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之歌〉書評:《生死相依的春天,雄渾的英雄讚歌》

2020-12-22 文旅散步

《戰「疫」之歌》出版以後,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2020年6月10日,《中華讀書報》整版刊登兒童文學評論家、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韓進的書評文章《郭曰方新詩集〈戰「疫」之歌〉:生死相依的春天,雄渾的英雄讚歌》。

郭曰方新詩集《戰「疫」之歌》:生死相依的春天,雄渾的英雄讚歌

作者/韓 進(兒童文學評論家、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在全民抗「疫」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春天,詩人郭曰方以高昂的激情創作了系列長詩《戰「疫」之歌》,獻給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戰士。海燕出版社以出版人高度自覺的責任和擔當,組織龐大的專業團隊,和詩人並肩作戰。創作、編輯,插畫、朗誦、出版、宣傳同步進行,用文字、圖畫和聲音,記錄這場全民抗「疫」的感人時刻,譜寫了人民「疫」的英雄讚歌。

宏大敘事與詩意記錄

《戰「疫」之歌》是一部以詩參戰的紀實性作品。詩人抓住一個「戰」字,以迎戰、奮戰、鏖戰、勝戰這一抗擊疫情的重大事件為主線,真實記錄了己亥末庚子春中國人民抗擊新冠病毒這場遭遇戰、阻擊戰、保衛戰和總體戰的全過程,講述了一個個悲壯慘烈又溫暖走心、波瀾壯闊又精準施策、驚天地而泣鬼神的戰「疫」英雄故事,謳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謳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謳歌英雄的中國人民。

《戰「疫」之歌》共收15首原創長詩,有著宏大的敘事結構。第一首《生死相依》仿佛是全書的「引言」,寫疫情突然爆發,人民與國家「生死相依」,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帶領全國人民,打響了一場氣壯山河的人民戰爭。最後一首《迎接春天》仿佛是全書的結語,寫疫情終將過去,春天必將來臨,英雄凱旋,人類必將汲取沉痛的教訓,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

《迎接春天》插圖

其餘13首長詩是故事主體,組成了人民戰「疫」的「英雄三部曲」。第一部包括《中國力量》《敬禮,生命衛士》《我自豪,我是中國軍人》3首長詩,寫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人民馳援武漢的偉大行動,謳歌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華民族是英雄的民族。第二部包括《天地英雄——獻給鍾南山院士》《東方女神——獻給李蘭娟院士》《耿耿丹心——獻給錢七虎院士》《一位漸凍症患者的逆風而行》《夜空,那顆明亮的星星》5首長詩,寫人民戰「疫」中湧現出的5位英雄人物,謳歌他們是抗「疫」前線人民英雄的典型。第三部包括《美麗的白衣天使》《泣別》《騎單車的姑娘》《天使的眼睛》《最美快遞小哥》5首長詩,寫人民戰「疫」中奮戰在各自崗位的平民百姓,謳歌他們是抗「疫」戰場無處不在的無名英雄。

《中國力量》插圖

全書15首長詩,各有其人物、事件、故事和主題,猶如一支支催人奮進的號角,通過詩人有序巧妙地編排,匯成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交響曲」——「保衛武漢!保衛湖北!保衛中國!」「保衛全人類!保衛人與動物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園!」詩集發出了人民戰「疫」的最強音。

人民是戰「疫」英雄

這是一場人民戰爭,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人民才是戰「疫」的真正英雄。詩人在《生死相依》中寫道,「武漢封城/湖北告急/整個中國/都在哭泣」。「人民憂慮」讓「中南海的燈光/徹夜不熄/黨中央一聲令下/14億中華兒女/迅速集結/打響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醫生」和「中國軍人」衝鋒在前,他們是「真心的英雄」。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告別團聚/率先出徵/撲向救死扶傷的戰場」,用生命詮釋了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詩人稱讚他們是「生命衛士」,向他們表達「深深的敬意」——「我站在春天的田野/用淚水和微笑/用敬意和詩句/一千倍 一萬倍地/讚美白衣戰士/讚美最可愛的人」。「武漢不會忘記/湖北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這些在抗疫戰場/犧牲的英雄的戰士/他們永遠永遠/活在人民心裡」。(《敬禮,生命衛士》)

