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2.4

2020-12-18 華圖教師網

第四節 學前教育的原則與特點

一、學前教育的原則

學前教育的原則是教師在向兒童進行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這些要求是根據學前教育目標、任務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並在總結了長期的學前教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學前教育原則應始終貫穿於學前教育工作的全過程.既包括學前教育課程的編制階段,也包括學前教育課程的實施階段。在課程的實施階段,既適用於教學活動,也適用於遊戲、日常生活活動等各種類型的活動。既適用於活動計劃的預設、內容的選擇,也適用於環境的創設、材料的提供、活動區的設置等。總之,只要是有對兒童有影響的教育各方面、各環節、各流程等,都應該遵循這些原則。

學前教育原則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的一般原則,是學前教育機構、小學、中學教師均應遵循的,它反映了對所有教育者的一般要求:另一部分是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是根據學前教育的特點提出來的.是學前教育對教師的特殊要求。

(一)教育的一般原則

1.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的原則

作為學前教育對象的兒童首先是一個人,是我們社會的一員。因此,他們享有人的尊嚴和權利。沒有對兒童的尊重,就談不上真正的教育。

(1)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

兒童從一出生就具有人格尊嚴,他們與我們是同樣的一個社會成員,不能因為他們小而歧視他們,要杜絕對孩子隨意敷衍、盲目指責、任意羞辱的粗暴行為,更不能拿兒童作為寵物玩耍,隨意給他們起綽號,當眾披露他們的缺陷。教師要將兒童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尊重他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要求和願望等。

(2)保障兒童的合法權益

學前兒童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發展中的社會成員,他們享有不同於成人的許多特殊的權利,如生存權、受教育權、受撫養權、發展權等,這反映了人類對兒童在社會中的地位和權利的認可與尊重。但是,學前兒童畢竟是稚嫩、弱小的個體,他們對自己權利的行使還必須通過成人的教育和保護才能實現。家庭、學前教育機構、社會應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因此,教師不僅是兒童的「教育者」,也應當是兒童權益的實際維護者。

2.發展適宜性原則

學前教育的出發點和最後歸宿都是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促進每一個兒童在現有的水平基礎上獲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進行學前教育與課程的設計、組織、實施都應著眼於促進兒童的發展。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內容的安排應以兒童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度為基礎,注重兒童的學習準備。按維果茨基的理論來說:即是要找準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使每個孩子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即「跳一跳,摘個桃」。教師應充分了解兒童已有知識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略為超前」的適度的教育要求,把兒童發展的可能性與積極引導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即既不低估或遷就兒童已有的水平,錯過發展的機會,又不可拔苗助長,超出發展的可能性。

3.目標性原則

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不能任憑自己的愛好興趣或喜怒哀樂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實施教育的所有過程都必須緊緊圍繞教育目標來進行。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

(1)把握目標的方向性和指導性

首先必須明確教育目標及其特點,把握教育目標的中心內涵和精神實質。由於教育目標是分層次的,有總體教育目標,有階段教育目標,有各領域、科目的教育目標,有具體的教育活動目標。其中,總體目標是具有方向性和指導性的,必須牢牢把握清楚準確;階段目標是承上啟下的目標,相對於教育的總體目標而言,對於教育活動的具體目標來說,它又具有一定的總體性:而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標,則是實現總體目標的基本單位。三個層次的教育目標相互制約,共同控制著課程組織的具體過程。

(2)注重教育目標實施過程的動態管理

課程發展目標是教師制訂教育計劃、組織教育活動的基本依據。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不僅注重基本目標的達成度,更要注重針對本班兒童的發展情況,及時調整目標或生成新的目標,形成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目標實施的動態過程。

4.主體性原則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兒童積極參與、主動建構,課程才能內化為他們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發展。發揮主體性原則,要尊重兒童人格、尊重兒童需要、激發兒童的主動性。在學前教育中,教師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環境的創設者、兒童學習的觀察者、引導者的角色,體現「導」的藝術,要把活動的主體地位讓給幼兒,讓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要承認學前兒童的主體地位,認識到學前兒童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成長著的、擁有極大發展潛能的主體。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

