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來了!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2021-02-15 科技日報

◎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已經迫在眉睫,不幹不行了。」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作者供圖

成都理工大學先試先行,從零起步進行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探索、完善行星科學領域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和前沿科學需求的專業化人才,提升我國深空探測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行星科學,有的學生認為是去月球「撿石頭」、有些學生以為只是物理或地理的一個分支……事實上,行星科學是研究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徵以及它們形成和演化過程的科學。行星科學以深空探測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學、空間科學和天文學等學科構成。

對於這門「高大上」的學科,許多學生都想要嘗試一下。

但事實上,行星科學研究生招生與本科有著很大的不同。行星科學研究生建立在多年學習的基礎上,對這門學科有著較深的了解,能夠明確自身報考意願,入門後也能一直堅持下去。但本科學生則有所不同,沒有經歷過本科4年的「歷練」,想要在一開始就走上這條路,則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2020年9月份,英才班面向全校大一新生遴選約20名有志青年,一共105名學生參與了報名。但是對這門學科真正感興趣的學生,連一半都不到。

「自我們開始進行行星科學英才班的校內宣傳以來,有105人登記報名,近40人參加面試,最終錄取21人。」李春輝告訴記者,105人報名,卻只有43名學生根據要求提交了自我陳述,表明了實際意願。

最後,40名學生參與了學校安排的面試環節。而此次面試不只是「打個照面」,學校為每位學生安排了15分鐘的面試時間以及特殊的面試「50問」。

面試「50問」是經過多位老師的精挑細選,問題涉及學習情況、個人能力、性格、生活以及未來規劃等各個方面。「真正能留下來的,是有『行星夢』的學生。」李春輝說。

「小時候能望見繁星點點的夜空、《小王子》中描繪的孤獨又浪漫的星球以及電影裡令人震撼的浩瀚宇宙,都令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首屆行星科學英才班學員崔馨月說,既然機會已經到來,她願盡己所能在這一領域求索,給理想一個交代。

此次英才班最終組班的21名學生中,從日語專業加入行星科學的邢珪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說:「我跨了一個毫不相干的專業是因為我對行星科學很感興趣,並且國家相關專業人才較為缺乏,我希望將來能為國家在該領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目前,我國深空探測事業迅猛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然成為崛起中的深空探測大國。但是,我國行星科學學科剛剛起步,若沒有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難以與國家深空探測戰略規劃的深度實施需求相匹配。

其實,我國對行星科學教育的探索早已開始萌芽。

2018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正式更名為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吳福元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當時參加會議的25位評委來自國內20家單位,其中包括3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3位院士,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基於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深空探測戰略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需要抓緊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培養中國自己的深空探測人才。會議一致建議中國科學院大學牽頭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9年1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培育工作的申請,此後,行星科學的學科建設,正式開始。

雖然此前在國家學科設置中沒有行星科學學科,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以交叉學科的方式,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空間物理學等學科下已開展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

為何成都理工大學要先行先試設立行星科學本科班?「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相當於讓一棵已成材的樹開花結果。而本科教育更像是種下一顆種子,悉心培養它成材。」李春輝說,基礎學科的教育十分重要,所以行星科學本科教育必須要有人「先走在路上」,成都理工大學很適合作為這條道路的「出發點」。

作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成都理工大學在地質、能源、資源科學等方面有著傳統優勢。

「地球本身就是一顆行星,因此地球科學的人才更容易成長為行星科學家。」李春輝說,地球科學是建設行星科學的基礎,成都理工大學具有資源優勢。

據了解,成都理工大學成立了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聘請學術領軍人才開展行星科學研究和教學。該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是以知名行星科學家劉耘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以知名行星化學和地球化學家張兆峰教授和行星深部物理學家孫新蕾教授為主要學術帶頭人設立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

圖片來源:「成理學工」微信公眾號

「英才班的組建不僅是完善我國行星科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劉耘教授說。

1972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成立了第一個行星科學系,標誌著行星科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開端。該系致力於教授與行星科學相關的基礎和專業課程,培養從本科到研究生各個層次的行星科學專業人才。從那之後,國際上許多院校都開始陸續開設行星科學領域的相關課程。

李春輝告訴記者,學校系統地調研了英國和美國5所高校的行星科學相關課程開設情況。這5所國外高校均開設了礦物學、巖石學、構造地質學等基礎課程;強調計算機模擬的重要性,並開設相關課程;設有行星表面與大氣等與天文相關的專業課程。

此次開設的英才班,在課程設計理念內核上與國外一流高校行星科學專業高度一致。「我們的培養方案中對地球科學類課程給予了充足的學時,同時也突出了數理化、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的教學。」李春輝說。