《敬禮,生命衛士》插圖

「中國軍人」從來就是「最可愛的人」。「從南昌起義」「到武漢疫情」,「中國軍人」「譜寫了多少英雄的讚歌」。今天,中國軍人「在祖國最需要的/任何地方/打響了一場/決戰決勝的/人民戰爭」,「有多少感人的故事/有多少英雄的讚歌/在神州大地流傳著/歷史 將會永遠銘記/中國軍人的血染風採」(《我自豪,我是中國軍人》)。黨和政府「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人民群眾迸發出愛黨愛國的磅礴力量。「每一寸國土都是戰場/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戰士」。火神山和雷神山建設工地上「飄揚的漫天戰旗」,匯聚成氣勢磅礴的「英雄讚歌」,以「中國速度」和「中國奇蹟」向世界傳頌著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詩人堅信,「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眾志成城/全民抗疫/就一定能夠/取得這場阻擊戰的/最後勝利」(《天地英雄》)。

總有人擎起民族的脊梁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在人民生命健康遭到威脅的關鍵時刻,呼喚有英雄人物站出來,給人民以信心、力量和希望。詩人選取五位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錢七虎院士、張定宇院長、劉智明院長,他們或是防治傳染病領域頂尖級的科學家,或是中國醫生的傑出代表。他們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用血肉之軀/擎起民族的脊梁」。

詩人用「天地英雄」讚美84歲的鐘南山院士。「他的名字/感動了中國/甚至 感動了世界」,將他比作「驅走暗夜的/萬道霞光」,「如皓皓日月/光照寰宇」的「天地英雄」,「如巍巍高山/頂天立地」的「時代楷模」。詩人深情地寫道:「鍾南山先生/你的名字/將永載史冊/歷史一再證明/那些為了人民/鞠躬盡瘁的英雄/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請接受「14億中國人/最真誠的感激/最崇高的敬禮」。(《天地英雄》)

詩人以「東方女神」讚美73歲的李蘭娟院士。面對肆虐的疫情,剛從北京出差回來的她,向國家提出「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的申請,「在武漢焦灼的目光中/人們有看到/李蘭娟的身影」。詩人深情地寫道:「尊敬的李蘭娟院士/此刻 請允許我/以人民的名義/向你致敬/在人們的心中/你是一位護佑百姓平安的/傳奇醫生/更是一位令國人敬仰的/東方女神」。(《東方女神》)

詩人以「耿耿丹心」讚美83歲的錢七虎院士。錢七虎院士是一位軍事工程學家,2018年將獲得的國家最高科技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國家,在抗擊新冠肺炎戰「疫」初期,又率先捐出650萬元支持武漢。詩人深情地寫道:「錢七虎先生/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更是一位/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革命軍人/80多年的風雲跌宕/艱難跋涉/你寫下了一位科學家/一位將軍的精彩人生」。(《耿耿丹心》)

詩人以「逆風而行」讚美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張定宇院長是身患漸凍症兩年多的病人,這次疫情爆發,金銀潭醫院是第一批定點重症醫院,張院長隱瞞了自己的病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搶救病人,連自己的愛人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他也無法分身去看看。他非常清楚自己身患絕症的後果,「要坐著輪椅/度過餘生/好則十年八年/壞則五年六年」,他卻從容淡定,「隨它去吧/趁著現在/雙腿還行/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呢」?詩人動情地寫道:「你是一位身患漸凍症的/白衣戰士」,卻是「一位在抗疫前線/走得最快的人/一位共產黨員/更是一位 令國人/同聲讚頌的英雄」。(《一位漸凍症患者的逆風而行》)

