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揭開一個虛假ASIC監管外匯平臺的外衣!

2020-12-11 騰訊網

本來,張曉白不想說那些外匯保本保息理財平臺的,因為不想得罪人,涉及的利益實在太多了。而且,很多外匯理財平臺的業務員都是實名宣傳的,也拉自己的親戚參與,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主。他們不覺得這個有問題,至少不算詐騙。

但是,最近不時的有朋友來問,P*FX,*匯國際保險對衝交易,米*外匯等等這些本金從不會損失,每個月收益超5%以上,甚至有些月收益率達到15-20%之間的外匯理財平臺。

實在是不想一遍遍的去解釋,為什麼這種理財不安全,為什麼極有可能(99.9%)是騙局。

其實原因很簡單:

1、收益率高的離譜,保本的情況下,保收益或者不保收益但是實際收益率高的離譜。

張曉白並不是說年化收益達到50%以上就一定是騙局,我也見過一些年化達到50-100%的真實帳戶交易記錄。但是那些都是正規的第三方嚴監管平臺,不限定交易平臺,而且沒有人給你保本保息的,也不存在拉人頭。

設想一下,如果有人做外匯能做到年化50%以上,而且還能保本保息或者至少年化能做到50%以上,甚至100%的,為什麼他不去借高利貸來炒,剛剛踩法律紅線的高利貸是36%的年化利息。

2、資金沒有任何監管,唯一監管你的本金的是老闆的良心。

這一條是最重要的,也是眾多資金盤(不跑路看不出來)出問題的本質原因。同時,也是廣大投資者容易忽略的,也是業務人員發揮空間最大的地方。

3、交易數據存在造假的空間,但是外行不懂,就以為交易數據都是真實的。

大部分投資者都對外匯交易機制不懂,以為MT4就是最權威的,MT4上看到的一定是真實的。

其實,MT4是個通用軟體,MT4上所有的數據都是到平臺伺服器上讀取的,行情數據和交易歷史記錄,都是存在外匯平臺的伺服器上的。如果這個平臺是我控制的,我就可以偽造出任何的走勢和任何盈利的交易記錄。

如果平臺是第三方的,比如是FCA監管的,或者是瑞士監管的,這個交易就就不可能造假了。那種正規平臺不會跟垃圾理財平臺的騙子合作,偽造交易記錄。

另外,有些外匯理財是跟正規平臺合作,但是你的入金不是直接入金到正規平臺,而是入金到理財平臺,交易記錄也是理財平臺的。他們聲稱通過正規平臺流入國際市場,這種說法,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因為如果真想讓資金進入國際市場,可以自己申請一個比較嚴的外匯牌照,哪怕是買一個也行。這種情況貓膩很多,資金是在理財平臺,不是監管平臺,是不受監管的。具體是哪個平臺,我就不點名了,就是那個保險對衝交易的。

張曉白也被某外匯理財平臺坑過,就是因為沒有把強監管作為第一原則,在安全性上輕信他人。好在那個平臺的老闆本意不是騙錢跑路,還有上市公司在,目前還在逐步兌付中。

關於各種外匯保本理財的陷阱,以後有機會再細說吧。總之唯一能相信的是強監管,不能相信人,不能相信公司,更不能相信親戚朋友。

下面還是說說今天的正題——如何查詢ASIC監管外匯平臺的真偽。

春節期間,某粉絲問我一個叫做米*外匯的理財平臺是否安全,說這個平臺是跟一個ASIC監管的外匯平臺合作,暫且叫這個平臺為F平臺。F平臺宣稱有ASIC和NFA的雙監管。

其實聽到NFA監管,我就知道這個平臺是什麼性質了。因為NFA監管的外匯平臺全球只有兩家,而且並不保障中國投資者的權益。詳情可以看本號先前的文章《手把手教你揭開一個虛假NFA監管外匯平臺的外衣》,除了安達和嘉盛之外,任何外匯平臺拿NFA監管做宣傳,都是有意忽悠你。

NFA監管我就不再說了,我也懶得去查。這裡只查一下ASIC監管的有效性,同樣,還沒查我就估計到ASIC監管也是虛假的,因為能拿NFA出來忽悠人的,說明另一個監管牌照也好不到哪裡去。

