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行星科學研究面臨重要發展機遇

2020-12-09 中國科學院

  近年來,探月工程、「天問一號」發射等引發了公眾對深空探測和行星科學研究的極大興趣。行星科學是研究太陽系內與系外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徵以及它們形成和演化規律的一門學科,未來我國行星科學要如何發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行星科學是深空探測的重要環節

  行星科學快速發展於上世紀下半葉美歐深空探測。行星科學目前主要聚焦於太陽系內不同天體的研究,包括行星的地表特徵、巖漿活動、內部結構與過程、大氣和空間環境等。其中搜尋地外宜居環境和生命一直是深空探測的重要目標。

  行星宜居性是指行星具有支持生命發育的潛力。行星宜居性及演化是行星科學的重大科學問題,其中有很多基礎研究和前沿問題亟須搞清楚。只有夯實這方面的基礎研究,才能為深空探測、尋找地外生命、未來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等提供科學依據。

  以磁場為例,地磁場在保護地球生命(屏蔽太陽風攜帶的大量高能帶電粒子)、生物導航等方面意義重大。科學家正在形成一個共識,行星磁場既是判斷行星內部活動的一個物理場,也是維持行星宜居性發展的條件之一。對於火星而言,隕石研究和原位探測表明火星早期曾存在磁場、後來消失了,但時間和機制不明,可能是內部熱狀態演化的結果。火星早期是有大量液態水的,可能是宜居的,火星大氣和水逃逸推測與磁場的消失有關,需要進一步研究。我國「天問一號」將通過環繞器和巡視器上搭載的多個科學載荷對火星的地形地貌、表層元素分布和礦物組成、次表層結構及水冰、磁場、空間環境和氣象等開展科學探測。

  同時,科學家將其他行星與地球進行比較,既從地球出發研究地外行星宜居性,也從對金星和火星等其他行星的探測中,發現地球宜居性演化的密碼。

  比如,火星和地球形成時間相當,地球因為有持續的板塊運動,30億年前巖石記錄等遺留很少,而火星上可能沒有板塊運動或有過但很早就停止了,有許多古老的有機質和沉積巖記錄,表明火星早期具有支持生命存在的宜居環境。金星的情況又不同,當前金星的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表面溫度高達400多攝氏度,星球處於失控溫室效應狀態。

  現在看來,太陽系是整體進行演化的,行星又具有顯著的多樣性,從火星、金星甚至更遙遠的星球來審視地球的過去,並幫助預判地球的未來,這是全新的觀察視角和研究範式,將不斷地取得重要發現和突破。

  行星科學的難點和特點

  行星科學的特點是學科交叉跨度大,這也是研究的難點。它根植於地球科學和天文學,涉及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等。同時,行星科學高度依賴深空探測工程和技術,且工程費用大、技術要求高,要獲得科學發現和突破,需要科學家與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努力。

  我國行星探測工程剛剛起步,行星科學研究整體水平與歐美相比有明顯差距。目前,國內行星科學研究隊伍正在快速壯大,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在國內率先啟動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牽頭成立了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正在積極推進教育部行星學科建設,許多高校和研究機構已經擁有一批中青年行星科學家,組建行星科學研究單元和團隊,有條件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已開設行星科學課程,以培養行星科學專業人才。

  我國行星科學發展的機遇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我國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對深空探測發展已有明確的規劃和路線圖。在月球及以遠的深空探測中,嫦娥工程四期正在實施,「天問一號」邁出了火星自主探測的第一步,接下來將探測小行星、執行火星採樣返回任務、探測木星及其衛星(太陽系的巨行星帶),未來還要探測太陽系邊界。

  當前,深空探測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前沿、市場需求和國家戰略結合的產物,推動行星科學研究發展既是機遇也是使命。我國行星科學研究正處於重要發展機遇期。

  除了要從多個視角研討行星科學的重大問題以及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外,還要瞄準行星科學前沿,凝練好重大科學問題,儘快布局相關的研究項目;大力倡導和推進科學與工程技術的融合,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助力國家深空探測發展。

  同時,建議完善跨部門聯動聯合機制,提前做好深空探測任務和科學目標的頂層設計,並制定長期發展規劃。此外,我們要弘揚科學家精神,聚焦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為我國科技發展和深空探測作貢獻。