在專業核心課程方面,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較完備地涵蓋了當下行星科學所有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行星科學導論、隕石學與宇宙化學、行星動力學、天體力學、空間物理學等,這些課程是目前行星科學研究的主要前沿分支,是推動學生在這一領域深入發展的重要基礎。

「此外,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還涵蓋了部分選修課,彌補了學科基礎課在物理、化學方面的不足,以及專業核心課在系統性方面的缺憾。」李春輝表示,不僅如此,培養方案還設有部分個性化教育課程,將為學生的後續深造開設前置課程、為交叉學科學習提前儲備知識、為學生就業創業培養專業技能。

同時,培養方案還設有為期27周的集中實踐課程,包括地質實習、行星實習、畢業實習與論文等,在控制學分的同時,為學生保證課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培養方案中專門開設了理論與實驗行星科學導論和近地天體系統研究課程,這是該校組織專家共同討論出的課程,也是國外暫未設立的課程。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由視覺中國供圖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揭秘最接地氣「宇宙最強專業」,這個本科班究竟學啥?
    11月23日,成都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邢珪馨在武漢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的所見所聞都讓她興奮不已。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的首屆學生之一,是邢珪馨的另一身份。今年4月,在知名行星科學專家劉耘教授的帶領下,成都理工大學開始籌辦「行星科學英才班」,標誌著四川高校先試先行,開辦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
  • 上海將設家政本科專業 網友:讀個家政本科,到底會學些啥?
    【上海將設家政本科專業 網友:讀個家政本科,到底會學些啥?】上海開放大學將開辦家政本科專業。網友:「上海開放大學?這是什麼大學?」「大學生做家政,是人才浪費嗎?」「讀個家政本科,到底會學些啥?」「『阿姨』讀本科,更好就業嗎?」好的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才能扭轉幹家政「丟份兒」的觀念?…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今日19:00對話新聞當事人,探究家政「阿姨」讀本科的秘密。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啥都學,啥都學不會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對理科院校來說,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常見的一個專業,在高考專業選擇中還是一個很火爆很吃香的專業,雖然招收人數不少,但考上卻是很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專業到底有什麼鮮明的特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專業,國家一級學科,基本修業四年,授予工學或理學學士學位。
  • 全國首個「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落戶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硬核!
    日前,根據《教育部關於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文件精神,我校申報的「區塊鏈工程(080917T)」「網絡空間安全(080911TK)」 獲批2019年新增審批專業,「供應鏈管理(120604T)」獲批2019年新增備案專業
  • 宇宙中大多數行星都「無家可歸」
    但是在此之外,除了這些恆星和圍繞它們運行的天體,在銀河系中還有大量沒有中央恆星的行星:它們是宇宙中的流浪行星。我們認為,從小的星團到星際空間再到巨型星系中心,流浪行星無處不在。據我們所知,這些在宇宙中漫無目的流浪行星的數量至少可以比肩我們已經確定的行星,而且它們可能會更多。
  • 無錫太湖學院3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入選數居全國同類高校之首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2019 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我校申報的物聯網工程、機械工程、會計學3個專業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數居全國同類高校之首。2019年起,教育部啟動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
  • 比恆星大300倍的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宣稱它是宇宙中最大的行星
    宇宙在136億年前誕生。宇宙的本體是一個奇點,這奇點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開始變得高溫,緊接著就爆炸。在一陣大爆炸過後,一些宇宙塵埃就慢慢的開始自行的生成一些行星了。當然宇宙星辰的形成是在以億年為單位計算的時間裡演變的。
  • 宇宙中有多少行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還記得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嗎?它的名字來自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用這座望遠鏡尋找環繞其他恆星的與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在銀河系中至少有一兩千億顆行星,況且這還只是下限。如果真的要估算行星的數量,你會得到一個至少擴大一個(如果你還要推斷行星系外層行星的數量,那就更可能是兩個)數量級的結果:在我們這一個星系中就有接近十萬億!現在我們知道,銀河系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在宇宙中這樣的星系還有很多,至少兩千億個,而且有可能更多。在我們的可見宇宙裡,就有大約1024顆行星。
  • 在宇宙中類地行星的數量是驚人的-這是個數學問題
    科學家們怎麼知道宇宙中還有幾十億個和我們一樣的太陽系呢?回答:他們不知道,並且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關於這個問題十分明確的說法。太陽 圖片來源:百度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顆恆星,宇宙中大約有多達10兆這樣的星系—這是他們基於對部分天空的監測以及外推法的運用得出的結論。這意味著有一萬億顆恆星存在。其中7.6%是像太陽那樣的G類恆星。我們從未到任何一顆恆星上去觀測過它們是否有像我們一樣的太陽系。