有個問題要先說明一下,ASIC監管平臺中,只有AFSL監管號是有用的,AFSL監管號(通常是6位數)才是金融監管。ACN和ABN號碼沒有任何意義,只相當於中國的工商營業執照,只要註冊公司就有,沒有實質作用。

下面我們就一步步查一下ASIC監管真偽:

1、進入ASIC官網

百度搜索「ASIC」就可以找到官網,首頁點擊右邊的「professional registers」 連結,進入查詢頁面。

2、在右邊的搜索關鍵詞框(圖中標號2)中輸入AFSL編號,在select register的下拉菜單中選擇Australian Financial Services Licensee(圖中標號3),然後點擊Search查詢。

3、在查詢結果頁面找status項,如果為current(當前有效)說明目前這家公司是受監管的,如果為Ceased(終止),則為註銷狀態。

4、正常的有效監管查詢結果中,必須有EDR(External Dispute Resolution:外部爭端解決)一欄。

5、最重要的是要有經營外匯零售的資質,否則普通金融牌照是不能做外匯零售的,這是區分是否詐騙的最重要標準。

「Licence Authorisation Conditions」(牌照授權條件)下的(a)、(b)、(c)三項下均應包含「foreign exchange contracts」(外匯交易合約)。見下圖中紅色框中介紹。

最後一行必須顯示「to retail and wholesale clients」(為零售及批發客戶提供服務),有些平臺只有「to wholesale clients」(批發客戶),沒有「retail」(零售)字眼,說明不能開發個人客戶,否則就是超範圍經營,屬於違規行為。批發客戶指的是非個人投資者,能承受的風險更大,見下圖中紫色框中介紹。

而該粉絲提供的F平臺查詢信息顯示,沒有外匯交易合約權限(「foreign exchange contracts」),下圖是從第三方查詢平臺截取的查詢結果。張曉白用的翻牆工具過期了,不方便翻牆,點擊「Search」沒反應,所以就借用了第三方平臺的查詢結果。

很明顯,該聲稱收ASIC監管的F平臺,本身就沒有外匯零售資質,不能從事外匯開戶業務,屬於虛假宣傳。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說的過分了,哪怕是沒有正規監管的平臺,也可能正規做平臺,不做對賭。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好人的。

我只能說,這種想法太幼稚了。任何沒有監管的金融活動,最終基本都會走向詐騙。因為全憑老闆的良心,沒有監管的良心能一直保持初心嗎?

張曉白自認良心不壞,而且相對許多人來說,算是很好的了。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沒有嚴監管平臺的老闆,99%的客戶都通過我們平臺虧錢給了市場,我就會做對賭,因為根本就沒有監管。我後臺對賭與否,普通投資者是感知不到的。

當然,並不是說平臺和散戶對賭就是詐騙,因為投資者都是自願的操作,虧給市場和虧給平臺沒有區別(實際上國際上大牌監管基本都是允許平臺和投資者做對賭的)。

但是,如果平臺能從客戶的虧損中獲益,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平臺就要把客戶虧損的一部分讓利給代理商,只有這樣才能招更多的代理,發展更多的客戶。因為僅僅賺手續費的代理,發展客戶的速度和積極性,遠不如那些為了賺取客戶虧損而不擇手段的代理。如果可以直接拿到客戶的虧損,代理就會用詐騙的方式把投資者騙進來,然後帶著他們快速爆倉,不管別人是否做投資,他們都有辦法忽悠進來。

這才是外匯平臺要有正規監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處F平臺只查出是虛假宣傳,沒有外匯零售資質而做外匯零售業務。哪怕監管信息是真實的(具有外匯零售資質),也不足以證明所謂的米*外匯的理財平臺的安全性。

原因有三:

一、米*外匯的理財平臺只是與外匯平臺F合作,理財資金還是入金到米*外匯,並非直接入金到F平臺,也就是說資金並沒有直接受監管。

存在同樣問題的還有最近非常火的外匯理財平臺「海*國際保險對衝交易」(簡稱H平臺),宣傳與澳大利亞某正規平臺(簡稱Z平臺)合作,實際上是該平臺使用Z平臺作為流量供應商,資金藉由Z平臺進入國際市場。H平臺在宣傳時,用Z平臺來說明資金的安全性,但是入金卻直接進入H平臺,至於H平臺的資金是否真的進入Z平臺,只有H平臺的老闆知道了。連H平臺的普通員工都不可能知情,跟何況到處拉下線的代理。

