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
今年是日本戰敗74周年。8月15日,日本在東京舉行全國「戰沒者」追悼活動,德仁天皇繼續表示「反省」並祈願世界和平,安倍晉三首相重申「不再戰」誓言。然而在日本社會,至今依然充斥著各種周邊國家威脅的論調,只是因時機和需求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對象渲染這種「威脅」。在嘈雜的輿論之中,日本也一直在悄悄地推進自身軍事力量發展,尤其是在新領域的軍事發展。
去年12月,安倍內閣決定通過新的防衛大綱。日媒稱這是一個「相當到位」的軍事力量發展方略。該大綱提出,日本要構建「多次元統合防衛力量」;強化空天、網絡和電子戰等新領域能力;改裝「出雲級」護衛艦,使之成為事實上的航母;提升陸海空加上空天、網絡等新領域的跨領域作戰能力。大綱寫明,要藉助在空天、網絡、電磁波等領域的能力提高,阻止、排除針對日本的攻擊,構建積極性的防衛體制。大綱明確提出,日本要依託日美同盟,在海陸空以及宇宙、網絡、電磁波等方面構建「多次元統合防衛力量」,確立軍事新優勢,增強軍事威懾力。
海上自衛隊最新型、最精銳的宙斯盾艦近年接連下水。去年7月30日,新一代宙斯盾艦「摩耶號」下水,計劃2020年3月列裝服役;今年7月17日,「羽黑號」下水,計劃2021年3月列裝服役。目前日本擁有5艘具備反導能力的宙斯盾艦,年內將再改裝完成增加部署一艘。等到「摩耶號」「羽黑號」均列裝服役,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具有8艘反導宙斯盾艦。海上自衛隊共有4個護衛群,屆時每個護衛群可部署配備2艘宙斯盾艦,實現至少有兩艘反導宙斯盾艦處於常時值勤狀態。
「羽黑號」「摩耶號」等都可搭載SM3Block2A型飛彈,該型飛彈的最大射程約2000公裡,可遂行遠海飛彈攔截作戰。它們還搭載有「共同交戰能力(CEC)」系統,可實時共享敵方艦機集群的飛彈與位置情報,既能執行常時反導值勤任務,還能展開艦隊防空與反潛作戰等。
同時,安倍內閣推進在秋田、山口兩縣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的意圖沒有變化。
今年8月16日,防衛省公布42架F-35B戰機的軍購計劃,並將從2020年開始逐步列入必要的經費預算。日本也正推進「出雲級」多功能護衛艦的航母化,計劃完成後,預料該艦將搭載F-35B戰機。
在其他「新的軍事領域」,據日媒報導,為應對自衛隊正在使用的人工衛星電波受到「妨害」,防衛省計劃開發具備空天監視新功能的裝備。據稱,衛星電波可能受到的「妨害」,包括衛星本身、地面管制裝備、衛星與地面之間的交互電波等等,其中地面裝備比較容易受到攻擊,而自衛隊現有電波搜集裝備能力不足。為搜集遠程而廣泛頻率的電波,日本將整合偵察機與地面裝備等,形成常時的空天監視態勢。防衛省計劃在航空自衛隊成立「反衛星攻擊」和「宇宙垃圾」監視部隊,部署新型應用雷達。在這些方面,「面向美國等國的協作是當務之急」。
2010年日本發射了首顆「準天頂系統」衛星,到2023年預料將達到7顆,建成不依靠美國GPS也能獨立定位的系統。據悉,日本自衛隊已開始使用「準天頂系統」。
2017年,日本自衛隊發射了首顆軍事情報衛星「煌」,並已開始投入使用;計劃到2022年共發射3顆,實現軍事情報通信的獨立組網。
《日本經濟新聞》早在今年4月14日就報導稱,日本將在2022年建成一支100人規模的空天部隊,用於監視宇宙空間狀況,比如「宇宙垃圾」和可疑衛星動向等,相關情報將與美、英、澳等「五眼聯盟」國家共享,以構建國際性的監視網絡。該空天部隊將於2023年正式運用,屆時,通過部署在山口縣的專用雷達,將搜集到的空天軍事情報回傳到東京的處理中心進行分析。據信,該部隊的候選隊員已被派遣到美國,在科羅拉多州的美國空軍基地接受空天關聯課程培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東京8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