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的背後:師生戀何以成為一個問題?

2021-02-11 知識分子

►在瓊瑤寫於1960年代的小說《窗外》中,高中女生江雁容與語文老師之間的師生戀被很多觀眾視作「真愛」,但實際上,這樣的關係充滿了誤導性,因為學生與教師處於一種不平等的權力關係之中,學生的「自願同意」值得懷疑。

編者按:

       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大學校園裡的師生戀被認為是個人的私事,教授與學生的浪漫愛情甚至一度成為文學與影視作品所渲染的主題。然而,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性騷擾議題的出現,師生戀開始成為一個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關切,並在日後發展成美國大學校園的一個禁忌。當下,美國高校對師生戀存在三種立場:絕對禁止;相對禁止;強烈地不鼓勵。背後的理由是:教師與學生權力之間的不對稱;利益衝突;對學習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撰文 | 劉愛生(浙江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編 | 李曉明

● ● ●

在美國,1964年《民權法案》第七章的頒布,標誌著工作場所中的性騷擾防治得到立法保障。隨著美國1972年頒布《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大學校園性騷擾也被正式納入立法禁止的範圍。

通常而言,「性騷擾是權力不平等關係下,提出不受歡迎的強制欲求」,可分為四類:一是與性有關的言語挑逗,如講黃色笑話;二是與性相關的非言語舉措,如展示色情書籍;三是提出性要求;四是身體接觸,如撫摸被害人敏感部位。

顯然,並不是所有的諸如「講黃色笑話」都構成性騷擾,這背後需要一個判斷標準。198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維森(Vinson)案」中提出,「不受歡迎」(unwelcomeness)這一標準可以成為原告主觀判定騷擾者的冒犯行為是否構成性騷擾。具體而言,原告可以基於「合理的 」(reasonable)個人標準,來判斷此種冒犯行為是否使人蒙羞,並可能產生身體或心理上的不適。如果原告基於合理的個人判斷,認為反對這些行為會帶來工作上的劣勢(包括退休或晉升),或者造成敵意的工作環境,那麼這種行為就構成了性騷擾。實際上,此案等於說,何種行為構成性騷擾,原告可以憑主觀感受判定,而不論騷擾者是否有意。

根據維森案的判決,應該說,大學師生戀只要是「你情我願」,受到雙方「歡迎」,就夠不成性騷擾。那麼,它何以演變成一個問題?原來,當時越來越多的女性主義者開始認為,在權力不對稱關係下,工作場所中戀情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你情我願」,因為背後完全存在權力被濫用的可能。基於此,女性主義者呼籲禁止不對稱關係下的戀情,並把這樣的關係歸為性騷擾。其中,處於支配地位的人被認為是騷擾者,而處於從屬地位的人則是受害者。菲茨傑拉德(Fitzgerald)的主張就很具有代表性:「正式權力的差異一旦存在,所有的性別歧視或性行為可以被視為性騷擾,因為女性不被認為處在一種可以反對、抵制或可以完全自由同意的位置。」或者如帕魯迪(Paludi)等人所說:「性騷擾是有關組織權力的一個議題。由於工作(和學術)組織由垂直分層和上下級的不對稱關系所界定,個體可以利用其所處位置的權力,向下屬強求性滿足。」

根據上述主張,女性的主觀感受不再是判定性騷擾的關鍵。她在組織中相對男性的位置才是關鍵。在女性主義者看來,如果一個人在組織中處於從屬地位,並被捲入性關係中,她是無法「完全自由同意」的。畢竟,在這個男權社會,女性作為弱勢的一方、沉默的一方,很多時候被社會化地接受非情願的、甚至是帶有逼迫性質的戀愛或性要求。換言之,在不對稱的關係下,當事人是否「同意」,已經失去意義。因此,禁止不對稱關係下的戀情十分恰當。

這種女性主義觀點轉移到大學校園裡的師生戀,即:由於教師對學生擁有權力,二者並不共享一個平等的身份,即便雙方的戀愛屬於「你情我願」,教師仍然可以被指控為性騷擾。女性主義者華格納(Wagner)就堅定地主張,鑑於教師與學生的權力差異,「大學不能默許師生的戀愛(性)關係,不論學生的年齡大小,不論學生是不是自願進入這種關係,不論學生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不論學生有沒有受到教師的直接指導。」

