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在卡點上迎接生日
人物名片:長安鎮(高新區)怡院社區黨委書記,51歲
2月2日0點,方敏在防控疫情一線崗位上,迎來了51歲的生日。不過她自己壓根不記得生日,直到早上8點,居民送上微信祝福,她才記起自己又年長了一歲。
方敏是個工作很拼的人,從年初一開始,一直衝在防疫前線,困了就找個地方打個盹。每天晚上12點,她都要去各個卡點看看,有一天晚上,她照例去卡點查看,發現有個卡點輪值下一班的人員沒有及時到崗,方敏想也沒想,乾脆自己頂上去。
她還創新了「1+5+X」的工作機制,就是「1個網格長+5個中心戶+X位群眾」,對組織架構、參與人員、服務水平三個方面進行全面兜底,將防控工作細化到崗、量化到人。
工作之外,方敏又是一個十分感性的人。在採訪中,她反覆提到,「這次疫情讓我特別感恩,每個志願者的背後,都有一個溫馨故事。」
社區裡有一對夫妻,身體不好,但積極要求參加防控,他們說自己身體吃得消,還對方敏說,你也不要感謝我們,小區是我們的家,在家裡做事,不用說感謝。
前天,方敏接到一個居民電話,他說,距離上一次排班,已經十幾天沒有輪到值班,啥時候能排上啊!
這些小事都讓方敏感動。還有很多居民當面說的,或者微信裡的感謝話語,方敏每每看到都會熱淚盈眶。
前幾天,方敏就在籌劃,自己掏錢給社區的女志願者們每人準備一個蛋糕,感謝她們的付出。這個想法被市中心醫院馳援湖北醫生朱正一的妻子尹佳群知道了,兩人合計一下,禮物升級,變成了每人一個蛋糕、一朵花和一封感謝信。
「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希望所有的同事、志願者可以睡個安心覺,能夠坐下來休息。」方敏說,這就是自己對節日的期待。
鄭映紅:發動新居民守護「新家園」
人物名片:尖山新區(黃灣鎮)尖山社區黨支部書記,43歲
43歲的鄭映紅到尖山社區履職任命還不到兩個月,就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社區裡算上她,一共6人,應對疫情,無疑是一次嚴峻的「大考」。
她的「試卷」很難。尖山社區是尖山新區(黃灣鎮)新居民主要聚集地,110多戶236名的戶籍居民,卻租住了近6000名新居民,面對比本地戶籍人口多得多的新居民,要有效防控疫情、推動復工復產,任務相當艱巨。
「最開始,排摸出來有2038位新居民沒有回老家,60多人需要居家觀察,要24小時值班蹲守。」跟防疫有關的數據,鄭映紅可以脫口而出。
面對難題,鄭映紅冷靜思考,新居民多,那就從新居民黨員抓起,再讓黨員帶動其家屬、同事、朋友,慢慢探索出了「以新帶新、以新聯新、以新管新」的模式。
最開始動員的28名黨員志願者,很快就拉起一支300多人新居民志願者隊伍,一起參與拉網排查、觀察管護、卡口執勤等工作。
同時,鄭映紅又聘任30名新居民擔任微網格長,聯繫社區內新居民戶1633戶,「組團」入戶,進行新居民人員信息核實登記、體溫檢測登記、返廠返崗人員排摸登記等,管好了樓道口。
「真正的感受到了群眾的力量是非常大的。」鄭映紅說,新居民其實很積極,他們主動報名主動值班,有些人輪值了十幾次,還有幾個人堅持輪值了一個月。
最近的一條朋友圈,是2月21日凌晨2點13分發的,那天鄭映紅迎來了防疫中最忙的一天:「社區裡一天接待了1000多個人。」
原來,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回到社區的新居民一天比一天多。為此,鄭映紅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忙到凌晨2點。考慮到人流量,他們把社區家宴中心改造為臨時返程人員報告登記服務站。
平日裡,鄭映紅就喜歡拍照,這段時間,她的朋友圈裡全都是她拍攝的新居民志願者。她說,這次防疫工作,最根本的就是激發了新居民的「新力量」,讓新居民承擔起了守護家園的責任。
張利娟:連續好幾天在社區不回家
人物名片:鹽官鎮郭溪社區黨總支書記,54歲
原本一年365天裡,總有300個夜晚在辦公室加班的張利娟,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後,乾脆就在社區辦公室裡住下了,有時候好幾天都不回家。
郭溪社區一半是老街區,一半是新農村,人員較為複雜,本地戶籍80戶580人,加上外地居民後,有2000多戶5800多人,眾多的外地居民,給防疫工作增加了難度。
張利娟沉穩應對,她知道自己可以把工作做好,「我做事比較細緻,要麼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她把郭溪社區分成5個網絡,由6個班子成員管理,她自己也負責一個網格。再把5個網格細化,分成26個微網格,壓實防控網。
不僅如此,張利娟還提出,儘可能讓每項工作人性化。
對待居家觀察的人員,張利娟說,要提供「保姆式」24小時「熱線」服務,不僅為居民購買生活用品,還讓他們隨時可以連線社區幹部。「我自己也幫他們買菜。」張利娟說。
最近,要回來復工的外地居民增多,張利娟安排好社區24小時值班,讓他們不管什麼時候來,都有人接待。
很多事情,她都要親力親為。比如坐上巡邏車,用喇叭喊話讓大家不要出門;比如上門排查外來人口流動情況;比如去卡點查看物資補給…… 「我就是很操心,每天回到家裡都凌晨2點了,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慮到。」
忙碌之餘,張利娟也一直被感動。有一個居家觀察的新居民詹志剛,看到志願者很辛苦,自己隔離在家也幫不上忙,就給社區捐了3萬塊錢;海寧永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勵湧,自2月6日開始,為防疫志願者準備午餐和晚餐,每天200多份;社區8個卡點,經常有熱心居民送食物,有時候一個晚上都要來好幾波熱心居民送食物……這些暖心的舉動是張利娟忙碌的動力。
張利娟每天都會寫工作日記,記錄當天的事情和安排好第二天的事情,讓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張利娟說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重,但是有大家的支持,能挑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