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有位80歲的「防疫女超人」,連續執勤80多天不喊累

2020-12-22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呂潔)在南京市邁皋橋街道邁街社區的防疫點,常會看到一位步伐矯健,聲音清脆的老奶奶在忙碌著。她就是80歲高齡的「防疫超人」——梅秀珍。疫情期間,梅秀珍不怕自己是易感人群,主動報名參與防疫執勤工作,如今已有80多天。用她的話說就是,「這一片我最熟,交給別人,我不放心!」

△梅秀珍

連續值守80多天不喊累,「我身體好著呢!」

梅秀珍是邁街社區的老樓棟長,主要負責265號樓的日常事務。疫情期間,她主動請纓參加防疫工作,社區領導擔心她年紀大了,身體受不了,勸她在家休息,她卻來了「倔勁兒」:「我身體好著呢!再說我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了,誰能比我更了解這裡的情況?」

梅秀珍負責的防疫點,在她負責的樓棟附近。梅秀珍每天給居民測體溫、做登記,還要定期走訪樓棟,了解住戶情況。碰到陌生面孔,她會格外留意,遇到來此居住的外地人,她會仔仔細細記錄下他們的狀況,定時上門詢問。

△梅秀珍(右一)

別看梅秀珍年紀大,但她勁頭一點不輸年輕人。她性格直爽熱情,頭腦清晰,富有責任心,工作中遇到各種狀況,都能機智應對。周圍居民都覺得,有這位「較真」的老太太把守著,很安心。碰到防疫意識淡薄的居民,她常規勸他們:「疫情期間,可不能有半點鬆懈。」

有一次颳大風,防疫點的帳篷眼見要被掀翻,梅秀珍連忙與另一名同事尋找、搬運材料,加固帳篷。緊張忙碌半天,梅秀珍覺得身體有些不舒服,提前回家休息一晚後,第二天不顧大家的勸說又回到了防疫點。

早在非典時,她就衝在了前面

記者了解到,早在非典時期,梅秀珍就參與過防疫工作。「那時候做的事情比較雜,哪裡需要人手了,我就去哪裡幫忙。」梅秀珍回憶說,非典時期她也是第一時間報名參與防疫,排查外來人員,做好登記,檢查日常消殺,幫社區工作人員做飯……沒想到,多年後,自己又一次上了社區防疫的前線。

有了非典時期的經驗,梅秀珍對待這次疫情,更加有信心,即便被看做是易感人群,她也不畏懼,「我從來沒想過害怕,如果大家都因為害怕就退縮了,事情豈不是會變糟糕?」她告訴記者,現在科技發達,自己早早學會了使用智慧型手機,能在微信群裡跟大家討論工作,還會查看居民的「健康碼」,一點不落後於年輕人。

「社區就是我家,守護它是我應該做的。」梅秀珍笑著告訴記者,只要身體允許,她就要繼續為社區「操心」下去,堅守到最後。

(通訊員供圖 編輯 周冬梅)

