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涵涵目前6歲多點,還沒有上小學。是個幼稚單純的小男生。
涵涵從去年開始接觸英語,但只限於接觸,有一搭沒一搭的,每天只看2-3本《牛津樹》一年下來才實施了100來天,聽力方面很隨意,無效輸入,聽不懂。英語水平是那種只知道蘋果、爸爸媽媽、快樂、牛津樹一家人……幾個單詞。跟沒啟蒙時的水平也差不多。
我們啟蒙真正大火猛攻是從今年快2月份時快速學分級開始的。到今年6月份,涵涵自讀「牛7」沒問題,自讀「牛8、牛9」會讀一多半,目前已經可以自讀「牛9」了,單詞也認識了不少。
我是個英語小白,娃現在的水平已經超過了我😂
本文由花友 @一生有你ai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回想起來,我們的英語啟蒙大概分為4個階段:
我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說吧!
《牛津樹》快速刷到6,
孩子卻像聽天書,我迷茫了
嚴格上來說,從19年秋天我們就開始英語啟蒙了,但那時候我不重視,一心抓中文識字閱讀,覺得沒時間,而且也不太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有一搭沒一搭的。
那時候我有做打卡記錄,每天才看2本《牛津樹》左右,還斷斷續續的,一年下來也沒超過100天。
我覺得他遲遲入不了門,同時,也覺得自己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也不知道怎麼個刷法。很羨慕那些有點基礎的孩子,可以隨便挑各種分級看,我當初給他挑書,「牛1」我都覺得太難了😂。
我們當時的確快速刷了《牛津樹》,但是刷到好像是第6級的時候,我又想放棄了,因為感覺孩子完全在聽天書,單詞幾乎一個也不懂到頭來,到頭來,沒有一點效果。我問孩子爸「我感覺兒子不懂啊,還要不要繼續往後刷了?」
我當時還在小花生發帖問大家這個問題,大家也建議我得刷適合孩子水平的分級。
當時家裡的分級還有——《牛津樹》1-9級、《海尼曼》gk、《培生》預備級、《培生詞彙妙趣屋》第一輯。
孩子他爸看了看家裡現有的低階分級,他說「一年時間,孩子能把這些簡單的學會就不錯了,這些都不會,還整難的!」
我迷茫了幾天,還是決心繼續走下去。
嘗試「先聽再讀」法
一個月猛刷5套分級,娃開竅了
20年1月底-2月底
真正開始,是接近2月份的時候。我在其他高人的鼓勵下決心要按照人家成功的路子走一走,試一試。
為了娃,老母親開始拜師學藝,一開始,怎麼也不敢相信娃的能力,後來愣是在人家的好言相勸下,開始摸索嘗試了!
當時,涵涵還沒有刷家裡的其它分級,我先是帶他把《牛津樹》1-9階聽音看圖過了一遍,雖然過程中感覺像聽天書,自己都半信半疑,覺得這能行嗎?都聽不懂。但還是堅持看完了。
後面開始跟讀的時候,牛津樹跟讀第3階都費勁,第2階勉強跟讀。太困難了,我就帶他去刷其它分級了。
聽力先行,我當初很快就加入了識詞跟讀,因為不知道啥時候就疫情結束去上班了。如果花友們不著急,可以適當延遲一些時間再去識詞,這樣聽力會搞得更堅固。我是為了抓緊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所以開始得早了點。
我們那時候疫情在家時間充足,我一天帶他讀2次英語,第一次1個多小時,第二次半個多小時。一共是每天1個半小時~2個小時之間大概。
看一下當時的閱讀記錄,下面這些分級讀完,共用時大概 30 天:
刷《牛津樹》之外的其它分級時,《海尼曼》gk 當初是和「牛1」同步進行的,所以時間長了點。
買 RAZ 的時候,當時記得清楚,有滿滿5箱。老公看了說「這啥時候才能學會?」可是我們只用了23天就結束了。
這些分級刷得比較隨意。因為剛開始的那幾天,為了給孩子製造成就感,他能自讀了,我才會進行下一個。
後面就不這樣了,我們每天讀新的,當時過得比較快。如果每天重複太多,孩子會厭倦的,會學得比較乏味。
大致情況下就是拿到一批分級,先聽音看圖 — 再跟讀 — 再嘗試自讀。孩子從一開始怎麼都記不住,到後面好像開竅了一樣。
識詞量猛增
啟蒙初見成效
刷完 RAZ的前5個級別,我們回過頭去刷《牛津樹》神奇的效果出現了——我突然發現,他識字量猛增了好多,都能自讀「牛5」了,認識率大概90%,「牛7」也認識一多半。
我拿出高頻詞卡,本來一個也不認識的,那會兒他直接認識了一多半。這個時間,我記得是開始啟蒙了2個多月的時候,也就是4月十幾號那幾天。
