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課題系列64:區域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的有效途徑

2020-08-27 中小學課題論文指導

★論文投稿精準指導系列視頻專欄歡迎加入:

☞全部期刊:

☞專著閱讀:

一、管理入手,建章立制,確保工作有秩序開展

制度是課題研究工作順利紮實開展的基石。為確保科研工作有序開展,需要建立一系列工作保障制度。

1.構建區、校、年級(學科組)三級科研管理網絡系統,層層管理,落實到人。區教師進修學校科研部→學校(教)科研室→學校教研組。

2.確定科研主任例會制。每學期開學第二周為固定的例會時間,總結上學期工作,布置新工作。同時,根據需要安排應急性培訓,由各校主任回去轉訓,保證各項工作質量。

3.制定《科研主任常規工作守則》。將科研常規工作以條目的方式規定出來,既便於檢查督導,又可以給新舊更替主任工作交接提供便利。《工作守則》的內容隨著工作要求的不斷變化隨時修訂完善。

4.建立網上辦公室。利用qq、微信等方式,建立科研團隊工作群,通過網絡現場辦公,布置工作,答疑解難。為不影響正常工作,可規定每天固定網上辦公時間,同時要求團隊成員每天要利用一定時間瀏覽工作信息。

5.成立科研團隊組織。區域成立區、校、學科組三級科研團隊組織,保障文件通知、培訓指導、研究情況等信息的暢通。

6.制定《小課題管理工作制度》。先後制定《元寶區教師小課題管理辦法》《教研員課題管理辦法》《科研骨幹管理辦法》《教育科研品牌教師評選標準》等制度,各項工作照章執行。


二、活動跟進,穩紮穩打,確保課題研究質量

結合工作需要,設計了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活動,推動課題研究的開展。

(一)召開課題申報論證交流會

為保證課題研究有序、有質進行,每次選題立項之初,組織召開不同規模的課題論證會,現場論證指導,推選確定課題立項。根據需要邀請上級科研所專家老師現場指導,從入口保證課題研究質量。


(二)開展「最佳方案設計」交流會

通過課題論證開展最佳課題設計方案評選活動,將比較優秀的方案設計推選出來發到科研博客和區教育網站上,供大家學習交流。


(三)開展專題培訓,提升全員研究水平

小課題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論和技術支撐。將教師所需採用「面訓+轉訓」的方式送到基層,通過科研部人員下校專題講座、開展專欄活動等形式為基層服務。同時,注重發揮科研團隊成員作用,利用他們轉訓有關內容,便捷靈活實用。先後進行過如何指導教師開展小課題立項、小課題檔案的建立、如何有效設計教師小課題立項表、小課題研究報告的寫作、如何做研究型教師、做研究型教研員等專題講座和輔導。

通過專題講座、專欄活動等形式,引導教師把在實踐中總結出的好的想法和做法。通過科學規範的方式,提煉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研究成果,並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交流。「名師大講堂」欄目是教師交流思想、智慧互動、成果發布、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平臺之一,每學期搞一次集中性的欄目活動,交流、推介、獎勵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使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和科研成果感。這些做法吸引了更多的教師加入小課題研究,使教師真正投身於課題研究並在其中獲得發展,走上了人人參與課題研究,人人有課題研究的科研發展的良性之路。


(四)開展「小課題拉練展評」活動

為更好地發揮推動基層教師課題研究的熱情,提高研究水平,精心設計開展了「元寶區教師小課題研究拉練展評活動」。全區性的拉練每兩年開展一次,基層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或學期或學年進行一次。活動得到了基層各單位的大力支持,各校按照科研部事先下發的方案要求,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經過學校層面的初評之後,將上報的課題分組,根據數量安排若干分會場進行展示,由區科研核心團隊成員組成的專家評審團進行評選,確定課題等級,頒發證書,並通過不同形式宣傳推廣評選出的優秀成果。有效的「拉練活動」既是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各校科研主任工作的匯報交流,同時也達到了培訓與檢驗的目的。


