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課題系列73:基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小課題研究

2020-09-05 中小學課題論文指導

★論文投稿精準指導系列視頻專欄歡迎加入:

☞全部期刊:

☞專著閱讀:

新泰市各類學校立足實際, 自2012年開始進行基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小課題研究, 順應了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形勢, 滿足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實現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走出了一條從普及到專業的教科研新路子。


一、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為小課題研究保駕護航

新泰市小課題研究曾一度繁榮, 提出了「問題即課題」的口號, 引領一線教師做一線課題的研究, 湧現出了一批優秀教師。他們成長迅速, 無疑得益於這一點。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 我們發現這種繁榮的背後, 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現象正逐漸呈現:研究水平的低位徘徊、泛課題與偽課題日益增多、無序與低效、功利化的研究傾向等問題逐漸凸顯, 小課題研究臨近誤區。

前面的路該怎麼走?這些擔憂該如何剔除?基於這種觀察和思考, 如何解決從「一線教師做一線研究 (基礎的小課題) 」到「一線教師做專業的一線研究 (凸顯專業研究) 」, 從而實現「一線教師立足一線的專業發展」?我們小課題研究的初衷是, 通過小課題研究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教育研究的深度融合。

小課題研究的這種使命如何讓一線教師真正信服並努力踐行?我們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標準》。它能為小課題研究答疑解惑, 它能讓小課題研究遠離誤區, 它能為小課題研究保駕護航。綱領有了, 出路在哪兒?怎樣基於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標準進行小課題研究?我們針對小課題研究的現狀, 進行了第二輪小課題研究探索。就是立足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 解決小課題現有「泛、偽、低效、功利」的問題, 還原小課題「小、實、高效、有益」的本真;實現小課題從「問題」形態到「課題」形態的變化;持續提升教師專業研究與個人專業成長, 實現教師從教學反思和教學問題到「專業教育研究」能力的變化;實現學生發展、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的雙豐收。


二、基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小課題研究內涵及意義

為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建設高素質的中小學教師隊伍, 教育部2012年2月10日頒布實施《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包括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及實施建議三部分。其中, 「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這四大基本理念是中小學教師在專業實踐和專業發展中應當堅守的價值導向。在基本內容中提出了包含「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三個維度14個領域 (小學13個) 。其中, 在「專業能力」最後一個領域「反思與發展」中, 中小學都強調了「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 不斷進行反思, 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要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 進行探索和研究」。而這正是我們基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小課題研究的內涵。

所謂小課題研究, 是指教師在短時間內以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 由教師個人或幾個人合作, 運用科研方法, 探尋解決教育教學中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 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它是相對於省、市各級規劃課題而言, 是小的研究課題、小的研究項目, 是源於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有研究價值、需要探索的現實問題。

新泰市所進行的第二輪小課題研究, 以一線教師為主,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 以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困惑問題為研究對象, 突出小課題研究的針對性、時效性, 落實小課題研究的「短平快」的特點, 採取個人研究、學校支持、片區聯動的研究方式, 實現小課題研究效益的最大化。

對照《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 我市教師的基本理念、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還有較大差距;而基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小課題研究能彌補我市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缺失、專業素養缺失及專業能力缺失。

新泰市基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小課題研究的意義有三點:一是有利於中小學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成, 即成長自我。開展小課題研究可以促使教師更清楚地意識並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 自覺地選擇更科學的教育理念。二是有利於教育理論的學習和運用, 即回歸實踐。小課題研究是為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熱點、焦點、難點、疑點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教師必須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 並在理解的基礎上, 運用教育理論來分析和指導教學實踐。三是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 即凝聚課堂。開展小課題研究實際上是進行自我教育行動的研究, 這種研究獲得的成果可以馬上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提高課堂效率。


三、順應教育「供給側」, 多措並舉促研究

順應教育「供給側」, 我們摒棄以往站在供給者的角度一廂情願地想當然實施, 而是站在需求者的角度去思考: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教師到底需求什麼?教科所如何根據教師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


(一) 培訓引領, 理念先行。

新泰市以教科所為中心, 多方搭建平臺, 「走出去, 請進來」, 進行高頻、分層的「頭腦風暴」培訓。凡是參與小課題研究的教師, 必須研讀《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 明確四大基本理念、三大維度14個領域 (小學13個) 的基本內容, 知曉這是合格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與人文精神的標準。其次,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 明確小課題研究的價值所在。五年來, 累計聘請知名專家、草根教師來新泰開展小課題研究專場多達上百餘次。從他們身上, 我們見證了小課題研究的神奇之處, 也印證了「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完美融合。