二、即使資金是直接進入具備外匯零售資質的平臺,如果平臺真的是合規的,開戶開在澳大利亞公司,那就是受監管的。但是,你如何確定平臺不是套牌的呢?也就是一個非法平臺套用一個正規的ASIC監管平臺的信息,ASIC查詢信息中,是沒有平臺網址這一項的。如果黑平臺仿冒正規平臺,絕大部分人是沒有辨別能力的。

三、即使已經直接進入受監管的平臺,平臺網址也沒有套用。ASIC監管的平臺一旦破產,可能沒有錢還給你,哪怕資金是隔離的,平臺的資金遇到極端行情也可能爆倉。如果平臺破產,沒有錢兌付你的本金,你依然有損失所有本金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但是平均每年會有一兩個平臺會出現破產的情況,沒人能保證平臺不破產。如果是FCA或者瑞士監管的平臺,則會有相當額度的賠付保障措施。至少張曉白自己是不會把大量資金入金到沒有強制賠付措施的平臺的,金融市場,沒有人能預料會發生什麼風險,一旦遇到黑天鵝事件,後悔就來不及了。

凡是外匯類的理財平臺,如果指定某一個平臺入金,而你不懂平臺監管的安全性,那就不要參與。因為99%的概率是資金盤。真正能賺錢,是沒有必要限定一個特定平臺的,如果是特定平臺,監管是虛假的或者不夠嚴格,你的入金就可能流入老闆的腰包。你看到的交易記錄都可能是虛擬的。

至於那些到處拉人,說自己在平臺投了幾個月,一兩年的,一定安全的。如果你的入金不受監管(直接入金的平臺受嚴格監管),這些拉你的人,不管有多熟悉,都不是你投資的理由。除非你的本金都是撿來的。

除非介紹你投資的人,能承諾你,無論什麼原因,平臺無法兌付你的本金,他可以賠償你的本金,並且有足夠的財力來賠償你的損失。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張曉白曾經也忽視了強監管的必要性,跟一個弱監管的(正規監管)平臺合作,而且對方是上市公司,大老闆所有親戚都在投錢。而且聲稱自己正在申請FCA監管,所以張曉白抱著僥倖的心理,選擇相信他們不是資金盤。但是最終,資金還是被挪用了。知道出問題的第一時間,張曉白承諾所有的客戶,如果平臺真跑路了,我來賠償本金損失。因為當初介紹時,就是保本的。好在平臺老闆沒有跑路,到目前為止還在想辦法逐步兌付本金。

張曉白本來足夠謹慎的了,唯一沒做的就是到這個平臺的後臺看數據,看是否所有訂單都進入了國際市場,事實上有很多高級別的代理見過他們的單子進入國際市場的交易記錄(流量供應商查詢結果)。但是別人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單子進市場,沒有完整的後臺數據,你無法判斷是否所有單子進入了市場。

