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和大家說說抑鬱症的心裡話,希望大家能點開看看

2020-12-13 專注健康知識講解

說起抑鬱症相信大家是知道的,這種疾病對於現在來說是非常普遍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目前有將近3億人患有抑鬱症,從05年到15年之間患有抑鬱症的人增加了至少18%,然而在我們國家抑鬱症患者有將近9000千萬,真正重視這種疾病的人卻少之又少,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心裡話以及患者還有家屬的一些常見問題,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希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我們國家的抑鬱症患者每年有將近20萬人因為抑鬱症而自殺,說道這裡其實我知道很多患者是迫不得已的,有些患者朋友因為沒有錢去治療、有些患者朋友因為不在乎、還有些患者朋友因為長期治療得不到治癒所放棄、最後還有些患者因為怕別人嫌棄,我相信我說的這些戳中了很多人的心,是如果我們自殺也就解脫了,但是大家知道嗎?你是解脫了,你的家人怎麼辦?他們也想讓你們好好的活著,因為他們不想失去你們,我們國家最重情重義,而且孝道也是我們加的傳統觀念,可能有些家屬可能對這種疾病也是不在乎他們的處理方式不對,我想說作為家屬的你們不要自以為是,而且這是病而不是玩笑,這麼大的玩笑有幾個人敢開,誰願意拿命說事,所以希望當有人向你求助時一定要重視起來。

我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網名叫「走飯」的網友,當年自殺後的她在社交媒體上留下了遺言,她呼籲大家重視抑鬱症,還有峨眉山跳崖事件,20多歲的年紀就不在人世了,她的遺言寫到,我也想成為一個正常的女孩,我向家人求救沒人真正在乎,大家可以想想這個女孩是多麼的絕望,其實抑鬱症並不可怕,而可怕的大家對他們的歧視以及不在乎。

「目前我國抑鬱症識別率是三分之一,識別出來後能來就醫的又只有三分之一,這意味著抑鬱症就醫率佔總患病人數的一成都不到。」臨床經驗表明,80%的患者如果規範治療可以實現臨床治癒。臨床治癒率和就醫率間巨大的落差,證明了民眾對抑鬱症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與重視。如果你有了下面一些表現,最好及時去醫院就診。

「三低」持續兩周:抑鬱症早期症狀很明顯的是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不足。

軀體不適:喉嚨梗塞,胃部有灼傷感,腹部有腹脹,腹痛,腹瀉和便秘的情況,在內科醫生看後無惡劣結果且久治不愈的情況下要及時到心理科就診。其次,頭部有反應,長期頭痛、頭暈都可能是抑鬱症造成的。

說了這麼多我真心的希望大家能夠積極去治療,還有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來。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解一些常見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夠仔細看看。

抑鬱症就是不高興嗎?

不高興或高興不起來(情緒低落)僅僅是抑鬱症的症狀之一,除此之外還有興趣減退或愉快感喪失,精力缺失、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低、自罪觀念或無價值感、認為前途暗淡悲觀、自傷或自殺行為、睡眠障礙、食慾下降等。如果滿足其中的幾條,且持續2周以上,對工作、學習、生活有肯定的影響,就有可能患上了抑鬱症。

抑鬱症與季節有關嗎?

在抑鬱症中, 有種抑鬱以季節性、反覆發作為特徵,稱季節性抑鬱。季節性抑鬱患者比正常人對環境的季節性變化更加敏感,常常在秋季和冬季(10月初至11月底)出現抑鬱發作,而在次年春季和夏季(2月中旬至4月中旬)緩解。冬季型較夏季型多見,其發生常與光照的季節性減少有關,而後隨著光照時間的季節性增加而緩解。與非季節性抑鬱比較,季節性抑鬱患者的職業和認知功能損害較少,因此較少接受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幹預。

抑鬱症該治療多長時間?

