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張谷:謝懷栻與中國法學的一百年

2021-12-30 燕大元照

2003年的5月3日,「五四」運動84周年的前夕,與「五四「運動同齡的謝懷栻老師離開了我們。他再也不會出現在五四大街路北的社科院法學研究所了。

現在,紀念先生的文字已經很多,並已結集出版了,人們可以從中了解一些謝老的生平和貢獻。

但是,對於謝老法學思想的總結工作卻才剛剛開始。


謝老1919年8月15日出生於湖北棗陽。

1937年從武昌省立一中高中畢業,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系。時值抗戰爆發,謝老希望「從文報國」,遂於1938年8月退出清華大學,轉而考入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法律系。

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是中央政治學校的前身,大革命時期始建於南京,只辦過一期,到第二期即改為中央政治學校,學制也由原來的一年改為四年。

抗戰發生後,學校由南京搬遷湖南芷江,未幾又遷往重慶南溫泉。

「憶昔在南泉」中的南泉就是南溫泉。

這個學校到抗戰結束搬回南京,才由黨務系統歸到國家教育系統,改為「國立政治大學」。

此前之所以不叫大學,是因為它除了大學部之外,尚有許多別的大學所沒有的其他教育機構:專修科(兩年制,如地政專修科、會計專修科),附屬學院、學校(如合作學院、地政學院、邊疆學校、東方語言學校等,除邊疆學校是中等學校性質,大部分是大學或專修科性質),公務員調練部,研究部(近似研究所性質)。

據說大學部的畢業生是嫡系,其他的是「庶出」。

公務員訓練部分為普通科、高等科。普通科訓練的是普通考試及格的人;高等科訓練的則是高等考試及格的人。

普通科比較籠統,學生不分班,訓練期限為一年;高等科學生也是分門別類,各科都有,如行政人員、外交人員、司法人員等等,訓練期限為半年。

謝老高等文官考試司法官考試及格後,就是在公務員調練部高等科司法官組接受訓練的。

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是其基本部分,內分行政、外交、新聞、教育、財政、經濟法律等。

當時由於大學部不是國立的,加上法律系也不是熱門專業,更因系主任梅仲協教授於二年級開始,在大禮堂講演介紹法律系情形,供學生做選系的參考時(政治大學,一年級不分系,二年級才開始分系,法律系的課程,也有與他校不同的),嚴正宣示,法律系很難念,德文和日文以及他校法律系不必修的「立法技術研究」,均為必修。

學生多視法律係為畏途,最終只有九人選填了法律系,即謝懷栻、羅淵祥、張信誠、徐道腴、向天池、張作明、黃蹈中、劉特、姚瑞光等,是為政治學校大學部第十期(1938——1942)法律班。

1939年之後的三年間,謝先生受業於梅仲協教授,接受了嚴格系統的大陸法學術訓練。梅先生親自教授民法總則、民法債編、公司法、國際私法、羅馬法和德文法學名著選讀。

後兩門課用德文教材(最後一門的教材就是德國民法典),前兩門的教材是《民法要義》。

《民法要義》系以德文Schaeffers grundriss為藍本,條理至佳。

梅先生1943年在正中書局的「大學用書「叢書中,出版過一本《公司法概論》,這很可能是在他為謝老等人講授公司法所用的講義基礎上,增訂而成的。

從書後附錄的參考文獻來看,作者廣泛借鑑了德、法、日等國的名家在商法或公司法方面的著述。這是筆者所看到過的、1949年以前最好的公司法教材。像謝老在《外國民商法精要》中對於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有限責任」的闡釋,在梅先生的《公司法概論》中就能找到其間傳承的脈絡。

畢業以後,1942年8月到12月,謝老在陝西省政府社會處任科員。在此期間,

「謝先生輾轉步行到延安,在那裡生活了一個月。一方面,他在延安感受到革命精神,另一方面,他對那些『統一思想』的標語感到困惑,他難以理解人的思想如何能『統一,』於是,悄然離去。」

同年參加高等文官考試司法官考試及格,次年5月到重慶地方法院任學習推事,10月入中央政治學校公務員訓練部司法官組學習,44年2月結業,參加高等文官考試複試及格。

1944年3月分配到重慶地方法院任推事,直至1945年9月。

1948年8月至1949年11月在上海國立同濟大學法學院任教,教授民法、商法,與陳盛清教授、餘鑫如教授同事。

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謝老進入北京中國新法學研究院學習。1950年10月新法學研究院第一期結業。