  (作者:潘永信,系中國科學院院士。記者張雙虎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國內權威數據專家、學者福州論道「數據科學研究的挑戰與機遇」
    研討會現場 東南網記者張立慶攝東南網11月22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21日-22日,「數據科學研究的挑戰與機遇」研討會在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15所高校的數據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匯聚福州,
  • 《地球科學新的研究機遇》中文版出版發行
    為了確定未來十年地球科學領域(包括表層地球過程和深部地球過程以及諸如海洋與大氣科學、生物科學、工程可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社會與行為科學之間的跨學科協同研究)具有高優先級的新興和潛在研究機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專門委託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成立了「地球科學新的研究機遇」(NROES)委員會來開展此項研究。
  • 我國工業軟體發展面臨三重機遇與三大挑戰
    在CAM、CAD、CAE、EDA、PLM等細分市場之上,90%以上的份額都被達索、西門子、新思科技等國外企業所佔據,市場和技術也都被它們所壟斷,這給我國產業發展以及本土企業的崛起帶來了巨大阻礙。  在這一形勢下,我國工業軟體發展所面臨的三大挑戰不言而喻:  其一是高端製造關鍵工業軟體正被國外「卡脖子」。
  • 2021國家公務員面試模擬題:我國發展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2021國家公務員面試模擬題:我國發展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2020-12-03 09:24:53| 中公教育 做為公考最重要的一關「面試」 而言,並非一日能成。
  • 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的科學判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精準把握,為我們正確認識發展大勢、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根本遵循。
  •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握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述評之二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握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述評之二 原標題: 從「向科學進軍」到迎來「科學的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科技一直在搶抓機遇,不斷開拓創新。  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容易被別人「卡脖子」的嚴峻挑戰,科技創新怎樣才能做到化危為機、與時俱進、繼續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 發展世界品牌,我國科技產品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發展世界品牌,我國科技產品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在世界科技發展浪潮中,中國雖然並不佔據優勢,但也在努力迎頭趕上。目前我國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IT產業鏈,從核心晶片再到元器件,包括半導體材料等等,均可以靠國內廠商設計製造和研發,不再依賴於國外技術開發人員。這對於我國智能產業發展來說,無疑是個值得驕傲的重大突破。
  • 上海財大校長蔣傳海: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三是學校事業發展取得新的進展,辦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學校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二是儘管疫苗和特效藥研發取得重要進展,但有沒有真正研發出來還沒有得到有效確認,世衛組織和國際上的專家普遍認為,距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長的時間。三是疫情病毒的溯源和傳播的機理還沒有研究清楚,還無法給疫情的防控和感染者的醫治提供科學依據。四是疫情對國際秩序的衝擊還在加速演化中。二是關於「逆全球化」。
  • 專家解讀:「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面臨哪些新機遇新...
    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邁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將面臨哪些新機遇新挑戰?對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又將作出哪些重要部署?
  • 地球科學領域發展觀察 | 2019科學發展報告
    地球科學在人類認識、利用和適應自然界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8年地球科學領域(本文所指的地球科學主要涉及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大氣科學等學科)在地球深部物質循環與結構、板塊構造、地球系統、礦產資源綠色開採、行星地質學以及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在地球科學中的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進展,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亦圍繞上述領域進行了研究部署。
  • 我國期貨公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近年來,隨著我國期貨市場不斷發展,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也開始逐漸顯現,螺紋鋼、煤炭、黃金、銅、油脂以及眾多化工產品在國際上保持著較高的影響力,也使得國內期貨市場成為全球重要的期貨市場之一,而部分品種內盤外盤聯動性較強,為國內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提供風險對衝的有效工具。對外開放不僅是為了國內企業順利參與國際貿易,也是為了吸引外資進入到國內期貨市場中,促進內外市場融合。
  • 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來了!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作者供圖成都理工大學先試先行,從零起步進行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探索、完善行星科學領域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和前沿科學需求的專業化人才,提升我國深空探測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 目前科學儀器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科學儀器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07/5/29 9:24:00
  • 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的科學判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精準把握,為我們正確認識發展大勢、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根本遵循。
  • 打造我國科學基金深化改革「試驗田」
    核心是探索新的科學研究範式李靜海分析,學科交叉融合是大勢所趨,全球廣泛關注,但機遇與挑戰並存。「近年來,科學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前沿科學問題和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越來越複雜,單一學科的知識、方法、工具等已不足以破解這些重大科學難題,學科交叉研究發展趨勢明顯,同時學科自身也在動態演變之中。」李靜海說,基礎研究重大成果的產出也大多具有鮮明的學科交叉研究特徵。不進行學科交叉,沒有新的科研範式,重大的科學突破將十分艱難。
  • 學部-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北京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學部—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這是學部與兩所著名高校深化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首先,我謹代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對兩個中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前來參加兩個中心揭牌儀式的院士專家和學生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 曹德雲:目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挑戰和機遇並存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曹德雲曹德雲表示,目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正面臨著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挑戰和機遇並存。我就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給大家做一個分享,請大家批評指正。目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正面臨著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挑戰和機遇並存。
  • ...我國發展仍然處於什麼時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有好多小夥伴們都有在問我國發展仍然處於什麼時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五期課後習題中的一道題,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五期課後習題詳細答案大全,如果你想了解關於這方面的資訊,想知道答案的小夥伴可以看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李克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我們...
    李克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我們有獨特政治和制度優勢、雄厚經濟基礎、巨大市場潛力,億萬人民勤勞智慧。只要直面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中國的發展必將充滿希望。
  •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專訪:澳門...
    張可可 受訪者供圖衛星捕獲的數據對科學研究及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金羊網記者 譚錚 張璐瑤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澳門將發射一顆測量地球磁場的衛星。它是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由澳門科技大學聯合內地與國外科學家、工程師團隊共同研發。同時,它也是全世界首顆低傾角、低軌道地磁測量衛星。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之際,「澳科一號衛星」的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教授接受了金羊網記者的獨家專訪,向記者講述了這顆衛星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