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師的核心職業角色一直固化在「知識傳授者」上,他們開展研究的能力和素質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和弱化了。這種狀況既阻礙了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影響了現代教育理念的樹立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當前,在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實施「科研興校」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下,中小學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出來。在教育研究中,中小學教師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尋找並確定研究的選題。選題不僅關乎教育研究的領域與方向,而且決定了該項研究本身的意義和價值。然而,中小學教師要找到個好的選題並非易事。事實上,當前中小學教師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遇到的不少困惑就與選題有關。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專門研究選題問題,而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明確什麼是適合一線中小學教師的研究選題,亦即好選題的標準。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好選題一定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這既是一個選題的內在屬性與要求,又是衡量選題質量的一個根本標準。一般來講,教育研究選題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選題具有理論創新的價值。即該選題關涉基礎教育的新觀點、新思想新理念、新學說和新理論等。通過該選題的研究,可以達到豐富和發展中小學教育教學與管理相關理論以及為相關實踐工作提供新的理論依據的目的。
二是選題具有實踐指導的價值。主要是指該選題屬於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中的一個實踐性問題。通過該選題的研究,可以提出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方案等,並推動相關實踐工作質量的提高。
三是選題具有理論創新和實踐指導的雙重價值。主要是指這類選題的研究屬於綜合研究的範疇,應既有理論創新的價值,又有實踐指導的意義,而非純粹單一價值的顯現。儘管對中小學教育研究而言,一個好選題更注重和強調實踐運用與指導的價值。但無論如何,價值性都是衡量選題質量最重要的標準之一,這是因為價值性提供了該項研究本身意義的內在基礎。而選擇一個沒有價值的問題來研究,除了無端耗費研究者的時間和精力外,不會有任何成果和收穫。在這裡,也有人把選題的「價值性」表述為選題的「需要性」。其實,價值與需要是密切相關的,價值反映和體現了需要,選題的「價值性」與「需要性』在某種程度上完全一致。
一個好選題還要具有科學性。 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選題的科學性主要有以下要求。
一是選題應屬於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中的一個真實問題。當前中小學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選題上的似是而非,一些選題看似科學和客觀,其實是對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誤讀,屬於假問題和偽問題。如有人指出,有價值的問題首先必須是一個真問題。但有時由於研究者囿於偏見或對某些教育現象的誤讀,往往錯將假問題當作真問題。更有甚者,因為發現真問題有一定的困難,有些研究者受數量化評價的誤導,追求所謂的「成果」數量,故意製造一些假問題,把所謂的「炮製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這對研究者本人和整個研究領域都將會產生很壞的影響。如此,選擇一個真實問題來研究就成為有意義教育研究的前提與基礎,而選擇偽問題和假問題進行研究必將使教育研究陷人誤區與迷途。
二是選題的提出應具有客觀的依據。主要包括理論依據、事實依據和實踐經驗依據。選題要有理論依據,是指要根據教育科學理論來確定選題,確定的選題是對教育科學理論富有邏輯的演繹與推導。選題要有事實依據,是指要在已有教育事實的基礎上來尋找選題,並使之與教育事實相符合。選題要有實踐經驗依據,是指要在所積累的教育實踐經驗基礎上來探尋選題,選題是對教育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歸納等。一句話,選題的科學性是建立在理論依據、事實依據和實踐經驗依據基礎上的。
與其他任何科學研究一樣,中小學教育研究也貴在創新,而這首先就表現在選題的創新上。選題的新穎性既是中小學教育研究創新的一個重要表徵,也是研究取得有意義成果的必要條件,而衡量選題新穎性的標準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別人和前人沒有涉獵過的選題。這類選題一定是新穎的,甚至還具有原創性,對這類選題的研究往往能填補教育理論和實踐上的空白。但對中小學教師來講,要找到這樣的選題並不容易,而且這類選題也並非中小學教育研究的主流。
二是從不同視角來研究教育問題的選題。評判一個選題是否新穎,還不能僅僅根據別人和前人是否研究過該選題來下結論。即便是已經研究過的選題,如果研究的視角和側面發生了改變,同樣也具有新穎性。在現實教育研究中,通過轉換研究視角和側面的方式來構思的新選題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對一個常見的問題選擇不常見的側面進行研究,另一類是把著眼點放在對事物與事物的結合點,或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結合部去確定課題。
三是使用不同方法和技術手段來研究教育問題的選題。即通過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的改變來呈現選題的新穎性。
四是基於校本和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的選題。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選題的新穎性更多體現在基於本校及研究者本人在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中遇到的特殊問題。由於這些問題往往具有個體性、個別性、差異性和獨創性等特點,而使選題蘊含了新穎性。
五是對共識性教育結論質疑問難的選題。在長期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探索中,人們形成了一些有關教育問題的共識性結論並將其作為真理性認識。但這些所謂的「真理性認識」中可能存在著一些謬誤。如過去學術界普遍認同「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隨著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人,人們逐漸認識到並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夠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到良好的主導作用,一些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行為和方式不僅不能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相反會阻礙和摧殘人的身心發展(如應試教育中的一些弊端等 )。顯然,對該結論質疑的選題就具有新穎性。