(1)準確把握兒童發展的特點和現狀

在教育與課程的設計、組織、實施、評價等不同環節,應以準確把握兒童發展的特點和現狀為基礎,充分考慮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尊重兒童的學習特點、學習興趣、學習背景、學習意願等,為兒童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

(2)在活動之前還要善於激發學前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活動中教師不是只考慮教師如何教的問題,而應更多考慮兒童的實際情況,激發學前兒童學習的內部驅力,思考兒童如何學習,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前兒童努力探索新知識、積累新經驗。與其同時,要觀察兒童的活動情況,適時給予支持、指導和幫助。

兒童積極主動地學習離不開教師積極主動地引導,而教師科學巧妙的引導,離不開教師主體性的發揮。只有教師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使教育計劃的設定、教育活動的開展不流於形式,真正促進兒童的發展。

5.科學性、思想性原則

由於學前兒童教育的啟蒙性特點,著重在兒童學習的興趣、方法、情感態度的養成教育上,其教育目的是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富有個性的成長,所以學前兒童教育必須保證它的科學性、思想性。貫徹科學性、思想性原則,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育內容應是健康、科學的

選擇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健康、科學的,對兒童有積極向上的引領作用,而且內容和方法都應該是正確規範的,利於學前兒童正確地感知客觀事物和現象,形成正確的概念和對事物的科學的態度。

(2)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對兒童健康發展有利

要從實際出發,對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育形式要活潑,教學方法要多樣;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成為學前兒童行為的表率。

(3)教育設計和實施要科學、正確

教師和家長要了解兒童的年齡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根據兒童的實際選擇,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師對知識的掌握應該要準確無誤,要注意各學科、各知識之間的聯繫,選擇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科學地組織幼兒一日活動,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活動量。

6.充分發掘教育資源.堅持開放辦學的原則

我們必須認識到兒童自身、兒童群體以及家庭、社會都是寶貴的教育資源,要充分發揮它們的教育作用。教育資源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在家庭、社區、教育機構、街道、市場、田野,在兒童自身和兒童群體中,在看電視、聽廣播、交談、遊戲、旅遊等各種活動中,都存在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都在對兒童發揮著強大的影響作用,其廣泛性、靈活性、多樣性、即時性,是學前教育機構教育難以比擬的。如果閉門辦學,不僅造成教育自身的封閉、狹隘,而且也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現時代,學前教育機構必須在與社會系統的合作中去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務,發揮學前教育機構教育在學前兒童成長中的導向作用。所以,在學前教育中,學前教育機構必須是「開放的」,必須與家庭、社區緊密結合。這既是社會發展對學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又是學前教育自身發展的內部需求。

7.整合性原則

整合性原則是指將學前教育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保證學前兒童身心整體健全和諧的發展.綜合化地整合課程的各要素,實施教育。貫徹整合性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目標的整合

目標的確定不能單追求知識技能的獲得而應以全面考慮情感態度、習慣個性、知識經驗、技能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即活動教育的主要目標應是整個人的發展。

(2)活動內容的整合

它是以目標的整合為前提,主要表現是使同一個領域的不同方面的內容或不同領域的內容之間產生有機的聯繫。內容的整合最終應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活動之中。例如語言教育領域.不僅可以在語言教育領域內部對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進行整合,而且還可以將社會的、科學的、藝術等領域的學習內容整合在一起。

(3)教育資源的整合

教育資源的整合是與教育內容緊密相關的,教育資源中蘊含了多種教育內容,對教育資源的整合,有利於教育內容的整合,有利於拓展學前教育的空間,豐富學前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學前教育機構、家庭及社區都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應充分地加以運用,並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它們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學前兒童的成長產生積極的、有效的影響。

(4)活動形式和活動過程的整合

如,將具有一定聯繫性的教學活動、遊戲、日常生活等活動與活動之間加以整合,將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加以互補運用和整合,使教育活動一致地對兒童的成長產生積極的、有效的影響。 我國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提出「整個教學法」,其基本的出發點就在於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對外界的反應是「整個的」,兒童的發展也是整個的,外界環境的作用也是以整體的方式對兒童產生影響的,所以為兒童設計、實施的課程也必須是整個的、互相聯繫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這條原則已成為國際學前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也是各國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