(五)加強科研領導隊伍培訓,提高科研主任科研指導能力

一個學校科研工作質量如何,課題研究開展得怎樣,與學校科研主任個人研究與指導能力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培養一個新手需要多方面培訓,需要經受各種活動的歷練。在開展小課題研究工作中,加強科研領導隊伍尤其是新任領導的培訓,比如要求他們經常學習「元寶區科研主任工作守則」、專題講座「怎樣指導教師進行小課題立項」,每到有主任變更便及時深入基層對新任主任進行面對面的指導、藉助省市一級的各種會議,組織科研主任全員參加培訓等等。


三、搭建平臺,互動交流,注重成果宣傳與推廣

針對教師研究的成果,注重成果的提煉、宣傳與推廣,先後安排不同層次、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

——不同層次:按主持人分教研員和教師,基層教師又分班主任教師和科任教師。

——不同內容:按課題類別(規劃課題、學會課題)、按工作崗位(科研主任小課題管理、教研員課題、教師小課題)有研究方面的,也有指導、管理方面的。

——不同形式:光碟錄製交流、現場交流、材料交流、ppt交流、網上交流、論壇等。

「光碟轉動」活動就是科研部為加強科研成果的宣傳力度,創新以往科研成果的宣傳推廣方式,與區電教部合作,發揮電子採編技術作用,將當年在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拉練展評活動中的優秀獲獎成果錄製成光碟,並讓成果光碟在全區各校轉動起來。各校利用業務學習機會,組織教師觀看教師自己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錄像,科研部深入其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這樣更直接、有效地引領和促進全體教師小課題研究工作。

又如,全地區的教育科研工作總結大會,從不同層面安排了有一線教師、教研員、科研主任等人組成的發言團隊,發言的內容既有課題研究的成果,也有基層課題管理的經驗,讓不同崗位的人都有所收穫。


四、制度與獎勵並行

小課題研究作為元寶區學校工作的一項常規工作,每個教師必須有一項小課題研究,作為一項硬性規定,獎勵工作突出者。出臺了對小課題研究中成績突出,潛心研究的教師在各項評優、評先活動中加分的政策,將學校的小課題研究工作納入年度的「百分考核」中,不僅僅是考核教師個人工作的一項,也是考核學校科研工作的一項。


五、春華秋實,小課題研究推動區域工作形成特色

(一)形成了區域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常態工作模式

在教師小課題研究方面形成了具有元寶區特色的常態工作模式:培訓動員營造研究氛圍→建章立制保障研究秩序→開展活動推動研究積極性→提煉成果推動研究上檔次(即認識保障-制度保障-活動保障-宣傳推廣保障)。


(二)小課題研究帶來了諸多變化

教師科研意識和研究積極性大幅提高,許多教師已經善於從每一次學習中抓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去思考,並且能與自己的工作結合、借鑑;研究群體年齡結構越來越均衡,老中青都有參與,研究熱情高。

一線教師整體研究能力和水平有較大提高,湧現了一批高質量的課題成果。從每次的小課題拉練中能夠看到研究過程材料準備充分,研究內容的確定、措施的採用等可操作性較強,研究的成果讓學生教師真正受益。

教師們由研究外行逐漸變為研究內行,有更多的教師在向研究型教師轉型。選題的確定、切入點的選入都有較大改善,更加關注學生,與自己平日的工作緊密結合。如《小學中高年級作文評改方式的探究》《小學生堅持寫日記有效方法的研究》等都是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立項研究,進而解決問題的。

基層科研主任和分管科研領導的指導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學校小課題研究工作較以往有很大轉變,研究風氣和研究水平有很大提高,推出的課題研究成果質量越來越高,這足以說明學校主管領導的指導能力和平日的工作成績。從各校上報小課題題目的規範性、每次活動的組織、教師成果匯報等方面,都能夠看到科研領導隊伍素質的提升。

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骨幹、名師。「十二五」以來,僅從小課題研究中脫穎而出的市級以上骨幹品牌教師就有十幾名。他們的成果經驗在全區宣講推廣,他們個人也受到全區教師的喜愛,他們作為區科研團隊骨幹成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很好地發揮著引領作用。(本文作者:劉松 丹東市元寶區教師進修學校)