詩人用夜空中「那顆明亮的星星」來讚美武漢武昌醫院劉智明院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劉智明院長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由於長時間高強度高負荷工作,不幸感染病毒,2月18日殉職,年僅51歲。詩人深情寫道:「我問風/風說 他沒有離去/我問雨/雨說 他沒有離去/我問山/山說 他在花叢裡/我問水/水說 他在山林裡/我問藍天/藍天說 他在田野裡」,「藍天 大地/群山 江河/草原 森林/城鎮 鄉村/一起對我說/他的智慧/他的愛心/他的微笑/他的目光/已化作茫茫夜空/那顆明亮的星星/永遠 永遠地/閃爍在祖國的上空/永遠 永遠地/輝耀在人民心中」。(《夜晚,那顆明亮的星星》)。

看「巾幗英雄」和「青年一代」

英雄人物是一面火紅的戰旗,引領無數「平民英雄」匯聚成人民戰爭的「中國力量」,展現出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抗疫必勝的英雄氣概。詩人用大量的篇幅記錄平民百姓自發自願奔赴抗「疫」戰場的英雄行為,深情講述「巾幗英雄」和「青年一代」這樣兩個英雄群體的感人故事。他們是黑夜裡的燈光,給人方向;他們是嚴冬裡的陽光,給人溫暖。

「中國美女/不讓鬚眉」,「剪斷一頭秀髮」,「披上花木蘭的戎裝」,「衝向忠心報國的/前沿陣地」(《美麗的白衣天使》)。哪裡想到,"出徵前的離別/竟成為我們母女的/生死別離」,「此刻 你的愛女/正站在火神山醫院/更衣間裡/向著遠方/向著媽媽遠去的背影/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泣別》)。「天使的眼睛」裡有中國女性面對巨大災難的從容、堅韌和偉大。

青年抗疫者,是戰場一股青春的力量,代表者中國的未來和希望。那位95後「騎單車的姑娘」甘如意,為著儘快回到自己的醫護崗位去搶救病人,在封城的日子裡,她在風雨中騎行4天3夜300多公裡,這是一顆多麼善良和高尚的心靈,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雄主義的精神(《騎單車的姑娘》)。還有那位「最美快遞小哥」汪勇,他帶領志願團隊在冬日裡逆行而上,讓真情溫暖著醫護英雄的心,他也被人們稱為「武漢凡人英雄」(《最美快遞小哥》)。

在這些「平民英雄」的背後,還有很多「無名英雄」。農村老大爺用小推車給醫院送來了連夜採挖的蔬菜,一位大嫂開著電動三輪車給站崗執勤的兄弟送來熱氣騰騰的盒飯,一個小學生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生病的叔叔阿姨,一位廣西的快遞小哥給1200公裡外的武漢送來急需的藥品,一位年輕的媽媽把兩歲的女兒交給年邁的父母奔赴抗疫前線「去打怪獸」……詩人讚嘆道:「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他們住在哪裡/問來問去/他們總是搖頭不語/只留下遠去的背影/和熱淚打溼的敬意/啊 英雄無名/英雄有義」(《生死相依》)。他們原本也不過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孩子,和所有人一樣,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疫情當前,他們不僅不給抗疫添亂,還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就是這場抗擊疫情的無名英雄,也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靈魂深處之詩

郭老詩歌的感人之處,是詩作中傾注了詩人情感和思想,因而他謳歌英雄,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假惺惺的歌兒,而是發自內心對英雄的敬意,是從靈魂深處唱出的讚歌。

郭老在中科院的同事許木啟老人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郭老心急如焚,憂國憂民,不顧年老體弱,立即投入戰鬥,用他那睿智而鋒利的筆,向病毒開火,向瘟疫宣戰,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在一月有餘的創作時間內,他日不能食,夜不能眠,流著淚水創作了一首首盪氣迴腸的英雄頌歌。出版社的編輯也說,他們是流著淚編輯郭老的詩歌,他們被詩中講述的英雄故事感動流淚而熱血沸騰,他們說郭老是詩人,也是戰士,是他們心中的戰「疫」英雄。

