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優勢變科研優勢,他們跨領域跨學科推進「戰字號」課題

2020-12-17 中國軍網

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將調整改革體制優勢轉化為科研優勢

跨領域跨系統跨學科推進「戰字號」課題

編者按 習主席視察重新組建的軍事科學院時強調,要堅持聚焦實戰,抓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使科技創新更好為戰鬥力建設服務。因戰而生,為戰而研。軍事科研力量實現重塑後,如何聚焦備戰打仗急需創新攻關,是擺在全軍科研機構面前的現實課題。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著眼推動多支科研力量融合創新,將調整改革體制優勢轉化為科研優勢,進行了有益探索。

解放軍報訊 記者王天益、通訊員謝先達報導:八一前夕,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圍繞某「戰字號」項目召開聯合研討會。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這次參會的科研人員,在該研究院調整組建前,曾分屬不同領域的多家科研機構。

目睹這一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於全感慨不已:「調整改革後的體制優勢,正逐步轉化為我們的科研優勢。」

38歲的王敬超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他坦言,軍事科研機構調整改革,不僅打破了傳統科研體制束縛和制度性障礙,而且更加鮮明地立起了科研為戰導向,提升了科研為戰能力。

「這些『戰字號』項目,得益於新體制釋放出的新活力、新效能。」該研究院領導介紹,所屬各單位轉隸前,尚未完成的科研任務不少,有人同時承擔多個科研項目。為了把有限的科研資源投入到戰鬥力建設最需要的地方,他們聚焦備戰打仗急用、對表部隊建設急需,主動砍掉了一批與備戰關係不大、體系貢獻率較差或是有交叉重複的科研項目,同時組織人員深入部隊調研,論證新增了一批聚焦實戰的科研任務。

為充分發揮體制優勢,該研究院打破過去各領域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科研格局,大力推進多領域融合,提升體系創新能力。前不久,他們召開某系統創新應用論壇,集聚近200名不同領域的專家研討攻關。這一系統集成人工智慧、人因材料、指揮控制等多項前沿技術,成為他們推進跨領域、跨系統、跨學科體系融合的標誌性項目。