一個好選題還必須是中小學教師能夠實際完成的,即具備開展和完成該選題研究的各種主客觀條件。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有的研究者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發現了有價值和新意的選題,進人具體操作階段時才發現,由於缺乏經費支持、研究資料、相關學術積累和專家指導等,無法開展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講,選題的好與壞是相對的,要重視研究的可行性。一個選題有價值、有新意,卻沒有可行性,一切都得歸零。選題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研究者具備研究該選題的主觀條件。如該選題在研究者的專業領域內,是研究者能夠認識和把握的;同時,研究者對該選題的研究還具有強烈的動機、興趣、需願望或志趣,是他們樂於從事的研究。
二是研究者具備研究該選題的客觀條件。如研究者能夠收集到相關文獻資料,獲得必要的研究經費,有專家指導和研究時間的保障等。
一個好選題還應該與中小學教師的本職工作有高度的相關性。換言之,一個好選題應該直接來源於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而且要基於教師所積累的經驗。當前,中小學教育研究中存在一些問題或偏差。如一些教師之所以從事教育研究,主要是為了評優評獎和晉升職稱,是為了撈取個人名利和榮譽,甚至還存在著為研究而研究的不良傾向等。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他們的研究選題與其本職工作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並與其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相分離和脫節。而這種「兩張皮」的做法,一方面使教育研究喪失了經驗的基礎與支撐,丟棄了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的最大優勢;另一方面也偏離了中小學教育研究的初衷。鑑於此,一個好選題應該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並建立在教師個體實踐經驗的基礎上。
一個好的教育研究選題主要是通過兩條途徑來發現。一是對教育理論的演繹。即在已有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其演繹和富有邏輯性的推導來生成新的選題。二是對教育實踐經驗的歸納總結。即在對已有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概括和總結的基礎上來得出新的選題。
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專家學者開展教育研究的突出優勢是其教育知識比較豐富、教育理論素養比較深厚且知曉相關領域研究的現狀、動態與趨勢等,因此他們開展的教育研究大多是基於理論的。因此,相對來講,他們心目中的好選題可能更多的是一些理論學術性的問題。而中小學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最大優勢則在於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並對自然教育情境中的真實教育問題有深刻的認識、體驗和感受,而在實踐、經驗和感受中尋找研究的選題則是他們慣常的做法。如此,中小學教師在確定選題上就要有一個揚長避短的問題,即一個好選題應該是基於他們的實際工作經歷並具有鮮明的個體經驗性特徵。
選題的「現實針對性」,指的是選題應該具有現實性和針對性,二者也是衡量選題質量的兩個重要維度。所謂選題的現實性,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指該選題屬於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中客觀存在的事實和問題,而並非是在書齋裡構思和憑空想像出來的。二是指該選題具有「應時性」。即該選題為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中的熱點和重點問題,是大家都普遍關心並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屬於此類範疇。三是指該選題符合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動態與趨勢。即該選題是在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過程中逐漸呈現出來的問題,並符合改革發展的動態與趨勢。
所謂選題的針對性,主要是指該選題的提出不是無的放矢、盲目、隨意和想當然的,而是針對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中出現的普遍問題,以及本校和研究者本人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遇到的現實困惑提出來的。簡單地講,就是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中出現了什麼問題,就研究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
教育研究可劃分為宏觀層次、中觀層次和微觀層次三種類型。儘管中小學教育研究並不完全排斥宏觀層次和中觀層次的研究,但中小學教師的研究還是應該以微觀層次為主。教師更應該選擇那些自己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或小問題來進行研究;同時,開展微型課題的研究也是由中小學教育研究的性質、任務和目的所決定的,這也是從我國中小學教育研究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寶貴經驗。有研究者認為,選定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化,界限要清,範圍宜小,不能太籠統。原因在於問題是否具體適度往往影響全局的成敗。那種大而空、籠統模糊針對性不強的課題往往科學性差。只有對問題有清晰透徹的了解,才能為建構指導研究方向的參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據。由此,不宜把課題選得太寬、太大、太複雜。既然中小學教育研究應該以微觀層次為主,這自然也就決定了微觀性和具體明確性等是中小學教育研究好選題的一個重要特質。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導引下,中小學的校本教研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校本教研是指以所在學校一線教師為主體、以所在學校實際問題為課題的中小學教育研究活動。由於校本教研確立了一線中小學教師在研究中的主體地位,加之所研究的問題是本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遇到的特殊的個性化的問題,因此,開展這種類型的研究更能激發中小學教師從事研究的內在動機,也更能使他們切實感受到教育研究的實用性和有效性。這些都是校本教研一經 提出就得到廣泛認同的重要原因。當前,校本教研已然成為我國中小學教育研究的一種重要範式。而與校本教研相適應的就是選題的「校本性」。這樣,「校本性」也構成了中小學教育研究好選題的一個重要元素與要求等。
以上從九個方面闡釋了中小學教育研究好選題的標準,遵循這九個方面的要求不僅有助於提高選題的質量,更有助於充分發揮教育研究在中小學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指導和先導作用。(本文作者:輝進宇,褚遠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