在校園性騷擾納入立法禁止範圍的大背景下,隨著女性主義有關師生戀觀點的廣泛傳播,以及大學行政當局意識到師生戀潛在的負面影響,禁止師生戀逐漸被提上議程。但縱觀美國高校,在禁止師生戀這個問題上並無統一的立場。大致而言,存在三種做法:

相對禁止,即僅禁止教師與其有直接教學指導關係的學生發生師生戀或性關係,而對此關係之外的師生戀,則保持相對寬容,並不嚴格禁止。像率先頒布禁止師生戀政策的哈佛大學(1984年)以及緊隨其後的愛荷華大學(1986年)等高校就屬於相對禁止型。例如,美國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制定的政策就具有代表性:「如果教師與受其授課、評價、指導的學生發生戀愛或性關係,這違反了學校的政策。即使是學生自願的,也是可疑的。」目前,由於相對禁止的政策更容易獲得大學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的認同,美國多數高校採納此法。

絕對禁止,即禁止一切教師(包括行政人員)與學生之間的浪漫戀情。絕對禁止一開始並沒有在美國高校取得成功。例如,1986年,德克薩斯大學等高校曾提議絕對禁止師生戀,但遭到教師評議會的反對,認為這一舉措是對知情同意的成年人的隱私和結社自由的幹預,違反了憲法所賦予給個人的民事權利。直到1993年,維吉尼亞大學歷史學教授兼婦女研究中心主任安·萊恩(Ann Lane)在全國發起絕對禁止師生戀的運動(她很快成為全美禁止大學師生戀運動中的符號領袖),有關絕對禁止的議題才被推上風口浪尖。在萊恩看來,教授與學生之間的界限是不可打破的;學界所致力的言論自由,並不等同於性自由。

在此運動下,美國一些高校制定了絕對禁止師生戀的政策。例如,布盧姆菲爾德學院(Bloomfield College)就規定:「教職工與學生的戀愛(性)關係,無論兩願與否,都嚴格禁止」。不過,相比美國高校的總數,絕對禁止師生戀的高校數並不多(大概只佔3%),且主要集中具有宗教性質的學院或歷史上向來保守的大學。一些批評者認為,絕對禁止的政策太過簡單、不切實際,而且把學生看作一個無法作出明智決定的人。

不鼓勵,即不明文禁止師生戀,甚至包括有指導關係的師生,但強烈不贊成。例如,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政策規定:「大學強烈地敦促那些擁有權力的教師,不要與處在被評價或將來有可能被評價位置的學生,發生戀情或性關係。」再如,東北州立大學(Northeastern State University)的政策雖然並不禁止師生戀,但對這一關係中所蘊藏的性騷擾風險發出警告:「雖然大學不打算幹預教職工的社會交往或男女關係,但任何一種構成性騷擾的行為,將為大學所不能容忍,並依據『肯塔基大學性騷擾政策』進行處罰。」

