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如何衡量、如何避免估值陷阱?這位14年投研大咖這樣說

2020-12-11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12月2日,基金君邀請到中泰資管基金業務部總經理姜誠做客粉絲會,就近期市場關注的低估值、順周期板塊逆襲現象和大家展開討論。

姜誠是中泰星元靈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經理,擁有14年投研經驗,投資風格穩健,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以長期複利的視角審視上市公司,淡化短期擇時;以多情景假設構造安全邊際,不盲目依賴樂觀預測,持股周期較長。

以下是姜誠參加訪談的精彩觀點:

1、市場上的基金經理風格很多樣,我對自己的風格定義是,以「買資產」的角度來買股票,而不是通過預判股票價格的走勢來選擇股票。

2、股票擇時是高階博弈,事情原本的樣子很重要,人們心中對它的預期更重要。

3、不同行業中的優質股票長期表現的差異遠不如大家想像中的大。

4、「賽道」思維其實是一種不可取的粗糙的投資思維,好標的的形成過程沒有捷徑。

5、估值指標只有在不求精確擇時的時候,才有重要參考意義。決定股票短期表現的因素有很多,估值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個。

6、估值低不等於價格低,這跟企業的長期發展有關聯,我們買入股票的前提就是(或者說只應該是)相比於它的價值,它的價格物超所值。

基金君整理了當天活動的文字實錄,與您分享。

中國基金報童石石

活動開始,姜誠如是介紹自己的投資風格:以買資產的角度來買股票,而不是通過預判股票價格的走勢來選擇股票。

這意味著在買股票之前,我會拷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以這個價格買入股票後再也沒法賣出,還願不願意買?這是一種真正基於價值評估的購買資產的思維方式,它會使得我把所有研究精力都放在評估資產的價值上。

資產的價值是由其未來創造的現金流所實現,對於股票而言,我們是小股東,不是大股東,未來的現金流只能來自於它的紅利,也就是股利,最本質的股票估值模型就是股利折現模型,簡稱DDM模型,這個模型是做價值投資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做類比,任何一隻股票相當於一隻票息不固定的、永續的債券,如果你買了這隻股票永遠無法賣出,所能夠獲得的收益就只剩下不斷波動的股利的分配。從這個角度來看待股票的,你會發現,在你眼中的股票跟市場上的主流看法會有很大的不同。

我通常會舉這個例子來解釋說明我所理解的價值投資跟投機最本質的區別。比如,我們要花錢去買一隻母雞,價值投資的思維應該是去衡量這隻母雞的售價是多少,然後未來能夠給我下多少蛋?我對於潛在回報率的評估方式是用付出的價格和它能夠帶來的雞蛋的產出來衡量。與此相對的主流投機思維,考慮的不是這隻雞會下多少蛋,而是說這隻雞接下來會以什麼樣的價格轉手賣掉,考慮的是市場的投票結果,市場願意為這隻雞出什麼樣的價格。

大家如果關注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你會發現,其實股神作為對企業價值評估有很深造詣的殿堂級人物,在他的投資生涯當中很少買過20(倍)以上市盈率的股票,這不意味著我們要機械地照搬他定量的選股標準。而是說,如果是以買下企業這部分資產的視角來看,投資會變得更謹慎。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的投資風格,就是保守,如果再多加一些描述,那就是將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不怕錯過,只怕買錯。

如果放棄最基礎、市場最主流的交易思維,評估的視角就會變得很不同,你變得不會盲目樂觀,會更多考慮影響一個企業未來發展的不同外部環境、外部條件以及企業未來成長過程當中的不同情景。如果想要安全邊際,就不會盲目地為一種最樂觀的情況做預測,然後給最樂觀的情形進行估值,以至於付出特別高的估值溢價。如果以企業的價值為出發點來選股票,很難找到特別重要的,盲目樂觀的理由。

事實上,世界很複雜,而人腦很簡單,我們經常會犯一些簡單歸因的錯誤,經常會把一些問題想得過於簡單,過於樂觀,而陷入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準備不足的境地之下。

01

估值可描述市場不能預測市場

估值低不等於價格低

問:低估值如何衡量?

