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雞頭米,貴為蘇州「水八仙」之首,7月底開始第一期上市,8月中旬就將進入「一切都是最好的」的「最佳時期」。分三個渠道,充分滿足身在全國各地的「你的胃」!
看了這充滿玄機的導語,是不是你覺得這裡還「挺玄乎」?
以下,就請聽本編的逐一分解。
蘇州雞頭米,之所以被稱為「水八仙中之最貴」,實在是因為,其餘的茨菇、茭白、蓮藕、水芹、荸薺、蓴菜、紅菱,這七種售價只有幾塊錢一斤的價格,和雞頭米根本就不在同一檔次。
我伲蘇州雞頭米的價格,那起碼是要110~120元錢每斤的,說它是「水中貴族」,是因為它和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已經差不多。
也正是因為有了超高的價格,這也就讓生存在種植、加工、銷售這三個環節的從業人員,每年也都能賺個盆滿缽滿。
話說,雞頭米的種植,以蘇州婁葑鄉群力村的歷史最為悠久,以南塘雞頭米的品質,為吃口最優。
近些年來,由於原婁葑鄉已經沒有了可供雞頭米種植的農田,所以,世代以雞頭米為生的群力村村民,目前的種植地點,主要是集中在甪直、同裡、木裡、橫涇、東山太湖這一帶。
據種植高手陸師傅說,他們村一般會幾個人外出合租下一塊地,以平均每人10畝的規模,進行合力種植。
如遇風調雨順年景好的時候,他們從下種育苗,到結籽收穫,出力奮戰5個月,每畝地的純收入,普遍能達上萬元。
這裡的「純收入」,指的是這種被分12期,分批次逐漸收割上來的「雞頭包」。這也是雞頭米的最初級產品。
當雞頭包進入了蘇州婁葑雞頭米市場之後,它們就開始了以「三個層次」、多種渠道奔向全國的發散過程。
其實,哪怕是在雞頭米的原產地蘇州,一般人也都認為它是個「時鮮貨」,是鮮嫩的「水中人參」,是手剝出來的軟糯柔滑的水嫩米粒,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婁葑市場用機器分剝出來的雞頭米幹品,才是產銷量最大的雞頭米產品。
據市場機剝最大經營戶陸老闆介紹,他們每年向福建客戶銷售的雞頭米幹品就有幾十噸,其中以向莆田發貨為最多。
莆田人最信蘇州雞頭米的有營養,據說他們那邊愛吃的人家,戶均年消費,可以達到120斤,是產婦要吃、老人要吃、孩子要吃;身體欠佳者,早晨用它煮稀飯增加營養;漁民出海,船上用它煮飯防止拉肚子暈船。逢年過節、上醫院看病人,送禮也都是雞頭米幹品。
福建莆田巨大的市場需求,讓蘇州婁葑市場裡的商戶,最近家家都開足了馬力。等待加工的產品,從凌晨2點就開始排隊,等待上機。
在蘇州姜家村,從每年7月底開始,到10月上旬結束,還有一個手剝雞頭米鮮品的收購市場。
一直在這個市場佔據C位的鮑莉英女士,具有能把雞頭米銷售到全國各地去的客戶資源,每天她的攤位收購量都在1噸左右。她的座右銘是,情願用最高的價格,去收購最好的產品。
品質有保障,所以,她也將蘇州雞頭米,發送到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最遠生意到達新疆和廣東。
以上的這兩個「渠道」,可以說做的都是「衝出蘇州」了的「大生意」。
在葑門橫街,還有第三種「渠道」,那就是家家戶戶開剝、一家一戶群剝的「小生意」。
在前些年還允許店外經營時,排排坐的小商戶,集體坐在橫街上剝雞頭米,那就是蘇州的一道獨特風景。如今,他們的經營方式早就全部改在了室內。
橫街這種現場手剝的方式,讓前來逛街消費的市民看得到、更放心,因此,儘管這裡的每斤售價要比姜家村市場高很多,但它每天雞頭米的銷量,也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蘇州市民吃雞頭米的胃,主要是靠這裡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