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高於本地生 僑陸生直指"在臺求學,大不易"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5日舉辦座談會,指控僑陸生與本地生學費標準不公。(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陸生在臺北一大學研究室前討論功課。(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7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5日舉辦「外籍生也反高學費──從本外生學費脫鉤造成的困境談起」座談會,現場有陸生及僑生指出,臺灣的大學學費標準不公,公立大學外籍生一學期的學費是本地生的兩倍,收費相當於私立大學,直指「在臺求學,大不易」。

據報導,反教育商品化聯盟代表謝毅弘表示,包含東吳、淡江、世新大學在內,共有8所私校的學費是「本外生脫鉤」。依照「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第16條規定,外籍生、陸生跟本地生學雜費收取標準不一,宛如制度性歧視的差別待遇,讓這幾所私校外籍生繳交的學費,平均高於臺生約13成不等,導致陸生及僑生成為各校獲利、紓解少子化危機的工具。

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馬來西亞僑生謝鎮逸,去年申請來臺就讀。原本以為可負擔在臺求學成本,但南藝大一學期學雜費高達6萬元(新臺幣,下同),對比臺生只需繳交3萬元,費用高出兩倍,生活成本的負擔變得相當沉重,被迫必須尋求各種工讀機會。

北部某公立大學工學院科系的蔡姓陸生也說,一學期學費6萬多元,「三限六不」讓她無法在臺打工、不能領當局編列的獎學金,生活問題得自行解決。

針對僑陸生大喊學費不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表示,包含陸生及僑生在內,所有外籍學生都未在臺納稅,未盡公民義務,卻想支付與本地生相同額度的學雜費,訴求有失公允,會讓臺生與家長產生相對剝奪感。

反觀臺灣就業市場緊繃,且不僅禁止陸生留臺工作,僑生在臺求職的條件也有所限制,迫使多數僑陸生只能返鄉謀職,或在臺校「過水」後,轉往其他國家深造、求職。但戴伯芬強調,「既然無法對臺灣做出貢獻,學費就不應與臺生相同」。

 

 