姜誠:首先是絕對估值水平,若不考慮公司間的差異,以絕對水平來看,我覺得15倍以上的市盈率都不算低市盈率,在估值模型中都要求它具有不錯的質地;20倍以上的市盈率就要求它有不錯的成長性和較高的盈利能力;30倍以上的市盈率隱含著極其樂觀的長期假設,是不應輕易給予的;在成長性相似的情況下,淨資產收益率更高的公司應該給予更高一點的市盈率,也就是說,市盈率的高低並不只取決於利潤增速,還取決於盈利能力。

其次是相對估值,在判斷市場熱度時它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一是不同風格、行業、個股之間相對市盈率和市淨率的變化可以參考,二是同一種風格、行業、個股的估值水平的歷史分位數也可以參考。

但還是那句話,市場可以被描述,卻不可以被預測,估值水平更應該被拿來描述市場,而不是預測市場。

問:周末各大券商繼續看好「順周期」,說銀行還有60%空間,預計有色金屬價格明年二季度見到此輪高點,可以持有有色金屬至少到一季度,主要看好銅鋁鋰,銅鋁期貨價格不斷階段新高。甚至有機構說,現在才是周期股的起點,因為前期礦山投入減少,現在石油公司還在削減開支。您怎麼看銀行有色的後續行情?普通投資者現在買進有色資源指數基金可以嗎?

姜誠:雖然我不知道順周期股票到底還有多大的空間,但60%這個數字大概率上是「精確的錯誤」。空間是和時間一樣的不可精確預測的變量,所以大家還是不要直接借鑑券商分析師的結論,分析過程是更可以借鑑的東西。因為即便這次的預測對了,下次也未必對。券商分析師的價值不是體現在有價值的研究觀點,而是其前置性的和下沉式的信息搜集、加工和處理。

問:低估值板塊如何理解?價格低?還是說企業股票表現沒有完全體現企業發展價值?企業長期趨勢值得期待?

姜誠:估值低不等於價格低,這跟企業的長期發展有關聯,我們買入股票的前提就是或者說只應該是認為相比於它的價值,我們認為它的價格物超所值。換言之,價格低或市盈率、市淨率低,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買入理由。有些時候估值低有低的道理,只有相信這個價格沒有完全體現公司價值的時候才應該去買。

如何判斷是否物超所值?一個思想實驗可以參考。那就是如果這個股票你在買入之後再也無法賣出,這個價格下你還願不願意買。這種情況下你還願意,就說明你真的認為它物超所值。

這個思想實驗,聽起來很玄幻,但是它是驗證你是否認可是股票的價值,而不是賭它的股價運行趨勢的唯一檢驗標準,至於怎樣去評估它的基本價值,其實就不外乎「三板斧」,商業模式、競爭優勢、成長空間等等基礎的研究工作,但一定不是它未來的價格表現會如何?

02

不精確擇時,估值才有參考意義

注意兩種情況下的估值陷阱

問:順周期的崛起主要是由於估值相對於醫藥、科技較低嗎?

姜誠:首先要澄清的一點是:估值指標不是判斷短期行情的有效指標,更可能是長期比較有效的指標,但這個長期有效性也不是基於絕對估值水平的高低。

被動構造的低估值組合長期回報率僅略微領先於高估值組合,每一種風格之內的股票表現差異遠大於不同風格之間的股票差異。

就行業和風格維度來看,估值溢價率比絕對估值水平更有效,當兩個行業或兩種風格的估值溢價率偏離歷史均值較大時,均值回歸的力量會慢慢顯現。雖然它不會是一個準確的短期擇時指標,但是會比較好的刻畫不同股票的相對熱度,比如創業板指相對於上證50指數的估值溢價率,市盈率溢價率在歷史60分位,市淨率在90分位,這表示長期來看低估值價值股的相對風險更小一些。

歸根結底,估值指標只有在不求精確擇時時,才有重要參考意義。決定股票短期表現的因素有很多,估值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個。

問: 隨著部分消費電子股的調整,有部分企業的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是否也可以看做是低估值板塊?另外前段時間熱門的生物疫苗,體外檢測行業近段時間也大幅下跌,估值下降是否也值得考慮配置?

