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下載「快抱」App
昨天是第3個中國醫師節,讀者王女士給快報85100000熱線打電話:前段時間我本想給社區醫生過生日,但他出門看診婉拒了我,所以想打電話來報社向你們誇誇他。
「我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問診課老師,認識的醫生其實並不少,但陳醫生真的讓我很感動很佩服。」
王女士想誇的這位醫生,是杭州西溪街道社區醫院醫生陳回春。7月9日是陳醫生的生日,王女士連夜做了一打粽子,還有一個自製的號脈枕,準備趕在生日當天午休時送給陳醫生。
「陳醫生病人比較多,上午看診一般都會延時看到12點,為了不影響他看病,我那天特地趕在11點50分到,誰知他已經不在了,我還想今天結束得早,只好打電話問他人在哪兒,他說他出診去了。」
「陳醫生經常上門出診,還總是用休息時間去,他說這樣既不影響工作也可以幫患者免去一筆幾十元的出診費。」
記者 章貝佳
同事推薦認識了陳醫生 初印象:醫術好 人實在
王女士第一次知道陳醫生,是從同事那裡。
去年5月初的時候,大清早一個相熟的同事微信我,激動地讓我看一張中醫處方,並且考問我說,這處方什麼效果?主攻什麼?我粗略看了看方子,回復她:「補血活血熱血,帶一定的熱性,誰吃?」
同事說,這是一個社區醫院的醫生給她開的,她自己即將進入更年期,但去年七月份以後就沒來過月經,而她只有46歲,按道理還不該現在就絕經,女人一停經,缺鈣、雌激素問題、腰痛等狀況就都來了,所以她最近看了好幾個醫生,後來去家附近的社區醫院配藥時,醫生向她推薦了同院的中醫師陳回春,下面是我同事的原話:
「我起初並不太相信這位年輕的醫生,只是覺得來都來了,試試吧,誰知這個小夥子還特別自信地和我說:三天以後注意看有沒有來月經;結果,兩天後真的恢復月經了,量也正常,而且這個醫生的掛號費用了醫保後是1塊錢,開的藥也特別便宜,醫保一扣只有9元,看病一共才花了10元,還堅持只開了7天的藥,他說吃完應該會有月經,到時候得調整方子,拿藥的時候我真的是不信的。」
後來,同事想帶自己老公去找陳醫生看慢性腎炎,結果陳醫生特別實在,說中醫看腎還是市中醫院更有經驗些。
「門診時遇到小伢兒不舒服,被抱來看病,陳醫生看了就說不用吃藥,喝點藿香正氣水就可以;好多的腸胃病老患者來複診,陳醫生直接給了個食療方,沒開藥,教他們吃飯要慢,左嚼十下,右嚼十下,飲食習慣改了,慢慢就調理好了。」
王女士同事激動地說:「醫術好,人實在,這個醫生令人佩服。」
真正感動到我的
是陳醫生對我母親發自內心的關心
「聽完同事的誇獎,我自己過幾天也去找陳醫生看了病,那段時間連續四個月照顧生病臥床的父母,我整個人身體狀況都欠佳,臉嚴重浮腫,有時候我自己摸都摸不到脈。」
王女士的老父親已經92歲了,去年做了腸癌手術,身體比較弱;母親76歲,七八年前突發腦梗,然後就偏癱臥床了,最近兩年還有些老年痴呆,需要每日在旁照顧。
「我是獨生女,我不放心陌生人來照顧我媽媽,也不想把她送進老年醫院靠導尿管生活,所以我一直自己照顧,每天給母親換七八次尿片,這個情況陳醫生是知道的,因為看診時他問起過怎麼會把身體累得這麼虛。」
今年3月,王女士的媽媽發燒了,持續低燒37.8℃,王女士趕緊把母親送進了一家三甲醫院的急診病房。
「我當時很著急,因為我媽媽情況比較特殊,第一她長期臥床,現在年紀也大了,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狀況;第二是低熱時間久了擔心是肺炎。」
醫院檢查後,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雖然排除了嚴重的肺部炎症,但癌胚抗原指數特別高,20多,且大便帶血,化驗結果也不好,於是又擔心是胃腸道癌症。
只好住在急診室開始全身CT排查,又排期做了胃腸鏡檢查,都沒有問題。
「其間其實我非常焦慮。陳醫生了解到我母親的情況後,從住院開始,每周都主動來看望一次,並給我提一些食補和補充西洋參的建議。」
母親排除了癌症就出院了,之後陳醫生依舊利用自己中午的休息時間,上門看診,到現在已經堅持了4個月,有時還會帶老人愛吃的甜食和冰淇淋,好跟她溝通。
「先用藥調體溫,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體溫穩定後其實我媽媽每周的藥都差不多,但陳醫生堅持每周都來,他擔心我媽媽身子弱,隨時可能出現突發問題,不敢一帖藥開超過一周。」
陳醫生解釋,老人家的疾病風險在於心和腎,但現在首要的是先調理脾胃,因為體虛怕峻補,而要溫補,且直接用溫補的藥是下策,就像打仗的時候請外援,仗一時是打贏了,外援撤了以後弱兵還是原來的弱兵——調脾胃,溫補少陽,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要先幫自己的身體機能匡扶正氣,用西醫的話說,就是增強自身免疫力。
「現在吃藥不只是調現有的症狀,還要防未病,所以真的不敢不過來開藥,你也不用勸我,等到你媽媽吃得下、拉得出時,我就可以比較放心了,到時可以再調方。」
陳回春醫生:在老中醫時代
上門看診再正常不過
「上門看診在傳統的中醫時代是很正常的事,在我兒時記憶裡,家裡長輩經常出診,因為很多患者確實不方便出門。」
陳回春醫生是麗水龍泉人,家裡五代中醫世家,太爺爺是個遊方醫生,奶奶開了家婦科中醫診所,陳醫生從小就是在醫館裡長大的,叔叔嬸嬸也都是中醫師,現在在國外開診所。
「其實社區醫院本來就是有出診服務的,但平時門診比較忙,所以就休息時間去了。」
現在,陳醫生每周都會出診四五次,有些是附近社區的,有些是很遠的,只要患者確實有需求,三墩、蕭山,他也都會去。
「有些是我主動要求上門去看的,有些奇怪的病症與家庭環境因素是有關係的,需要家訪綜合判斷——這也是我的私心,我喜歡看一些怪病。」
有一位患者讓陳醫生印象深刻,家住蕭山,50多歲的餘先生託朋友過來問,自己已經連續三十多年拉肚子,做了很多次胃鏡、腸鏡都沒有問題,到底是什麼毛病?