(二)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

以上談到了教育的一般原則,對學前兒童來說,由於其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教育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保教合一的原則

教師應從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在全面、有效地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同時,重視對兒童生活上的照顧和保護,保教合一,確保兒童真正能健康、全面地發展。與中小學教育不同,學前教育對兒童的保育方面很重要,這是由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貫徹這一原則應明確以下幾點:

(1)保育和教育是學前教育機構兩大方面的工作

保育主要是為兒童的生存、發展創設有利的環境和提供物質條件,給予兒童精心的照顧和養育,幫助其身體和機能良好地發育,促進其身心健康地發展;教育則重在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態度,發展兒童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引導兒童學習必要的知識技能等。這兩方面構成了學前教育的全部內容。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聯繫、互相滲透

學前教育機構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的關係是由學前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雖然保育和教育有各自的主要職能,但並不是截然分離的。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也滲透著教育的內容。

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過程中實現的。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別孤立地進行的,而是在統一的教育目標指引下,在同一教育過程中實現的。有的保育員在護理兒童生活時,忽視隨機地、有意識地實施教育,結果無意識地影響了兒童的發展。這可能助長了兒童的依賴思想,也使他們失去了自信,失去了鍛鍊自己能力的實踐機會,也可能在無形中剝奪了童發展自己的權利。

2.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遊戲是學前教育機構的基本活動。遊戲最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是兒童最願意從事的活動,最能滿足兒童的需要,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具有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教育價值。

(1)遊戲是兒童最好的一種學習方式

對於學前兒童來說,遊戲也是一種學習,它是一種更重要、更適宜的學習。福祿貝爾說:「兒童早期的各種遊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幼兒最自然的活動方式就是生動活潑的遊戲。蒙臺梭利說:遊戲就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以過程為導向,以樂趣為目的,以內驅動機為主的活動。陳鶴琴指出:「小孩子生性好動,以遊戲為生命」。遊戲是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他們兒童身體、智能、道德品質、情感、創造性發展以及成長的重要手段。在遊戲活動中易於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輕鬆愉快。

(2)遊戲是內容和形式的結合

遊戲既是課程的內容,又是課程實施的背景,還是課程實施的途徑。遊戲所涉及的內容是與兒童的興趣相關聯的,遊戲應該與兒童的行為相關聯,遊戲應該與兒童的主動、自發相關聯。教師要充分發揮遊戲對兒童發展的作用,保證遊戲的時間和空問,提供豐富的遊戲材料,使兒童充分自主、愉快地遊戲,通過遊戲促進身心發展。

3.教育的活動性和直觀性原則

學前兒童認知直覺行動性與形象性的方式和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中、小學生那樣,主要通過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來獲得發展,而必須通過活動去接觸各種事物和現象,與人交往,實際操作物體,才能逐步積累經驗,獲得真知。離開了活動,就沒有兒童的發展。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不能只讓兒童靜坐著看和聽,而應該盡各種辦法,引導兒童主動活動。因為,對他們來說,只有在活動中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才是理解性的學習。教師應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出發,以活動為基礎展開教育過程。同時,活動形式應多樣化,讓兒童能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得到發展。貫徹這一原則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育的活動性

①以活動為中介,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兒童的發展

學前教育促進兒童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活動來進行的。學前兒童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使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在活動的設計、組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動空間、時間,開展各種類型的活動,以及進行人際交往的機會,為兒童積極主動活動提供可能。

教師既要相信兒童,放手讓他們進行各種活動,又要適時地支持和引導,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同時還應鼓勵兒童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活動真正成為兒童發展的手段。

活動過程要了解兒童的活動狀態,這包括兒童心理覺醒水平、興趣中心和需要、活動準備狀態、習慣性行為、動機和情緒背景、學習和活動方式及其特點等。因此,研究和了解兒童狀況,對於實現課程組織實施活動化具有實質性價值。

②教育活動的多樣性

學前教育機構的活動不應當是單一的。因為活動的內容、形式不同,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注意教育活動的多樣性,才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如從類型來說,有集中教育活動、遊戲、日常生活活動、親子活動、勞動等,從活動的領域來說有健康的、科學的、語言的等領域的活動.從表現形式來看,有聽說表達類、運動類、動手製作類、小實驗等活動,從組織形式來看,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