當然,美國也有為數不少的高校沒有明確制定相關政策。然而,這絕不表示學校忽視或默認師生戀。因為美國高校存在各種學術慣例,它雖然不同於大學條例和規章,但一樣具有法律效用。通常,人們可以在一些政策聲明、大學內部的備忘錄以及各種學術協會的文件中找到「慣例」的蹤影。依據學術慣例,那些沒有制定師生戀政策的高校,需要遵守1995年大學教授協會(AAUP)頒布的政策:「教師與學生的戀愛(性)關係充滿了潛在的利用(exploitation)。學生賦予給教授的尊敬和信任,以及教授在學術或評價中所享有的權力,使得師生兩願的關係值得懷疑。即便雙方一開始是兩願的,但鑑於師生權力差異的存在,隨著這種關係的發展,很容易導致教師和學校受到性騷擾的指控……當教師與學生存在戀愛(性)關係時,應採取有效的措施,確保對該生的評價與指導是不偏不倚的。」換言之,沒有制定相應政策的高校,同樣是不鼓勵師生戀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高校對待師生戀的三種態度並不是一成一變的。隨著與師生戀相關的性騷擾訴訟日益增多——這不僅損害了大學的聲譽,而且大學甚至要為此擔責,美國高校總的趨勢是朝更為嚴格的方向行進:一是由不鼓勵轉為相對禁止。例如,加州大學系統一開始並沒有制定禁止師生戀的政策。隨著2002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院長捲入一樁性騷擾的醜聞中——他稱他與學生的戀愛是兩願的,而學生稱是性騷擾的。最終結果是,這名院長被辭退——加州大學系統於2003年制定了相對禁止師生戀的政策。二是由相對禁止轉為絕對禁止。例如,威廉·瑪麗學院一開始只是相對禁止,但由於該校一名教授與一名已婚的學生發生婚外情,並導致她的丈夫自殺——這件事極大地損害了學校聲譽,學校於2000年禁止教師與任何一名本科生的浪漫戀情。同樣,耶魯大學於2010年改變了相對禁止的政策,規定教師不得與任何一名本科生發生戀情。

如果沒有女性主義的相關理論作為基礎以及女性主義者在全美掀起的一波又一波反對師生戀運動,師生戀這個議題可能需要更長一段時間才會引起大學行政當局的注意與重視。

當下,絕大多數高校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權力不對稱列為禁止或不鼓勵師生戀的首要原因,認為由於教師與學生的權力不對等,使得師生戀之中的學生一方的「自願同意」值得懷疑

南印第安納大學的政策就明確指出:「鑑於師生戀關係中本質上的不對稱和內在的『權力差異』,學生一方任何表面上看似的自願同意,都值得懷疑。」同樣,恩波利亞州立大學(Emporia State University)的不鼓勵政策指出:「教授在評分、批評、表揚和推薦(影響到學生將來的深造、就業等)中被賦予的尊敬和信任,會極大地降低學生實際上的自由選擇權……儘管一個學生可以合情合理地拒絕教授所提出任何一種私人關係,但當教授提出約會時,學生可能會感覺到幾乎沒有其他選項可供選擇。類似的,如果一個員工的主管企業試圖發起私人關係,該員工會感覺他或她的選項會受到限制。結果是,在這種關係中,知情同意在多大程度上達成是很難確立的。」

禁止或不鼓勵師生戀的第二個原因是,處於戀愛關係中的師生,尤其是有指導關係的師生,存在利益衝突。

在美國,大約有一半的高校,其關於師生戀的政策,都談到利益衝突、裙帶關係、偏袒和不道德行為等。例如,北肯塔基大學的政策委婉地闡述道:「在我們社會中,以下一個倫理原則被廣泛接受:避免對親戚、家庭成員、配偶或其他有親密關係的人作出正式評價。這樣的關係,兼之評價的責任,被認為是一種『利益衝突』。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對與其捲入戀情的學生的評價,能否保證客觀性,就值得懷疑了。」

另外,一些學校的政策承認,第三方可能會感受到師生戀中存在的偏袒情況。例如,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有關師生戀的政策指出:「那些沒有直接捲入戀愛關係的學生和其他人,可能會受到顯現出來的厚此薄彼的負面影響。」再如,哈弗福德學院(Haverford College)的政策規定:「戀愛(性)關係往往會造成或看似造成普遍的利益衝突,以及第三方所擔心的不公平對待。」

禁止或不鼓勵師生戀的第三個原因是,師生戀會對學習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在美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高校的政策談到,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界限被打破,教育氛圍將會受到損害,從而變得不利於學習;師生戀無論對當事人本身,還是其他學生與教師,以及整個校園氛圍,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如前所述,美國高校並沒有統一的師生戀政策,因而對於如何處理師生戀,各個高校不盡相同。根據理查茲(Richards)等人對美國55所高校的調查,超過四成(44%)的高校要求捲入師生戀的教師向系主任、院長或其他行政人員報告其戀情。例如,南猶他大學(Southern Utah University)的政策規定:「當師生戀發生時,處於評價或指導地位的教師有責任向其上級主管公開戀情。」而餘下的高校(56%)則沒有報告要求。

