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飯,普度,修行,善緣

2020-12-20 龍遨美食

寺廟裡的齋堂裡,供應的自然是齋飯。有過吃齋經驗的,大概對此不陌生。一般而言,吃齋也就是素食。有這種堅持的人,大多是一心向佛的信念的。不過齋飯也有大齋小齋之分,大齋大戒,小齋小戒。如今就是在寺廟裡,有的也向遊客提供一種「素食」,走的路子,也是上面提到過的第一種:用素食做出葷菜的造型、口感與味道。說到底,還是遷就食客們的葷食偏好,而不能堅持齋堂裡應有的追求。 齋飯,既營養豐富又色香味俱全,既能吃飽吃好又能與大眾普結善緣。雖然只拿出5元或者10元,如果懷著一顆供養一切的心,一樣可以廣種福田。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各大寺廟的用齋時刻。

1+先來看一下普陀山的幾個寺廟。在普陀山的三大寺院用齋,略述如下,希望能給打算去普陀山用齋的人提供一點幫助。

一、 可提供齋飯的寺院 1.普濟寺(早、中、晚三餐)

2.法雨寺(早、中、晚三餐)沒有告示,用餐時間與價格普濟寺差不多。

3.慧濟寺(只有午餐)

(有說大乘庵也有齋飯的,可惜沒有去。)

二、 齋飯圖片

1.普濟寺的早餐

好豐盛吧,四菜兩粥,喝完白米粥還有熱乎乎的大米綠豆粥和饅頭。當時,正好有緣與兩位出家人同桌就餐,跟著師父們合掌念誦飯前儀軌,看著師父們靜默端莊的吃飯,感覺心安神寧,既淨化了心靈,也是一種享受。

2. 普濟寺午餐

主食是米飯、炸菜糰子,第一碗菜是香菇、白菜、豆腐、粉條、木耳、冬瓜,吃完後再去盛時,就有芹菜、花生、胡蘿蔔了。

3. 普濟寺晚餐

4. 慧濟寺午餐

雜燴菜和炸南瓜,好好吃哦!再添菜時發現又多了黃豆芽和西芹,主食是米飯和白米粥。

5.法雨寺晚餐

米飯,素雞腿、白菜、菜花、豆腐、蘑菇,粥特別好喝,有枸杞、大棗和南瓜。

三、 用齋禮儀

1.寺院有專門售飯票的地方,一般在入口處的右手邊,排隊買飯票時儘量安靜和謙讓。

2.拿到飯票隨著人群走到餐廳前,最好是雙手把飯票交到義工手裡(因為當我們坐在涼爽的大廳內享受美食時,他們還要繼續站在太陽底下履行職責,所以就用雙手表達一下敬意吧)

3.在寺院裡吃飯是不限量的,只要你能吃的下,飯菜可自己隨意添,但既不可以把能吃的扔在桌子上,也不可以剩在碗中(惜衣惜食 不為惜財 為惜福)

4.吃飯前先雙手合十念: 阿彌陀佛或唵 (ōng)嘛(mā)呢(nī)叭(bā)咪(mēi)吽(hōng),觀想飯菜變為最美味的飲食遍滿虛空,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以感恩心誠敬供養,必能迅速積累福德)

5.吃完飯要拿著自己的碗筷到義工指定的地方,不可以亂放哦。如果有時間可以幫義工們洗洗碗筷,真是不洗不知道,原來寺院裡的碗筷至少要洗三遍的。

菩薩戒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所以寺院裡面都是素食。我們有機會吃素,也是一種福報,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之心,也不會與眾生結下惡緣,還能夠漸消業障,淨化身心。

四、修道人在用餐時的五種觀想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並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藉著受食來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嗎?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謹防心念,遠離過失,對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身心饑渴的良藥。

為成道業,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飢餓,體衰多病,難成道業;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2+ 大理寂照庵的齋飯

雲南大理的寂照庵始建於明初,後毀。公元1919年藥師寺僧輪轉重建大殿及兩廂、門樓及陋閣,又塑佛像金身。又據說寂照庵在當年雲南都督唐繼堯的主持下重建的,現在庵門上「寂照庵」三字,就是唐繼堯所題寫的。

寂照庵整體不大,位於大理蒼山南麓,寺院被蔥籠茂密的青松、古柏掩映,香菸在寺庵中繚繞,環境寂靜而幽深,為佛家淨地。

近年來,寂照庵主持叫釋妙慧,發心重修寺院,廣樹法幢,在她的辛勤努力下,逐步擴大寺院建設和院內外的綠化,翻修擴建法堂、園牆牌坊門等,在當地具有一定的影響。

步入庭院,走進視野的是長得正好的多肉,它們一株株的纏繞在一起,很是飽滿。然後是一盆盆花簇擺在各庭院中。

吃尼姑庵的齋飯是這裡的一大特色。七月的一天我們去了一趟,那的齋飯因中午來客多菜的種類多,晚飯時來客少菜的種類就少一些。來客需交20元錢領到一個木碗,然後排隊領飯菜,必須吃多少要多少,不然主持釋妙慧會很不高興滿院子嚷嚷。

