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注意題目體現的研究地域範圍
如果申報全國教育規劃課題,儘量不要出現「X省」兩個字,例如「X省義務教育發展研究」或者「X省普通高中某課程現狀與發展研究」,則全國教育規劃辦所聘請的專家就可能認定這個題目僅僅研究了X省的某個教育現象,推廣性不足。同樣,申報X省教育規劃課題則要注意避免出現某一個地州的名稱,如果題目是「吐魯番市基礎教育現代化的評價研究」也是不恰當的。而申報市級課題,如果題目是「××市第××中學物理學科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則會顯得題目研究的範圍較小,處理辦法是研究者將題目改為「中學物理學科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在報告中將研究對象界定為「第××中學」即可。綜上,申報課題當涉及地域範圍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地域範圍要與組織部門的級別相符合。不可高於該級別,也不可低於該級別。申報者只有站在課題管理方的立場、站在評審專家的角度來試著考慮這個問題,才能夠較好地修改自己的題目。
2.注意題目不可過大
如果專家認為題目過大,則通過評審的可能性就較低。從研究的地域範圍考慮,申報省級課題儘量不要做全國範圍乃至國際範圍內的研究。從研究內容的範圍考慮,要避免出現研究內容過大的題目,例如「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研究」,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所涉及的教育問題非常多,如果以此為課題題目,通過的可能性就比較低。
3.注意題目不可過小
如果申報全國教育規劃課題,題目為「××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大學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這些題目給評審專家看來僅僅研究了一個學校的某個具體專業的問題,顯得研究範圍過窄,推廣性不足,如果改為「工科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則題目略顯適合,可以在報告中將研究的範圍界定為「X省××大學土木工程專業」。
申報教育研究課題,即便是小課題,如果要申報的是關於某一知識點的若干種教學方法的研究,也是不適合的。例如小學老師如果申報正方形的若干種教學方法,針對某一節錄像課的研究也是顯得題目太小。
4.注意儘量不要做涵蓋各學科的研究
現實中,很多學校校長作為負責人申請下來的課題,往往將所有學科納入其中,一個課題涵蓋了多個學科,而這樣的題目容易被無限放大。例如學校做一個關於教學模式的研究,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這種校領導牽頭帶動所有學科的研究就會出現下述問題:忽視制訂統一的研究設計,各學科各行其是,最後生成的是若干個學科的報告,難於匯總;每個學科特點不同,每個學科的研究都是突出了個性,忽略了共性,難於形成總報告。
舉例:提高八年級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由於各學科特點不同,文科和理科的特點不同,即便理科也存在不同,例如物理和化學學科有實驗,數學學科沒有,則物理、化學學科很可能會突出實驗教學,而數學和其他學科沒有。這樣的話,如果做一個全學科參與的課題,則最終各學科形成的報告必然各不相同,難於形成最終的整體的研究報告。這樣模式下的研究報告往往成了下面的模式:
策略1: ***策略
***策略是指……。以語文學科為例
策略2: ****策略
****策略是指……。以化學學科為例
這樣的研究報告就容易被專家質疑:是不是只有語文學科適合策略1,化學學科適合策略2等,這樣的策略是不是適合每個學科?如果做成一個單一學科的策略,則研究的策略就顯得更加符合這個學科的特點,避免了不必要的質疑。
這並不是說一定要做某一個學科的研究,而是說在研究中不可突出學科特點,要關注學科的共性,而不是個性。
5.題目不可與指南條目一致
一般來說,重點課題或者招標課題會明確規定申報者不得修改指南的條目,如果課題通知附有指南,在擬訂題目時就不要與指南條目一模一樣,除非申報通知明確要求不得改變指南所列的題目。指南的目的在於指出教育行政部門和課題管理部門所認為的亟須解決的問題。但指南條目涵蓋的信息量往往比較大,僅僅是指明了一個大方向。例如,指南條目中「優化校本教研,實現『有效教學,高效課堂』」,就這個題目而言,應該是以優化校本教研為手段,要實現兩個目的,即「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首先,題目缺少「研究」兩個字,而且「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雖然有相似之處,但所指向各不相同,題目如改為「優化校本教研,實現有效教學的研究」或者「基於優化校本教研的高效課堂研究」則稍顯合適。
6.小課題題目要體現「以校為本」,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
小課題,顧名思義,題目一定要小,畢竟讓中小學校的普通老師來做全區範圍之內的某一個學科的發展是不現實的,小課題的題目要體現「以校為本」,是老師們在學校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形成研究思路,進而申報課題,通過研究為教學實踐服務。(本文選自《中小學教育課題研究指南》第一章第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