詩人筆下的英雄是真實而傳奇的形象,有著平凡而偉大的精神,他們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他們和我們又不一樣,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去奉獻去犧牲、敢負責敢擔當、不怕累不怕死、有情懷有追求……

這裡有英雄的奉獻和犧牲。「他們戴著防護面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在生死線上穿越/衣服溼透/皮膚潰爛/雙手紅腫/面頰 也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痕跡……一個人倒下了/另一個人衝上來/用生命/守護生命/用堅守/堅持勝利/用血肉之軀/在生與死之間/築起一道/銅牆鐵壁」(《敬禮,生命衛士》)。

這裡有英雄的責任和擔當。「84歲的老人/在寒風中奔走/面對新冠病毒的/瘋狂進攻/他憂心如焚/當即向黨中央/提出建議/必須儘快封城」。而在武漢封城的「那一刻 他流淚了」,「他面色凝重/目光堅定地/告訴大家/武漢是一座/英雄城市」(《天地英雄》)。

這裡有英雄的勇敢和悲壯。「劉智明院長走了/噩耗 如晴天霹靂」,「幾天前 人們/在抗疫前線/還看見 他忙碌的身影」,「沒有想到/自己 卻被病毒/無情地擊倒了」。「當他收治的新冠肺炎病人/起死回生/一個個痊癒出院」的時候,「我們的劉院長/竟被兇狠的病毒/奪去了生命/永遠 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哭聲 被寒風撕碎/妻子追趕著殯葬車/不停地呼喊著丈夫的/名字/智明啊 智明/你等等我 等等」(《夜空,那顆明亮的星星》)。

這裡有英雄的情感和堅強。「媽媽 請原諒女兒/為搶救垂危病人/女兒關掉了手機/剛剛脫掉防護服/就看到微信/沒有想到 媽媽/我怎麼也不會想到/出徵前的離別/竟成為我們母女的/生死別離/怎麼可能 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媽媽……」(《泣別》)

詩人就是這樣以飽含深情的文字,把讀者帶入抗「疫」戰場,看到英雄人物閃耀著人性的光芒。英雄的生命和血汗不能白白地流淌,活下來的人們「也該想想/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什麼會突然降臨/那兇惡的新冠病毒/為什麼如此兇猛地/在中國 在全球蔓延」。詩人由此發問:「人類與自然/究竟應該怎樣/和諧相處/敬畏自然/愛護自然/我們又該怎樣精心保護/動植物擁有的生存空間/茫茫宇宙/人類 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又該怎樣悉心呵護/幸福美麗的家園」?詩人最後警告道:「如果 人類忘記昨天/忘記今天 一次又一次/血染的教訓/仍然 肆無忌憚地/破壞大自然饋贈的/寶貴遺產/那麼 被殲滅的病毒/遲早 還會死灰復燃/一次又一次 把人類/投入苦難的深淵」。

多維度的主題出版精品

《戰「疫」之歌》是詩人與編者精心打造的主題出版精品,不僅傾注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還凝聚著出版人一顆「英雄之心」。出版社調動多種出版形式,把這部詩集打造成與詩歌一樣完美的藝術品,讓英雄的精神得到更好的傳揚。

《戰「疫」之歌》是一部真實記錄全民戰「疫」的報告詩集,每一首詩歌講述的都是真實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故事,有著極強的帶入感和現場感,為著更好展現詩作的內容,編者邀請第六屆全國青年美展、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獲獎者季雲博老師為詩集插畫,畫家季雲博是龍門石窟木板刀刻技藝非遺傳承人。一詩一畫,詩畫合璧,本來就是中國人表達情感的完美傳統。而20多幅插畫又自成系列,是一部可以獨立閱讀的畫作,也是一部連續報告的畫廊,更是畫家以「畫」為槍的戰「疫」之歌。木板刀刻藝術特有的堅定而細膩的線條,最好地反映了英雄的精神和情感,刻下了戰「疫」感人的瞬間,更刻在人們溫暖的心坎上。