高頻詞卡曾經讓我頭大,因為我去年拿出來十幾張,讓他認了半年,結果,一個也沒記住,我也是醉了。所以對於這個成績,我很是欣慰。
它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讓我從半信半疑到開始相信孩子自然吸收的能力,語言就是語言,不是學科,可以大量輸入,自然吸收。
識詞方面,我們可能是整體認讀了,涵涵沒有學過自然拼讀。但精確說來,我也分不清他是否自己解碼了一些自拼詞,反正是在跟讀指讀過程中認識了好多。雖然他由於個人口腔發音問題,讀得並不是很好,但是對比中文來說,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我從來不拿他和一些牛娃比,也從來沒有在英語方面期望過高。由於期望值比較低,儘量都是讓孩子自然吸收的,也沒有過多的糾正和要求。所以我覺得處處都是驚喜。
聽力詞彙飛躍至3000詞
20年4月中-7月
RAZ 以後,我們就順利地刷起了《牛津樹》。刷到了6月份,涵涵的程度是一直到「牛9」,單詞認識率還是大概90%。但是「牛8」開始,他的聽力方面就弱一些了,我看識詞抓得也差不多了,就開始複習《牛津樹》主搞聽力。
正好我也上班了,沒有那麼多時間陪讀英語,我就讓他白天自己讀「牛8」以前的分級,晚上我回來帶他讀高階的,後面把高階的改為了只聽音看圖,為了拉聽力……
因為之前我讓他看完了「粉豬」1-6輯,也聽完了。
所以最近7月份的時候,我開始給他看英文版《西遊記》,大概才看了十來集,就沒有再往下看。
因為我發現,後面的沒看過他也能聽懂,照樣聽得很專注。前些天我正好生病請假,那幾天我沒事就給他放著聽,他每天都能聽2-4個小時,入迷的狀態。英語小白的我表示,壓根聽不懂啊!小傢伙聽完了有時還給我翻譯😂。
到現在我還不敢相信他真的完全能懂。一開始那幾天我問他,他說「能懂一多半」現在他說「幾乎完全能聽懂」。好吧,雖然我不敢相信,但是看他那麼專注,應該聽得也差不多。
我買回了《蒼蠅小子》,他大多都能自讀,也能懂,有少數單詞因為牛津樹裡不常出現,所以比較陌生,但是結果已經讓我很驚喜了。
《牛津樹》方面,因為我看他「牛8」、「牛9」理解起來還是比較有困難的,所以我買回了《牛津樹翻譯書》,自己又花錢裝訂起來,前後花了接近100塊錢。
為了不至於白買,他每次複習高階的,我都給他翻譯。為了鞏固熟悉句型,我讓他從第6階開始自讀複習,還沒有複習到第8階呢。
但是最近幾天,我打算調整方法,從第9階倒著來,第8、9階因為是主抓聽力,所以沒要求他自讀。
但是剛開始,他突然就表示不需要翻譯了,第9階看了2頁後,我說「媽媽忘記給你翻譯了,你還需要嗎?」他說「別打攪我聽」,我趕緊不說話了。
他聽得特別專注,後面直接自己跟著音頻看字走,自己翻頁。昨晚複習「牛9」時,還對大聲說話的爸爸和姥爺說,你們說話小點聲,我都聽不見了!跟著音頻看完後,他還意猶未盡地說「我再看會兒」😂。
《海尼曼》後面買了g1-g2,故事型的孩子完全自讀了(反正海尼曼點讀音頻的質量也不太好。😂)
自從我6月份上班後,我們的學習進度就慢下來了,因為時間沒有那麼充足了,我很慶幸當初疫情期間解決了他的識詞問題。
前幾天,孩子突然自己編起了英文小故事,句子還挺順,居然還有結尾。其實就是分級讀多了,一個小小的模仿創編而已。
其實我覺得在整個學英語的過程中,我一直在不斷的收穫驚喜,很多都是我期望值之外的。
如果說4月份那會兒,是識字量的飛躍,那麼7月份就是聽力詞彙的飛躍。
這個是前幾天測的,也不知道準不準,因為我不清楚牛津樹讀到9,到底能積累多少單詞量。
看目前的情況,我們估計很快就能和《牛津樹》說拜拜了。打算搞完「牛9」,暫告一段落,開始啃其它書。
英語啟蒙半年
我的小感悟
英語是一門語言,不是學科,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孩子的吸收能力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我陪讀這麼久,我都還聽不懂,他水平早已超過了我。
很多媽媽帶孩子學英語,一年了,還在低階打轉。我想說,你們是在浪費孩子的潛力。就比如去年的,如果不是有成功案例一路支持我指引我走下去,我也還在低階打轉😁😂
有人說,涵涵是少數很有天賦的孩子,一般孩子達不到,我也無力解釋,你首先就把孩子定義到做不到的那個境地,你就直接限制了自己也限制了孩子。你不給提供難的,孩子怎麼能有機會學會難的東西呢?
