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被市民起訴:工資卡被盜刷1.7萬

2020-12-22 中國質量新聞網

  1月16日,曾先生發現其建行工資卡上莫名其妙少了1.7萬多元。列印交易明細發現,2014年12月26日和27日,他的帳戶有4筆「異地POS機消費」,共計17850元。建行工作人員查詢後告訴他,這17850元是通過網上第三方交易平臺轉走的。


  儲戶維權

  錢沒追回決定起訴銀行

  曾先生稱,自己沒辦理手機銀行、快捷支付。他想起兩年前去辦卡時,曾拒絕了工作人員推薦的多種相關業務。曾先生懷疑是不是銀行未經他的同意,開通了其他業務。兩個月過去了,這筆錢仍無音信。曾先生決定起訴銀行。

  銀行回應

  快捷支付並非銀行推出

  「快捷支付並不是銀行推出的,各家銀行都一樣。」建行工作人員認為,用戶的帳戶一旦綁定了快捷支付,帳戶驗證和支付的流程就進入了快捷支付的後臺系統,銀行無法全面查詢與掌握。

  律師說法

  銀行沒盡告知義務應擔責

  《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規定,金融機構應與客戶籤訂協議或合同,告知利用電子銀行進行交易可能面臨的風險。「如果沒有告知,或在客戶不知道的情況下為其開通業務,銀行要承擔責任。」四川華敏律師事務所律師陳軍說。

  律師:若在儲戶不知情情況下為其開通相關業務,銀行要擔責

  2月25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成都市民曾先生在諮詢了律師後,決定向建設銀行(5.69, 0.01,0.18%)發出律師函,要求建行為其追回兩個月前被盜刷的17850元。

  近段時間,華西傳媒呼叫中心(028)96111接到多個銀行卡被盜刷的熱線,被盜刷的銀行卡涉及工商銀行(4.58, -0.01,-0.22%)、建設銀行、成都銀行,盜刷金額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辦理銀行卡時,曾先生曾拒絕了工作人員推薦的相關業務。「會不會是銀行未經我的同意,開通了這些業務,才導致被盜刷了?」曾先生質疑。律師表示,若在推薦業務時銀行不告知風險,或者在客戶不知情情況下為其開通相關業務,出現盜刷後,銀行應擔責。

  讀者維權

  案例一

  手機收不到簡訊 工資卡被盜刷近兩萬

  1月16日,曾先生發現其建行的工資卡上莫名其妙少了一萬七千多元。他去建行列印了交易明細才得知,2014年12月26日和27日,他的帳戶上一共有5筆支出,除了一筆保險費,其他4筆都是「異地POS機消費」,其中一筆金額為3000元,另外3筆均為4950 元,總共 17850元。

  建行工作人員查詢後告訴他,這17850元是通過「網銀在線(北京)」的網上第三方交易平臺轉走的。曾先生的手機號綁定了工資卡,只要卡上有消費都會有簡訊通知,可就在那段時間,他的手機無法接收簡訊。

  曾先生的同事劉先生去年12月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他工資卡上的一千多塊錢也被「異地POS機消費」。

  建行工作人員認為,曾先生是因為手機中毒,信息被竊取而導致卡上錢被盜刷,讓他聯繫第三方交易平臺。

  曾先生稱,自己沒有辦理手機銀行、快捷支付。「我的卡只有簡訊提醒業務,錢怎麼會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被刷走了呢?」曾先生想起,兩年前,他去辦卡時,遇到了一個熱情的工作人員。曾先生有些懷疑,是不是銀行未經他的同意,開通了其他業務。不過,曾先生的猜測,目前並未得到證實。

  兩個月過去了,這筆錢還是沒有音信。「錢是存在銀行的,應該由他們去交涉,幫我找回來!」曾先生有些不能接受銀行的處理方式,決定起訴銀行。案例二

  陌生人幫辦「E支付」卡內3萬多元被消費

  成都市民林先生也有類似的遭遇。從2014年3月2日起,林先生的工行銀行卡每天凌晨時分就會出現「網上交易」的記錄,每筆消費不超過3000元。半個月後,當他偶然查詢餘額時,才發現卡裡3萬多元被陌生人「消費」。

  工行工作人員告訴他,林先生開通了E支付,該業務開通後,消費者只需憑開通時留下的手機號,即可進行每筆不超過3000元的網上支付和消費。林先生登錄網上銀行查詢發現,確實有人「幫」他開通了E支付,並留下了一個陌生手機號。而這14筆消費信息都發給了這個陌生的號碼,林先生未能及時得知銀行卡被盜刷,也不會想到去凍結銀行卡。案例三多張借記卡境外被盜刷銀行稱非系統漏洞

