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積累善因善緣,如果只有因,而沒有外緣,就不能產生結果

2020-12-13 禪淨密實修

人生脫離不了因緣「果報」,善業生樂果,惡業感苦果,這是一種真理。假使能夠真正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這一生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能得心應手、順利成就。佛法是真實的道理,不是一般的形上學,也不是一般的學問;佛法注重的是知行合一,要實踐才能契悟真空妙有、契悟心性,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這就是真正悟道了。

大眾要徹底了解因果,要知因識果,知道什麼樣的因緣將來會感什麼樣的果報,這就是菩薩的心智。世間上一般人根本就不知因、也不識果,迷迷糊糊地造惡業,等受了惡報,才叫天叫地。這個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

出家修行就是一個因,是解脫的因、菩薩的因、成佛的因。因具足了,還要有緣。緣,有過去的緣、現在的緣。如果過去常修善法、結的人緣很好,今生就能左右逢源;如果過去沒有結到善緣,今生就要趕快去努力。如果前生沒有結到善緣,今生又不努力,那就成了悲觀的宿命論者,只能坐以待斃了。佛法講的因果是最積極的,能知因識果,就能建立因緣、創造因緣,這就是真正的菩薩行。時時要檢討反省,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是什麼因?對人、對事是什麼緣?要靠自己的努力。

如果只有因,而沒有外緣,就不能產生果報。假使不相信的話,去看看冬天江邊的柳樹,由於冬天寒冷的緣,樹葉就枯萎、變黃,掉落滿地;經過一段時間,春天到來,春風一吹,好的外緣現前,柳樹就會發新芽,所以說「枝枝新」。人也是如此地,當好的因緣現前時,就要掌握;如果外緣不好,就要努力去改善因緣、創造因緣。

記得有一次法會,準備工作都非常重要,各組的「出坡任務」也是一門學問,往往能讓我們從中發現自己不足及要學習的地方。在籌備過程中,法師及師兄們積極圓滿每個環節。每當要禮佛告假時,面對莊嚴又如法的壇場,心中除了法喜,更充滿了感恩。心燈組的工作,雖說是護持別人用功,其實也是成就自己修行的福德資糧。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要如何與大眾結善緣、結法緣呢?其實沒有別的,就是以歡喜心、慈悲心來擴大心量、廣結善緣,並在其中學習關照大眾、覺照己心;若能懂得提起與放下,這念心才能看得清楚明白,才能結下這個因緣。

一直以為今生只要禮佛、誦經、作功德,就能一切順利,不了解一切果報乃累世不斷造業而生,因緣法則比任何方程式都更精細、準確地出現在每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之中。 以這次意外為例,為什麼我和對方會一秒不差地碰撞在一起?為什麼是我和他,而不是別人?這些問題都早在甚深的緣起法則中精準設定。在此之後,我才驚覺原來我們的生命不只是這一世,過去生生世世種過什麼因,未來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只要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就會想要了解改進之道。佛法,就是積極地從因地上、從根本上去改善自我的道理。

體認了無常,真正吃了苦之後,學會了反省與懺悔,才更珍惜修習佛法的機會,更懂得要把握當下因緣來種善因。唯有面對苦境,才會積極地找出原因,進而尋求改善之道。 一切因緣的起滅,都來自當下的這念心。由於自心執著於貪、嗔、痴,才會招感如此苦果;假使念念都是自利利他,則會產生無量的功德果報。如果這念心不生不滅,無因亦無果,才能究竟解脫。

雖然自己的人生有些不圓滿的缺口,但也感恩因為這些不圓滿,才讓自己有因緣親近佛法及大善知識。接觸精舍前,內心充滿了怨與怒,對人生的坎坷不平充滿了疑問,總是把過錯歸咎於他人,不懂得反省檢討。然而在法師們的慈悲下,透過禪修,體會中臺心法,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面對境界時才懂得從因果的角度來看待。「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期許自己要發精進心、長遠心,護持正法,永不退轉。心能載舟,亦能覆舟,每個人的因緣法則由自己的心來決定,能掌握自心,處處作主,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之道。(本文來自《佛說四十二章經》第十三章,問道宿命)

