生活,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而負面情緒,則恰恰相反,孩子會表現得生氣、憤怒、發脾氣,不想搭理身邊人,總和家長意見不一致。
  • 格格:你是如何排解負面情緒的?
    要想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首先我們要了解到底什麼是負面情緒,人為什麼會產生負面情緒。很多人都無法做到了解與理解這一點,因為現在社會生存法則中,出現了很多虛假的法則,而這些虛假的法則都在歪曲負面情緒,不斷的告訴大家不能有負面情緒,如果有就是不對的是不好的,會影響你。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他們不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以及內心的困惑,這讓他們無處實現情緒的消解,於是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的他們不會傾訴和排解,只能任由這負面情緒所侵襲。在面對問題時,有充足生活經驗的成年人可以具備較高的承受能力,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所能夠接納的情緒壓力是遠不如成人的。看得出來,孩子們身上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情緒表達,父母們與其壓制孩子的情緒化不給予其釋放的空間,不如多了解下「鐘擺效應」,也許這會為父母的引導找到新方向。二、什麼是「鐘擺效應」?
  • 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抑鬱症按照程度的不同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患者可能只是情緒低落,沒有價值感等等,就是我們常說的吃啥啥不香,幹啥啥沒勁。雖然這個時候的病人並沒有極端的反應,但是患者本身和家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種負面情緒得不到正確的排解和釋放是很可能會加重抑鬱程度的。
  • 負面情緒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要加強重視,及時幫助孩子緩解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沒有辦法完全集中精力用在學習上面,對於他們的學習成績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父母發現如果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短時間之內下降就一定要加強重視,看一下孩子是不是出現了負面情緒沒有排解出來,最終影響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怎樣才能保持情緒平和?
    當父母產生了羞恥感了,就很難保持冷靜和客觀,火氣上來後,不自覺向孩子撒氣。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會有,父母也一樣,但父母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非常重要,就如《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中的一句話: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而父母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鬱悶、自卑,是促進孩子消沉、學業止步不前的導火線。
  • 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每個正常人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有正面積極的情緒,當然也會有負面情緒,尤其是面臨壓力或者挫折時。那麼,在面對負面情緒時,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自己走出來呢?這裡給大家分享3個排解負面情緒的實用小方法,簡稱為3個P。
  • 引導孩子「情緒排毒」三部曲
    —說變就變,形象刻畫出孩子喜怒哀樂的情緒無常,但是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化呢?而孩子的這種情緒化往往更多是負面情緒。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在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產生負面情緒,他們也會鬱鬱寡歡、怒不可遏、無理取鬧,這很正常。所以,作為家長,要懂得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孩子將負面情緒轉為正面動力。那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情緒排毒」呢?
  •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11月,不少學校迎來期中考試,心理聊吧的一則傾訴中,一位母親在為孩子亂發脾氣而痛苦時,通過溝通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背後是學習壓力。作為家長,如何從孩子的日常表現看出他需要宣洩呢?又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宣洩呢?聽心理老師聊一聊。傾訴:孩子亂發脾氣,我氣急敗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對孩子,經歷了狂怒到心痛的過程。
  • 父母保持冷靜是孩子逆商培養的關鍵
    研究顯示——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心理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心電圖(ECG)監測父母和學齡前兒童,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父母情緒時,就會發生情緒傳染。而當父母保持冷靜時,他們可以幫助孩子調節挫折情緒。作為父母在孩子感到不安時對孩子的反應會影響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
  • 家長頭條:怎麼教孩子正確處理負面情緒?5種方法
    ,嫌我嘮叨煩人,那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處理好這些負面情緒呢?第一點,別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您別自己在外面受了氣,回家就打罵孩子;孩子沒考好,您拿到成績單,您自己先冷靜三分鐘。家長首先得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別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
  •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有壓力時,父母要去傾聽孩子的內心
    孩子的心理還沒有發育健全,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面對挫折和意外發生,孩子會因為不同的事情情緒低落,他們會有叛逆,煩躁,情緒多變等等心理現象。父母是孩子的呵護者,也是孩子的心理導師,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緒發展,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不能因為孩子出現問題自亂陣腳,保持冷靜和孩子面對事情的利與弊,引導孩子回到正常的狀態。
  • 親子育兒: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11月,不少學校迎來期中考試,心理聊吧的一則傾訴中,一位母親在為孩子亂發脾氣而痛苦時,通過溝通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背後是學習壓力。作為家長,如何從孩子的日常表現看出他需要宣洩呢?又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宣洩呢?聽心理老師聊一聊。傾訴:孩子亂發脾氣,我氣急敗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對孩子,經歷了狂怒到心痛的過程。
  • 親子育兒: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11月,不少學校迎來期中考試,心理聊吧的一則傾訴中,一位母親在為孩子亂發脾氣而痛苦時,通過溝通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背後是學習壓力。作為家長,如何從孩子的日常表現看出他需要宣洩呢?又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宣洩呢?聽心理老師聊一聊。傾訴:孩子亂發脾氣,我氣急敗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對孩子,經歷了狂怒到心痛的過程。
  • 有太多的負面情緒怎麼辦?5個好方法幫你來排解!
    原標題:有太多的負面情緒怎麼辦?5個好方法幫你來排解!   現在生活節奏比較快,當遇見不順心的事情或者人時會讓人們有負面情緒,太多負面情緒積累會影響睡眠質量,降低工作效率,讓人們處於抑鬱狀態,脾氣暴躁、會因為小事而哭泣,甚至自暴自棄等,要選擇合適方式來排解。
  • 如何給精神「排毒」排解負面情緒5方面入手
    身體健康果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也是需要把一些負面的、消極的、有害的、有毒的情緒排解出去,這樣心理才會健康,生活和工作才會更加的順利。怎樣給精神「排毒」呢?怎樣給精神「排毒」呢?1、不要經常的否定自己對於自己有高的要求是很正常的,但是千萬不要過於苛求自己,總是否定自己,會讓自己身上儲存非常多的負面情緒,如果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就會讓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出問題。
  • 家長們要注意,孩子3-6歲,是培養正面情緒的關鍵階段
    前面我們說了0~3歲的孩子,我們如何正確對待他們的情緒變化,以及孩子爆發出情緒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出的正確的引導。現在我們再來說一下3~6歲孩子如何在他情緒表現出來的時候進行正確的對待。這些人一開口全部都是負面的消極的言論,這樣的人一般別人看到都會遠遠的躲開。這就是他們不會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而且沒有人正確教給他如何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長期以往,完全影響到個人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如果有學中醫的朋友一定能夠明白這句話的分量。
  • 不想養出草莓族孩子,父母要重視挫折教育,引導孩子排除不良情緒
    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挫折,在家庭教育當中,如果發現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要及時疏導,幫助孩子調節情緒,遇到困難並不可怕,但要有勇氣去面對,比如和小夥伴鬧矛盾,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沒有受到父母的重視等,這些都可能讓孩子會有一定的挫折感,同時也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損,家長要做的是當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