  • 外星文明到底存在嗎?宇宙虛擬假說,是否存在科學依據呢?
    外星文明到底存在嗎?宇宙虛擬假說,是否存在科學依據呢?目前在地球上,似乎並沒有任何生物能夠與人類抗衡。到現在為止,可以說人類基本無敵了,但為何還是有很多人怕這怕那的。人們會恐懼死亡,會恐懼外星生命,會恐懼其他生物的傷害。
  • 中考上中職,都有啥專業,學啥專業好
    專業設置是全國統一的職業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即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型碩士—專業型博士,「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一專到底、有機銜接、上下貫通」。(一)專業包羅萬象,2020年最新修訂的中職學校專業目錄是19個專業大類,353個專業(其中包括2019年新增47個專業),技能方向920個(即每個專業又包含幾個單獨的技能)。包括了幾乎所有的行業及崗位,並且專業設置是動態的,是隨著行業、產業的發展和需要而增減和調整的,這是國家對中職專業設置的基本情況。
  • 宇宙最強的酸!大爆炸後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被找到了
    行星狀星雲NGC 7027與氦合氫離子結構圖。圖片來源:NASA/SOFIA/L. Proudfit/D.Rutter在宇宙初期,化學是怎樣誕生的?數十年前,就有科學家提出,氦合氫離子(HeH+)是宇宙中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但科學家一直無法證實該物質存在於宇宙環境中。
  • 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迎來首屆...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首屆學生的畢業去向。圖說: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迎來首屆畢業生 來源/交大醫學院供圖4年前,上海交大醫學院依託上海交大致遠學院招收了生物醫學科學方向新生,並於2016年獲教育部批准,增設了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專業,率先探索優秀基礎醫學人才培養。
  • 西浦生物科學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西交利物浦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入選教育部「雙萬計劃」首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並同時被認定為江蘇省特色專業。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主要任務是,2019年到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
  • 中國903所本科院校設英語專業 為開設最多專業
    其餘布點最多的本科專業依次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有869所院校開設;市場營銷,838所本科院校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745所本科院校開設;會計學,649所本科院校開設;電子信息工程,632所本科院校開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617所本科院校開設;藝術設計學,601所本科院校開設;旅遊管理,599所本科院校開設;工商管理,594所本科院校開設。
  • 宇宙中的「孤獨行者」,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看專家的分析發現
    而說到宇宙想必大家更多了解的就是星系群或者黑洞了,關於黑洞,今年科學家們也是拍攝到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關於黑洞的照片,並且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廣義相對論。在感嘆愛因斯坦的高智商與為科學做出的貢獻外,我們回過頭來想想宇宙間的星系群,關於星系,大家脫口而出的一定是恆星和行星了,但是這兩者今天我們都不談論,我們要討論的是宇宙間的另一種星球,它的神秘程度不亞於黑洞,說出它的名字有些人一定以為是我為其命名的,都不敢相信,是的,它就是宇宙中的「孤獨行者」褐矮星。褐矮星,一個不會發光,也不是恆星核行星的宇宙孤獨的存在。
  • 大學天文學學科專業簡介:關於宇宙和星星的科學
    天文學是六大自然科學基礎之一,是研究天體和宇宙的科學。當今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比如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大爆炸等,都與天體物理學緊密相關。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更是風行一個時代,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喜歡天文學的學子。下面簡單介紹一個國內天文學領域內著名的幾所高校的天文學學科情況。
  • 漫威:宇宙規則讓行星吞噬者一直保持飢餓!
    行星吞噬者是漫威漫畫中出場率最高的宇宙神明,每次發生能影響宇宙的大事件時他幾乎都會現身,所以漫畫讀者都非常親切的稱他為吞叔。只不過吞叔的撲街率同樣比其他宇宙神明高很多,大部分登場都是以撲街為結局的,所以吞叔也算是「宇宙神明之恥」了。
  • 全國185所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高校綜合排名與相關專業介紹
    導讀:2020 年教育部公布《教育部關於公布 2019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2019 年全國有 34 所高校獲批「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專業代碼 080907T,專業修學四年,頒發工學學士學位。
  • 武漢大學最強的專業:排名全國第一,力壓清華,錄取分低!
    武漢大學什麼專業最強?有比清華北大還牛的專業嗎?這四個學科專業,實力排名全國第一!一、武漢大學最強學科排名分析從2017年教育部學科排名來看,武漢大學有四個學科全國排名A+,測給科學與技術,地球物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如果橫向對比的話,這四個A+學科,除馬克思主義理論,清華大學能與武漢齊名,其他三個學科,學科研究水平基本上都要超過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