(二) 發現典型, 榜樣帶動。

就小課題來講, 它使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 進行持久關注, 不斷反思追問, 積極進行實踐研究。如何把教師自發進行的「常態化」研究行為提升到「專業化」狀態?鑑於此, 教科所積極發掘小課題研究中的骨幹教師, 比如第一實驗小學的曹丙娟老師、向陽實驗學校的張華老師、平陽小學的朱永峰老師。目前, 這一批從小課題研究中成長起來的優秀教師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名師工作室, 已經有更多的年輕教師跟隨他們的步伐走在研究的路上。


(三) 制度作保, 片區推進。

教科所及時重磅出擊, 建立教科研工作評估制度, 將教育科研工作納入對學校辦學水平的綜合督導評估之中, 並作為市教育系統評優樹先的一項重要條件。制度規定, 凡沒有市級以上立項課題或雖承擔立項課題而未進行實際研究的學校, 不能被評為教學先進單位。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及其成果列為晉升職務及評優樹先的重要條件。凡沒有縣市級或縣市級以上立項課題的教師, 不得參評市級教學能手、市級名師、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系統評選教科研工作先進學科團隊、先進學校、先進個人等, 表彰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以促進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乘著課題研究制度改革的東風, 教科所借力名師工作室, 發揮榜樣示範作用, 又將小課題研究片區推進。全市劃分五大片區, 定期開展活動, 以強帶弱, 共同切磋。如今, 小課題研究呈現出良好的態勢發展。


(四) 借力「網際網路+」, 拓寬教研空間。

在「網際網路+」環境下, 網絡信息爆炸式增長, 大數據帶來的新挑戰, 使得教師的思維方式、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都發生了重大變革。教科所果斷把握這一時機, 借力「網際網路+」, 順應教育的「供給側」, 建立教研qq群、小課題研討微信群, 讓小課題研究隨時隨地開展, 不再受時空的束縛。如今, 參與小課題研究的教師愈來愈多, 研討的話題愈來愈多。


四、橫看成嶺側成峰, 水到渠成現芙蓉

小課題研究的實施, 猶如縷縷春風, 給新泰教科研工作帶來了全新的變革, 彰顯了全市科研興教的特色, 推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 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 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開展小課題研究促使廣大教師秉承《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精神, 自覺有效地選擇更科學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學行為發生了根本轉變, 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 擺脫了淺層次、低效的研究, 實現了小課題從「問題」形態到「課題」形態的變化;實現了小課題從「普及」到「專業」的質的變化;實現了教師從教學反思和教學問題到「專業的教育研究」的能力的變化;實現了教師「工作課題化, 課題工作化」的深度融合。

「小課題, 大作為。」近五年來, 我市教育課題立項已突破660項。其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子課題1項, 國家級課題26項, 省級課題126項, 泰安市級課題247項, 新泰市級260項。獲獎成果374項。其中, 國家教師科研基金會成果一等獎1項, 山東省教學成果獎2項, 山東省教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212項, 泰安市教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125項, 泰安市級教學成果獎24項。


(二) 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課題研究的有效實施, 解決了日常教學中的困惑, 師生關係更加和諧, 回歸課堂, 提升了課堂效率。學生的思維更為開闊, 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更為增強。近五年來, 全市中小學生無論在省創新實驗大賽中還是在各級各類藝體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三) 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

一是建立了科研示範學校, 發揮了示範輻射作用。目前, 我市實驗基地40個, 其中全國教育科研實驗基地7處, 省級實驗基地16處, 泰安市新道德教育實驗基地17處。二是推廣了科研成果, 增強了科研效益。推廣教育科學研究成果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內容, 是實現科研效益、優化教育常規的重要手段。三是加強了科研陣地建設, 暢通了科研信息渠道。我們以「新泰教育信息網」、「新泰教育雲平臺」為依託, 按照「建網、建庫」並進的原則, 加強全市教育科研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在「新泰教育信息網」上建立全縣教育科研資料庫, 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各校因地制宜, 開發、收集、整理本校教育教學資源, 建設本校的教育科研資源庫;擴大網站的影響, 把「新泰教育信息網」建設成面向全市中小學校、家庭及社會的綜合性教育教學網站。