詩歌本來就是可以供人朗誦的,戰「疫」之歌是最好的朗誦詩。《戰「疫」之歌》記錄了波瀾壯闊的抗疫現實,書寫了非常時刻的人性壯美,弘揚了戰「疫」時期的英雄精神,每一首都有時代的旋律和英雄的氣概,非常適合朗誦。編者邀請鄭健康、張松松、朵拉、侯瑋青、王著坤、李偉、於建華、張媛、喬曉輝、李輝等多位朗誦藝術家,滿懷深情地朗誦每一首詩,以聲音講述戰「疫」故事,追思逝者,思念親人,致敬英雄。音頻閱讀不僅讓這部詩集完美地站立起來,可讀(詩)可賞(畫)可聽(音頻),而且音頻可以獨立於圖書之外,跨越時空的物理阻隔,以微信、抖音、網絡等多種現代語音形式,在圖書之外傳入千家萬戶,讓英雄的精神入耳入心。出版人不是在簡單地出版一部詩集,而是將自己對英雄的情感和戰「疫」的態度,都融入編輯細節中,力求多維度表達謳歌英雄的時代主題。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如此完美的境界,也有一種英雄的精神激蕩在他們的心中,他們也是戰「疫」時期的平凡英雄,為爭取戰「疫」的最後勝利貢獻文化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謳歌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動人篇章,也是少兒出版的永恆主題。詩人郭曰方以《戰「疫」之歌》為英雄立傳,講述英雄與人民、民族、國家「生死相依」的故事,讓抗疫英雄的事跡打動少年兒童的心靈,讓英雄人物的精神滋養少年兒童的成長,讓崇尚英雄的美德在少年兒童中傳揚,這是一件非常緊要而有意義的事情。

《戰「疫」之歌》,郭曰方著,海燕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

(網編:韓家水)