免費教育音頻大全,歡迎點擊收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歡迎免費加入中小學教師課題論文交流圈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教你做課題系列69:對小課題問題研究的思考
    每個小課題研究直面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源於實踐、服務實踐、在實踐中研究,與所有教職工正在做的事情和正在思考的問題相結合,即與工作相結合,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因此,小課題研究並不刻意追求理論上的規律探索,而是更加關注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解決得更好、更完善、更徹底。因此,小課題貼近問題,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教育教學工作實際。
  • 教你做課題系列74:一位英語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紀實
    有學者認為教師小課題研究就是教師將自己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遇到的問題作為具體研究的「課題」, 然後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動, 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 目標指向解決具體問題的研究形式, 即把「工作課題化, 課題工作化」, 使教育與研究相融合[1]。也有學者認為, 小課題研究經歷了從發現問題、查閱文獻資料到形成研究方案, 並依據方案實施研究, 最後對研究數據進行反思總結形成成果的一般流程[2]。
  • 教你做課題系列73:基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小課題研究
    一、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為小課題研究保駕護航新泰市小課題研究曾一度繁榮, 提出了「問題即課題」的口號, 引領一線教師做一線課題的研究, 湧現出了一批優秀教師。基於這種觀察和思考, 如何解決從「一線教師做一線研究 (基礎的小課題) 」到「一線教師做專業的一線研究 (凸顯專業研究) 」, 從而實現「一線教師立足一線的專業發展」?我們小課題研究的初衷是, 通過小課題研究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教育研究的深度融合。小課題研究的這種使命如何讓一線教師真正信服並努力踐行?
  • 教你做課題系列94:一線教師課題研究選題的四大策略
    而開展課題研究,成為教育的「研究者」,是一線教師走上專業化成長道路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開展課題研究,選題是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個見解是深刻的,告訴大家真正的研究始於問題。
  • 教你做課題系列76:小課題研究「五步走」策略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上級教研部門關於「小課題研究的意見」, 針對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意義、小課題的選擇、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小課題研究的實施等方面內容對教師進行了培訓輔導, 使教師漸漸明晰「開展自己的教研, 發表自己的見解, 解決自己的問題, 改進自己的教學」, 其實就是小課題研究。使教師放下心理包袱, 開展「接地氣」的小研究。
  • 教你做課題系列75:小課題研究——教研和教學是一件事
    在教師成長過程中, 我們相信教研的力量。為了不讓教師產生「教研太過高大上, 與我們的日常教學無關」的想法, 我們給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教研普及理念:你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是最好的課題;你對這個問題的反思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教研;你的研究成果就是你在這些反思中的進步和改變。把教研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聯繫起來, 無疑促進了教研工作的普及。
  • 教你做課題系列77:小課題研究——教研和教學是一件事
    在教師成長過程中, 我們相信教研的力量。為了不讓教師產生「教研太過高大上, 與我們的日常教學無關」的想法, 我們給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教研普及理念:你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是最好的課題;你對這個問題的反思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教研;你的研究成果就是你在這些反思中的進步和改變。把教研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聯繫起來, 無疑促進了教研工作的普及。
  • 教你做課題系列70:大課題牽動,小課題落實-深井式研究模式解析
    把提高教師教育能力作為重點,這是因為教師的教育能力是影響教育質量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怎樣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呢?我們認為,組織教師通過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提升科研素養是提高教師教育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二、模式的內涵界定「大課題牽動,小課題落實」深井式課題研究模式,即區級科研室以區域課題為牽動,校級科研負責人以學校立項大課題為牽動,引領教師進行課題有效分解
  • 教你做課題系列68:小課題:成就良師的一條「綠色通道」
    ,使每天上課不成為一種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從研究主體看,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個體的研究,是一種教師「面對真問題,開展真研究,取得真效果,獲得真成長」的行動研究。