所以,唯一能相信的就是強監管。監管要多強呢?即使平臺破產了,你的本金也能有保障。這才是金融活動本金安全的唯一保障措施。

相關焦點

  • 澳洲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
    該機構該機構是一個獨立政府部門,並依法獨立對公司、投資行為、金融產品和服務行使監管職能。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是澳大利亞銀行、證券、外匯零售行業的監管者。隨著2001年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法案》的出臺,ASIC從此把零售外匯交易市場納入日常監管範圍,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一同監管,成為了澳大利亞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外匯平臺有監管,為什麼還會跑路?
    大家都知道,做外匯交易第一件事就是選擇平臺,而平臺的選擇最主要的就是選擇有監管機構監管的平臺,然而,近幾年,就算是有監管的平臺也紛紛出現跑路的現象?這到底是為什麼?告訴投資者們,選擇平臺可以在zz。forex6。cc/了解平臺的信息。
  • 外匯天眼曝光:QIVIUT手把手教你識別99%的虛假NFA牌照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外匯保證金市場尚未開放,投資者資金安全得不到法律監管的有效保障,而中國市面上外匯保證金平臺超過1000家。面對這麼多交易商,投資者這邊卻是對監管環境沒有足夠了解,且缺乏檢驗平臺監管資質的意識和能力,於是黑平臺趁虛而入,不是弄個沒用的牌照,就是套牌,其中NFA牌照由於含金量高且複雜,一直是黑平臺青睞的對象。
  • 違反中國法律,ASIC對USGFX及其兩家授權代表提起民事訴訟
    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SIC)今日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該監管機構已在聯邦法院對ASIC在公告中聲稱,在知曉中國居民交易外匯保證金合約為非法的情況下,Union Standard聯準國際向中國客戶提供包括外匯保證金產品在內的金融交易服務。ASIC指控該公司的行為迫使中國客戶面臨違反中國法律的風險,從而使得他們可能面臨中國法律規定的行政或刑事懲罰。
  • 老虎外匯納入ASIC監管
    京華時報訊(記者牛穎惠)日前,老虎外匯和澳大利亞知名金融服務公司IFM達成全方位的戰略合作,被授權代表IFM持有澳大利亞金融服務牌照,並將直接受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監察委員會(ASIC)管轄。  據悉,ASIC作為世界最大的金融監管機構之一,將監督老虎外匯是否符合澳大利亞金融服務法,這意味著老虎外匯已經成為一家國際化的權威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提供商。  記者了解到,老虎外匯是一家專注金融科技——FinTech的公司,成立一年已經接入了兩輪數千萬的融資。
  • 突發:澳大利亞ASIC提議禁止二元期權,外匯槓桿降至20倍
    廣告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SIC)正準備首次使用新的幹預權力來禁止或限制二元期權和差價合約(CFD)兩種「複雜性」的金融交易產品,因監管機構擔憂散戶投資者將遭受嚴重損失。顯然,今年4月份在獲得議會賦予的產品幹預權力後,ASIC加快了金融衍生品領域的改革,並推進對零售外匯及差價合約產品的限制步伐。或許,歐盟一直是它們緊盯的榜樣,ASIC認為在監管之路上不能落後太多。
  • 國內虛假外匯交易平臺調查 維權者感慨受騙後沒人管
    可是,在這股熱潮中,不少虛假交易平臺卻應運而生,它們往往號稱公司是有著海外雄厚實力的投資公司,而且還會在「高大上」的大廈中租用寫字樓。可是,一旦投資者將錢轉入這些平臺的帳戶後,最終的結果卻是人去樓空。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種以外匯交易為幌子的詐騙行為在國內的不少地方頻頻出現,但因為監管困難,並沒有及時對這種詐騙行為進行有力的打擊和遏制。
  • 90後打造虛假外匯交易平臺詐騙逾億元
    90後打造虛假外匯交易平臺詐騙逾億元  團夥發展二級代理公司132個受害人達6800多人  □ 本報記者  徐鵬  □ 本報通訊員 李瓏 任軍  炒外匯是很多投資者熱衷的投資項目,不少虛假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這些平臺號稱是擁有海外雄厚實力的投資公司,而且還會在高大上的大廈中租用寫字樓。
  • 兩招教你鑑別黑平臺