五、不忘初心, 繼續前行, 小課題研究在路上

反思幾年來的小課題研究, 我們僅僅在中小學做了大量的工作, 忽視了幼兒園、職業學校、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學校及教師對小課題研究的認識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區域推進還需更多的學校有效、高效合作;學校與社會之間還需要建立資源共享的有效機制, 網上教研還需開拓並規範更多的交流探討方式等。

未來教育中, 小課題研究的探索將更為迫切, 要求將會更高。我們將繼續立足教學實際, 以《中小學教師標準》為指南, 遵循教育的「供給側」原則, 發揮骨幹教師及示範校的帶動作用, 做好幼小銜接、中小學與職業學校銜接;家校合作, 網上網下相結合, 把小課題研究系列化、層次化、特色化。以小課題研究為先導, 紮實帶動教育科研走向深入。(本文作者:曹晶)

免費教育音頻大全,歡迎點擊收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歡迎免費加入中小學教師課題論文交流圈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教你做課題系列93:中小學課題研究中選題的基本類型
    為教研組課題研究選題提供思考的方向中小學教師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學術訓練, 很多教師想開展課題研究但不知道可以研究些什麼, 哪些問題和內容可以被研究, 即不知從何下手。而課題研究選題類型的分析為教研組教師打開了選題的思路, 為教研組課題研究選題提供了方向。
  • 教你做課題系列91: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如何選題
    中小學教師要有效開展課題研究,選題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具體而言,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進行選題。從自己教育實踐遇到的問題中選擇課題。倡導「問題即課題」的理念,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育教學實踐層面的問題、學生表現層面的問題、學校教育層面的問題等。對於普通教師來說,他們對日復一日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所看到的現象往往熟視無睹或習以為常。
  • 教你做課題系列74:一位英語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紀實
    教師從事課題研究, 本質上說, 是為了更加有效地實施教學, 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此同時, 也實現自己專業上的成長。這種「利生也利己」的指歸應該使課題研究對教師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但是當前, 據筆者目力所及, 課題研究對中小學教師的吸引力是微弱的。教師沒有興趣從事課題研究, 只是迫於「職稱評定」的剛性要求, 無奈承擔一些課題。
  • 教你做課題系列92:中小學教師小課題如何選題?
    例如,《如東縣「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指南》中就有不少的課題可供學校和教師進行選擇。對這些《指南》中的課題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進一步具體化,提出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問題來。不過,這種方法不是小課題選題的主要方法。
  • 教你做課題系列98: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課題選擇問題探析
    前一個問題僅憑一個教師或一所學校的力量難以獲得全而的資料,而由省教育科研機構來實施則是可行的。後一個問題是有關課堂內的活動,資料的收集對一般教師來說並不困難,是可行的,但於專業研究人員則有困難總之,選擇教育科研課題就是選擇可研究的教育問題,選擇具有上述四個基本特徵的教育問題。
  • 教你做課題系列94:一線教師課題研究選題的四大策略
    而事實上,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理解,教育研究不應該是專業人員特有的領域,它沒有不同於教育自身的界限。換句話說,教研不是一個領域,而是一種態度。況且,要想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教師,不僅要有知識、有學問,而且要有自己的專業追求,要有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能力;不僅要是自己所教學科的行家,而且要是教育的專家,具有像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不可替代性。
  • 教你做課題系列64:區域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的有效途徑
    區域成立區、校、學科組三級科研團隊組織,保障文件通知、培訓指導、研究情況等信息的暢通。6.制定《小課題管理工作制度》。先後制定《元寶區教師小課題管理辦法》《教研員課題管理辦法》《科研骨幹管理辦法》《教育科研品牌教師評選標準》等制度,各項工作照章執行。
  • 教你做課題系列95: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與確定
    一、教育研究課題的主要來源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既可以來自於實踐問題,同時也可以來自於專業經驗和理論學習。這些問題需要教師通過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和策略,這是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最主要的課題來源。第二,從教育教學現象的困惑中選擇課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中小學教師常常會遇到讓人產生困惑的教育現象。比如,有一段時間,某教育專家極力推行「賞識教育」,好像發生在學生身上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賞識」加以解決,而不需要任何「批評」教育。
  • 教你做課題系列58: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乏力」的病理學分析
    教育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為耳熟能詳的樣態,很多中小學教師重新認識了教育研究的價值,更加明確了研究與教育教學的關係,一邊教學,一邊積極投身於教育研究之中,中小學教育研究取得了明顯進展,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客觀地說,教育研究在很多中小學和教師中仍然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遇。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現狀仍不樂觀,存在不少亟待改善的地方。