相關焦點

  • 著名詩人郭曰方所創《戰「疫」之歌》英文版新書在京首發
    9月30日,由海燕出版社出版、著名詩人郭曰方創作的《戰「疫」之歌》英文版近日由美國普利尼斯出版社正式出版,新書全球首發式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線上舉辦。疫」之歌》是一部真實記錄中國抗「疫」感人故事、禮讚抗「疫」英雄和偉大抗疫精神的紀實性詩歌集。
  • 湖北歌手《馬麗》親情演繹抗疫歌曲《生死相依》
    一次不經意的刻骨銘心------來自「英雄城、英雄人」佟文西抗疫作品音樂會的感動愛國公益心靈歌者:馬麗2020年「英雄城、英雄人」經歷了一場與新冠肺炎疫情病毒生死戰在這次家鄉抗疫戰鬥中,佟文西前輩通過每天電視媒體網絡親歷感受奮戰在一線的抗疫英雄們的感人事跡,用自己獨特的筆墨真情實感通過歌詞、詩歌的方式謳歌記錄了抗疫英雄們催人淚下的感人畫面,為抗疫鬥爭奉獻了愛心力量。就這樣誕生了經過了用半年時間辛勤準備且有近百英雄城英雄人士參與的此次具有時代紀念意義的:「英雄城、英雄人」------佟文西抗疫作品情景公益音樂會。
  • 武漢戰「疫」全景紀錄片《英雄之城》
    首部武漢戰「疫」2個月全景紀錄片一部感天動地的中國抗「疫」群英譜新華社記者勇闖「紅區」 60多位記者「疫」線拍攝很多年後,當人們回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疫」,一定會想起2020年初,武漢關閉離漢通道那個遙遠的日子。隨著關閉而開啟的,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劇情,而是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 詩集《戰「疫」之歌》英文版全球首發—新聞—科學網
    「《戰「疫」之歌》英文版的出版,相信會讓世界各國廣大讀者知道並感受中國人民在與嚴重疫情的較量中所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抗疫精神。」9月30日,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在線上舉辦的詩集《戰「疫」之歌》英文版全球首發式上,詩集作者、中國科學院文聯名譽主席郭曰方如是說道。 郭曰方說,在這場抗疫鬥爭中,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中國速度、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英雄事跡常常使他熱淚盈眶、寢食難安。於是,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就完成了這本《戰「疫」之歌》,用15首長詩書寫了疫情中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豪邁之情。
  • 致敬戰「疫」英雄,這些成語留著稱讚他們用
    疫情中工作的護士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相信我們很快將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天。疫情過後咱們要想真正的英雄致敬,不能單調的用偉大,真偉大這些單調的詞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麼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些歷史成語,留著致敬戰「疫」英雄使用。
  • 以歌為「槍」! 德州大學生原創歌曲《最美的你》為戰「疫」發聲
    用歌詞表達力量,用歌聲傳遞希望這場戰「疫」,讓我們共同發聲《最美的你》歌詞疫」中,守護著更多人的幸福。他們平凡又偉大,我仿佛有無數的話想和他們說,所以我只用了半天就寫出了這首歌的歌詞。每個時代都有他的英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這麼一群美麗的逆行者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們知道他們是為了誰。此歌就是向每一個最美的逆行者致敬的,他們是最美的天使。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 英雄的讚歌,生命的樂章
    草長鶯飛的季節春光明媚的時光我的思緒展翅飛翔讓心靈找到了方向唱一首英雄的讚歌譜寫一曲生命的樂章依然是那麼堅強奼紫嫣紅的季節鶯吟燕舞的時光我要唱首英雄的讚歌譜寫生命的樂章什麼是英雄,英雄是什麼從疫情哨響的那一刻我曾無休止的思索
  • 《英雄讚歌》的演唱者看到影片後,才知道這首歌是自己唱的……
    《英雄兒女》同樣有一首著名的插曲,可以說唱響了幾十年。這就是《英雄讚歌》,作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詞作者公木,作曲是劉熾。詞作者公木是一位詩人,具有很深的古典詩詞修養。《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歌詞就是出於他的筆下。公木將這首《英雄讚歌》的歌詞寫得凝練壯美、氣勢磅礴,富有激情。
  • 遼寧瀋陽:八旬老黨員寫下85篇戰「疫」日記