    隨著中國市場漸漸的開放對外貿易以來,中國的外匯儲備是越來越多,在這些對外貿易的影響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匯平臺是越來越多,搞得人們眼花繚亂,初學者不懂怎麼去查詢平臺的正規性,往往盲目的被別人以各種誘惑忽悠進去,結果可想而知,損失慘重,甚至傾家蕩產。怎麼去鑑別一個平臺的真假呢?怎麼才能不被騙呢?
  • ASIC:部分在海外開展業務的持牌機構或違反當地法律
    截圖來源:ASIC官網  新聞稿稱,零售場外衍生品交易具有高風險,許多司法管轄區(如歐洲,日本,北美和中國)的監管機構已限制或禁止向散戶投資者提供某些場外衍生品,如二元期權、外匯保證金業務和其他差價合約(CFDs),以避免散戶投資者蒙受損失。
  • 外匯騙局這麼多?我們該怎麼選擇外匯平臺?
    ,比如極低的點差,或者贈金比例達到多少等等,就心癢難耐,殊不知你很可能踏入了一個早已布好的騙局中,今天匯市之聲就為大家列出比較常見的外匯交易騙局: 一、吃客戶虧損的虛假外匯交易平臺 外匯平臺或經紀商實現交易的方法不一樣,最保守的做法是所有的客戶訂單都拋給銀行,那這個外匯平臺和網銀外匯買賣沒什麼本質差別。
  • 外匯天眼是如何深度鑑定一個外匯平臺的
    在接觸了外匯市場之後,外匯投資者都知道了監管牌照的重要性,然而想要深度鑑定一個外匯平臺,不單單是從監管信息一方面來看的。以外匯天眼這款APP為例,我們來分析下外匯天眼是如何深度鑑定一個外匯平臺的。
  • 外匯平臺RYKAN被曝無法出金!大神教你討回被騙的錢
    網頁地址:www.rykan.com(目前網站無法打開)  監管號:342627  監管平臺:網站上宣稱受ASIC監管  實際上:該監管號對應的是RYKAN ENTERPRISES PTY LTD,網址是 atlascurrency.com.au。
  • 外匯黑平臺的四大門派
    ,一家黑平臺可以拙劣到沒有監管信息,不提流量商,甚至連交易軟體都沒有階段,可謂不堪入目。PTFX決定挺身而出,把黑平臺的套路提高一個檔次。掌門人普頓深知,韭菜是在不斷成長的,騙術升級勢在必行。外匯行業最重要的就是,監管,流量商。一、 擺在普頓面前的第一個抉擇就是選用何種監管,左右為難。
  • 又一家虛假外匯平臺被查,已有上千人被騙
    2015年7月,重慶兩江警方接到家住重慶渝北的鞠女士報案,稱其在所謂炒外匯專家的指導下,在某外匯交易平臺頻繁買進賣出虧損了60萬元。接到報案後,警方立即投入偵查工作,民警輾轉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查詢近千張銀行卡交易明細和摸排詐騙公司運營情況,初步查明兩家公司利用自己架設的內盤炒外匯平臺,通過業務員在炒股QQ群等社交軟體發展客戶在該平臺上進行虛假外匯買賣
  • 澳洲百匯BCR外匯平臺監管機構怎麼樣?
    來源:FinanceWord投資大師澳洲百匯BCR外匯交易平臺,在全球享有一定的知名度。BCR外匯在外匯差價合約CDFs領域有超過10年的行業經驗,那麼澳洲百匯BCR的監管信息、平臺交易成本、交易軟體環境及用戶反饋方面究竟如何。
  • 外匯監管合規牌照澳洲ASIC AR牌照介紹
    ASIC政府性質和法律地位 ASIC是澳大利亞金融服務和市場的法定監管機構,ASIC是澳大利亞一個獨立的聯邦政府機構,經聯邦政府批准,根據2001年議會審核通過的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法案》的規定,該機構依法獨立對全澳金融體系、各金融機構和專業從業人員行駛金融監管的職能。
  • 又一家虛假外匯平臺上千人被騙,38人被判刑
    2015年7月,重慶兩江警方接到家住重慶渝北的鞠女士報案,稱其在所謂炒外匯專家的指導下,在某外匯交易平臺頻繁買進賣出虧損了60萬元。接到報案後,警方立即投入偵查工作,民警輾轉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查詢近千張銀行卡交易明細和摸排詐騙公司運營情況,初步查明兩家公司利用自己架設的內盤炒外匯平臺,通過業務員在炒股QQ群等社交軟體發展客戶在該平臺上進行虛假外匯買賣,涉嫌詐騙。
  • 又一家虛假外匯平臺上千人被騙 38人被判刑
    2015年7月,重慶兩江警方接到家住重慶渝北的鞠女士報案,稱其在所謂炒外匯專家的指導下,在某外匯交易平臺頻繁買進賣出虧損了60萬元。重慶市公安局兩江新區分局反詐中心民警 尹恆:在一兩天之內,從100萬直接本金只剩下了40萬。
  • 除了Sandon跑路,宣稱受ASIC監管的黑平臺還有這3家在行騙中
    且目前Sandon平臺官網已處於無法打開狀態。通常我們考核一個平臺的合規性,從創建時間即可得出參考,一般合規的平臺具有時間沉澱,既經過了時間的錘鍊,也通過正規機構的監管考核,因為很多機構的考核期都長達6個月,甚至時間更久,成立這麼新的平臺,且不說合規性,百分百可以確定是沒有經過專業機構監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