(2)教育的直觀性

由於學前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第一信號系統佔優勢的特點,使得他們只有在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事物。學前兒童主要是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周圍世界的。是通過直接感知認識周圍事物,形成表象並發展為初級的概念。對學前兒童的教育應考慮體現直觀形象性。

①教師要根據兒童不同年齡的身心發展水平,運用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手段,從具體的、有情節的事物向無情節的事物過渡,從實物類型的直觀向圖片、模型、語言直觀等過渡。

②教師通過演示、示範、運用範例等直觀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的同時,還可以輔以形象生動的、聲情並茂的教學語言,幫助兒童理解教學內容。

③通過具體可見或可操作的活動,使兒童比較容易直觀形象地理解所學的內容,更快地獲得各種知識經驗。

4.生活化和一日活動整體性的原則

由於學前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對兒童的教育要特別注重生活化。並發揮一日活動的整體功能。

(1)教育生活化

生活化首先就是指教育生活化。也就是說要將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活內容納入課程領域。例如,課程安排依照學前教育機構生活的自然秩序展開;課程內容可以依據節日順序展開;或者依據時令、季節變化規律來組織課程等等。加強教育同生活的聯繫,就是要將學前兒童在各種情境中的經驗加以整合,不論是日常生活中學習積累的,還是在非日常生活中應該了解和認識的,都納入到課程組織結構中加以統整。

(2)生活教育化

生活化還有一種含義就是指生活教育化。也就是將學前兒童日常生活中已獲得的原有經驗,加以系統化、條理化,在生活中適時引導,促進學前兒童發展。在學前教育機構中,在成人看來並不重要的小昆蟲、小石子、樹葉等各種各樣的自然物,都是學前兒童眼中的寶貝,教師若能對學前兒童的世界加以觀察.並有效將這些內容組織起來。將會使學前兒童在感知生活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如教育活動設計不僅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包括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寓教育於一日活動之中,及時抓住機會對兒童實施教育。通過幫助兒童組織已獲得的零散的生活經驗,使經驗系統化、完整化。此外。活動的內容選擇、活動的實施等都要注意生活化。

在這一事例中,教師能夠在生活中把握教育契機展開教育,並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強化,體現了課程組織生活化的原則。

(3)發揮一日活動整體功能

學前教育機構一日活動是指學前教育機構每天進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動。它不僅包括由教師組織的活動,如兒童的生活活動、勞動活動、教學活動等,還包括兒童的自主自由活動,如自由遊戲、區角自由活動等。

學前教育機構應充分認識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種活動的教育價值。通過合理組織、科學安排。讓一日活動發揮一致的、連貫的、整體的教育功能,寓教育於一日活動之中。

①一日活動中的各種活動不可偏廢

無論是兒童吃喝拉撒睡一類的生活活動。還是教學活動、參觀訪問等活動;無論是有組織的活動還是兒童自主自由的活動。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對兒童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顧此失彼,隨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種活動。

②各種活動必須有機統一為一個整體

每種活動不是分離地、孤立地對兒童發揮影響力的。一日活動必須統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標下,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整體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標滲透到各種活動中每個活動怎樣圍繞目標來展開,就成為實踐中應當特別關注的問題。

二、學前教育的基本特點

幼兒園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與學校制度的其他階段相比。其教育工作有如下特點。

(一)學前教育的非義務性

幼兒去幼兒園接受教育是自願的而非強迫接受的.家長完全可以根據孩子和自己的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考慮是否送孩子進託兒所或幼兒園,以及送孩子進哪所幼兒園或託兒所。學前兒童在學前教育機構的學習可以很自主和自由。因故未上學前教育機構,事後家長和教師不得強迫他們進行課程補習。

(二)學前教育保教結合

學前期是兒童生長發育十分迅速而旺盛的階段。也是身體各種器官、各個系統的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和完善的時期。生理上,他們骨化沒有完成,骨骼堅固性差,容易受損,容易變形。他們的肌肉柔嫩、力量弱,耐力性差,容易疲勞;心理上,由於他們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少,活動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較差,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需要和別人交往建立起關係,需要成人或年長的兒童帶領他們進入社會,獲取經驗;在法律上,他們雖然具有同成人一樣的權力,但他們無相應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按我國《民法通則》規定,10歲以下兒童屬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他們當然亦不對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要特別強調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在保育的前提下進行的。