我們常說「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因此有些人誤認為抑鬱症的治療就像治療感冒一樣,療程1~2周,最長1個月,因此未經醫生允許就擅自停藥,這是錯誤的。抑鬱症是復發率高達50%~85%的疾病,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發生後2年內復發。為改善患者預後,提高臨床治癒率,提高生活質量,防治復發,目前倡導 全病程治療。2015版《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推薦: 急性期治療8~12周,鞏固期治療4~9個月,維持期治療一般傾向2~3年。3次或3次以上復發者,以及有明顯殘留症狀者主張長期維持治療。

抗抑鬱藥物會成癮嗎?

在精神科或心理門診,經常有患者問這樣的問題「抗抑鬱藥會不會成癮?」,可以肯定的回答: 抗抑鬱藥不會成癮。一種藥物會不會成癮,取決於藥理特性,抗抑鬱藥不具有成癮潛質。患者在長期服用後如果突然停藥,可能會出現撤藥反應,容易被大家誤認為是成癮後的「戒斷反應」,其實兩者機制不同。避免撤藥反應最好的方法是治療療程結束後在醫生的指導下緩慢停藥。在這裡順便提醒大家, 鎮靜催眠藥大多有成癮性,請大家儘量避免長期服用。

吃抑鬱症藥物不好使怎麼辦?

不要輕易對藥物喪失信心,很多人吃某個藥效果不好就放棄了,其實,常常是劑量不夠、療程不夠,如果都夠了,藥物也存在一個有效率的問題,一種藥不好使應該再找醫生嘗試其他藥物。

抑鬱症是精神病嗎?

不是。它只是一種情緒障礙,和精神病有本質的區別。抑鬱症其實沒什麼可怕的,像感冒一樣,雖然難受,但終會好起來,抑鬱症不僅可以治療,而且可以治癒。

如何才能停藥?

多數抗抑鬱藥在達到療程後都應該去緩慢減量,不適合突然停藥,否則很多人會覺得不舒服。減藥到停藥至少需2個月,假如某一種藥每天吃2片,可以每過1-2個星期減掉1/4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醫生全程指導下足量足療程的治療後才能減量,不要稍微好一點就自行減量,最後往往病情快速反覆,得不償失。

產生自殺的想法怎麼辦?

由於抑有症患者對生活和未來都極度缺乏信念,自殺的想法很常見,但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抑鬱症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甚至有時可以自愈,一切都會恢復到過去的樣子,自殺的觀念僅僅是抑鬱症的一種症狀,在抑鬱嚴重的階段,負面的情緒和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是淹沒性的,就像陰天一樣,黑壓壓的雲擋住了太陽,看不到一點光亮,但不代表光亮是不存在的,陰雲散去,太陽還在那裡,一點也沒有減少。

在最抑鬱的時候,可能每一天都很痛苦和艱難,但生活絕對沒有你感受到的那麼糟糕,你只是被這種症狀所吞沒了,而這些症狀都是可以被治癒的!絕對不要傷害自己,更不要放棄生命!務必堅持下去!生命其實是在考驗我們,和醫生一起努力把這個難關渡過,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就像我們都經歷過的暴風雨,陰雲散去我們還是會看到彩虹。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確實很無助、也很難熬,但黑夜就快過去!

心靈雞湯:每一株小草都有鑽出泥土的夢想;每一粒種子都有長成參天大樹的夢想;每一隻蝴蝶都有衝破繭飛向天空的夢想。但夢想終究是虛幻的,不去實踐,它永遠都只是個不可能實踐的夢。

