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虛假外匯交易平臺調查 維權者感慨受騙後沒人管

2020-12-14 人民網

  記者實地探究假冒外匯公司,已然人去樓空。

  記者實地調查國內虛假外匯交易平臺 民間維權者感慨受騙後沒人管

  炒外匯,是很多投資者熱衷進行的投資項目。可是,在這股熱潮中,不少虛假交易平臺卻應運而生,它們往往號稱公司是有著海外雄厚實力的投資公司,而且還會在「高大上」的大廈中租用寫字樓。可是,一旦投資者將錢轉入這些平臺的帳戶後,最終的結果卻是人去樓空。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種以外匯交易為幌子的詐騙行為在國內的不少地方頻頻出現,但因為監管困難,並沒有及時對這種詐騙行為進行有力的打擊和遏制。於是,一些民間力量,開始自發通過網絡的方式,對這些虛假外匯交易平臺進行調查、揭露和維權。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李鋼

  來到廣州發展已經有8年的高先生,原本對廣州充滿了好感,可是,近期遭遇的一場騙局,卻讓他頗為受傷。

  網友介紹開始「炒外匯」

  事情緣起於2014年7月。

  當時,一個女網友竭力向他推薦一間名叫「銀盈實業」的外匯投資公司,說使用這家公司的平臺炒外匯,十分方便,而且炒外匯每天都可以操作,不像股市還有休市的時候。

  高先生聽了介紹,還真動了心。於是,女網友就不失時機地將一個經紀人李某的電話給了他。

  與李某聯繫後,高先生就被帶到了銀盈實業的公司本部。位於萬菱匯國際中心41樓的辦公室寬敞大氣,而且進進出出的工作人員很多,這一切都讓高先生感覺這是一間有實力的公司。

  「對方介紹說自己是一間名叫MON的海外外匯經紀商的中國代理,MON總部設在歐盟,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商業運營。」

  沒有什麼懷疑,高先生就在李某的指引下,與銀盈實業籤訂了合同、開設了帳戶,並且還馬上轉帳了5萬元人民幣。

  「現在想起來還是有問題的,因為他們說錢要轉到海外總公司的監管帳戶上,可我是晚上6時轉帳的,到了7時多,就可以登錄我的帳號,看到餘額了。轉帳到海外,哪有那麼快的速度。」高先生現在雖然懊惱,可當時他卻覺得是銀盈實業用公司的錢,先為他建了倉,等到錢款到帳後,再行抵充。

  可事後高先生通過銀行列印轉帳清單才發現,錢並沒有進入什麼海外帳戶,而是轉入了一個名叫「深圳市小米鼠商業」的帳戶之中。

  下載了所謂的交易軟體後,高先生就開始了「炒外匯」。

  幾個月虧掉了近10萬元

  一開始,還能掙到幾百美元,這讓剛剛起步的高先生還有點小興奮。可是,當他開始頻繁操作之後,不到25天的時間,連本帶息就全部虧完了。

  「每一手交易,銀盈實業都會收取手續費的,還有交易的點差費用等。」

  虧光了錢,高先生有點懊惱,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他沒有再登錄交易軟體進行操作。

  又過了一個多月,當他再次登錄卻發現自己所有的交易流水都沒有了、帳號被清空了。

  他問李某是怎麼回事時,李某卻回答說,只要一個月不操作,帳號就會被清空。沒有經驗的高先生只能乖乖接受,後來,他才知道,在那些正規的交易商那裡,一段時間不操作,帳號確實會被清空,但是不操作的期限是半年。

  心有不甘的高先生於是又投入了4萬元。很快,他的新帳號就被設立了。而這次的轉帳,同樣沒有進入什麼海外監管帳戶,而是轉入了「快錢支付」的第三方。

  這一次,高先生同樣沒有掙到錢,不到一個月的時間,4萬元就只剩下了不到1千元。

  11月14日,心灰意冷的高先生就想將餘額取出,再不玩外匯了。可是在網上操作,卻一直沒有任何反應。他找到李某,李某說他已經離職了。但是在商量之後,李某還是帶著他到了銀盈實業,去辦理取款手續。