  • 教你做課題系列75:小課題研究——教研和教學是一件事
    在教師成長過程中, 我們相信教研的力量。為了不讓教師產生「教研太過高大上, 與我們的日常教學無關」的想法, 我們給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教研普及理念:你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是最好的課題;你對這個問題的反思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教研;你的研究成果就是你在這些反思中的進步和改變。把教研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聯繫起來, 無疑促進了教研工作的普及。
  • 教你做課題系列86:中小學教師課題選題的來源舉例分析
    ,不同於專業研究者,其研究工作應主要圍繞自身的教學實踐展開,課題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教學中的問題是教師教育研究課題的主要來源。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研究課題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研究課題。中小學教師與專業研究者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教師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學實際的現場,是在現場中感受教育事實,生發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現場是教育問題的源發地,是問題產生的土壤,進入教育現場的教師對教育現場所做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課題。
  • 教你做課題系列85:中小學教育研究好選題的九大標準
    然而,中小學教師要找到個好的選題並非易事。事實上,當前中小學教師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遇到的不少困惑就與選題有關。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專門研究選題問題,而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明確什麼是適合一線中小學教師的研究選題,亦即好選題的標準。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 教你做課題系列69:對小課題問題研究的思考
    每個小課題研究直面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源於實踐、服務實踐、在實踐中研究,與所有教職工正在做的事情和正在思考的問題相結合,即與工作相結合,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因此,小課題研究並不刻意追求理論上的規律探索,而是更加關注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解決得更好、更完善、更徹底。因此,小課題貼近問題,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教育教學工作實際。
  • 教你做課題系列70:大課題牽動,小課題落實-深井式研究模式解析
    這些都說明「使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新時期國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並以個人小課題進行研究落實,使學校校長有「大」課題,學校其他領導有「中」課題,教師個人有「小」課題,形成課題研究的「樹狀結構」。:「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 教你做課題系列89:一線教師如何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
    所以,中小學教師所作的研究,必須結合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而展開。如果沒有這樣的問題,就難以激發教師研究的願望與衝動;而沒有研究的願望與衝動, 教師將難以產生可持續性的研究行動。老師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學科、班級、學生的特點,從一個小的切入點著手,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課題進行研究。
  • 教你做課題系列76:小課題研究「五步走」策略
    他們結合自己在小課題研究中取得的經驗和成果, 將自己對小課題的理解傾囊相授, 與全校教師分享經驗, 使全體教師們進一步走近小課題, 深入研究小課題。在課題研究中, 教師們由「抓壯丁」到當「自願兵」, 越來越多的教師嘗到小課題研究的甜頭, 逐漸體會到科研的實際意義, 由「學校要我做研究」, 轉變為「我想做研究」, 實現思想的飛越。
  • 教你做課題系列68:小課題:成就良師的一條「綠色通道」
    小課題研究,是指教師基於職場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自身的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研究與行為跟進的一種教育研究類型。小課題研究是一種群眾性的、大眾化的教育研究,其核心理念是在教師改進教育、完善工作的過程中,促進教師自主成長、不斷提升教師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 教你做課題系列60:中小學教師「學術研究」的真實樣態
    對於中小學教師的「學術研究」,我一直持積極且審視的態度。作為一名校長,置身教育現場,讓我對中小學一線教師的發展與成長,有著強烈的渴望與真實的體認。但是,過去一些油水分離,只有開始,沒有過程,卻有結論的課題研究,異化了一線教育研究的本來意義與價值,也帶來了論文發表與獲獎事件的亂象。
  • 教你做課題系列90:一線中小學教師小課題選題的8個基本要求
    也就是說,選定的課題要具有實用價值,能夠指導教育實踐。對於填補科研空白性課題,研究價值最大;對於一般性的課題,也可立題研究,但最終一定要有收穫;對已解決或基本解決的課題,最無研究價值。所以,在立題研究前,要先了解課題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勞無益的工作。
  • 教你做課題系列63:課題研究是超功利的
    課題研究於老師專業成長的意義毋庸置疑一般而言,大多數幼兒園只有少量省(市)級立項課題,一個課題核心組也只有少數成員。因此,對於老師來說,課題不過是少部分人的「好事」。這種「好」,大抵和一個有「名分」(立項)的課題所能帶來的職稱、榮譽稱號等息息相關;而這樣的「好事」,不可能每個人都攤上。於是,在還沒有認真反思課題研究是什麼,一線老師可以做什麼課題,以及怎樣開展課題研究之前,老師們已經把自己拒於「課題研究」的門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