而對於如何具體地處置師生戀,一般包括兩種方式:一般僅要求捲入師生戀的教師調離直接的指導或講課職位或者學生轉交給其他教師任教或指導,而不作強制處罰。例如,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政策規定:「教師或學生中的任何一個轉到其他位置;把指導、決策、監督、評價或諮詢的責任轉交給另一位教師或團隊;或者在導師的角色上再額外增加一個層次的監督。」

另外一種方式則是明確指出違反師生戀政策所可能面臨的處罰。這些處罰從口頭警告到解聘不等。例如,蒙大拿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指出:「個體所面臨的處罰最低是無薪休假,最高直接解聘。」皮吉聲大學(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則列出了教師違反師生戀政策的所有可能面臨的處罰:「官方譴責,包括繼續違反政策所可能帶來後果的警告;限制參與校園相關活動或者剝奪作為學校一員所享有的收益、榮譽、領導崗位或其他特權;轉崗、降職或剝奪升職或加薪的機會;停職或強制性休假;其他任何認為合適的制裁手段,例如向受害者道歉、參加專門設計的教育或諮詢項目;解聘。」

此外,還有一些高校僅泛泛而談違反師生戀政策需要承擔後果。至於什麼後果,則沒有下文。例如,紐約州立大學的政策僅僅簡單地規定:「教師可能需要為其不符合職業道德的行為承擔後果。」

美國大學在師生戀上問題的態度與立場,顯然對中國高校是有借鑑意義的。2014年9月29日,中國教育部出臺「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生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要求「各地各校要根據實際制訂具體的實施辦法」。其中,「意見」特別指出高校教師不得「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但其中一個有問題非常含糊:究竟什麼是「不正當關係」?

有些「不正當關係」可能容易界定。例如,導師利用自己的評分權或招生權為籌碼,與學生發生性關係。但是,教師與學生的戀愛關係屬於不正當關係嗎?如果雙方是兩相情願的,這種關係又是不正當的嗎?鑑於師生戀背後潛藏的性騷擾問題,同時結合美國高校應對師生戀的舉措,筆者認為,中國高校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採取兩種立場:對於個別高校因某一性騷擾案在全國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可以絕對禁止師生發生戀情或性關係;對於大部分高校明確禁止存在教學、評價、指導關係的師生發生戀情或性關係;對於沒有指導關係的師生戀,高校雖然不嚴格禁止,但強烈地不鼓勵,並充分向教師說明師生戀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

同時,中國各高校應儘快制定相關政策,根據情節輕重,對於違反師生戀政策者採取一定的處罰措施。此外,為了使廣大師生充分認識到師生戀潛在的危害,學校應在各種場合(包括教職工大會、新生入學教育等)和宣傳手冊(教師手冊、學生手冊等)中,闡明學校在此議題上的政策和態度,以期使得師生戀逐漸成為中國高校的一個禁忌。

 

參考文獻:

[1]吳亮.美國對教師騷擾未成年女生案件的調查與處理[J].比較教育研究,2014,(3):92-96.

[2]Wikipedia. Sexual harassment[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Sexual harassment.2014-08-15.

[3] Paludi, M. (Ed.), Ivory power: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M].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25.

 [4] Paludi, M., & Barickman, R.B. (a). Academic and workplace sexual harassment[M].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1:37.

[5] Wagner, E. Fantasies of true love in Academe[N].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1993-05-26:1-2.

[6][8]Dank B M, Fulda J S. Forbidden love: Student-professor romances[J].Sexuality & Culture, 1997, (1): 107-130.

[7][25] Keller E. Consensual relationships and institutional policy[J].Academe: Bulletin of the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1990, (76): 29-32.

[9] [10][18][19][23] [24]Gossett J L, Bellas M L. You Can't Put a Rule aroundPeople's Hearts… Can You?: Consensual Relationships Policies in Academia[J].Sociological Focus, 2002, 35(3): 267-283.