相關焦點

  • 萊山區二實小派出第二小分隊助力社區防疫工作
    繼煙臺市萊山區第二實驗小學2月2日首次派出副校長劉元清和老師王志浩助力社區防疫一線後,二實小又派出了第二小分隊,孫北安主任和李啟曉老師。  此次的社區防疫任務是在萊山區南山世紀華府小區東門執勤、配合保安統計往來車輛信息、記錄車主住址。孫北安主任是二實小的辦公室主任兼總務處主任,平時工作很繁忙。這個寒假,孫主任一直在學校忙到臘月二十八,大年初二因疫情爆發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 四川一80後民警拄拐杖執勤照片熱傳,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四川一80後民警拄拐杖執勤照片熱傳,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劉彥谷/華西城市讀本 2016-12-20 17:00 來源:
  • 他已連續執勤28天
    當時,浣東派出所輔警陳永久正在附近執勤,立即趕去救火!剛救完火,陳永久就掉入附近的坑中,6根肋骨骨折!執勤時看到村裡著火了2月20日晚上7點20分左右,諸暨浣東街道城東村村部大樓門口草坪突然起火。在村口執勤的陳永久和城東村村主任,兩人看見後,立刻跑過去。也就一瞬間的事情,火勢立刻蔓延開來。陳永久和村主任找工具滅火,村書記也趕到現場。還好草坪不算太大,沒多久火就被齊心撲滅。
  • 堅守疫線不放鬆 她們像媽媽一樣保護自己的社區
    不過她自己壓根不記得生日,直到早上8點,居民送上微信祝福,她才記起自己又年長了一歲。方敏是個工作很拼的人,從年初一開始,一直衝在防疫前線,困了就找個地方打個盹。每天晚上12點,她都要去各個卡點看看,有一天晚上,她照例去卡點查看,發現有個卡點輪值下一班的人員沒有及時到崗,方敏想也沒想,乾脆自己頂上去。
  • 「社區防疫」低保戶多、殘疾人多、獨居老人多,這個「三多」社區打...
    長沙市雨花區洞井街道豐園社區是個典型的「三多」社區,集長沙市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商品房小區於一體,有居民8000餘戶,低保戶、殘疾人、獨居老人比較多,社區居民結構複雜,治理和服務難度大。基層黨員一直是社區防疫戰中的中堅力量。據悉,豐園社區共有80餘名在職黨員參與其中。61歲的王亞波是豐園社區豐園城小區的物業經理,也是一名老黨員,為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晚上乾脆直接睡在了辦公室。為了做好疫情防控,王亞波經常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小區各個樓棟單元,查看小區的防疫工作是否到位、物業員工的相關保障是否到位。
  • 《80天環遊世界》改編遊戲《80 Days》iPhone測評[多圖]
    《80 Days》的iPhone測評遊戲發行商Inkle Studios推出的《80 Days》是根據Jules Verne(儒勒-凡爾納)的知名小說《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80天環遊世界)改編的,在這裡玩家們扮演
  • 他們是身邊「最美」的志願者 青浦徐涇鎮的80位「微笑四葉草」受表彰
    新民晚報訊(記者 毛麗君)王彤宇是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的學生,同時也是徐涇鎮的一名志願者,因為參加進博會和社區防疫的志願服務並順利完成任務受到表彰時,王彤宇說,這是自己的使命。今天是國際志願者日,昨天下午,「『尋找最美四葉草』2020年徐涇鎮志願者表彰大會」在青浦區舉行,包括王彤宇在內的80位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及徐涇鎮「雙創」期間做出貢獻的「微笑四葉草」獲表彰。圖說:表彰活動現場。
  • 北京社區防疫人員編譯「寶典」 「胡同翻譯」真不含糊
    臨別前,姚遠請這對夫婦幫了個忙:「如果您身邊有返京的外籍朋友,請麻煩他們與我聯繫。」姚遠說,防疫除了要依靠大數據、點位登記、電話尋訪,還要依靠群防群治,外籍人士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夫婦二人連連點頭。  然而,並不是每位社工都像姚遠一樣具備語言優勢。建國門街道的80後社工趙曉晴最近開始潛心研學英文翻譯,因為她所服務的金寶街北社區有外籍人員返京。
  • 鍾南山談80多歲「不老」秘訣:健身、喝牛奶
    4月15日上午,鍾南山與在穗外籍人士交流防疫經驗,問到平時自己如何鍛鍊身體,鍾南山用流利英語說自己一直保持著健身和喝牛奶的習慣,並笑稱自己雖然80多歲了,但看上去並沒有那麼老。「所以現在我雖然80多歲了,但看上去並沒有那麼老。」此前, 鍾南山就曾表示,「我從小喝牛奶,現在每天都喝兩杯,活這麼長,牛奶有很大的幫助,我父親也喜歡喝牛奶。有時吃的少,但是牛奶還是一直在喝,因為它的營養很全面。」資料顯示,鍾南山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
  • 滯留廣州80天 武漢耄耋夫婦寄來感謝信
    近日,攜雙親平安回到武漢家中的陸先生專程給廣州市文明辦和越秀區政府寄來感謝信,專程感謝廣州市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他和90多歲高齡齡雙親的關心和照顧。紙雖薄短,情卻悠長,信中字裡行間湧動著這80天裡的觸動與感恩,也細數了廣州酒店和社區民警在疫情中的責任與擔當。