    天佑中華渡險關,依窗翹首盼春天,更待春風吹綠柳,英雄華夏盡歡顏。這首名為《英雄華夏盡歡顏》的詩句,摘自瀋陽八旬老黨員劉桂華的戰「疫」日記。從2020年1月25日到4月15日,老黨員劉桂華歷經82天,以耄耋之年記下近四萬字的85篇戰「疫」日記。她在日記裡,記錄了一個個逆行而上的戰「疫」人,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戰「疫」事。老人把感動寫在紙上,記在心裡,還把這85篇戰「疫」日記裝進了自家的家庭檔案。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春日暖歌—致敬最美逆行者》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春日暖歌—致敬最美逆行者又是一個春天到來了,當我滿懷喜悅的心情迎接和煦的春日陽光,準備和小夥伴們到公園忙趁東風放紙鳶時;當辭舊迎新的鐘聲激蕩在神州大地尚未遠去時。我們的祖國母親卻遭遇了一場肆虐的疫情,正值危難關頭。疫情打亂了我的生活、學習,我和爸爸媽媽弟弟安穩的宅在家裡,關注著疫情報導,默默的為武漢祈福,為中華祈福。望天耀中華,春暖花開。為了我們大家的生命安全,打贏這場戰「疫」。
  • 繪戰「疫」,畫英雄|最萌正能量!小學生畫筆中的戰「疫」故事
    對售賣、食用野味的抵制對醫護人員衝鋒陷陣的敬佩對打贏戰「疫」單純而堅定的信心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他們沒有選擇置身之外而是將所有的感受融入繪畫通過繪製一幅幅戰「疫」作品為武漢送去溫暖傳遞滿滿的抗疫正能量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戰「疫」小先鋒的畫中「話」希望這些「00後」孩子的作品能夠給予大家溫暖和鼓勵
  • 履職作業|周平:以藝戰「疫」,用音樂擁抱春天
    履職作業|周平:以藝戰「疫」,用音樂擁抱春天 2021-01-05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疫之春臨,煮人生!—中國夢文化研究院詩詞文曲書畫全國徵稿作品展播
    疫之春臨,煮人生!多少如煙往事俱忘卻,過往刻骨當冥想。江山代有英雄湧,如歌歲月人無恙,春來祈福中華安,疫滅登高凱歌還。 欲向春光借一對風之翅膀,扶搖直上,於天際雲巔翱翔;欲向春雨借一壺烈酒,致敬英雄,舉杯樽上;欲以四季如春之時光,飽醮英雄兒女的熱淚與豪邁,寫下無數感恩之詩行。
  • 著名詩人葛詩謙戰「疫」詩,作家、詩人來評析
    一旦災疫過後,痛定思痛,會有反思,會有警喻,到那個時候,「痛心者必自痛,反思者必自誨,管它巫符讖語,正義自有擔當。」詩歌是什麼?詩歌是語言表達的一種高級方式。《毛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詩言志」是古人賦予詩歌的一項重要使命。
  • 《英雄讚歌》的原唱者是誰?為什麼她的名字一直鮮為人知?
    每當《英雄讚歌》唱起,人們眼前就會接連浮現出英雄王成緊握爆破筒站在山峰上雙目怒視準備衝向敵群、王芳和一群志願軍戰士在戰火中引吭高歌的光輝形象。影片中文工團員王芳承擔了宣傳英雄的任務,她在影片中演唱的《英雄讚歌》鼓舞了前線志願軍將士英勇殺敵的志氣。
  • 戰「疫」英雄
    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讓「英雄」這個宏大的字眼,再一次真實而切近地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滄海橫流,丹心閃耀。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他們是英雄的中國人民的傑出代表,在抗擊疫情的危難關頭,以捨生忘死的奮鬥之姿,彰顯了14億人民眾志成城、奮勇向前的澎湃豪情。
  • 長春市圖書館舉辦閱「戰」三月 愛傳「疫」消線上系列活動
    抗疫不停網借常在——「U書到家」女神節獻禮活動,提供安全的線上借書、線下送書上門的圖書借還服務,女性讀者在3月6日-8日通過U書到家下單,借滿3冊,即可獲贈精美禮品一份。長春市圖書館「長春星火閱讀計劃」領讀者們為大家線上薦讀:閱讀戰「疫」不缺席——講講宅家閱讀的那些書,通過閱讀開啟一場心靈之旅。
  • 戰「疫」作品:《抗 「疫」 之歌》
    舉一國之力,滅一撮病毒。我們創造奇蹟,我們創造歷史,我們感動世界,我們感動自已!四寒冷的冬季,正在舉國的抗疫中變得溫暖。肆虐的病毒,正在全民皆兵的戰場上投降。陽光,穿過憂傷,灑向大地;春天,帶著靈動,姍姍而來。
  • 草原兒女湖北戰「疫」記:這個春天,與真情有關
    (抗擊新冠肺炎)草原兒女湖北戰「疫」記:這個春天,與真情有關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12日電 題:草原兒女湖北戰「疫」記:這個春天,與真情有關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北疆內蒙古自治區已派出800餘名醫護和救援等人員
  • 紀錄片《我的戰「疫」》走進山大附中,戰「疫」英雄現場講述「疫」線故事
    為激發青少年責任擔當意識,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以「身邊最閃亮的星」為主題的紀錄片《我的戰「疫」》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為廣大師生送上「開學第一課」。11日下午,活動第一站來到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千佛山校區。學生們觀看了由山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紀錄片《我的戰「疫」——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口述實錄》,三名片中主人公——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護理部主任曹英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淨化器官移植科副主任醫師崔先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郭海鵬,受攝製組邀請來到現場,向學生們講述戰「疫」一線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