  • 課題研究是備課組建設的有效途徑
    因此,今天我想結合我們組的經歷談談「課題研究助推備課組建設」這一話題。   課題研究是備課組建設的有效途徑。備課組建設的關鍵點是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集體智慧的碰撞,備課組活動是教師關注教學、進行研討、尋求解決問題方案、再實踐、再研討的平臺,具有架構理論與實踐的效能。
  • 教你做課題系列65:用課題研究團結科任教師
    從此,辦公室裡的幾位不僅是科任教師,也是課題組成員。作為科任教師,他們有「掃好門前雪」的義務;作為組員,他們有參與課題研究的責任。每一節課後,相關的教師總是會和我聊幾句班級裡的事情,使我能及時掌握班級變化的第一手情況。
  • 教你做課題系列62:小學數學教師「課題研究」中的理論問題探析
    ,就如何選題、如何研究等問題展開深度研討.在最近一期的培訓中,參與了課題研究的結題匯報工作,在匯報中,一線數學教師普遍感到困惑與乏力的是理論水平不高:說理上不透徹、分析上不到位、對策上不科學.渴望理論回歸去眷顧現實,理論的期盼幾乎成為一線數學教師做課題研究的心聲.那麼,小學數學教師做課題為什麼對理論的訴求如此強烈?
  • 教你做課題系列91: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如何選題
    中小學教師要有效開展課題研究,選題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具體而言,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進行選題。從自己教育實踐遇到的問題中選擇課題。倡導「問題即課題」的理念,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育教學實踐層面的問題、學生表現層面的問題、學校教育層面的問題等。對於普通教師來說,他們對日復一日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所看到的現象往往熟視無睹或習以為常。
  • 教你做課題系列92:中小學教師小課題如何選題?
    例如,《如東縣「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指南》中就有不少的課題可供學校和教師進行選擇。對這些《指南》中的課題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進一步具體化,提出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問題來。不過,這種方法不是小課題選題的主要方法。
  • 教你做課題系列95: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與確定
    能否選擇和確定一個好的課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研究過程的紮實程度和研究成果的質量。許多教師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提出「研究什麼課題好」這一問題。回答這一問題,就需要了解教育科研課題的來源途徑、選題原則和課題論證與表述的相關要求。
  • 教你做課題系列89:一線教師如何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
    裴娣娜教授曾經提到,「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是進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並且是關鍵性的一步,它不僅決定研究者現在和今後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標與內容,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科學研究應採取的方法與途徑」。可見,選擇和確定課題在研究工作中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據筆者的經驗,中小學老師可從以下方面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
  • 教你做課題系列90:一線中小學教師小課題選題的8個基本要求
    也就是說,選定的課題要具有實用價值,能夠指導教育實踐。對於填補科研空白性課題,研究價值最大;對於一般性的課題,也可立題研究,但最終一定要有收穫;對已解決或基本解決的課題,最無研究價值。所以,在立題研究前,要先了解課題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勞無益的工作。
  • 教你做課題系列86:中小學教師課題選題的來源舉例分析
    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研究課題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研究課題。中小學教師與專業研究者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教師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學實際的現場,是在現場中感受教育事實,生發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現場是教育問題的源發地,是問題產生的土壤,進入教育現場的教師對教育現場所做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課題。
  • 十堰市:有效開展課題研究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為穩步推進課題研究有效開展,為課題探究把脈,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讓課題研究真正服務於教育教學,12月9日上午,十堰市文錦學校召開小學部課題中期推進會,對承研的8個省、市、區級課題的研究情況進行了研討,會議由教科室主任王滿坤主持,小學部分管教學副校長李愛莉同志出席會議並作指導,該校的課題負責人及研究成員參會。
  • 教你做課題系列63:課題研究是超功利的
    一般而言,大多數幼兒園只有少量省(市)級立項課題,一個課題核心組也只有少數成員。因此,對於老師來說,課題不過是少部分人的「好事」。這種「好」,大抵和一個有「名分」(立項)的課題所能帶來的職稱、榮譽稱號等息息相關;而這樣的「好事」,不可能每個人都攤上。於是,在還沒有認真反思課題研究是什麼,一線老師可以做什麼課題,以及怎樣開展課題研究之前,老師們已經把自己拒於「課題研究」的門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