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5日,中國婦女報與知乎合作發起「優秀父母養成計劃」,分享備孕、待產、分娩、早教等新手爸媽關注話題,為家長提供可靠的親子內容參考。
本期內容包括:
作為新手媽媽,如何和嬰兒相處、互動?
對於普通媽媽,幼兒英語啟蒙怎麼做?
孩子說話晚、不愛說話、說不清楚,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和孩子講道理,超過三句就是囉嗦……
面對在外面哭鬧的孩子是和他死磕到底,還是直接抱走和他講道理?
作為新手媽媽,如何和嬰兒相處、互動?
知乎用戶:可可媽媽(幼兒教育從業者)
1~2月早教重點:視覺能力、觸覺敏感性
推薦方案:和寶寶交談時保持面對面,多帶寶寶照照鏡子,讓他觀察下自己在別人眼中什麼樣子。多摸摸寶寶,使寶寶對你產生一種依賴感,同時更早感受到觸摸和被觸摸的感覺。
3~4月早教重點:最初的大動作,嗅覺能力
推薦方案:寶寶3~4個月大的時候,注意趴臥練習,每天大概做三次,鍛鍊寶寶頸部和上臂的肌肉力量。拿一些味道比較突出的東西給寶寶聞,鍛鍊他們的嗅覺判斷能力。
4~6月早教重點:學習翻身,提高視覺、聽覺能力
推薦方案:用玩具引導寶寶翻轉身體,製造各種聲音,培養寶寶的辨識能力。如果寶寶對某種顏色感興趣的話,媽媽們還可以試著他們喜歡顏色的衣服,或用玩具吸引寶寶追蹤你。
7~8月早教重點:語言啟蒙、手的抓握能力
推薦方案:假裝在電話裡說話或講故事,把嘴張大,讓寶寶覺得很好玩。可以給寶寶一條手帕或一個玩具手柄,讓寶寶有機會在玩的時候體驗不同的聲音和節奏,鍛鍊語言的智力。
9~10月早教重點:手眼協調能力,身體協調能力
推薦方案:多讓寶寶們用手去抓或觸碰東西,或輕柔拉著寶寶的雙手讓他們端正坐起,這樣更有利於寶寶脊椎的發育。洗澡時,可以讓他們在水中做些輕柔的動作,鍛鍊肢體協調能力。
11~12月早教重點:手部精細動作,語言理解能力
推薦方案:選擇寶寶喜歡的色彩鮮亮玩具,把一些覺得非常開心的事說給寶寶聽,讓寶寶成為你的快樂分享者。這時媽媽不要因為喜歡寶寶而抱著不肯撒手,要減少抱的時間,多給寶寶自由活動的機會。
對於普通媽媽,幼兒英語啟蒙怎麼做?
知乎用戶:記憶的瓶子Pinky(華中科技大學法律碩士)
不論孩子多大多小,英語啟蒙現在立馬開始就對了!英語啟蒙越早越好。
沉浸式的習得法(二語習得法)是兒童學習外語的最佳路線—路徑最短,最有效,成果最好,過程最輕鬆無痛。在家庭中創造習得環境,建立全方位的英文環境,最重要的四項內容是:家長說英語,看英文動畫,聽英文兒歌、故事,讀原版故事書。
家長說英語
只要父母有蹦單詞和說簡單句型的能力,就可以做孩子最初的英語啟蒙老師。名詞指著說,比如指著蘋果說apple, 指著香蕉說banana。如果想教的詞是動詞,即一邊說一邊做,用演示的方法讓孩子理解意思。比如邊說stand up ,邊站起來,邊說clap your hands,邊拍手。
我們可以不說句子,只蹦單詞,只要讓孩子從我們這學到300-400個最基本的名詞和動詞,孩子就可以看動畫、聽故事了。
看英文動畫片
每天可以看原版動畫片20分鐘。動畫片中有情境,孩子可以藉助於畫面理解語言,因此看動畫片是僅次於交際的、很好的輸入。
同時,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指南中規定:2歲前不建議看電視、電腦等電各種形式的視頻,可以給寶寶讀繪本、講故事。
讀原版故事書
家長發音標準,就自己給孩子讀,如果對自己的語音不自信,也可以讓孩子聽故事的音頻(可以一邊聽,一邊看圖來理解)。
聽英文兒歌、故事音頻
聽英文故事、歌曲,還可以提取動畫片的音頻給孩子聽。
總之,這4種方法齊下,就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全方位的「二語習得」語言環境。
孩子說話晚、不愛說話、說不清楚,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知乎用戶:常爸-黃任(哈佛大學 教育學碩士)
判斷孩子是否是智力問題,或者身體問題,需要找專業的發育行為兒科醫生評估診斷。