姜誠:買入一隻股票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唯獨不能以已經回調很多為理由。

如果一家企業能夠有高概率的翻幾倍以上的利潤成長空間,並且能夠維持15%以上的ROE水平,那我願意以20倍市盈率去買它,而無關它是哪個行業。

給一隻股票貼上電子行業或醫藥行業的標籤,也不足以給它高估值,事實上大部分科技股和醫藥股是不值當前的估值水平的。

所以回調了之後哪個能買,哪個不能,還是要立足於深度的和自下而上的研究基礎之上,而不能標籤化。

問:最近疫苗問題取得突破進展,為什麼醫藥股不漲反跌了?

姜誠:投資中有一個道理,叫「您不可能同時受益於一件事情的正反兩面」,在疫情最嚴重階段,醫藥股是受益的,因為它的剛需屬性和某種程度上的逆周期性,所以一旦疫苗取得突破,意味著疫情即將受控,那醫藥股相對於順周期也就是前期受累於疫情的行業的吸引力就下降了。

這是對醫藥股在疫苗取得進展後表現反而不好的後見之明的解釋。站在當前時點展望未來,醫藥股的後續表現則是不得而知的。

問:所謂低估值板塊是指銀行、有色、煤炭、化工嗎,如何避免低估值陷阱?

姜誠:所謂低估值板塊應該是隨時間變化的動態概念,目前市場條件下銀行、地產、煤炭、建築、一部分化工股和建材股的絕對和相對估值水平較低,它們也曾經估值很高過,也不是所有的周期行業股票估值都低。

價值陷阱確實是選擇低估值股票時的首要注意事項。有兩種情況能夠大概率涵蓋多數價值陷阱:一是目前看起來尚可,但實際處在結構性衰退中的靜態高利潤和低估值;二是目前處於景氣周期高點,但利潤實際上屬於虛胖,長期利潤中樞遠低於當前利潤水平的靜態低估值。

第一種情況包括但不限於快速衰退的行業需求,單一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步入衰退,行業競爭格局惡化帶來的利潤紅利期消退等等。很多企業的領先優勢是暫時的,僅僅是快別人一步的身位領先,並沒有抵擋競爭對手的寬厚護城河,當行業變得擁擠時,單位利潤的下降程度往往是驚人的。

總之,不管是那種情況的價值陷阱,往往都是產品差異化不足或成本領先優勢不突出的結果,而跟行業整體需求關係不太大。

03

準確的擇時不可行

擇時的本質是高階博弈

問:最近的市場表現,是否確定市場風格已經發生轉換,向以銀行保險為代表的低估值品種轉向?這種轉換是否具有持續性?或者這種轉換是結構性的轉換,更加向頭部公司集中?

姜誠:股市最大的特點,就是後來解釋它的時候很容易,但是事先要準確的判斷卻很難。準確判斷轉換的時點非常困難,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堅守一種風格的基金經理。所以很難風格轉換給出肯定的答案。

但我們可以換一個視角看待,如果準確的擇時不可行,能否從更長期的視角判斷一下不同風格股票的風險報酬比?風險報酬比是一個長期的概念,而不是對於短期股價漲幅的預測。

目前代表低估值藍籌股的中證100指數市盈率為13~14倍,創業板指60幾倍;中證100的市淨率為不到1.5倍,創業板為7.2倍,中證100的歷史分位數為45%,創業板為90%,後者相對於前者的估值溢價率也在90%分位,如果我們選擇相信均值回歸的話,那麼目前低估值藍籌股的風險報酬比似乎更高些。

但估值對於短期漲跌的解釋力度是很弱的,所以我們仍然確認不了風格的轉換是否就發生在當下。

問:風格輪動角度做投資決策,有哪些弊端和注意事項?

姜誠:首先,風格輪動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策略思維,它過於粗糙,選擇了一種風格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還面臨選擇哪只股票的問題。

其次,風格輪動是一種擇時策略,擇時需要高階思維和複雜模型,遠不是基本面和估值這兩個維度所能解釋,還包括宏觀經濟大環境、貨幣政策、海內外疫情等方面影響,即便基本面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準確預測它的未來走勢也是很難的。更重要的是,股票擇時是高階博弈,事情原本的樣子很重要,人們心中對它的預期更重要。做股票做久了,你會發現預期差概念,擇時的本質是高階博弈,本質上很難,因為你永遠無法篤定地確認你比別人聰明,你比別人知道得多。在我的策略中沒有風格輪動的擇時,最主要原因就是這一點。