[11]Jafar.Consent or coercion? Sex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ege faculty and students.Gender Issues, 2003, 21(1):42-58.

[12][13][17] [20][21][22]Richards T N, Crittenden C, Garland T S, et al.An exploration of policies governing faculty-to-student consensual sexual relationships on university campuses: curr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14, 55(4): 337-352.

[14]劉愛生.美國大學中的學術慣例及其功能[J].中國高教研究,2013,(13):67-70.

[15]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Professors..Policy Documents & Reports [R]. Washington, DC, 1995.

[16] Maryline Dossou. Faculty student romances[EB/OL]. http://www.collegemagazine.com/editorial/2077/University-Policies-on-Student-Faculty-Romances.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生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EB/OL]. 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gggs/t1369590.htm.2014-10-02.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zizaifenxiang@163.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腸道菌群|為了沒有B肝的中國|性騷擾

學術不端|克隆猴|轉基因大米|李紅良|安金鵬

健康飲食|傑夫·霍爾|基因治療|Physics World

NSR專欄|繆斯夫人|中國物理2017|林徽因與林瓔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知識大爆炸。

相關焦點

  • 師生不雅視頻事件:師生戀到底是自由戀愛還是禁忌之戀
    在我國師生戀沒有明文規定,在國外師生戀是嚴令禁止的,美國大學明令禁止師生戀,阿根廷也將師生戀定義為「禁忌之戀」,在日本則絕對不會被認可,除非這位老師不想在學校系統裡面混了,甚至還會影響他之後的就職。曾幾何時,青蔥校園裡的師生戀,郎才女貌,卿卿我我,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被人們歌頌,是文藝作品中最常見的愛情題材的來源。
  • 師生不雅視頻事件:師生戀到底是自由戀愛還是禁忌之戀
    在我國師生戀沒有明文規定,在國外師生戀是嚴令禁止的,美國大學明令禁止師生戀,阿根廷也將師生戀定義為「禁忌之戀」,在日本則絕對不會被認可,除非這位老師不想在學校系統裡面混了,甚至還會影響他之後的就職當地教育部門也對此事作出回應,稱這名女生雖然曾經是這位男老師的學生,但是其已經畢業,與這位男老師的師生關係已經終結,因此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認為該起事件不涉及師德師風問題。
  • 《言葉之庭》:雪野和秋月之間的戀情,是否屬于禁忌之戀?
    影視作品中的問題恰好是你關心的問題。《言葉之庭》是新海誠的一部影視作品,看做電影,它太短,只有40多分鐘,但它卻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完整的劇情。在言葉之庭中,涉及到了一段戀情,雪野和秋月之間的戀情,這樣的戀情到底屬不屬于禁忌之戀呢?秋月和雪野是有身份差別的,雪野是學校的老師,秋月是學校的學生,還是高中生。兩人之間的感情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師生戀。現實生活中,我們允許師生戀存在嗎?這個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大部分人都不怎麼認可這樣的戀情。