  可是,取款一事卻杳無音訊。而李某也說自己幫不上什麼忙了。

  為了討回自己的錢,高先生還和銀盈實業的文姓老總取得了聯繫,可對方支支吾吾,最後竟說自己也已從銀盈實業離職。

  高大上公司轉眼間不見

  高先生在12月10日再次來到萬菱匯銀盈實業辦公室時,卻發現此時的銀盈實業早已是人去樓空——沒有任何人通知他。

  高先生告訴記者:「事後回想,是有很多疑點,一是轉帳的事情,二是我的錢究竟有沒有進入匯市,還是只是在銀盈實業的帳上躺著,他們給我展示的交易平臺,可能只是他們做的一個假平臺,上面的交易也根本是虛構的。而且,他們的辦公電話從來都打不通,你只能上門去找。他們讓我下載使用的交易軟體,也是盜版的。」

  更讓高先生生氣的,是一開始介紹銀盈實業給他的那個女網友,居然還時不時地在網上曬自己成捆成捆的百元大鈔。

  「誰知道她的錢是怎麼來的,但是這種曬錢的做法,就很值得懷疑。她也曾經帶人去銀盈實業開設帳戶。」

  記者於近日來到了萬菱匯國際中心41樓,果然發現銀盈實業的辦公室大門一直被緊鎖著。透過門縫可以看到,雖然電腦、辦公家具等設備都還在,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在辦公。

  萬菱匯物業管理處的張先生則告訴記者,這間銀盈實業在大約一兩個月之前,就在沒有通知物管的情況下突然消失,但對於雙方承租合同的細節,他表示不方便透露。高先生也就此報警。

  騙子公司不斷改頭換面

  但高先生的遭遇遠非個案。同樣是在廣州發展的金先生告訴記者,以前也做過投資,認識了一個做經紀人的林某。在2012年至2014年間,林某也一直和他保持著聯繫,並且時不時地提出讓他投資外匯。

  2014年9月28日,被說動的金先生決定入金投資。於是,林某就給了他一個網站,並且讓他直接在網站上註冊開戶,下載了交易軟體後,金先生就開始了投資交易。

  但到了11月27日,林某突然聯繫金先生,建議他馬上取款,金先生追問緣由,對方卻不願意透露。出於信任,金先生還是去申請取款,可是過了好幾天都沒有資金入帳,金先生在12月1日又連續幾天申請幾次出金,都沒有任何結果。

  當金先生與公司的所謂負責人聯繫之後,對方卻始終拖拉,不肯給出明確的答覆。甚至當金先生找上門去時,對方也是百般推脫。

  「他們甚至告訴我,他們是剛剛成立的公司,所以我的投資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金先生告訴記者,根據他的調查,這家公司幫客戶入金到一定時間後,就會偷偷把自己公司改頭換面變成一間新公司,把前面客戶的錢卡住,然後以新公司的身份出現。

  受害者成立專門網站進行維權

  在一個名叫「外匯110」的網站上,記者看到了更多的受騙案例。許多遭遇虛假或者詐騙平臺的投資者都在這裡將自己的經歷曝光,提醒其他人注意。

  一名網名為「shoushangdeyu」的投資者稱,自己曾經投資了一間名為香港凱福德金業的平臺,但是經過調查發現是一間黑平臺,而且已經準備跑路,但是卻依然有人會打電話問他為什麼不繼續交易,而他從真正受監管公司的網頁上得知了這是一間虛假平臺的公告。

  根據「外匯110」網的工作人員赴香港的調查,發現這間公司其實是冒用了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的註冊號碼。據「外匯110」網方面向記者介紹說,僅僅是他們開展全面調查,確認為虛假平臺的,目前已經有300多家。外匯110網的創辦人,本身也是外匯詐騙的受害者。

  負責人陳小姐向記者介紹說,原本創辦人經營著一家外貿公司,但是在偶遇了一些外匯投資公司的銷售人員,被他們的一番忽悠所打動之後,於是投入了幾十萬元人民幣到投資公司。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所謂的外匯投資公司就消失不見,而且使用的交易軟體也無法使用,就這樣,數十萬元打了水漂。