最後,我所認識的優秀的基金經理很少將主要精力放在做風格輪動上。一是太難,長期經歷表明,偶爾的正確抵不過長期的不正確,往往得不償失;二是太貪,有這種想法的人通常想要把市場上的錢都賺到,但市場往往會懲罰這種貪婪;三是太懶,用風格標籤作為選股的捷徑,希望一勞永逸,但投資中沒有一勞永逸的事兒,走捷徑的人短期或許能佔到便宜,但市場對他的懲罰將是更大量級的,錯過牛股,錯過短暫噴薄的牛市,各種各樣的教訓歷歷在目。

所以,我不建議大家從這個角度來看待投資。

04

好標的的形成過程沒有捷徑

「賽道」思維不可取

問:如何理解「消費與科技仍然是大勢所趨」這句話。

姜誠:在我看來,這句話也對也不對。

對的地方在於,從總需求層面看,消費與科技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概率會大幅提高。沒有哪個經濟體可以持續快速增長,經濟減速的伴生現象是投資佔比下降,重資產行業訂單趨緩,經濟增長動能更多來自生產效率的提升,對應著科技相關產業權重增大,而由於科技產業是相對低資本消耗的,所以每年創造的財富增量中更大比例將被用來消費。所以說,消費和科技是大勢所趨,在這個層面上看,是正確的。

不對的地方在於,投資回報率不止取決於需求,甚至有其他比需求更重要的因素。估值理論告訴我們,投資回報率取決於你的購買價格、所購買資產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的成長空間,與購買價格負相關,與盈利能力正相關,與成長空間可能正相關也可能負相關。

最後一點有點拗口和反直覺,投資回報率為何可能會與成長空間負相關?關鍵點還是盈利能力。如果一家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低於投資者的要求收益率,那它增長越快,增長空間越大,就越毀滅價值,換言之,與其將資本投入到這種企業的擴大再生產,還不如讓投資者把這筆錢省下來,投入到其他領域。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高盈利能力才是好投資的關鍵。而高盈利能力不取決於行業的總需求,而是取決於行業的競爭格局和企業間競爭力的差異:競爭格局可以決定行業整體對產業鏈上下遊議價能力;個體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決定它相對於行業的超額利潤。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疊加領先企業的競爭優勢,組合成優秀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

最好的投資標的是需求空間廣闊、行業集中度高並且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而遠非一句「需求空間廣闊」就能概括的。再進一步說,「賽道」思維其實是一種不可取的粗糙的投資思維,好標的的形成過程沒有捷徑。

從後見之明的角度看,傳統消費領域是好股票集中營,主要原因就是它更好地滿足了上面的三個標準:需求空間廣闊、行業集中度高並且競爭優勢明顯;其他傳統行業中的優勢企業也會有很好的投資回報,因為它們雖然未必有廣闊的成長空間,但滿足了競爭格局好和競爭優勢突出這兩個特點,比如菸草、建材等行業的龍頭企業;另外一些傳統周期性行業甚至能同時滿足三個標準,比如化工和機械的一些細分領域;科技領域的需求爆發力無疑是最強的,但這個行業的投資勝率並不高,相比於我們見到的倖存者,有更多的失敗者的屍骨埋葬在它們腳下,而我們是很難有先見之明地找出誰會是未來的倖存者的,這也是科技行業看起來熱鬧,長期牛股卻不多的重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行業變化太快,使得領先者很容易變為落後者,進而很難長期維持超額收益。

除了淨資產收益率,買入價格也是很重要的指標。歸根結底,如果你看好一家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和成長空間,又覺得當下的價格很合適,那就不要在意接下來的一個季度它的相對表現會更好還是更壞。還是那句話,不要粗糙地使用風格和賽道標籤,還是要紮實深入地精選個股,只要不付出太離譜的價格,長期不吃虧。

問:基金投資有說建議新手偏向指數基金而不是行業基金,今年的醫藥科技與消費,很多基金經理既建議繼續長期持有,又說目前醫藥與科技已經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估值水平。那麼作為普通投資者,該如何去發現下一個低估值板塊,還是說繼續以穿越牛熊市的心態高位持有科技與消費板塊基金?