識詞方面,和中文一樣,我們同樣在指讀中輕鬆識字,到現在也還沒有學習自拼。
順便說說中文,之所以現在轉題說中文,是因為中文其實是英文學習的基礎。我看很多孩子英文學了很多,很高水平,但是卻不重視中文閱讀,其實很可惜。中文的博大精深我就不說了,而且咱們還是中國人,自然也應該以中文為主,而中文並不是簡單的多識字就好了。
先說說中文識字方面——因為當初我們每天讀得比較少,每天就讀2首兒童詩集,後面是每天讀2頁《神奇樹屋》,讀了1年,識字量1000多了。現在自己已經看了8本長篇小說,識字量估計上2000了。
有的孩子在苦苦啃《四五快讀》,學的比較痛苦。我想說,沒有必要死磕。孩子完全可以輕鬆識字的。
下圖是孩子看過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夏洛的網》《小鹿斑比》,還有家裡大概200本的繪本、2-3套階梯書、全套《神奇樹屋》之後。
最近痴迷的《湯小團》,目前看過5本了,還在繼續看。
每晚8點開始,我們各自進入閱讀,各看各的。屋子裡放著輕音樂,看孩子專注的眼神,我感覺時光靜好!自從5歲半自主閱讀後,我就解放了,有了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改造了閱讀區,添置了大書架,家裡書香滿滿,感覺很幸福!
語言,就要當成語言來學,比如剛才說的中文方面,我從來沒有搞過任何精讀。沒有過任何閱讀訓練。
有的孩子看了很多很多書,但是閱讀還一直停留在淺層,不能欣賞文學作品。這裡面的關鍵就是,小時候父母有沒有經常帶孩子一起欣賞優美的文學作品和一些美文段落。
我們現在經常給孩子做閱讀訓練,搞精讀,但是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否有精神愉悅,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語文不是訓練就能學好的。感受最重要,如果一上來就各種提問做題,還有什麼美感,沒有感覺,哪裡來的開竅呢。
我覺得孩子天然就會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每個人被觸動的點是不一樣的,我不想幹涉他。大人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感受理解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去關注大人關注到的點,去感受大人的感受,好像不引導他自己就不會去感受一樣。一起欣賞,是大人誠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欣賞,帶動孩子的興趣。而不是用教的方式!
涵涵在各種閱讀的過程中,天然的帶著自己的感受去感受,經常來興趣去創編詩歌。前陣子興趣很大,再加上小時候編的,累積夠了大概40篇,我直接給列印成一本書了。以此鼓勵他。
英文方面,我也打算這樣搞,大量閱讀,讓孩子自己去建立感覺。
孩子還沒有上學,我也不知道他到時候語文英語成績會不會好。但成績只代表課內的一種學習效果,只要孩子興趣好,感覺充沛,我就放心很多。因為我們帶孩子學習中英文閱讀,終極目標,並不是功利的為了成績。
另外,說說堅持力。
學任何東西,在陪讀階段,其實考驗的還是大人的堅持力,很多媽媽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方法,但是一直想急於求成,嘗試一段時間看不到效果就想放棄,不去理解方法的原理,不懂得孩子自然吸收的價值,想追求剛輸入就要得到成績,想自己不做細微調整,照搬別人,那自然是不成功的!
語言,就要當成語言來學,儘可能地讓孩子輕鬆學習,不做任何要求,大人堅持就好了。孩子有自然吸收的能力。
我認識有幾個小花生媽媽,同樣的方法,英語起步比我們晚,效率已經超過了我們,佩服他們的堅持和堅定。如果東一個方法西一個方法,一直處於各種焦慮嘗試中,自然是效率很低的。就比如我們去年的狀態。
其實我在帶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的焦慮點在數學方面,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本身上學時就偏科的緣故,對數學沒感覺。😂在引導孩子學英語上,雖然遲遲不得法,但是我依然沒有焦慮,期望值放的很低,所以感覺孩子處處在給我驚喜。
另外,個人感覺誇獎也很重要,請善用你的誇獎,儘量描述細節,慎用「你真棒」!
每次孩子讀英語,只要我在家,我都會坐在旁邊聽他讀,不斷地誇他讀的好聽,像什麼:
「你真厲害,都能讀這麼長的故事了,媽媽都不會你讀的越來越好聽了」孩子聽了這些話之後就很高興,就越來越能坐著讀下去了。
其實,我們英語學習時間還比較短,而且我當初想趕緊抓一抓識詞,後面我去上班了,就正好可以抓聽力(因為聽力方面白天老人在家便於操作)。鑑於他本身中文發音就不太好,而英語發音方面對比他自己的中文來說,其實已經不錯了。
但依然有很多改進的空間,但是我決定還是繼續不焦慮,不跟別人比,自己默默堅持陪讀,繼續誇獎鼓勵。
大人默默堅持,不焦慮,孩子輕鬆學習,靜待花開,是最好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