  • 《神力女超人》蓋兒加朵1句話神回復
    從歷史上來看,之後美國就陷入了衰退,因此她想透過電影呈現80年代的風情。不過1985年出生的女主角蓋兒加朵,對這年反而沒啥印象,笑說:「我還在出生!」至於扮演「豹女」克莉絲汀薇格( Kristen Wiig ),則說當時自己才9歲,雖然記得不多,但對於80年代的印象深刻,「當時人們的社交生活,都是要面對面的方式。」不像現在,大家都倚賴網路、傳訊息就能取代。
  • 【社區動態】烏蘭社區開展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 領取人員生存認證...
    2020-06-08 16:06 來源: 澎湃新聞 新賽罕V 6月4日上午,大學東路街道烏蘭社區開展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領取人員生存認證工作。高齡津貼,是針對高齡老人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 防疫故事丨永州公安抗疫青年突擊隊中的「突擊兵」
    疫情防控工作展開後,東安縣公安局第一時間成立抗疫青年突擊隊,通知發出後不到10鍾,該局31歲的青年民警、刑偵大隊副大隊長曾淵第一個報名,向組織遞交請願書。在防疫檢查卡點執勤。迅速成立的青年突擊隊第一時間趕赴防疫一線,他們分別在全縣不同的防疫檢查卡點和社區、村組防控點,配合醫務人員和政府幹部開展宣傳、檢查、勸返工作。作為局機關青年突擊隊的骨幹再次挑起了重擔。從1月26日起,他連續在桐子山等防控點帶班,每天協助檢查過往車輛1000多臺,檢查人員2000多人次,勸返進入縣城的湖北籍車輛10餘臺。
  • 中國青年報點讚80後女團幹張若琦:率先吹響武漢志願者「集結號」
    團青山區委副書記張若琦和志願者們一起搬運物資40多天來,在青山區共青團的組織下,當地共有534名志願者服務抗疫一線,負責的3個值守點位每天測溫千餘次,接送醫護800餘人次,累計參與搬運醫療、消毒、生活等各類物資1000
  • 青島80後退役軍人為抗疫人員送暖心餐 一個多月熬了700公斤粥
    文/圖 半島記者 徐傑  因為妻子臨產需要格外照顧,今年3月底,80後退役軍人孫原茂只好暫停了給一線戰疫人員送暖心餐。疫情發生以來,這一愛心舉動,孫原茂和家人堅持了一個多月,自2月9日以來,共為島城一線戰疫人員送去了2000多個雞蛋、近700公斤粥、4000多個串串以及近1000個手工水餃等深夜美食。
  • 上海社區防疫,基層黨員敲門把手指都敲腫了
    大江東工作室發現,面對疫情,一大批身在基層、身在百姓身邊的社區黨員,更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英勇奮鬥、紮實工作。他們中,有敲居民房門敲腫手指的黨員社工,有日行兩萬步的社區黨員幹部,有一個人堅守14個日夜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他們有擔當、肯吃苦、能戰鬥,關鍵時刻發揮著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緊要關頭,更顯擔當本色。
  • 160個日夜,這對老年黨員夫妻站在社區防疫...
    在海澱區甘家口街道阜南社區,從新冠疫情爆發開始,79歲的黃繩祖和76歲的蔣忠序夫婦就參加社區防疫值守,一直沒休息,到現在整整160天。在阜南社區,和黃繩祖、蔣忠序夫婦一同堅守崗位的社區志願者還有很多。大家經常分組參加社區消殺工作,為廣大居民營造乾淨清潔的環境。他們都是有四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疫情爆發後,社區先在黨員群裡招募志願者。「這個時候有什麼好猶豫的,黨員必須衝鋒在前,我們倆就都報了名。」蔣忠序乾脆地說。
  • 80位困難孤殘老人收到米麵油
    物資發放現場    蘭州晚報訊12月4日,又一場「暖冬行動」在張掖路街道隴西路社區火熱進行,為80戶困難孤殘老人送上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資,為他們帶來寒冬裡的溫暖。本場活動捐贈的240件金龍魚牌愛心物資由已經連續5年加盟「暖冬行動」的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甘肅分公司溫暖贊助。     12月4日,240件金龍魚牌調和油、蟹田米、雪花粉整齊地擺放在張掖路街道隴西路社區門口。「天氣冷,物資又重,老人們身體也不方便,咱們就在大門口把物資分給大家吧。」到達捐助地點後,愛心企業的志願者忙著聯繫小推車,打算等會兒幫上了歲數的老人們把米麵油拉回家。
  • 80後,再也不會有20多歲的時候了,最小得80後已經30多了
    80後再也沒有二十多歲的八零後了。今天開始再也沒有20多歲的,都30多了,1980到1989年出生的人為80後。最大的80後40歲,最小的也有31歲了。80後的父母都已經白髮蒼蒼。步入老年了。所以80後都已經開始步入中年了。
  • 北溫護理之家80多歲男子
    Bonnie Henry表示,北溫哥華護理中心(Lynn Valley Care Centre)上周確診的兩名患者中,一名80多歲的男子死亡,他已有多項基礎病症。截止目前,卑詩省確診病例有32例。圖片來源:Global NewsHenry醫生表示,這名老人是在上周日晚上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