姜誠:從歷史事實來看,絕大多數A股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表現要比指數好。雖然美國股市中基金經理取得超額收益很難,但A股距離那個狀態還很遠,在個人投資者佔比巨大的市場中,基金經理跑贏市場還將持續很長時間。所以,我的建議是最優的選擇暫時還不是指數基金,如果你的資金可以長期不用,買主動管理類的權益基金是更優選擇。

下一個問題是選擇哪個行業主題的基金以及哪個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以我有限的從業經歷看,多數優秀的基金經理是不會押注在少數一兩個行業的,不同行業中的優質股票長期表現的差異遠不如大家想像中的大。也就是說,同一個行業股票之間的表現的差異要遠高於不同行業中的股票表現的差異,所以如果能夠選到優秀的,不偏重於哪一個行業的基金經理,買他的基金,應該優於買同一個行業主題基金。

但選基金經理是一個很難的技術活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有長期業績記錄的基金經理寥寥無幾。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行業主題基金並長期持有也不吃虧。關鍵點不是你買哪一個,而是你能否拿得久。

05

股票的四個象限

及關於銀行股的四大困惑

問:如何在低估值板塊中選擇有前景、更具性價比的板塊?這一行情將持續多久?高成長性行業板塊是否必然對應的就是高估值?想要找到低估值高成長性的行業板塊是否不切實際?

姜誠:可以把所有股票分在四個象限:高估值高成長、高估值低成長、低估值低成長、低估值高成長,消費、醫藥、科技領域的真正高成長股票在第一象限,絕大部分A股在第二象限(大多數股票的長期成長很低估值卻一直不低),一部分金融地產和衰退性行業中股票在第三象限,最好的投資標的在第四象限,即那些看起來不太性感,但受益於競爭格局和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它們長期增長並不慢,但市場基於行業歧視一直沒有給它們較高的估值,化工、建材、家電等行業中的少數龍頭股票屬於這種情況。

第四象限是最誘人的投資機會,也客觀存在這樣的機會,因為市場整體的貼標籤行為,給我們提供了泥沙中找到寶的機會;第一象限也很不錯,但選股難度略高;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投資第三象限;第二象限是最應該迴避的,也就是說,A股中大部分股票的長期回報是十分有限和寒酸的。

問:造成銀行股大面積市值低於淨資產且幅度很大,原因是什麼?這些因素隨著時間推移會有什麼樣的趨勢性的變化?

姜誠:我對於銀行業的理解十分有限,但可以跟您交流一下我自己的困惑。銀行股目前極低的市盈率和市淨率或許隱含著投資者對於行業和相關個股的這幾點擔心:

一是對真實資產質量的擔憂,也就是說對不良率的估計心裡沒底。

二是對長期淨息差走低的擔憂,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雙重作用下,未來銀行業的淨息差或許會結構性的走低,而蓬勃發展的中間業務不足以彌補這種利潤損失,事實上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十年前中國銀行業的淨資產收益率高達20%,此後經歷了持續下降的過程,2019年降至不足12%,我們不知道這個過程是否已經結束,因為長期的低利率環境似乎已經成為共識,而淨息差跟利率水平是正相關的。

三是銀行利潤增長中的大部分來自資產規模的擴張,嚴格的監管和經濟長期降速,對資產擴張的速度也是不利的。

四是從短期視角看,在成長股大潮中,銀行利潤缺乏向上的彈性是顯而易見的,那即便便宜,市場或許也願意等等看。

上面的理由羅列得或許不完整,但其中的第四點是我並不看重的,如果有人能夠幫我解惑,解答好前面三個問題,並大概率得出銀行業利潤雖然不會長期快速增長,但能夠長期保持穩定的話,在當前估值水平下,我覺得就是不錯的性價比。