  2014年4月,市民秦先生發現,他的成都銀行借記卡在泰國被盜刷了。卡上的 7000多元錢,分別在3月17日-19日分四次被取走。

  秦先生報警後才得知,那段時間,至少發生了8起成都銀行借記卡境外被盜刷的情況,盜刷地點多在俄羅斯和波蘭。

  成都銀行經排查,排除了銀行內部人員作案及系統漏洞的可能,並初步判斷稱,被盜刷的客戶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刷卡交易時洩露了個人密碼,犯罪團夥竊取相關信息後製成偽卡盜刷取現的可能性極大。

  銀行回應快捷支付非銀行推出無法掌握其安全性

  建設銀行四川分行一工作人員認為,銀行卡被盜刷的情況,在多個銀行都有發生。「很多都是因為用戶沒有保護好個人信息,或者手機中毒、手機卡被複製。」

  使用過快捷支付的市民都知道,這種支付方式,不需輸入銀行卡密碼,只要有驗證碼就可以進行支付。網銀在線(北京)工作人員稱,驗證碼都是系統以簡訊形式發到帳號預留的手機號上。那麼,如果消費者的手機丟失或者因中病毒不能正常接收簡訊,其銀行卡就存在安全風險,銀行是否考慮過這樣的情況呢?

  「快捷支付並不是銀行推出的,各家銀行都是一樣。」建行工作人員認為,用戶的帳戶一旦綁定了快捷支付,帳戶驗證和支付的流程就進入了快捷支付的後臺系統了,銀行無法全面查詢與掌握。

  截至記者發稿時,工行和成都銀行尚未對銀行卡被盜刷現象作出回應。

  律師說法

  推薦網上業務不告知風險銀行應承擔責任

  http://d2.sina.com.cn/pfpghc/1e6ee7ad52c94b79babdfb8e47a677bc.jpg

  曾先生和林先生在辦理銀行卡時,都曾遇到銀行工作人員反覆推薦網上支付業務和手機銀行業務的情況。但是他們均表示,工作人員除了一再說明這些業務的方便性外,並沒有明確告知他們風險。《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金融機構應與客戶籤訂協議或合同,告知利用電子銀行進行交易可能面臨的風險。「如果沒有告知,或者在客戶不知道的情況下為其開通了業務,銀行要承擔責任。」四川華敏律師事務所律師陳軍說,法律上並未要求銀行必須口頭告知風險,「因此客戶在籤合同時,應該仔細閱讀相關條款。」

  陳軍認為,儲戶將錢存入銀行,即與銀行形成了儲蓄存款合同關係,銀行應當保障儲戶的存款安全。如果銀行把款項給別人了,就是違約,應該承擔全部責任。然而,誰來為銀行卡被盜刷擔責,目前我國法律並無明確依據,不同法院對此類案件的判決也各不相同。華西都市報記者吳冰清李天宇攝影劉陳平

  提醒

  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相關民警表示,信息被竊取的方式有兩種:銀行的安全出現了漏洞,而大多數情況則是市民自己在手機上網的過程中,誤點釣魚網站中了木馬,被不法分子竊取銀行卡帳號和密碼。民警提醒,市民手機上網應瀏覽正規網站,養成時常檢查銀行卡的習慣,當發現資金流失,應第一時間報警。