將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謝老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他不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為此,他在法學研究、法律教育、法律實務和立法等各個方面均有建樹。

立法方面,他應邀參加了國家的一些立法工作,例如一些法律草案的討論工作。參加了對《民法通則》、《企業破產法(試行)》、《民事訴訟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據法》、《擔保法》等法律的司法解釋的論證。

法律實務方面,擔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的委員、顧問和仲裁員,辦理了數百件經濟貿易仲裁案件。此外,應邀參加了一些司法工作,如一些司法問題和司法案件的討論工作。

在法律教育方面,先生在社科院法學所指導的研究生並不多,但是編外學生卻不少。因為謝老曾經在北京的幾個大學裡給研究生講課,還在一些單位舉辦的訓練班、研究班裡講課,特別是北京幾個大學法學院的博士或碩士論文的評議或答辯,都以能邀請到先生為榮,而謝老在答辯會上的發言,總是點石成金,讓人耳目一新。

謝老在法學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以民事法方面最為重要。在民事實體法方面,謝老貫通民商,融匯中外,如在民法總則方面著有重要的論文;在契約法方面,應德國漢堡的馬克斯·普朗克外國私法和國際私法研究所之邀,撰寫了《現代中國的合同法》,還參與編寫了《合同法》、《合同法原理》;在智慧財產權法方面,發表了《論著作權》、《著作權的內容》、《臺灣新著作權法述評》、《著作權研究的新階段》和《著作權法公布有感》等論文和文章。在商法方面,著有《票據法概論》、《外國民商法精要》等專著。而在民事程序法方面,謝老翻譯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撰寫了《資本主義國家破產法簡介》(載於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企業破產法講座》)。

這本《民法總則講要》主要是將謝老散在幾種集體作品中的、有關民法總則的內容聚攏來,組織在一起而形成的。民法總則是大陸法系(準確地說是德國法系)民法的最抽象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本書集中展現了謝老在民法總則這方面的心得。

本書各章,雖然多為《民法通則》頒行後寫成,因而有一定的針對性。但由於寫作年代不一,有的部分如第四章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寫作年代較早,且只集中於企業法人,故不能簡單地以《民法通則》之規定作為評價的繩纆;多數部分成文早於1988年,其時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尚未出臺,所以,謝老的有些觀點與《意見》中的規定不盡一致,實屬正常。但越是不一致的地方,越值得玩味,孰優孰劣,讀者自有判斷。

其次,必須說明的是,由於這本《民法總則講要》是編輯作品,所以,「忠實原貌」是編者遵循的基本原則。編者的職份只在於將謝老關於民法總則的一些論述,按照編者自己的理解,根據某種體系化的標準加以編排組織而已。所謂某種體系化的標準,指的是以法律關係為中心,也可以說是以民事權利為中心而展開的總則的體系,包含客觀的民事法、主觀的民事權利體系、權利主體、權利變動的基本法律事實——民事法律行為、影響請求權效力的基本法律事實——時效。這符合立法者在《民法通則》中安排材料的方法,也符合一般人的閱讀習慣。

《謝懷栻法學文選》的後記裡有這樣一段話:

「我雖然在名義上從事法學工作若干年,其實……我從事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工作只能從1980年我進入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所算起。在這20年期間,參加的集體編著、譯校作品,以及個人寫作的作品,大都是些應付任務和人云亦云的東西,真正說得上學術著作的極少。」

這是謝老理性而自謙的說法。

謝老一生主要以民事法律科學研究和教育為職業、為志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支撐起他自由、民主、科學理念的基礎則是謝先生對於民族國家的熱愛。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謝老。