相關焦點

  • 抑鬱症最近很火的測試題,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抑鬱症是人們都比較了解的一種精神疾病,但是很多人對於疾病的表現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出現患病而不自知的情況產生,從而延誤治療時機。不過主任也表示,是否具有抑鬱症傾向其實是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的。
  • 抑鬱症能被徹底治癒嗎?看看主任給大家的解釋吧!
    人們對抗抑鬱藥總有一些誤解,主要在副作用和成癮兩方面,尤其是成癮性。抗鬱藥的藥理特性決定了它不具有成癮潛質,誤解主要來自突然停藥後出現的撤藥反應,這常被誤認為是成癮後的戒斷反應,其實兩者機制完全不同。只要在醫生指導下緩慢停藥,就能很好地避免撤藥反應。
  • 看看主任給大家的解答吧!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可以考慮重新去調整一下藥物,有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大,也可以試著堅持一下,如果堅持不了,還是去看看醫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一些關於藥物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服藥後多長時間會好轉?
  • 主任帶大家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希望能幫助你
    他們宅在家裡;飲食不規律,或暴食,晝夜顛倒,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情緒低落,自我貶抑,對很多事失去興趣,喜歡泡在網上;很少和朋友聯絡;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對生活看不到意義,也看不清未來。他們的親友很著急,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幫他們。
  • 確診抑鬱症,吃藥+自救半年多,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
    確診抑鬱症吃藥半年多,現在來說一下我自己親身的感受。首先,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你得了抑鬱症,你是真的,無法避免的,肯定的,會受到歧視。因為社會因為人心,真的很現實,沒有人能感同身受,所以我們會遭受很多的異議。
  • 好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
    好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 落淚了,沒人會明白你的傷悲 發脾氣了,沒人會問你原因 咬牙走過生活的艱辛,心裡的苦卻無人能知
  • 如何正確了解抑鬱症呢?看看主任給大家帶來的知識吧!
    抑鬱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精神性疾病,患者可陷入極度的悲傷鬱悶中,自我評價低,對一切失去興趣等,嚴重困擾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抑鬱症吧!為什麼會得抑鬱症?1、生理因素:有生化異常的人,比如大腦中的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容易抑鬱。2、遺傳因素:抑鬱傾向於遺傳。如果父母一方患抑鬱症,孩子患抑鬱症的機率會增加10%-13%,但這種趨勢並不是導致抑鬱症的唯一原因。
  • 抑鬱症:致患者和家屬們的一封信!要想康復,離不開這三點要求
    今天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想與大家說說心裡話,我說的這些都是發自我內心的,也是站在一個非常理性和客觀的角度上來闡述的,建議抑鬱症患者和家屬們都可以看看,相信會給到你一些方向和力量的。今天的話題有三個。第一個話題是:跟隨我們學習起來的抑鬱症患者,大多數都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升與改變,隨著時間的進展,這些跟隨我們腳步學習的人,且結合積極的治療與家裡人用心的陪伴和患者本人看我們的療愈焦慮抑鬱的文章,他們都在一年內或者一年左右走了出來,這是事實,也是令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開心的事情。
  • 我累了,只想有個人說說心裡話
    你有沒有一瞬間覺得自己很累,回頭看看自己亂糟糟的生活,枯燥無味的工作,無奈的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活得真累!一個人走在熱鬧的人群中,獨來獨往的身影也許你早就習慣了,任何事情的突然襲擊你都能收放自如的解決掉,硬生生的把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沒有特別的難過,也沒有特別的開心。我想生活在每一個城市中的人,總會有那麼一瞬間體會到無助的心累,連找個可以說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
  • 22歲得了抑鬱症,康復至今十多年,總結個人經驗,希望幫到大家
    我22歲得了抑鬱症,至今十四年了,自己就是學醫的,苦笑。這兩年基本恢復正常。躊躇良久,還是決定寫一些文字,只是為那些依然在掙扎的病友。正常人怕是很難理解抑鬱的,那就當故事看看吧。抑鬱症有時候是挺可怕的,但是也不是沒救的,只要你願意救自己。
