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陳磊在工作 彭浦鎮供圖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打響,彭浦鎮居民區湧現了一批放下「小家」為「大家」,在社區抗擊疫情一線守望相助、互相勉勵、勤奮工作的好母女、好夫妻,聽聽他們中幾位講述的平凡而動人的戰「疫」故事吧。
圖說:「疫」線母女蔡徐新和陳莉 彭浦鎮供圖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疫」線母女蔡徐新和陳莉
我是陽城貴都居民區從事婦聯工作的陳莉,我的媽媽蔡徐新是廣中西路999弄居委會主任。在我很小的時候,整天在小區樓組風風火火忙碌的媽媽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於是,長大後,我也選擇當了一名社區工作者。
過去,我每天都會抱著未滿周歲的女兒和媽媽視頻聊天,求教育兒經,說說樂事,侃侃大山。節假日,我們母女更是經常相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然而當疫情發生之後,我們母女連手機視頻聊天的機會也很少了,更別提在一起吃頓飯,讓媽媽抱抱外孫女了。媽媽作為社區防疫工作的帶頭人之一,與黨總支書記密切配合,帶領居委幹部、黨員和居民志願者落實聯防聯控措施,開展全覆蓋排查排摸,對居民反映的住戶人員變化情況即時查訪,堅守居民區卡點,及時做好返滬人員登記備案。雖然來回奔波非常勞累,但居民的理解、配合與支持無疑讓她對守住社區疫情防控底線有了滿滿的底氣。
而我也追隨著媽媽的步伐,和同事們一起張貼防疫溫馨提示、排查居民區住戶信息、開展第一、二輪口罩登記等。我們母女自疫情發生以來,只見過一次面,那次媽媽在小區外遞給我一袋水果,並叮囑我:「照顧好自己,當心!」
圖說:「疫」線夫妻陳磊和陳福 彭浦鎮供圖
相濡以沫不如相守於「戰場」——「疫」線夫妻陳磊和陳福
我是晉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磊,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我便帶領社區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三駕馬車」的工作人員奮戰在社區防疫一線。為了摸清每戶家庭和社區返滬人員情況,我們連續「作戰」不漏戶不漏人,摸清掌握小區人員的動向。為了解決口罩登記預約場地安全問題,我和小區物業經理研討至深夜,還半夜裡將社區單位負責人拉著一起討論,最終設置了一處帶有簡易防護、鐵馬圍欄的登記場地,從而為小區居民登記口罩建立了一道安全屏障。
我的妻子陳福也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從彭浦鎮政府科室抽調到居民區支援防疫工作。自從防疫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家庭原先的生活節奏被打破了,夫妻每天連軸轉地工作,無法停歇腳步。但我們互相理解,互相勉勵,互相支持,逆風負重而行,貢獻微薄力量,堅守我們的家園。現在的我們更似「戰友」,每天出門一句「注意保護好自己」,是我們對彼此最大的關愛,更是我們夫妻同心,攜手共同戰疫的一份堅定的決心。
圖說:「疫」線夫妻李汝江與張靜 彭浦鎮供圖
攜手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疫」線夫妻李汝江與張靜
我是共和新路3650弄居民區的社工李汝江。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便利用海報、黑板報、公眾號等媒體,發布疫情防控的知識,督促居民群眾自覺做到「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傳謠」。
而我的妻子張靜是北一居民區的黨員社工。在防疫一線,我倆分別負責各自小區的居民口罩預約登記與發放工作,兩人常常因為整理數據和通知居民工作而忙到深夜才回家,累得在一起時連互相問候關心的話也很少說,但是我們都無怨無悔。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共同選擇了「逆行」,甘願用「小家」的奉獻換來「大家」的安康。
特約通訊員 顧武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