✲ 本文節選自《民法總則講要》序言:寫在《民法總則講要的前邊》,2006年12月24日 改定於北京大學燕北園,作者張谷。

相關焦點

  • 鉤沉 想起了謝懷栻
    晚生不知道天高地厚,儘管與謝先生素昧平生,但仍鬥膽厚顏,在中國法學網專門為學界悼念謝懷栻先生而開闢的網頁上,留下文理不通的對聯一幅: 一代大師,民法初渡,幾番人世浮沉,問一點文字竟含幾許情誼?兩朝巨匠,權利恆求,三五春夏秋冬,說幾句惋惜只為無數後人。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謝懷栻先生已經逝去快三年時間了。
  • 「紀念東吳法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9月3日—4日,「紀念東吳法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王健法學院舉行。
  • 謝懷栻先生談民法的學習與研究丨民商法研習必讀
    1951年到北京中國新法學研究院工作,隨後該院改為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在該校哲學教研室工作。1979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於1988年退休。2002年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終身研究員。
  • 張谷:四川招商引資 要打文化牌
    張谷:四川招商引資 要打文化牌 今日,參加四川省委九屆九次全會的四川省招商引資局局長張谷,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吸引外來資金一定要講人文環境,四川之所以能在中西部投資中走在前面,四川的人文環境起了很大作用。
  • 紀念留法勤工儉學一百周年 「百年豐碑」雕塑在法國落成
    光明日報巴黎5月5日電(記者黃昊)中國留法勤工儉學一百周年紀念雕塑「百年豐碑」落成儀式日前在法國中央-羅亞爾河谷大區蒙達爾紀市鄧小平廣場舉行。  留法勤工儉學「百年豐碑」紀念雕塑是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專門為紀念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創作的大型青銅浮雕,藝術地再現了百年前胸懷救國夢的先輩們赴法求學的風採,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贈予蒙達爾紀市政府。  100年前,一批中國有志青年漂洋過海來到法國,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探尋民族救亡圖存之路。
  • 琅玡閣 中國法學江湖榜[高手+門派]
    溫馨提示:本篇文字寫得有趣,不過部分信息有些陳舊,各位看官請自行鑑識。佟柔先生40年致力於民法學研究和教學,他是新中國民法學的開創者和民法學理論奠基人。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他潛心研究中外各主要國家民法典,逐漸形成了自成一體的中國民法理論。日本有的法學家譽其為 「中國民法之父」,美國有的法學家稱他是「中國民法先生」。2 「中國法學的良心」「中國法學界的精神脊梁」「中國民法教父」:江平。
  • 範忠信:東吳法學傳奇的史鱗片拾與滄桑浩嘆│東吳法學百年紀念
    一所大學或獨立學院,短短37年由極盛而驟亡,不過歷史長河中煙霞一瞬,或文明海洋中浪花一朵,似乎不足以引後人關注,不足以引史家究心。但是,東吳法學受到的歷史關注,特別是最近十幾年受到的格外關注,改寫了這一規律,讓我們十分詫異。東吳法學教育,雖然在民國時就已享有盛譽,但她真正的不朽豐碑——今日稍有歷史常識的法律人有口皆碑——似乎是最近三十多年才建立起來的。
  • 從一戰「百年紀念」學習英文中的紀念詞彙
    今年,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100周年紀念的時間。本周,歐洲各國均會舉行不同形式紀念活動。在英國,周一晚間10點到11點將會有一個熄燈紀念儀式("Lights Out" tribute),各家各戶均會熄滅家中的燈火,只留下一盞燈或一支蠟燭,以紀念英國正式加入一戰的時間點。
  • 論法典化與民法原則 l 法學中國
    中國民法學人十分熟悉的義大利羅馬法學家桑德羅•斯奇巴尼教授在《法典化及其立法手段》中告訴我們,十二表法以及對十二表法的解釋受到了由羅馬的對外擴張引起的深刻、劇烈的社會經濟變革的衝擊,法學家肩負起了對這一時期快速發展的法律與舊法進行協調並從整體上重新統一法律的重任。
  •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 2020-10-04 0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聚焦民法典|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張谷教授蒞臨寶應法院作《民法典...
    聚焦民法典|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張谷教授蒞臨寶應法院作《民法典》專題講座 2020-12-12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望東吳法學百年,有些人有些事永志難忘!