  其後,創辦人發現,不僅還有不少和他一樣的受害者,而且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類似的這種外匯投資公司還不在少數,而且呈現愈演愈烈之勢,於是,他萌生了要創辦一個網絡平臺,為受害者維權、揭露詐騙外匯公司的真面目。

  多方面調查判斷是否假平臺

  陳小姐說,對於每一個案例,他們都會給予高度的重視,進行詳細調查確認,才會將其曝光於眾。

  她介紹,首先從事外匯交易,都要受到所在國的監管,所以是否取得了所在國的許可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標準。沒有監管,或者是套牌監管都是虛假外匯交易商。

  其次,看這個平臺所使用的交易軟體是否是正版,如果使用了盜版軟體,那麼就是虛假平臺。

  其三,從這些平臺使用的網站域名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譬如說,你說自己是一個英國大公司,可是卻發現你的網站的域名註冊地是在中國,這就有問題。」

  更進一步的就是去做實地調查。陳小姐稱,他們會根據網友們的舉報,然後赴被舉報公司實地進行調查:「我們有時候會假扮投資者,與這些公司進行正面的接觸,獲取相關信息。或者到這些公司的註冊地點去一探究竟。」

  陳小姐說,根據他們的了解,在香港有不少假平臺的空殼公司。「我們一間一間地去跑,但是結果卻是慘不忍睹。有些號稱實力雄厚的公司,卻連自己的註冊地址都是虛構的。譬如說,在大廈的一個樓層內,只有四個房間,公司的註冊地點卻是不存在的第五個房間。又譬如,有一間公司說自己在重慶大廈,我們去了之後發現重慶大廈都是旅館,沒有辦公室。」

  無奈:遇到騙局卻無人可管

  在採訪中,陳小姐說其實民間自發進行調查和維權,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很多受害者在發現上當之後,卻不知道該去找哪個部門來負責管理。

  「我們以前在進行調查之後,也曾經向一些地方的外匯管理局進行舉報,但是得到的答覆卻是,他們沒有執法能力,建議我們去報警。可是當我們找到警方,警方卻告知,這樣的事情,應該由外匯管理局來負責。沒有部門來進行監管,是我們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

  陳小姐分析說,目前而言,利用外匯投資為幌子,來騙取投資者投資的詐騙行為,犯罪成本很低,又得不到有力的監管和打擊,所以會越來越多,而且很多公司都是在騙完之後,就換個地方,改頭換面,重新實施詐騙。

  陳小姐說,目前「外匯110」網只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幫投資者維權,並且會無償協助用戶與平臺進行交涉,或者是投訴到平臺所在地的監管國,迄今已經幫助很多投資者維權成功。