(三)學前教育的啟蒙性

幼兒園前教育的啟蒙性.是指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要與他們的現實發展需要聯繫起來,要啟於未發、適時而教、循序漸進,不損傷「幼嫩的芽」,並且要促使其茁壯成長。學前時期,是人生發展的早期,這個時候,是人的生理髮育、心智發展、個性萌芽的初級階段,學前兒童開始了初步的社會化歷程,面對世界,他們好奇、迷惑,並主動探索,展現自己內在的生命本質。這一時期的教育,要為學前兒童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根基,使學前兒童的體力、智力、品德和情感都得到發展,為他們升入小學後較快地適應正式學習生活打基礎,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因而在學前教育階段,不以傳授系統知識為主要目標。對於學前兒童來說,專門組織的教學活動,為他們提供的內容是最基本的,具有啟蒙性;學前兒童自由地遊戲玩耍。甚至進餐、午睡、穿衣等都是結合他們的生活在學前教育機構的一日活動來安排的,具有生活化的特點。

(四)學前教育的直接經驗性

在學前教育階段,由於學前兒童的認知水平較低。知識經驗欠缺,他們認識事物主要是通過感官和動作,與周圍生活環境中的事物直接接觸,進行感知和操作,獲取直接經驗。而且,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通過具體形象思維,學前兒童只有通過感官和動作確切地接觸到事物,並操作它們。才會理解它們。因而學前教育具有直接經驗性。在學前教育中。要注意為學前兒童提供豐富的實物材料和真實的生活情形幫助他們獲得直接經驗

課程輔導招生

為幫助參加2013年教師資格統考的考生有效備考,教師網強力推出教師資格統考考試輔導課程:模塊精講班,點睛衝刺班。預報從速!了解詳情

特別推薦:

教師資格統考中小幼試題匯總專題(涵蓋廣,內容精,更有精彩在線模考等您挑戰!)