    【二條】回望東吳法學百年,有些人有些事永志難忘!看見君認為,隨之而來的「東京審判」,才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正是在這場大審判中,東吳大學法學院的師生們大放光彩。巧合的是,東吳法學院今年正好是百年誕辰。回望東吳法學百年,看見君不由得心潮澎湃,盤點歷史,更感到有些人有些事永志難忘!
  • 彭燕郊誕辰百年紀念活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新湖南客戶端11月1日訊 (記者 龔旭東 肖欣) 10月31日,在中國文學的最高殿堂——中國現代文學館,彭燕郊這位著名詩人的名字,成為這個秋天深長與溫暖的緬懷。2020年,是彭燕郊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為紀念這位我國著名詩人、作家、文藝活動家與民間文藝家,中國現代文學館、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作家協會和《詩刊》社共同主辦了「彭燕郊誕辰百年紀念座談會」。
  • 中國嘉德將展出明式家具 紀念王世襄誕辰百年
    中國嘉德將展出明式家具 紀念王世襄誕辰百年   日前,記者從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獲悉,中國嘉德2014年兩場開年大展即將盛大揭幕,中國嘉德至美生活系列展之「選中之選器美神完——嘉木堂呈獻明式家具精品紀念王世襄先生誕辰百年」展將攜手「轉向內在——2000年以來的中國新繪畫」展,於3月13日至4月11日在今日美術館同場展出,向觀者呈現古典家具與當代油畫跨越時空的對話。
  • 法律界必知:法學江湖的四大名號
    來源:學法網,微信號xuefa5,作者:學法網小冰,綜合整理。佟柔先生40年致力於民法學研究和教學,他是新中國民法學的開創者和民法學理論奠基人。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他潛心研究中外各主要國家民法典,逐漸形成了自成一體的中國民法理論。日本有的法學家譽其為 「中國民法之父」,美國有的法學家稱他是「中國民法先生」。  2 「中國法學的良心」「中國法學界的精神脊梁」「中國民法教父」:江平。
  • 「東吳法學」一百年:中國法學教育的光榮與夢想
    63年前甚至更早,進出這裡的是一批中國最精通英美法、最擅長比較法研究的人物。小樓正是被稱為「華南第一流的而且最著名的法學院」的東吳大學法學院當年的所在地。今年,東吳大學法學院建院整百年。(《東吳法學傳奇的史鱗片拾與滄桑浩嘆》)東吳法學院奉行的是職業化的精英教育,認為法學教育應當基本上是職業化的和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嚴進嚴出」是其實現這一目的的方法,比如入學學生必須完成初步的大學學習之後才能學習法律。上世紀20年代早期,在教務長劉伯穆主張下,入學要求提高到至少修滿兩年大學。法學院後來開設了自己的預科課程以保證學生受到高水準的法學預科教育。
  • 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紀念大會舉行
    (攝影:楊秋煜)    人民網天津視窗6月6日電:2015年6月6日,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紀念大會暨《我們的校訓——實事求是》一書首發式在天津大學舉行。同期,「實事求是」名家書法作品展在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開展。
  • 法科生的自力救濟:B站法學資源盤點
    你是否不願因為信息劣勢而在法學學習上走彎路?你是否嚮往法學強校的名師名課,希望一睹風採?萬能的b站幫你打破困境!許德風教授來自北大法學院。而且,這可能是目前b站最賞心悅目的法學課程。目前一共推出45個視頻,每一講拆分為8-20分鐘的小視頻,集中講述一個知識點。非常適合查找相關內容進行查漏補缺,很是貼心。網友評論:「許老師的每句話都值得仔細聽,關鍵是學他如何想問題,學不會也要學。」
  • 紀念德沃金 法學中國
    德沃金留給我們的答案是這樣的:每個人如何過他的一生,對我們的政治社群而言,都具有內在而客觀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政治社群中,每個人也都對自己一生應該如何過,承擔個人責任。曾經訪問中國兩次、在當代法律與政治哲學領域中享譽全球的德沃金教授,不幸於2013年2月14日因血癌在倫敦辭世,得年81歲。
  • 下周利茲大學亞當·泰森、浙大光華法學院張谷、臺北大學陳愛娥、著名音樂人水木年華都要來華政,還有各類活動報名,快來戳!
    本次學院特邀英國亞當▪泰森博士為我們講述日本的正常化和朝鮮半島的重新統一,探究冷戰的最後一章?來源: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十大法學名家對話95後」第一季之七·主題:承租人先買權損害賠償糾紛案>長寧校區交誼樓基石廳張谷教授,民法界重量級大咖,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