相關焦點

  • 90後打造虛假外匯交易平臺詐騙逾億元
    90後打造虛假外匯交易平臺詐騙逾億元  團夥發展二級代理公司132個受害人達6800多人  □ 本報記者  徐鵬  □ 本報通訊員 李瓏 任軍  炒外匯是很多投資者熱衷的投資項目,不少虛假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這些平臺號稱是擁有海外雄厚實力的投資公司,而且還會在高大上的大廈中租用寫字樓。
  • 又一家虛假外匯平臺上千人被騙 38人被判刑
    2015年7月,重慶兩江警方接到家住重慶渝北的鞠女士報案,稱其在所謂炒外匯專家的指導下,在某外匯交易平臺頻繁買進賣出虧損了60萬元。重慶市公安局兩江新區分局反詐中心民警 尹恆:在一兩天之內,從100萬直接本金只剩下了40萬。
  • 又一家虛假外匯平臺上千人被騙,38人被判刑
    2015年7月,重慶兩江警方接到家住重慶渝北的鞠女士報案,稱其在所謂炒外匯專家的指導下,在某外匯交易平臺頻繁買進賣出虧損了60萬元。接到報案後,警方立即投入偵查工作,民警輾轉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查詢近千張銀行卡交易明細和摸排詐騙公司運營情況,初步查明兩家公司利用自己架設的內盤炒外匯平臺,通過業務員在炒股QQ群等社交軟體發展客戶在該平臺上進行虛假外匯買賣,涉嫌詐騙。
  • 又一家虛假外匯平臺被查,已有上千人被騙
    2015年7月,重慶兩江警方接到家住重慶渝北的鞠女士報案,稱其在所謂炒外匯專家的指導下,在某外匯交易平臺頻繁買進賣出虧損了60萬元。接到報案後,警方立即投入偵查工作,民警輾轉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查詢近千張銀行卡交易明細和摸排詐騙公司運營情況,初步查明兩家公司利用自己架設的內盤炒外匯平臺,通過業務員在炒股QQ群等社交軟體發展客戶在該平臺上進行虛假外匯買賣
  • 外匯交易平臺米治(MIA)迷局:帳戶裡的錢一夜間消失 有投資者報案
    當地警方一位人士稱,關於米治平臺案件屬於傳銷式非法集資案件,公司雖然在國外註冊,但是在國內一般有代理公司,受害者先在當地經偵報案,然後調查出代理公司在國內的註冊地,進一步調查。入局米治平臺(MIA)官網介紹稱,米治是一家從事貴金屬和外匯領域的交易平臺。
  • 手把手教你揭開一個虛假ASIC監管外匯平臺的外衣!
    詳情可以看本號先前的文章《手把手教你揭開一個虛假NFA監管外匯平臺的外衣》,除了安達和嘉盛之外,任何外匯平臺拿NFA監管做宣傳,都是有意忽悠你。NFA監管我就不再說了,我也懶得去查。這裡只查一下ASIC監管的有效性,同樣,還沒查我就估計到ASIC監管也是虛假的,因為能拿NFA出來忽悠人的,說明另一個監管牌照也好不到哪裡去。
  • 這個非法經營外匯保證金團夥落網
    2019年8月辦理的「709」劉某某等人非法經營案存在資金關聯,劉某某團夥曾為該平臺搭建非法資金結算通道,註冊虛假支付寶商戶多達160餘個,幫助外匯平臺躲避公安機關打擊,轉移客戶入金6000餘萬,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
  • 外匯騙局這麼多?我們該怎麼選擇外匯平臺?
    ,今天匯市之聲就為大家列出比較常見的外匯交易騙局: 一、吃客戶虧損的虛假外匯交易平臺 外匯平臺或經紀商實現交易的方法不一樣,最保守的做法是所有的客戶訂單都拋給銀行,那這個外匯平臺和網銀外匯買賣沒什麼本質差別。
  • 龍泉警方偵破特大非法經營外匯保證金案件,凍結涉案資金1.2億元
    龍泉市公安局立即對該平臺展開偵查。偵查中,民警發現該外匯交易平臺與該局2019年8月辦理的「709」劉某某等人非法經營案存在資金關聯,劉某某團夥曾為該平臺搭建非法資金結算通道,註冊虛假支付寶商戶多達160餘個,幫助外匯平臺躲避公安機關打擊,轉移客戶入金6000餘萬,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案發後,該平臺成員立刻轉移資金、出逃國外,但平臺仍正常運轉。
  • 又有一家外匯黑平臺GLO跑路了 涉案金額達6億美金
    又一家外匯黑平臺跑路了!這次跑路的黑平臺叫 GLORIOUS!  11月15號,有網友曝光表示,GLORIOUS平臺的網站和軟體均不能登錄,GLO上海公司人去樓空,GLO平臺和嘉鑫集團跑路,全國受害用戶3000人,涉案金額達6億美金。
  • 外匯黑平臺的四大門派