責任編輯:程金玉

相關焦點

  • 大陸學生赴臺學習 臺灣私立學校:學費高於本地生
    大陸學生赴臺學習 臺灣私立學校:學費高於本地生 2010年11月12日 14:1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被認為「外州生」 加州大學華裔生需繳三倍學費
    被認為「外州生」 加州大學華裔生需繳三倍學費
  • 加拿大多所大學海外和本地生學費看齊
    要達到這目標,大學能招攬最優秀的國際及本地學生是相當重要,校方今次新推行學費架構平等的策略,是邁向該目標的一步。校方又表示,博士學位國際生與本土生學費架構平等策略,將對該校招攬受國家贊助出國進修的國際研究生有很大影響。現時很多國家均向學生提供獎學金,讓他們可前往攻讀研究生課程,獎學金款額向來是基於本地生學費價格再加上生活津貼來計算。
  • 聯考中國:港澳臺僑生成才之搖籃
    對於多數港澳臺僑學子來說,港澳臺僑聯考是他們大陸求學的主要途徑。然而,聯考考試的複雜性,導致大部分的港澳臺僑生並不能順利通過這座通往內地大學的橋梁。此種情況下,針對港澳臺僑聯考的輔導機構和培訓學校應運而生。
  • 補貼難申,只有國際生漲學費:加拿大留學生「夾縫求學」之路
    02隻有國際生漲學費「雙重標準」為哪般?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的大三學生杜佳告訴《留學》記者。據他介紹,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每年以3%~7%的幅度上漲學費,只針對國際學生,理由大概是維修設備、提升教學質量等。2020年受疫情影響,學校採取網課模式,杜佳認為,網課期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更談不上什麼「提升教學質量」了,然而學費還是上漲了7%,這並不合理。
  • 澳洲本地生讀大學 | 學費掃盲
    這幾天澳洲教育界最大的事件是,目前的聯盟黨政府宣布針對澳洲本地生(本地享受聯邦政府資助的大學生)的高等教育費用進行改革:健康、教育和科學課程的學費將會降低,而人文、法律和商科學位的學費將會飆升。政府計劃在2023年前撥款增加3.9萬個大學學位,在2030年前增加10萬個大學學位。
  • 廣東職工申請求學圓夢行動補貼需要提交哪些學費繳費證明
    問:學費繳費證明指的是?  答:本次資金發放是補貼性質的,所以要求提交的學費繳費證明指的是職工報讀、報考學歷提升有關的發票、收據或者報讀學校出具的繳費證明書等,可以佐證繳納相關費用的材料。從「粵工惠」和省總工會官網下載補貼申領表(下載網址:http://www.gdftu.org.cn/attachment/0/0/628/263302.docx),填寫完成後攜帶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到所屬基層工會查驗並蓋章,再將蓋章的申領表、學費繳費證明(發票、收據、報讀學校證明等),通過「粵工惠」APP平臺上傳並提交申請,待各級工會審核。申請補貼前請確認已經在「粵工惠」APP上開通電子錢包。
  • 留學生太多服務難應需求 加拿大一大學學費漲15%
    16 15:54:07來源:中國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趙多維 2018年04月16日 15:54 來源:中國僑網 但有華人學生表示,中國留學生消費水平偏高,對這一幅度的學費上漲並不太在意。  昆特蘭理工大學學生會(Kwantlen Student Association)發布消息稱,該校國際學生學費在並未告知學生或諮詢學生意見,就大幅提高15%,引來學生會反對。然而校方表示學費上漲是因為近年來昆大國際生數量增長迅猛,因此需要增派僱員與老師予以輔助,支持國際留學生在該校的學習與生活。
  • 華僑大學港澳臺僑新生別樣迎中秋
    中新社泉州9月12日電 題:華僑大學港澳臺僑新生別樣迎中秋中新社記者 孫虹「這是我入學以來度過的第一個中國傳統佳節,第一次感受到這個節日背後的特殊意義,就是『團圓』。」她告訴中新社記者,來中國求學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如今得償所願,還因此認識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可謂收穫滿滿。在福建泉州三道行藝術館,華僑大學港澳臺僑新生代表觀看「非遺」演出。 張為健 攝總部位於福建泉州市的華僑大學是中國擁有境外學生最多的高校之一。
  • 內地生在香港求學是怎樣的體驗?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這些當年南下求學的內地生們也自然帶著耀眼的光環。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IBBA)二年級的本地生Sarah張莉儀說起自己中學時從老師口中聽來的的對當時內地生的印象:「(老師)他對我們說,那些來香港讀書的內地生真的好優秀,是天之驕子,就是天才那類人……他們真的很厲害。」
  • 有一種「高考」叫港澳臺僑聯考
    全國聯招,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入學考試,是教育部專為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到內地高校求學深造設置的統一考試。有時也簡稱「全國聯考「或「港澳臺僑聯考」。港澳臺僑聯考的一本院校,是指原第一批本科錄取院校,與高考中一本院校不完全一致,幾乎全是985、211重點本科院校。
  • 超35所直資學校明年不加學費!盤點香港76間直資和私立小學的學費排名!
    今天依舊來說說學費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不景氣,部分學生家長生計都受到影響,全港35間直資中小學已決定凍結2020/21學年學費,佔全港直資學校接近一半,仍有至少22校向教育局申請加學費,但相比去年過半直資學校加學費的數目大減。
  • 上海:專場招聘會助力港澳臺僑學生就業創業
    13日在上海楊浦區舉行的「2019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秋季招聘會暨港澳臺僑學生專場招聘會」,吸引了數百位像馬婉蓉一樣在上海高校就讀的港澳臺僑大學生。他們手捧精心準備的個人簡歷,穿梭在500多個招聘攤位前,尋找著心儀的職位。
  • 學生眼中的聯考中國:港澳臺僑生走入大學的橋梁
    但與數以百萬計的大學新生不同的是,在幾個月前,將王建送入大學校門的,不是眾所周知的高考,而是專為華僑和港澳臺籍考生設置的「港澳臺僑聯考」(全稱為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臺灣省學生入學考試)。是的,從小隨家人移居大陸、在大陸長大的王建來自香港,對於他來說,進入大陸高等學府繼續學習與深造的最佳途徑,就是港澳臺僑聯考。
  • 離臺人士頻現確診卻聲稱本地無病例 如此「模範」?
    此前,以疫情為藉口不允許兩岸婚姻家庭所生陸籍子女返臺、拖延在湖北臺灣民眾返臺,開放境外學生返臺卻唯獨排除大陸學生。對於累計病例逾五百萬、日增病例數萬的美國卻敞開大門;還恭迎其衛生部長訪臺,甚至免除其入境隔離檢疫,公然「以疫謀獨」。  在島內,防疫也被政治緊緊捆綁。臺灣現在到底有沒有社區傳播?
  • 臺生赴陸求學得靠「搶」!蔡英文當局剛愎自用逼走人才
    大陸放寬申學標準,臺生拉響赴陸「搶位戰」如今,面對「只看顏色不問對錯」的大環境,很多臺灣學者、學生都計劃外「逃」謀出路;恰逢此時,實力與日俱增的大陸向「求學無助求路無門」的他們拋來了橄欖枝,更在2月28日發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於是臺灣學術界的大批志士想要到大陸求學求發展
  • 去香港求學的費用大概需要多少?
    ,去香港求學的費用大概需要多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個問題,希望對您的求學有所幫助。  中國香港求學學費  中國香港的大學相較於歐美這些熱門國家來說,比較便宜。  3.中國香港知名學校各專業學費明細:  (1)中國香港科技大學  工學院工程企業管理:150,000港幣  資訊科技:140,000港幣  大數據技術:180,000港幣  化學生物分子工程:140,000港幣  理學院化學:120,000港幣  金融數學
  • 香港大學求學一年的費用需要多少?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對您的求學有所幫助。  一、中國香港求學學費  香港的學制與大陸地區是一樣的,高中讀三年,大學讀四年,讀研一般需要一到兩年,教育體系與國內差異不大,而大部分的學生是為了雙語教學而考慮前往求學的。
  • 暨南大學受到港澳臺僑學生青睞
    開學典禮上,暨南大學校長胡軍表示,由於今年港澳臺僑學生與內地學生實行同等的收費標準,暨南大學對外招生情況異常火爆。     暨南大學招生辦負責人說,從今年秋季入學開始,在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的港澳學生將執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收費標準。
  • 臺生:臺灣阻礙人才發展,西進大陸求學已成趨勢與時代潮流
    許瑞娟許瑞娟是七年級生(大陸所說的「80後」),會英、日、俄、越四國語言,博二那年就到國際硏討會發表論文,再過兩年博士學位就可到手,但她發現周邊的博士生對未來都很茫然,很沒安全感。她如果選擇公費留學,到境外必須打工,但是最近臺大校長遴選事,臺當局教育部門和監察機構都在查「違法兼職」,她是公務員,又不能兼職,因此她十年公務員年資也不要了,趕在7月1日年金改革新制上路前,辭去公職,這樣還可領回之前繳的公保及退撫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