  • 說說劇:小清新與禁忌並存,《中學聖日記》書寫師生戀
    《中學聖日記》師生戀題材,講的是處在青春期叛逆的初三學生黑巖晶喜歡了自己的女班主任末永聖。這種題材應該算是禁忌題材,但是日本這類的師生戀題材並不少見。末永聖之前是出演過《墊底辣妹》的女主,這次從學生到老師也是一次嘗試啊。
  • 身邊的那些師生戀
    我想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應該有師生戀的例子吧?反正,我周圍就有。一般情況下,校園裡發生的師生戀,學生主動追求老師的比較多。初中時,我就發現有開智較早,年齡較大的女孩子會常去找剛畢業的年輕男老師,或請教問題、或聊聊天。
  • 人大代表談大學裡師生戀:真愛是能放一放的
    南審黨委書記王家新在該校1月8日中層幹部會上曾專門指出,反對「師生戀」的背後,是在高校中折射出的道德底線和道德楷模差異問題。「一個本科生,十七八歲的大學生,心智根本還沒有成熟,對教師的崇拜很正常,如果嚴格按照一個教師該有的師德規範、人格示範和道德素養,就應堅定不移禁止師生戀,因為信息不對稱、不對等。」此項新規也得到南審院長晏維龍的支持。
  • 兒童節聊幾句成年人的話題 各種情何以堪的例子不忍直視
    文中說,近年來國內一些知名高校頻頻曝出師生桃色醜聞……他發現師生戀多因利益糾葛、感情欺騙、家庭糾紛等矛盾,最終以爆料、舉報和性醜聞等形式公之於眾。證據之一是家裡養狗了;之二是每天走的步數都過萬;之三呢,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最想去那裡的師大溜達溜達。如果再早些年提出這樣的觀點,估計魯迅先生立馬破口大罵了,憑什麼老師就不能跟學生談戀愛,愛情面前人人平等,費厄潑賴,懂嗎。溫文爾雅的沈從文先生,估計也會覺得很沒面子。沒喝過洋墨水已經讓很多人瞧不起了,娶個學生當老婆也被當成反面典型,這也太過分了吧。
  • 高校師生戀:要不要「明令禁止」?—新聞—科學網
    正方:師生戀不應該被幹涉 提起師生戀,支持的人總會提起民國時代的魯迅和許廣平、瞿秋白和楊之華、沈從文和張兆和等師生相愛的文壇佳話。而2016年曾有一項調查針對大學生的調查,其中65.6%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周圍有過師生戀。
  • 代表委員談大學反對師生戀:成年人戀愛順其自然
    南審黨委書記王家新在該校1月8日中層幹部會上曾專門指出,反對「師生戀」的背後,是在高校中折射出的道德底線和道德楷模差異問題。「一個本科生,十七八歲的大學生,心智根本還沒有成熟,對教師的崇拜很正常,如果嚴格按照一個教師該有的師德規範、人格示範和道德素養,就應堅定不移禁止師生戀,因為信息不對稱、不對等。」此項新規也得到南審院長晏維龍的支持。
  • 我們為什麼反對師生戀
    圖片來自/新京報「師生戀」似乎已然成為性侵的「遮醜」布。在校園性騷擾事件屢禁不止的今天,我們還是得繼續談一談這個話題:毋庸置疑,師生戀有悖於倫理與法律,即使是純潔的感情,也會破壞教育公平。如果師生戀發生,其中的一方必須要離開現有的環境,和對方保持非戀愛關係上的距離。真愛首先建立在雙方角色的平等地位基礎上。
  • 日本這部劇把禁忌拍成了純愛
    師生戀在我們心中一直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禁忌之戀,或像天方夜譚一樣遙遠。雖然身邊沒有遇到師生戀,但在知乎上關於師生戀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回答裡支持與反對的,也各執一詞。各個國家也是嚴禁師生戀。而這時有這樣一個少年發自內心地肯定她,鼓勵她。只有在他眼裡,她才不是那樣的弱小,無能。面對這樣的存在,她又怎麼會不動心。就像她一直仰慕她的未婚夫,現在也有人仰慕著她。
  • 「禁忌戀」意外懷孕,想打胎卻發現是雙胞胎,生下長女全中國皆知
    在現在的社會中,大家都追求的是自由戀愛並且婚姻自由,當你真的愛一個人的時候,不管對方是什麼樣的地位或者身份,也不會管對方的年齡和與他的距離,仿佛一切都不在乎了,但是師生戀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對於師生戀,無數人崇拜和追捧,也有無數人牴觸和排斥,即使放在當代,師生戀在許多地方仍是一個禁忌話題