因戰而生,為戰而研。組建2年多來,該研究院努力將體制優勢轉化為科研優勢,一大批科研成果應用實戰、服務勝戰。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們研製的帳篷式移動實驗室,為醫學專家現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疫苗實驗、抗體篩查等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該研究院已有數十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軍隊科技進步獎,一批科研成果應用到演兵場,受到軍委機關和一線部隊肯定。目前,他們正加緊推進一批「戰字號」科研項目,努力為部隊戰鬥力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跨領域跨學科推進「戰字號」課題
    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將調整改革體制優勢轉化為科研優勢跨領域跨系統跨學科推進「戰字號」課題編者按 習主席視察重新組建的軍事科學院時強調,要堅持聚焦實戰因戰而生,為戰而研。軍事科研力量實現重塑後,如何聚焦備戰打仗急需創新攻關,是擺在全軍科研機構面前的現實課題。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著眼推動多支科研力量融合創新,將調整改革體制優勢轉化為科研優勢,進行了有益探索。解放軍報訊 記者王天益、通訊員謝先達報導:八一前夕,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圍繞某「戰字號」項目召開聯合研討會。
  • 堅定不移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今日社評構建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有利於破除傳統體制弊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有利於增強我國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應對國際風險挑戰的能力,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在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重點領域系統性地謀劃重大項目布局。要充分彰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重點聚焦少數關鍵環節、關鍵領域和關鍵產品穩步推進,為我國科技和產業安全提供足夠保障能力。
  • 清華大學匯聚頂尖力量成立兩個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
    事實已經證明,越來越多的重大科技突破發生在不同學科交叉的領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這樣的時代召喚下,跨學科交叉研究有多重要?開展交叉研究,中國大學正面臨哪些體制機制障礙?如何破除這些障礙,讓交叉研究真正助力這些高校「彎道超車」?交叉研究,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生長點和創新源跨學科交叉研究有多重要?
  • 清華大學跨學科交叉研究邁出重要一步
    清華大學跨學科交叉研究邁出重要一步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揭牌成立來源:《中國教育報》2017-12-16 趙秀紅今天,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揭牌成立,標誌著該校跨學科交叉研究邁出了重要一步。兩個實驗室為實體機構,享受二級院系的學術權力,可以設立單獨的交叉學科學位。
  • 新型舉國體制引領戰疫科技創新
    新型舉國體制對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推進,在這次的戰疫中可見一斑。「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新型舉國體制之下,科研攻關工作、科技進步與創新成果轉化得以順利進行,快速在戰疫中發揮出巨大作用。新型舉國體制的內涵也在本次抗疫的實踐中得以體現。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是新型舉國體制的最本質特徵。
  • 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
    原題: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作者/供圖為深入探討語言學在跨學科、跨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課題,2020年11月14日至15日,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 新加坡留學條件有多好,出國留學新加坡相比歐美留學的優勢
    在今年新加坡國立大學115周年校慶活動中,校長陳永財表示:」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志向並解決未來社會問題,我們需要明確地將跨學科知識納入到各個層次的教育中,尤其是基礎層面的教育。「在大學本科、研究生階段運用雄厚的師資與科研力量開闢跨學科課程,新加坡走在全球前列。
  • 西安交通大學召開文科智庫建設與「十四五」科研規劃研討會
    3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學召開文科智庫建設與「十四五」科研規劃研討會。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經金學院、公管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新媒體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各科研副院長,以及金禾中心負責人、文科智庫負責人同社科處相關人員,以文科智庫建設為主題,研討如何進一步穩步推進智庫建設,落實學校「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將學科優勢轉化為智庫的專業優勢,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 中國政治體制獨特優勢何在
    【摘要】中國政治體制所特有的優勢表現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利益至上,能統一規劃、全面協調、有序推進社會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今後,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政治體制也必然會自我革新、與時俱進,從而助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21考研:各本科學科在考研跨考翻碩的優勢匯總!
    摘要:英語專業位列十大熱門專業,跨專業考生的貢獻功不可沒,多數名校都十分歡迎跨專業考生。,多數名校都十分歡迎跨專業考生。翻譯碩士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對語言的全方位認識和實踐,跨專業考研的考生較全面的跨學科知識結構,在翻譯學術上也有不少優勢。應現代經濟及人文發展逐步全球化的趨勢,對希望在本科專業外,進行語言應用方面深造的文理科生,均可涉足。MTI相對於學術性英語類專業,免除了英語外第二門外語考試的因素。
  • 學習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為什麼要推進「揭榜掛帥」體制機制
    這一制度,在黨的歷史上寫入中央全會的規劃《建議》尚屬首次,充分體現了對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的重視程度,對新發展階段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優化國家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推進 「揭榜掛帥」體制機制順應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攻方向。
  •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加快川藏鐵路規劃建設 四川有四大優勢
    四川擁有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科院山地所、中鐵二院、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中鐵二局、中鐵八局、成都軌道交通技術研究院等國內一流的從事軌道交通研發的科研院所和鐵路傳統優勢企業集群,建有各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省重點實驗室84個,科研基地幾乎覆蓋了川藏鐵路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的所有領域,匯聚了在勘察設計、災害防治、生態保護、工程建設等多個領域的一大批高層次人才,積累了豐富的科技成果和科研經驗
  • 中國政治體制的獨特優勢和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政治體制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優勢政黨是當今世界各國經濟政治生活主導力量,政黨制度是現代國家的一項重要制度。放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由政黨領導國家。然而,與西方政黨依靠選舉上臺執政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形成和確立起來的。
  • 《文匯報》:強大的產業科技基礎,是上海應用數學發展最大優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攻關中,有一群人也用他們的力量,默默地參與了抗疫之戰,他們是數學家。中心的使命是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創新人才團隊、培養傑出青年數學人才、做出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同時發展數學技術、服務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需要。2018年,教育部和上海市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上海數學中心籌建工作進行驗收,肯定了在人才引進和培養、科研、體制機制探索等方面卓有成效的進展,認為「已經在南方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數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 從"均衡治理"維度構建新型科技創新舉國體制
    從"均衡治理"維度構建新型科技創新舉國體制 ——訪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教授黃濤 2020年06月01日 16: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吳楠 字號
  • 不改變人事關係,在原單位科研經費上做加法,他們被雙聘後不約而同...
    他們在採訪中不約而同說了這句話 劉丹倩今年1月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出站,4月拿到了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課題組長的入職通知。5月,正逢上海腦中心發布「求索傑出青年」計劃,劉丹倩躍躍欲試投了簡歷。近年來,她一直在研究大腦在睡眠和清醒的不同狀態下的工作機制。
  • 《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鼓勵高校開設跨學科跨專業新興交叉課程
    《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鼓勵高校開設跨學科跨專業新興交叉課程 2020-11-07 0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實踐機制」課題推進會在哈師大召開
    >34033575 2020-07-27 17:35:04.0 「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實踐機制」課題推進會在哈師大召開 課題,研究,辛寶忠,教授 2 12836 時事要聞 /enpproperty--> 2020年7月26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特別委託項目
  • 新教育時代,如何通過科研「最大化」綜合實力和優勢?
    點擊藍字關注,開啟終身學習之旅 疫苗接種、拜登政府的教育新政、大學的test-optional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