」暴富「許願鍵

相關焦點

  • 如何避開價值陷阱——低估值策略
    基本結論一、價值陷阱是低估值策略無法迴避的問題,所謂價值陷阱是指低估值股票價格持續下行,並沒有出現均值回歸的情形。也就是說「便宜有便宜的道理」,低估值的原因並不是公司價值被市場低估,而是反映了未來持續惡化的盈利預期,這一預期也在後續逐步被證實。
  • 兩個月成功逆襲,低估值板塊怎麼選才物超所值?
    兩個月成功逆襲,低估值板塊怎麼選才物超所值?上周A股的有色、煤炭、鋼鐵等「順周期」板塊一反年初的頹勢,上演了「眉飛色舞」,而在美國,一些滯漲的低估值板塊,也明顯跑贏網際網路龍頭股。究竟是什麼原因驅動了低估值板塊反彈?低估值的個股數量眾多,哪些才是物超所值的標的?12月2日下午3:30~4:30,中泰資管基金業務部總經理姜誠將做客中國基金報粉絲會,與大家一起探討低估值板塊投資的注意事項。
  • 「基金牛時代」查曉磊:摒棄「高估值畏懼+低估值陷阱」 關注可提升...
    查曉磊表示,一些估值已到歷史高位的股票面臨回調實屬正常。估值是最終的結果,我們要注意「高估值畏懼+低估值陷阱」,從企業的基本面和未來發展上面評估。 查曉磊認為,投資者不必焦慮於短期市場波動,一定程度的調整更有利於市場長期發展,使7月以來股市快速上漲累積的內在風險得到釋放。不過,之後行情或是結構性行情,更考驗大家發現阿爾法的能力。
  • 投研大咖「論劍」A股行情 科技與消費主線成共識
    10月23日,在由上海證券報社主辦、海通證券協辦的「2020年上證報投研高峰論壇」上,近40家主流證券研究所的所長及投研負責人齊聚一堂,就註冊制下的投資生態進行了深度研討。滬指年底能否走出3100點到3500點的區間?明年的「大牛」會出現在哪些賽道?「核心資產」已經太貴了嗎,還能不能買?
  • 行情或啟動在即 投研大咖熱議軍工板塊
    如何看待軍工板塊的投資機會?記者採訪了多位投研大咖,請他們談談對後市的看法,他們是國盛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餘平、富國軍工主題基金經理章旭峰、鵬華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資部量化研究副總監陳龍和國泰中證軍工ETF基金經理艾小軍。上證報記者:如何看待當下軍工領域的投資機會?
  • 金融地產等低估值板塊迎來補漲行情 如何把握投資機會?聽公募怎麼說
    如何把握低估值板塊投資機會  那麼,如何看待當前低估值板塊的投資機會?這些彈性相對有限的低估值板塊能夠持續引領風潮麼?這些板塊接下來會怎麼走?市場的增量資金會維持流入態勢,可繼續關注低估值和前期滯漲板塊的補漲機會,以及利率和經濟預期持續修復帶來的周期性板塊的估值修復機會。
  • 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
    後面我就統一說股票了哈,大家只要記住,股票和指數估值都是一回事就行了。估值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指標是市盈率,沒有之一。有讀者問,是不是所有公司的合理市盈率都應該一樣呢?不是這樣的。如果說一家公司的各年現金流不增長,也就是增速為0,上面這個公式就變成這樣:這個計算要用到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高二的數學公式,q小於1的情況下,S= a1/(1-q)。)
  • 如何估值? - 新浪財經
    評估內在價值的意義就在於,投資者在找到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後,買入其股票並不能保證獲得利潤,而應該利用股價與價值的背離,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相當大的折扣價格買入股票,在股票上漲後以相當或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得超額利潤。一句話總結,就是「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
  • 投研大咖研判6月行情:A股具備投資吸引力 關注科技股業績確定性
    投研大咖研判6月行情 A股具備投資吸引力 關注科技股業績確定性 6月以來,市場熱點不斷,各路資金紛紛湧入A股布局。如何把握輪動機會,獲得穩定向上的超額收益?新局面下,A股下一個爆發點將在何處,投資者又當如何布局?6月7日晚,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路穎和華泰柏瑞投資研究部總監張慧做客新華社「快看」周末直播間。
  • 業績首尾相差近100個百分點 踩雷、低估值策略成負收益元兇