    ,一家黑平臺可以拙劣到沒有監管信息,不提流量商,甚至連交易軟體都沒有階段,可謂不堪入目。PTFX決定挺身而出,把黑平臺的套路提高一個檔次。掌門人普頓深知,韭菜是在不斷成長的,騙術升級勢在必行。外匯行業最重要的就是,監管,流量商。一、 擺在普頓面前的第一個抉擇就是選用何種監管,左右為難。
  • 2021國內外匯平臺排名怎麼看?
    當前我們在網上炒外匯,都需要先在外匯平臺開戶註冊,方能正式進場操作。而為了選到靠譜的好平臺,不少朋友會選擇參考國內外匯平臺排名。不過,國內外匯交易平臺排名應該怎麼看呢?要注意哪些關鍵要素?
  • 平臺投資人數達十餘萬,涉案數億元!龍泉警方打掉一個非法經營外匯保證金團夥
    偵查中民警發現,這個外匯交易平臺與龍泉市公安局2019年8月辦理的劉某等人非法經營案存在資金關聯,劉某團夥曾為此平臺搭建非法資金結算通道,註冊虛假支付寶商戶達160餘個,幫助外匯平臺躲避公安機關打擊,轉移客戶入金6000餘萬元,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案發後,此平臺成員立刻轉移資金、出逃國外,但平臺仍在運轉。
  • 90後美女設外匯金融騙局 半年騙超40萬人300億元
    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金融騙局,因為打著外匯投資的幌子,也是坑慘了很多人。 對於外匯投資的騙局,草哥其實一直想說說,但苦於沒有由頭,今天終於可以說一說了。 最近發生的這起外匯金融騙局,主角是一位90後美女,聽說顏值很高,而且是高中畢業。但半年時間,就涉案金額超過了300億人民幣。
  • 中文版電子外匯交易平臺
    □本報記者 陳聽雨   歐洲金融業巨頭企業法國巴黎銀行日前宣布,推出電子外匯交易平臺Cortex FX中文版,此舉旨在為企業及金融機構客戶管理外匯交易提供多元化產品方案。  法國巴黎銀行此次推出單一交易商外匯平臺中文版,可向中國市場客戶提供電子外匯產品、工具及服務。
  • 花旗將大量縮減其支持的外匯交易平臺
    外匯天眼APP訊:花旗集團日前宣布,到2020年第一季度,將其支持的第三方外匯交易平臺數量從45個削減至15個。知情人士預計此次縮減將為花旗節省500萬美元/年至1000萬美元/年的成本。花旗已向所有外匯交易平臺發送了調查問卷,要求他們說明自己的產品、費用以及其他指標,這些平臺允許交易者挑選與之進行外匯交易的銀行。在過去的十年裡,多銀行、多用戶平臺徹底改變了外匯交易市場。然而,一位花旗銀行知情人士透露:「總體而言,小平臺產生的價值很小,但銀行卻向這些小平臺投入很多成本和精力。銀行似乎在為客戶的『免費選擇權』買單。」
  • 4個90後製售虛假交易APP 不到一年掙了100多萬元
    專案組以資金流、信息流為突破口,發現「華通科技APP」的交易資金均流入私人帳戶。經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平臺並未獲得相關金融交易資質,純屬虛假交易平臺。隨著偵查的一步步深入,一直隱藏在幕後的「大佬」張東臣暴露了出來。32歲的張東臣生意虧損欠下不少外債,一些微信群、QQ群頻頻發布的一些製作、搭建各類APP,比如股票、黃金、外匯等平臺廣告引起了他的注意。
  • 如何辨別外匯交易平臺是否合規 遇到這些問題時最好離開!
    外匯網10月30日訊——由於國內股市的低迷,炒外匯成為一種替代選擇。外匯開戶入金,出金一般都通過網絡實現,所以保證資金的安全十分重要。加之目前出現很多的黑平臺,我們選擇平臺需要更加謹慎。
  • 投資者催生了外匯黑平臺
    也知道了如何規避市場的流動性風險,以及在頻繁的和監管機構的事物處理中懂得了監管機構的重要性3.後來組建了自己的資管團隊,在一次次的問題和失敗中,逐漸形成了完善一流的風控體系,管理小几千萬美金的帳戶,以及一套完善的盤手審核標準。可能有很多投資者的外匯接觸年限都大於我這十多年,但是也僅僅接觸的是行業想要呈現給投資者的一面。
  • 銀行外匯交易
    ,及銀行外匯交易平臺與銀行外匯交易手續費相關介紹。銀行外匯交易費用:工行、招行、建行等多家銀行均表示其外匯交易不收手續費,...... 銀行外匯交易有槓桿嗎? 銀行外匯交易有槓桿嗎?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的個人外匯業務大都只設置了零槓桿...... 各銀行外匯交易點差 各銀行外匯交易點差:由於銀行並不知道顧客是的交易方向,所以報價的方式是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