當然炒的菜都是素的當季時令,還有可選的三樣醃菜和一碗湯,總之都是辣麻的。然後走出廚房到庭院或樹下隨便找個地方吃就是了。

3+ 杭州靈隱寺景區

「寧波燻魚」是用豆腐做的,它有皮有刺,味道和真的燻魚差的不多,「西紅柿什錦麵」非常可口,湯、面、菜

《金剛經》中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說,我們應持這樣的觀點:所有事物現象,都是空幻的,生滅無常的。

三寶門中好修福! 祈願眾生都茹素!

相關焦點

  • 道教慈航普度天尊與佛教觀世音菩薩有何區別?
    道教慈航普度天尊與佛教觀世音菩薩有何區別?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稱慈航仙姑真人、慈航普度天尊、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也稱慈航大士,道教女真,出現於在《歷代神仙通鑑》、《靈寶經》等典籍。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有登場,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慈航真人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
  • 【根桑善言】---什麼時間修行?
    取新熟食品(人還沒有動過的)一摶供於佛前,上供下施普於十法界,吃飯時全過程,心存善念,普度我們身體中的10000種細菌微生物,感恩一切眾生為我們提供食物,願天下一切眾生能獲溫飽。(心中念咒更好)。心中持咒,普度一切小蟲微生物,願天下眾生普無饑渴。
  • 普度的由來及傳說
    「普度」這個風俗,我們翻閱舊籍,所得的概要,是個道釋兩氏之說混合而構成的。考究起來,在道教方面是中元節的蛻形,在釋氏方面是盂蘭會的別稱。七月十五這天叫做「中元節」,而從前盂蘭會的舉行也在這天,如今先把「中元節」的起源,寫在下面:考《修行記》云:「七月中元乃大慶之月」,《道藏經》云:「七月十五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會集福世界」,《道經》云:「七月十五九地靈官下人間,校定罪福」又云:「中元作元都大醮於玉京山,採諸花果幢幡寶蓋,獻諸聖眾。」
  • 太虛大師:大乘法三義與普度成佛心
    太虛大師:大乘法三義與普度成佛心 此依大乘法所發心,又迥勝前出離流轉心。以前心見三界苦,或唯自求出離。此大乘法中則發普度成佛心,以見三界眾生皆在苦中,為求共同出離之法,而修共同出離之行,故名大乘。大乘者即大車。如人但為自己行路即不須造火車鐵路等事,為便利大眾交通故造火車輪船等。大乘意義即如是,純為大眾非為自己。不獨為拔除自己生死苦,普為大眾拔除生死苦,此為普度大眾究竟出離的道理。在大乘法中之發心,即普度成佛心,亦即菩提心。
  • 行善事,交善友,結善緣!
    一個人只要肯多行善事、多交善友、多結善緣,總能得到上天的眷顧。01行善事行善,是畢生的修行。漢明帝與東平王閒聊時,明帝問曰:「天下何事為樂?」東平王回答:「為善最樂。」範仲淹出身貧寒,年輕時曾暗下決心,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百姓。後來他做了官,便把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分給沒有土地的人耕種。
  • 佛典故事:如是善緣
    久遠前,有一屠兒欲發心供養一修行人,但見此人有許多過失,於是只供給齋飯。日後又遇一初入道的新學沙門,具足威儀,特準備美味餚饌供養,齋畢更祈請沙門久住其舍,終身受其供養。沙門慈愍屠兒一念真誠,於是接受屠兒的提議,留了下來。
  • 什麼是善緣,怎麼結善緣?
    善緣,更為準確地說,這種關係是好的,給人正能量的,讓人積極向上的。簡而言之,善緣就是自利利他的關係。寺院門口算個命,就能結善緣了麼?佛教的善緣那麼容易結嗎?當然不是。那麼如何去建立自利利他的善緣呢?■ 悲心布施布施就是以福利施與他人,使他人得到利益。
  • 佛說阿彌陀經析.105 按善緣方向去貼能量,善緣成熟就更容易
    這個道理是為什麼佛陀敦促我們,希望我們和大眾建立善緣,一方面是佛陀給我們一個暗示,讓我們以善去做,迴避惡緣成熟;另一方面我們念念是善緣,遇到一個人也會按善緣的方向貼能量,善緣成熟就更容易,這個道理我說的可能不清晰,但是你們仔細思維,應該能想明白。
  • 閩南「吃普度」的源起
    各街道裡巷以及農村,從初一到三十日,每天都有一方百姓做普度,稱「普度日」。有些地方百姓過「普度日」三十天還輪不過來,於是將「開巷口」提前一天,到六月三十日,「關巷口」推遲一天,到八月一日,共三十二天。日本東京都立大學walzz《閩南文化與周邊文化比較談——從普度。
  • 觀世音教我們如何修行