    這位基金經理認為,近幾年,雲計算、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型工程機械、創新醫藥等通用科技領域,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進入業績釋放期,在海內外市場也處於擴張階段,未來業績的確定性較高。「在追求業績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這類企業的估值才會顯得居高不下。」
  • 慢牛已經上路 持有低估值個股才省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投資才最省心呢?答案就是價值投資:買性價比最優質的股票,長期持有,耐心的經過牛市初期、牛市理性泡沫期,直到最後一個時期「牛市的非理性泡沫期」把股票拋掉,錢就賺到了。這種投資方法的好處就是,你只需要判斷趨勢,不必糾結於每日的市場波動。
  • 如何為百度估值
    先說結論:我打算建倉百度。2020年以來,要不要買百度股票這個問題,就一直纏繞我聊賴的靈魂。之前也發帖說要做一下百度的估值,看了很久,總覺得百度做的許多事情,比如AI和自動駕駛,雖離貨幣很遠,但離牛b很近。全世界都在說百度低估,但也沒人說清,百度到底有多被低估。這次的估值應用題,我嘗試向自己回答這個問題。
  • 市盈率百分位估值,靠譜嗎?
    市盈率百分位高於50%就高估,百分位低於50%就低估,簡單易用,因此很受小白投資者的追捧。現在各大基金三方公司包括且慢、蛋卷、天天、阿牛、螞蟻財富,都開發了市盈率百分位估值表。那麼這個指標真的很管用嗎?今天來分析一下。首先我要說的是,這個指標雖然有用,但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靠譜。
  • 論新經濟下的價值投資:一級市場如何構建完整的二級市場投研體系...
    對於一級市場投資人,又如何去構建完整的二級市場投研體系取為一級市場獲取更強大的眼光,同時也有機會建立二級市場長期超額收益? 三、全球宏觀長期降息環境,核心資產價值會進一步上升 四、鎖定優質核心資產,背後的投研體系和邏輯是如何建立的? 五、隨著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價值投資必然越來越多滲透到新經濟領域標的。什麼是新(經濟)價值投資?
  • 巴菲特是如何對伯克希爾哈撒韋(NYSE:BRK.A)進行估值的?
    在過去40年,巴菲特利用企業經營性活動產生的自由現金流收購了大量的優秀企業,比如DQ冰淇淋,綠箭,卡夫亨氏公司,Geico保險公司,通用再保險公司等。那麼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個公司到底值多少錢呢?巴菲特自己又是如何對它進行估值的呢?答案就在巴菲特的股東信裡。
  • A股已無破淨股 還有多少低估值股可以擁有?
    市場遠遠沒有到瘋狂的時刻,但普漲局面將會改變,可能將逐步向主板市場低估值股票轉換。  廣證恒生認為,A股市場由於短期上漲過快,漲幅較大,高估值板塊的漲幅有減緩跡象,業績穩定的低估值板塊出現補漲。預計在低估值大盤股的推動下,短期市場仍有上漲和突破的空間。
  • 估值大師達摩達蘭:估值方法必須向前看
    在課堂之外,他是全球最知名的股市估值專家之一,當記者試圖了解一家炙手可熱的新公司如何與傳統分析衡量標準背道而馳時,他往往是首選的信息來源。 這位62歲的教授獲得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他著有四本關於股票估值的書。《巴倫周刊》最近採訪了達摩達蘭,達摩達蘭不害怕挑戰有關有爭議股票的假設。在決定一隻股票值多少錢時,他的聲音和其他人一樣重要。
  • 投研大咖解析跨年策略:結構性機會不減 明年看好消費與製造
    投研大咖解析跨年策略:結構性機會不減 明年看好消費與製造來源:上海證券報■看消費:消費板塊長期的供需格局向好,確定性高的食品飲料股長期看還會繼續上漲。「新消費」概念也會脫穎而出,如正在消費升級的醫療服務,又如新生代消費,包括吃穿玩樂等板塊也有很好的成長性。
  • ...王道,10隻低估值軍工標的一覽表,或成為下只「貴州茅臺」(跗公式)
    低估值下買入是王道低估值和高增長,前者往往具有確定性,而後者沒有確定性。當低估值因為總體經濟不振,陷入低增長,是極好的買入時機。因為經濟的規律總是高低相間,周而復始。一旦經濟轉好,低估值回到合理估值,就會有極佳的回報。
  • 估值概率分布圖:近日隱現一個低估的指數
    下面就請看最新一期的5月估值概率分位圖吧(截至2017年6月1日):   友情提醒一句:左邊軸是絕對估值(PE TTM),對應藍色線;右邊軸是估值概率分位,對應那些紅紅綠綠的。   滬深300估值概率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