相關焦點

  • 交通銀行冒名信用卡被盜刷1.7萬 或因審核不嚴
    但令人後怕的是,丟失、被盜的身份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冒用辦理銀行卡,為洗錢、電信詐騙、偷稅漏稅等非法活動提供便利,給丟失者帶來不少困擾。  信用卡突來1.7萬元欠款  一張兩年前遺失的身份證,引來了一場風波。
  • 市民綁定Applepay卡被盜刷2600元 銀行:巧合
    不過,一位市民卻質疑這種支付成了她信用卡被盜刷的罪魁禍首,稱自己在綁定了Apple pay後被盜刷了2600元。銀行相關負責人稱僅是一個巧合而已,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據了解,目前警方正在調查,暫時還未有結果。  事件 綁定Apple pay被盜刷  「一覺醒來,錢就沒了。 」家住李滄區振華路的孫女士這兩天心情很是鬱悶,自己卡裡的錢好端端的就沒了。
  • 被盜刷十萬後杭州姑娘起訴 法院:銀行全賠
    銀行卡和手機在身邊,杭州姑娘小康(化名)卻接連收到交易提醒簡訊,顯示借記卡內的10萬餘元在境外被分5筆盜刷。由於她當天持卡在發卡行櫃檯存入100元,證明自己人在境內、卡在身邊,並迅速報警,起訴銀行後挽回了全部損失。澎湃新聞9月18日從杭州蕭山區法院獲悉,該院日前審結這起儲蓄存款合同糾紛案,判決銀行賠償小康的存款損失102128.31元及相應利息。
  • 人在長沙卡在手中,建行儲蓄卡被境外盜刷17萬,銀行是否該全賠?
    最近,長沙市民胡先生為這事特別「上火」。2018年4月13日,他妻子的建設銀行龍卡儲蓄卡被境外盜刷17萬餘元。當與銀行溝通時,銀行卻答覆稱調查需三個月時間,至今仍無法查清這筆巨額境外刷卡交易究竟是怎麼回事。
  • 信用卡被盜刷,如何讓銀行賠錢?
    典型案例男子睡夢中被簡訊鈴聲吵醒 銀行卡被盜刷34萬武漢市民潘先生凌晨在家中睡覺,突然接到簡訊提醒,他的銀行卡被人在澳門盜刷了34.6萬餘元。潘先生當即報警,並與民警在當天上午趕到銀行。但此後,該款仍被犯罪分子在澳門提走。潘先生提起訴訟狀告該銀行。
  • 磁條卡被盜刷十萬,杭州姑娘固定證據後起訴:法院判銀行全賠
    銀行卡和手機在身邊,杭州姑娘小康(化名)卻接連收到交易提醒簡訊,顯示借記卡內的10萬餘元在境外被分5筆盜刷。由於她當天持卡在發卡行櫃檯存入100元,證明自己人在境內、卡在身邊,並迅速報警,起訴銀行後挽回了全部損失。
  • 驗證碼洩露卡被盜刷銀行擔責七成
    銀行卡明明在家裡,卻在千裡之外的海南兩次被盜刷合計1萬元。江西省南昌市市民王某對此氣憤不已,並以建設銀行某支行未盡到風險告知和審慎審查義務為由,訴至法院,要求銀行賠償被盜刷款項。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審理了該起儲蓄存款合同糾紛案。
  • 磁條卡被盜刷十萬,杭州姑娘搜集證據後起訴:法院判銀行全賠
    3月29日,小康在手機上不斷收到銀行交易提醒,簡訊顯示她在境外有5次現金提取和消費,總計102,128.31元。小康當天報案,並帶著卡去了最近的發卡銀行,在櫃檯存了100元錢,保存了收據。於2020年6月,小康向法院起訴該銀行,要求該銀行賠償自己損失和利息。在審判期間,小康聲稱該卡被盜刷並於當日舉報,並通過銀行櫃檯將100元存入卡中,證明該人在家中,並未遺失銀行卡。銀行未履行保護信用卡存款安全的義務,應予以賠償。
  • 90%的人不知道:銀行卡被盜刷,這麼做錢能追回來!
    案例二:2015年3月20日到25日期間,北京市民章先生的一張理財卡在境外被以「人民幣購匯」的名義盜刷12次,總金額131665.36元。發現後他到銀行卡辦理了掛失手續。針對章先生的起訴,銀行回應稱,章先生違反協議規定,曾將銀行卡轉借給他人,造成安全隱患,且章先生在收到簡訊提醒後長達四五天的時間內均未提出異議,因此章先生的損失應當自行承擔,銀行不應對此事負責。法院最終判決建設銀行與章先生對損失的發生各承擔50%的責任。
  • 信用卡無密被盜刷,銀行該不該負責?
    從越南遊玩回來的卜女士表示,只是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誰料信用卡被盜刷並損失近3,000美元。 我非常疑惑為什麼別人可以在沒有交易密碼的情況下盜刷這麼多錢!為此,她將起訴銀行,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2萬多元人民幣和相應的利息,違約金以及損失的工作成本1萬人民幣。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這一「免密盜刷案」作出一審判決。 雙方均承擔50%的責任。
  • 卡被境外盜刷30萬銀行承擔全部責任