  • 和抑鬱症抗爭的小公務員
    註冊百家號很久了,一直沒有勇氣寫下自己的親身經歷,抑鬱症讓我有各種擔憂和恐懼,害怕寫下來被熟人和同事看見會猜到是我,害怕自己的隱私被曝光的感覺~~~今天終於鼓起勇氣想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一點點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慢慢好起來~~~從患抑鬱症到現在已經
  • 怎麼判斷自己或者周圍人患有抑鬱症呢?看看主任給大家的方法吧!
    每五到六個人就有一個人會在一生當中得抑鬱症。這意味著,抑鬱症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精神疾病。無論在富有的國家還是在貧窮的國家,抑鬱症的發病率都差不多,這說明抑鬱症並不是一個因為貧窮,或者因為現代生活模式才會得的疾病。
  • 患上抑鬱症應該怎麼辦?我是這樣做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多數時候人對自己的狀態是不能客觀自評的,所以必須要找專業的醫生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如果只是暫時不開心,那就給自己放個假,轉換一下心態。千萬千萬不要暗示自己有抑鬱症,人的心理暗示是很強大的,長此以往沒有抑鬱症也會變成有抑鬱症,不值得。
  • 我喜歡的男孩患上了抑鬱症,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那個喜歡的男生,在我高三的時候得了抑鬱症。我們那個為期三年的約定,終於要走到頭的時候,我得知了這個消息。是19年元旦卡點發的,寫在了他的日記中。那天晚上我一直到凌晨才睡,我一直查一直查,終於明白了抑鬱症的含義。我很難過。他在我不在的日子裡,是經歷了多麼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是有多少次感到黑暗和失望,有多少次想放棄,又有多少次被無法阻擋的痛苦侵襲。一想到他遭受了這些折磨我就仿佛能感到他的疼,我的心也在一點點被刺痛。
  • 對不起大家!停更好久了!我抑鬱症又爆發了!
    大家好,我是戰大陸,一個小小的電影解說,想帶給大家快樂的人。但是近期我又爆發了一次嚴重的病情。 高一的時候,我得了抑鬱症,一直折磨到我現在,生活裡面沒有我感興趣的事情,失眠多夢,暴飲暴食,得不到快樂,變得玻璃心,很多人不理解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
  • 永遠不要和你的父母說心裡話
    「永遠不要和你的父母說心裡話,因為有時候他們的下一句話真的會讓你崩潰。」有網友私信我,她說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跟父母相處,有時候她想對父母講講心裡話,可父母非但不理解她,還會拿自以為是的大道理勸她,然後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親戚,讓自己成為親戚們的談資。這讓我不由想起這麼一件事,前段時間《小歡喜》熱播,我和母親一起看。
  • 亂不是佳人,在作文裡說說心裡話,也是有技巧的
    布置了一道作文題,說說心裡話,寫一篇記敘文。既然是說心裡話,那要明確想對誰說心裡話,又打算說的什麼樣的心裡話。說心裡話的對象很廣,對父母說、對老師說、對同學說、對身邊的朋友說,都可以的。我們要根據對方的身份和自己的關係,做稍微的調整,不能不分對象來說心裡話,這點很重要,很多學生沒有這個意識。和父母說說自己心裡的煩惱,和老師說說學習的困惑,和同學說說曾經的誤解,和長輩說說對自己的關心等等,都可以,在內容上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但是不同的對象一定要在用語上有所區別。
  • 經常情緒低落,可能是患上抑鬱症,抑鬱症甚至會影響大家生命安全
    沒錯,今天要帶給大家的就是抑鬱症,抑鬱症其實是一個情緒病,雖然它僅僅是一個情緒病,但是每一年都有不少的患者因為這個情緒病而喪命,所以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抑鬱症,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建立一道防火牆。
  • 陳昱霖曾回應網友:自己得到過真愛,希望被大家理解,祝福
    ,陳曾經在網絡上面回應過網友,自己得到過真愛,希望被大家理解被祝福,這些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說到這件事,其實就要說說歷史了,自從陳進娛樂圈之後,在奮鬥了幾年,不知為何,本身就患上了抑鬱症,但是,在18年的11月份,陳也是在網絡微博上面發文道:最近的抑鬱症有所好轉了,從來沒有玩過問答小遊戲,咱們今天互動一下吧,只回答「是」和「否」。
  • 得抑鬱症經常說這幾句話,大家可以看一下,多一些關心
    抑鬱症,我想大家都知道,因為其實全世界都有很多抑鬱症患者,很多人都深受抑鬱症困擾,然而,抑鬱症是情緒障礙的主要類型,顯著和持久的抑鬱症是其主要臨床特徵,而且,有些抑鬱症患者總喜歡講一些話。,他們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往往所有的錯誤和意外都會總結在自己身上,以為是我的錯,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心變得更加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