如果孩子說話晚,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和孩子多說話沒錯,錯在不知停頓,不和孩子互動。
更多反饋和交流,可以讓孩子快速學習詞彙量。
沉默和停頓,激發孩子的表達欲望。
把說話方式改變一點兒,孩子就能進步飛速。
成人和孩子互動的時候經常出現一個問題:只關注不停地輸出,卻幾乎沒有停頓等待的時候。家長自顧自地說話,根本沒有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交流的次數,比單向輸出的詞彙量更重要。刺激孩子表達的不一定是某種語言,也可能是交流回合之間的「留白」時間。
和孩子講道理,超過三句就是囉嗦……
知乎用戶:王怡蕊(心理學話題優秀回答者)
面對在外面哭鬧的孩子是和他死磕到底,還是直接抱走和他講道理?
知乎用戶:弦歌緩緩(兒童教育話題優秀回答者)
在家庭教育中,訓斥與打罵,除了一時的震懾力外,並沒有很大用處,長此以往還可能給孩子的心理帶去負面影響甚至傷害。
當我們處理孩子的錯誤,或者面對他們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時,我們必須以堅定的態度堅持「原則與規則不可破」,但我們的語氣一定是柔和的,並且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雖然批評、懲罰或拒絕了他,但我們依然非常愛他。
舉個例子——
商場裡,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很想要,家長拒絕了,孩子哭鬧不休,甚至躺倒地上。這個時候怎麼辦?
有的家長惱羞成怒、厲聲呵斥,甚至一走了之。有的家長心軟妥協,買下玩具。還有的家長「冷處理」,就讓孩子在那兒哭,完全不理他……其實這些方法都不是最合適的。
我們應當允許孩子提出要求、表達想法,並在心裡迅速判斷這個要求到底能不能滿足。如果不能,拒絕一旦出口,就一定要堅定且堅持到底,絕不能妥協於尖叫或哭鬧之下,否則孩子下一次還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試圖達到心願(這裡順勢插一句題外話:我們甚至應該讓孩子有這樣一個概念:原本一件我可以答應的事情,一旦你用叫嚷、哭鬧甚至威脅的方式來表達,那麼我也不會再答應。要讓孩子明白,無論什麼事情,這種極端且粗暴的表達方式都是非常錯誤的)
但有一個很關鍵的環節是:在堅持原則的同時,我們要幫助孩子做情緒引導。接著剛才的舉例說:當在商場裡,面對一個非合理要求,我們在堅定拒絕之後,可以輕聲問孩子:「我沒有答應你,你是不是很傷心、很難受?」哭鬧中的孩子大多數會表示認可,這時候我們可以蹲下來,拉拉他的手,抱一抱他,告訴他:「我非常理解你的傷心,我可以在這兒陪你一起傷心一會兒,然後我們一起和它(孩子想要的東西)說再見。」無論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怎麼抗拒,都要堅持。孩子的哭鬧一方面是在「爭取」,另一方面是情緒的宣洩,當他知道「爭取無望」(因為我們的態度是不容妥協的堅決)同時又在我們的引導與共情之下,將情緒慢慢表達出來,他就會停止哭鬧。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既意識到了「規則」和「原則」的不可打破與不容妥協,同時也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愛。
當我們的家庭一直用這種態度對待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學會了「好好說話」,他未來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去面對他人、處理事情。
以上內容選自知乎《小藍書 · 新手爸媽篇》
來源:中國婦女網
原標題:《筠州家庭家風家教微課堂(四十)中國婦女報X知乎「優秀父母養成計劃」: 早教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