    法治日報——法制網法治日報記者 潘從武 法治日報通訊員 張秀 賈珺  2011年11月,楊某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以磁條為介質的借記卡。2019年6月,楊某發現該張借記卡分26筆刷卡消費共計30萬餘元,消費地點均在國外。
  • 銀行卡被盜刷,儲戶銀行誰該擔責?
    來源:新疆法制報2011年11月,楊某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以磁條為介質的借記卡。2019年6月,楊某發現,該張借記卡分26筆刷卡消費共計30萬餘元,消費地點均在國外。很快,楊某又收到多條某銀行發來的相同簡訊提醒。  此時,楊某發現,自己銀行帳戶內餘額只有4000餘元,遂立即撥打某銀行電話,要求掛失,但情急之下,楊某的操作並未成功。再次撥打電話後,楊某終於成功辦理了掛失。此時,該卡內的餘額僅剩512元。為證明案件發生時自己的銀行卡並未丟失,楊某立即通過某銀行櫃檯向卡內存入1元錢。
  • 銀行卡被盜刷66萬!他立即這樣做,銀行被判全額賠償!▎卡內被盜90萬,她只用了一招全部追回!
    今年3月13日21時,居住廣州南沙區的市民周先生在家突然收到銀行發來的手機簡訊,告知其名下的儲蓄卡在河南鄭州剛發生一筆66萬餘元的消費交易,而銀行卡就在自己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銀行卡已被盜刷!於是,周先生將銀行告上法庭,請求被告賠償遭盜刷的66萬元,並賠償相關的律師費、訴訟費等費用。近日,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判決該銀行賠償周先生全部被盜刷的存款66萬餘元及相應利息,並賠付周先生因維權所支付的全部律師費,合計69萬餘元。
  • 央視:這些人「趕緊換卡」!成都多人銀行卡被盜刷
    近日在四川成都,多名消費者就因為刷卡參加這樣一個活動,緊接著銀行卡就被盜刷了。△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四川成都市民 謝女士:12月17日凌晨,境外查詢有個4元的手續費,接下來就是取錢取了3000多元一筆,接下來又有一筆,又扣了1萬多元,總計金額扣了30900多元。
  • 被盜刷被取現被利滾利怎麼辦 教你三大護卡常識
    第2頁:案例一:丟卡被盜刷責任「三七開」 第3頁:案例二:ATM機被動手腳銀行全責 第4頁:案例三:卡未離身卻被盜刷責任各半 第5頁:那些「自說自話」的行業規範  刷卡有淚彈不彈  銀行信用卡發卡量爆發式的增長
  • 人在國內卡在身上 錢在境外被刷走8萬多元!銀行回應來了
    市民:借記卡被盜刷丟失8萬多「我的銀行借記卡被盜刷人民幣82522.55元!」2018年10月19日9:50分,市民朱先生起床收到簡訊提醒,發現銀行卡被刷掉15筆。該銀行卡是帶晶片磁卡,他一直隨身攜帶,被盜刷前後一直在身邊,怎麼會被盜刷呢?
  • 【以案釋法】卡被境外盜刷30萬銀行承擔全部責任
    2011年11月,楊某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以磁條為介質的借記卡。2019年6月,楊某發現該張借記卡分26筆刷卡消費共計30萬餘元,消費地點均在國外。案發當日早晨,某銀行給楊某發送了銀行卡異常交易簡訊:「按照本銀行規定,攔截了您尾號××××銀行卡的一筆可疑交易支出……」很快,楊某又收到多條某銀行發來的相同簡訊提醒。
  • 每日一法第1008期:銀行卡被盜刷,銀行是否擔責?
    案情簡介劉先生在某銀行辦理有一張銀聯借記卡,案發前該銀聯借記卡上存有10萬人民幣。2018年11月某晚,劉先生手機上收到一條銀行跨行轉帳5萬元的簡訊,隨後十多分鐘卡上的剩餘金額再次被人分批取走。劉先生立刻意識到銀聯借記卡被盜刷,立刻報警並撥打了銀行客服電話,後持卡趕到ATM機存入100元現金並修改密碼。劉先生隨後起訴銀行,要求銀行承擔該筆款項的賠償責任。
  • 【以案釋法】銀行卡被盜刷,儲戶銀行誰該擔責?
    2019年6月,楊某發現,該張借記卡分26筆刷卡消費共計30萬餘元,消費地點均在國外。很快,楊某又收到多條某銀行發來的相同簡訊提醒。  此時,楊某發現,自己銀行帳戶內餘額只有4000餘元,遂立即撥打某銀行電話,要求掛失,但情急之下,楊某的操作並未成功。再次撥打電話後,楊某終於成功辦理了掛失。此時,該卡內的餘額僅剩512元。為證明案件發生時自己的銀行卡並未丟失,楊某立即通過某銀行櫃檯向卡內存入1元錢。
  • 蘭州一儲戶點了一條連結 銀行卡被盜刷6000多元
    儲戶點了一條連結 銀行卡被盜刷6000多元每日甘肅網12月19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許沛潔 通訊員薛豔)銀行卡被盜刷的第8次,卡主人才收到提示簡訊。為了挽回損失,卡主人將銀行告上法庭。西固區法院審理認為,卡被盜刷源於卡主人曾點開過一條詐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