    正果是修行得到的。當今世間很多修行人,由於自己不明理不了義,不深悟經文,一味盲目地到處找所謂的明師一指點,企圖天榜標名掛號,忙得不停。由於心不淨。雜念叢生。荒廢了寶貴的時間。影響了自己修行的進程。可惜!可嘆!可悲也!所謂明師一指點,其含義是訪到真明師給你指明了修行的方法,修行路線,修行的要領,修行的目的,明白的告訴你怎樣修行才能修成佛。這就是明理了義。
  • 予人好因好緣 就是自己廣結善緣
    在佛教中,有一個詞叫「隨喜讚嘆」,就是說,我們要經常隨順別人的歡喜,知道讚嘆他人,這樣不僅能助於別人修行得道,也利於我們自身的修行。讚嘆、隨喜他人的功德,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修行方法,很容易為我們積累功德資糧。因為我們在讚嘆、隨喜他人功德的時候,清淨心就生起了,內心的汙染與雜念也就消除了,這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對別人好,別人不會對你壞。
  • 廣結善緣是指什麼?看後你就會懂
    建立關係稱為結緣,彼此曾有交涉的關係稱為有緣,自利利他的關係稱為善緣,不涉私慾的關係稱為淨緣;造成眾多的善緣與淨緣,稱為廣結善緣。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學佛之後,到處跑道場,見人就結緣,變成了疲於奔命、忙於應酬,毫無原則的護法、說法、弘法。
  • 拉住母的手,快快上船全放下,我們共同來普度!
    所以,未來新世紀,註定就是一場高能覺醒的修行,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完成使命,回歸本源。我們就相互珍惜當下,珍惜每一次思想的碰撞與心靈的共振!一起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一起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一起共享和祖國與時代共同成長進步的機會!讓我們在見證祖國偉大復興的同時,也一起見證自己的修煉與成長吧!關注「佛緣之門」與時代同步、與真理同行,分享人生智慧,傳播大道真理…眾靈覺醒我覺醒,眾生成就我成就!
  • 如果你是有善緣的人,此生一定要去趟普陀山……
    或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善緣」吧。修善緣,消苦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佛緣……修心即是修行觀音菩薩也稱「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總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為何總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呢?
  • 佛弟子切忌急功近利式的修行!
    學佛本來是一件充滿法喜的事情,應該在生活工作中快樂的修行。待人接物,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都不影響我們念佛持咒。打掃庭舍,刷鍋洗碗,心甘情願,歡歡喜喜的做著家務,為家庭付出,這本來就是一種修行。無須把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把自己的整的精疲力盡。只要心在道中,無處不是修行。修行不是百米衝刺,只要跑的快就行。
  • 要普度眾生,得先普度自己
    當然這是佛法高深的人才能將眾生給普度了如果沒有那個能力卻攬著這個活又將是怎麼樣呢?一直流傳著,自己沒有把握就不要去度眾生,否則反而是自己被眾生給度走了。很多進入紅塵普度的人,就是弄來弄去被皈依徒弟給拉走的,今天跟著這個在一起明天跟著那個在一起,造成了不是徒弟皈依你,是你皈依你徒弟,可有什麼辦法呢?
  • 多積累善因善緣,如果只有因,而沒有外緣,就不能產生結果
    出家修行就是一個因,是解脫的因、菩薩的因、成佛的因。因具足了,還要有緣。緣,有過去的緣、現在的緣。如果過去常修善法、結的人緣很好,今生就能左右逢源;如果過去沒有結到善緣,今生就要趕快去努力。如果前生沒有結到善緣,今生又不努力,那就成了悲觀的宿命論者,只能坐以待斃了。佛法講的因果是最積極的,能知因識果,就能建立因緣、創造因緣,這就是真正的菩薩行。
  • 高手進階 圍繞大特技慈航普度的戰術
    高手進階 圍繞大特技慈航普度的戰術 來源:夢幻西遊手遊 作者:心醉丶迷 時間:2015-10-12
  • 佛教故事:具足善因善緣 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編者按:對修行人來說,廣結善緣為何十分重要?修行成就與否,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有什麼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