  • 安徽一大學老師殺死19歲女生的警示:是時候禁止師生戀了!
    文章指出:「近年來國內一些知名高校頻頻曝出師生桃色醜聞……筆者梳理近些年發生的若干事件,發現師生戀多因利益糾葛、感情欺騙、家庭糾紛等矛盾,最終以爆料、舉報和性醜聞等形式公之於眾。其中最為惡劣的案例是有些品德敗壞的教師,通過欺騙、隱婚,甚至威逼利誘等手段,和學生發生性關係,影響和後果十分嚴重。」嚴教授的文章發表後,招來不少反對者。
  • 「你要分手,就拿不到畢業證」:師生戀究竟是真愛還是權力的遊戲
    近日微博出現一則熱搜:安徽工程大學一名33歲老師殺害19歲學生,起因就是一場師生戀。戀愛期間老師多次威脅學生:「你要分手,我就讓你考試掛科,拿不到畢業證。」最後學生不堪重負,堅決分手,反遭毒手。從瓊瑤的《窗外》、電影《教室別戀》到魯迅與許廣平、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年長他24歲的老師結婚的愛情佳話,受文藝作品和現實傳奇的影響,在國內,人們常常把師生戀看作是帶有浪漫色彩的故事或是別人無權幹涉的個人自由,極少人會把這個問題往操守和職業道德方面去考慮
  • 專訪|兒童文學如何書寫「禁忌」?家長又如何面對
    市場繁榮的背後,兒童文學的內容和品質也成了家長們的心結:孩子可以接觸涉及性與暴力的文學作品嗎?將這些讀物列為「禁書」的一刀切方案就能解決問題?兒童文學與禁忌書寫也一直是業內頗有爭議的問題。南開大學的王帥乃是長期研究和關注這一議題的學者,澎湃新聞邀請她對此次引發爭議的具體的情色與暴力片段進行了深入分析,也由此引申,談到了這些描寫背後長期被忽視的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問題。相信通過她的分析與梳理,讀者們可以更好地辨別與鑑賞兒童文學中的禁忌書寫。
  • 三部超甜校園師生戀韓劇,在恰好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你
    今天葉子給大家推薦的韓劇是三部師生戀題材的電視劇,但其實韓劇中明目張胆的涉及師生戀的劇情是很少的,大多都是擦邊球,雖然擦邊,但這個設定還是很吃人的,所以來看看吧~1.《來自星星的你》說到師生戀當然第一部就是這部經典的《來自星星的你》了,畢竟金秀賢到現在都被叫都教授可不是說著玩兒的,雖然女主設定是大明星且是為了自己的學歷才到男主的課上聽課,但這不妨礙兩人是師生,談戀愛了,當然就是師生戀了,只不過這個師生戀是:教授×大明星的設定比較新奇罷了2.
  • 專訪|兒童文學如何書寫「禁忌」?家長又如何面對
    市場繁榮的背後,兒童文學的內容和品質也成了家長們的心結:孩子可以接觸涉及性與暴力的文學作品嗎?將這些讀物列為「禁書」的一刀切方案就能解決問題?兒童文學與禁忌書寫也一直是業內頗有爭議的問題。南開大學的王帥乃是長期研究和關注這一議題的學者,澎湃新聞邀請她對此次引發爭議的具體的情色與暴力片段進行了深入分析,也由此引申,談到了這些描寫背後長期被忽視的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問題。
  • 教授「誘姦」女學生的真問題
    在校長被副教授斥責「吃飯特權」,校長回擊教授「學術造假」後,更惡劣的一起事件被曝光:先後有2名廈大考古系女生舉報該系教授吳春明,聲淚俱下控訴吳長期「誘姦」自己的「獸行」。然而,所謂「誘姦」背後被忽視、被扭曲的師生戀,更應該引人思考。
  • 女教師與學生結婚 師生戀結婚是否納入法律範疇?
    我國師生戀現狀及難題解決!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明確了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改革任務。將現代大學制度內涵和外延納入中國國情下運行,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阻力和矛盾。其中,招生腐敗、學術不端和師生桃色醜聞是負面影響較大的幾個現實問題,也是建設中國現代大學制度必須破解的緊迫性難題。
  • 教授「誘姦」女學生的真問題 壹讀精選
    在校長被副教授斥責「吃飯特權」,校長回擊教授「學術造假」後,更惡劣的一起事件被曝光:先後有2名廈大考古系女生舉報該系教授吳春明,聲淚俱下控訴吳長期「誘姦」自己的「獸行」。然而,所謂「誘姦」背後被忽視、被扭曲的師生戀,更應該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