陳醫生跟患者通了個電話,感覺他特別焦慮,語氣急促,情志明顯不佳,就主動提出來可以上門看診,餘先生一開始拒絕了,說他可以自己過來,但陳醫生堅持,表示腸胃病上門看效果更好。
「其實我是想看看他的家庭環境,很多人拉肚子都是家庭環境因素,飲食是一個方面,更多的是家庭關係,用中醫的話來說是肝鬱脾虛,結果一到門口,就聽到妻子在罵餘先生,我進去後,妻子也不停打斷問診,反覆強調他根本沒有病,就是自己嚇自己,十足的暴脾氣;開了調和肝脾的藥,吃了半個月後餘先生表示症狀有所緩解,就自己來醫院了。我跟他私下細細聊了,他的病真是心病,要注意家庭和諧,病慢慢就會自愈。」
「選擇社區醫院
是因為我想做個古風的中醫師」
「你看我的名字,我爸媽自我出生就希望我做醫生了。」
在陳醫生的家庭觀念中,中醫是一個小縣城裡有文化、有名望的職業,用自己的醫術救治鄰裡,是一個很依靠知識和口碑的職業,也很有成就感。
「社區醫生是最接近我的理想的,最像我小時候記憶中的中醫,很有古代中醫的氣質。」
2011年,陳回春從浙江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研究生畢業,「當時也有一個去省級醫院工作的機會,但要分科,去婦科,我就選擇了社區醫院。」
陳醫生坦陳,在大醫院工作,要從住院醫師做起,從西醫基礎開始,他覺得這樣不符合中醫氣質;而且中醫的學術體系本就是全科醫學,一個人的各個身體機能是相互影響的,他希望中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臨床中都能看,學以致用。
「雖然我們中醫師是沒有籤約制度的,但我還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社區全科家庭醫生,作為一個社區醫院醫生,這本就是我們的職責,護衛一個社區的人的健康。」
當一個好醫生
幫更多的人,看更多有趣的病
陳回春的理想很簡單:當一個好醫生,幫更多的人,看更多有趣的病。
9年前,他一個月只有幾個病人,現在一個月要看1000多位,1/3是新診患者,一周五天半的工作時長,依舊每次都要延長時間才能看完門診。
打進熱線電話的王女士說,陳醫生有個口頭禪,就是「五帖就夠了,不用多吃藥」。
「我自己是教問診的,我知道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醫生十年如一日,靜下心來細細號脈看氣色是不簡單的;他也打破了我過去以為的中醫療程長的偏見,他總勸病人開五帖藥,這其實代表了中醫也能治急症,也能見效快。」
雖然生日沒過成,王女士還是找機會把禮物送給了陳醫生:「他現在的號脈枕是木頭的,有點硬,我聽別的病人說放著不舒服,我就做了個棉枕;還有一份禮物,是我朋友讓我代轉交的,她女兒在陳醫生這裡看子宮多囊卵巢,朋友的哥哥是個雕刻家,就親手做了個木掛件,正反面刻了屬豬人的祝福圖像,禮物都是我們的心意,希望給醫生送去祝福。」
王女士還手寫了一封感謝信:醫生治療患者,患者有求醫生;你是醫生,我是老師,我們都是為大家的美好生活服務的,今天是你37歲的生日,希望你能達成你的心願,到73歲時依然能為病人服務。
浙江優秀中青年中醫師推選活動來啦 歡迎踴躍自薦或他薦
都市快報聯合浙江中醫藥大學等,共同推出「點讚浙江省優秀中青年中醫師」活動,挖掘、梳理浙江省內各級醫院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科室中那些兢兢業業的優秀中青年中醫師,歡迎廣大市民積極推薦,也歡迎醫院及醫生同行積極推薦。
初選條件:任職於我省各醫院、醫館的優秀中青年中醫師,年齡50周歲以下(1970年8月19日後出生),中醫藥大學或中醫中藥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符合條件的中藥師,也歡迎參加。
報名渠道:掃描二維碼下載「快抱」App,點擊進入「優秀中青年中醫師推薦通道」報名,根據表單要求填寫上傳相應資料和照片。
截止日期:8月26日1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