2013年教師資格統考《幼兒綜合素質》考點歸納

2013年教師資格統考《小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

2013年教師資格統考《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

相關焦點

  • 《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預測歸納 一
    2013-2014年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預測歸納模塊1 學前兒童發展考點一 嬰幼兒發展的過程考點預測3~4歲被稱為( )。A.口頭語言發展B.形狀知覺形成C.方位知覺形成D.學習書面言語答案:D考點歸納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敏感期是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 《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預測歸納 六
    2013-2014年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預測歸納模塊6 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考點一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類型考點預測教師與幼兒個體的直接聯繫方式是( )教育活動。A.集體B.小組C.個別D.自選答案:C考點歸納
  • 教資國考《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重要考點歸納:環境創設(四)
    【考點八】幼兒園心理環境創設的原則【考點模擬題】( )是指幼兒園心理環境的創設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促進每名幼兒、和諧地發展。A.科學性原則B.發展性原則C.參與性原則D.開放性原則答案:B【考點歸納】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主要指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 教資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模擬題:嬰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
    A.從簡單到複雜B.從具體到抽象C.從被動到主動D.從零亂到成體系【答案】A【考點歸納】1.從簡單到複雜2.從具體到抽象在整個幼兒階段,一直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到5~6歲時,幼兒開始出現了抽象思維的萌芽。3.從被動到主動幼兒心理活動最初是被動的,心理活動的主動性後來才發展起來,並逐漸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極大的主觀能動性。
  • 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2.1
    2.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簡稱《決定》)。這一表述體現了時代的特徵,反映了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 教師資格之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1:嬰幼兒發展
    本文為廣大考生整理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更多北京教師資格證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教師資格網。 第一節 嬰幼兒發展一、嬰幼兒發展的涵義嬰幼兒是嬰兒和幼兒的統稱,嬰兒是指0~1歲的兒童,幼兒是指1~3歲的兒童。
  • 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7.1
    教育評價概念的理解將決定著教育評價知識體系的建構,對教育評價的實踐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自古以來,人們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定義教育評價,但基本核心都離不開這樣幾個關鍵點:收集信息、判斷、改進教育活動。因此,可以認為:教育評價是通過系統地收集和分析信息,對教育活動滿足社會與個體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斷,以促進教育教學發展的實踐活動。
  • ...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歷年核心考點:嬰幼兒發展的含義及影響因素
    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歷年核心考點:嬰幼兒發展的含義及影響因素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0-28 15:2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歷年核心考點:兒童發展理論
    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歷年核心考點:兒童發展理論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0-28 15:29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常考點
    (2)幼兒這種思維特徵對幼兒園教師的保教活動有什麼啟示? 【答案】 (1)莉莉的行為表明她正處在思維發展的前運算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根據皮亞傑的研究成果,表現為思維具有不守恆性、具體形象性、刻板性、泛靈性、以自我為中心,只能從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 ...保教知識與能力》歷年核心考點:幼兒各年齡階段的遊戲特點及指導
    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歷年核心考點:幼兒各年齡階段的遊戲特點及指導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0-28 16:15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考得最多的是什麼?
    「生活指導」模塊在單項選擇題中所佔數量為1—2題左右,主要分布在幼兒一日生活及環節、幼兒生活常規教育、幼兒生活安全教育和衛生保健等特點。「環境創設」、「遊戲活動的指導」、「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教育評價」等模塊考點會在主觀題中重點考查,故歷年單項選擇題中這幾個模塊出現頻率較低,一般每年會從這四個模塊中考查2—3題左右。
  • 教師資格證國考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及答案(4)
    >>>更多幼兒《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備考指導!一、單項選擇題1.支架教學就是(  )。A.為幼兒的學習搭建橋梁,提供必要支持B.儘可能周全地照顧幼兒的一日活動C.減少幼兒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與挫折D.控制幼兒,制訂詳細的幼兒學習計劃2.教師在向小班幼兒描述常規時應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語句,這是由於(  )。
  • 考幼兒教師資格筆試?你需要《保教知識與能力》預測報!
    很多人說幼兒教師比較好考,可是誰的辛苦誰知道,幼兒教師也需要幼兒教師資格證,並且除了基本的知識考察外,還需要技能展示,總體來看想當幼兒教師你更需要努力。在幼兒教師資格筆試中,保教知識與能力佔一半分值,然考察難度相對於綜合素質來說要強一些,因此想要考好幼兒教師資格科目二,你需要好好複習,為了助大家一臂之力,小編準備了幼兒教師資格筆試科目二考前預測報,祝你明天筆試上岸,早日拿證!
  • 北京教師資格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一)_北京中公教育
    北京教師資格:嬰幼兒發展的影響因素考點(C)是幼兒身心發展的決定條件。A.遺傳B.生理成熟C.環境與教育D.主觀能動性考點歸納1.遺傳遺傳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也叫遺傳素質。遺傳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1)遺傳為幼兒的身心發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2)遺傳奠定了幼兒身心發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
  • 國慶第2天,掌握教師資格證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重點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幼兒園科目二《保教知識與能力》一共考7個模塊的知識點,分別是學前兒童發展、學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導、環境創設、遊戲活動的指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和教育評價。這7個模塊在試卷中的佔比和考試題型分別是什麼呢?
  • 華圖教師2018年下半年《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分析
    華圖教師2018年下半年《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分析 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8-11-05 09:05 廣西教師資格證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14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考試試題--《保教知識與能力》
    --《保教知識與能力》,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招聘公告:2014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考試試題--《保教知識與能力》 招聘人數:人
  • 教師資格統考《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
    《保教知識與能力》一、考試目標1.學前兒童發展知識和了解幼兒的能力。熟悉嬰幼兒生理與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年齡階段特徵、個體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知識和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並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了解幼兒。2.學前教育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
  • 幼兒教師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往年題目一覽
    1.幼兒賽跑、下棋一般屬於( )。  A.表演遊戲  B.建構遊戲  C.角色遊戲  D.規則遊戲  2.與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目標表述不符的是( )。  A.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B.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C.訓練幼兒的體育運動技能  D.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  3.大班幼兒認知發展的主要特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