相關焦點

  • 專造成佛之因,在一切善緣裡沒有比這個更善的
    淨空法師:專造成佛之因,在一切善緣裡沒有比這個更善的四重罪就是戒條裡面前面的四條戒,殺、盜、淫、妄這四條罪是最重的,叫四重罪。五逆,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四重五逆果報都在阿鼻地獄,這是極重罪業,經上常講不通懺悔。可是諸位要曉得,如果能回過頭來念佛求生淨土,這個罪業還是能夠轉得過來。
  • 種善因得善緣結善果
    師兄們去施食遊春,做善事只是一個啟動善緣的因,而真正有意義的,卻是善因所帶來的善緣,眾善人聚在一起,暫時放下名聞利養的執著,一心一意的沉醉於交流大愛之中,這種心情才是淨土的資糧,名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 予人好因好緣 就是自己廣結善緣
    然而,佛陀雖然知道提婆達多一直企圖傷害自己,卻並未對其產生嗔恨之心,反而一再幫助他。即便是提婆達多最後因犯五逆重罪而墮入地獄,佛陀依然感念他在過去世前曾幫助過自己,並在《法華經》中為其授記,說提婆達多在地獄果報結束後,將來會成就佛道,佛號「天王如來」。這就是佛陀的寬容與忍辱情懷。彌勒菩薩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據傳,彌勒菩薩曾化身為布袋和尚,四處遊化,受盡屈辱,卻一直因機說法,度化眾生。
  • 「福緣善慶,禍因惡積」:有這3個「習慣」要改掉,不然積累惡緣
    我們的命運是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行為去改變的,因此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多做善事,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若你的身上有這三個習慣,那麼就要儘早改掉,不然就很容易為自己積累惡緣。在生活當中,那些喜歡自怨自艾的人,他們會將大部分問題所產生的原因歸咎到他們自身的外界環境當中。所以這類人他們很難會相信佛教的宿命論觀點。如果人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和相信因果關係的時候,就很容易將自己推入散漫和抱怨的深淵當中。
  • 因果報應,生活中最容易種善因的十件事,真實不虛!
    因為只有深信因果,才能明白諸佛所講之法,真實不虛。其也正是因為諸佛所講之法,真實不虛。所以我們在當下,在生活之中就應時時做一些能讓我們種善因,廣結善緣增福增慧之事。那麼在生活中那些事情是最容易讓我們結下善緣,種下善因呢?因果報應,最容易種善因的十件事,真實不虛!一、對他人的一聲問候。
  • 善因結善果,惡因皆惡果;這五件事,切勿再做,因果不饒人!
    福報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若沒有福報,那麼必然會煩惱重重。俗話講「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這就是對於有福報和沒有福報的最簡單的區分。如當下是否有福報,除了往昔自己所造下的諸多惡因有關,其實大部分還是跟當下的所作所為密不可分。古人云:「行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隨順因緣,廣結善緣
    就像一粒種子,必須撒在泥土裡,經過施肥、澆水,並有充足的空氣、陽光,才能發芽、開花、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種子是「因」,泥土、陽光、空氣等是「緣」,因緣具足時,種子才能順利成長。人的生命,同樣也是在因緣作用中流轉的,佛陀將其歸結為「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 佛教故事:具足善因善緣 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編者按:對修行人來說,廣結善緣為何十分重要?修行成就與否,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有什麼是必不可少的?
  • 行善事,交善友,結善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善,是一種修養,善,是一種福德。一個人只要肯多行善事、多交善友、多結善緣,總能得到上天的眷顧。01行善事行善,是畢生的修行。漢明帝與東平王閒聊時,明帝問曰:「天下何事為樂?」
  • 人世間的善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只要我們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正文如何廣結善緣?過去的我們認為你好與我好,互相依戀、互相喜歡就是善緣,其實這不是善緣,這是互相貪愛。互相貪愛是有染法,有染法可能是善緣業也可能是惡緣業。
  • 佛教:種善因的五種方法
    就是說:行善的人,一定會得善的好的果報,行惡,必定得惡果,這是自然規律,因果報應,通三世,絲毫不差。想要擁有善果,必須從當下出發。因果報應,種善因的五種方法!你知道幾個?這五種方法分別為:廣行布施、勸人向善、改變自我、結緣眾生、常行善舉。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你種的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你自己種多大的因,結多大的果。多行不義必自斃,人作孽,不可活。行惡之人,不管多麼的小心翼翼,小河溝裡都可能翻船,他們的一生隨時會踩雷引爆,到最後只能自食惡果。所以要多種善因,多行善緣,遠離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這些惡習,不能口裡誦經念佛,心中卻無菩提。
  • 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
    佛家講:「種善因,得善果」。很多人以為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自然科學講平衡,質量守恆、能量守恆;講規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社會學講有付出必有回報;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天地浩大,冥冥之中因果就在其中,左右著我們的人生。
  • 佛教:種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報將不請自來!
    佛教:種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報將不請自來!佛說,我們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前世修積的福報,福報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生活中,如果不懂得護福、惜福、積福,那麼再多的福報也會被我們揮霍殆盡。想要修攢福報,一定要多種善因,這樣才能得善果。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做好這三件事,可以幫助我們培養福田,直接而快速的得到福報。一、相信因果,心懷敬畏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人不相信佛教,認為因果業力不真實,是唯心的說法。
  • 這十件事,最積「陰德」,一定要多做!
    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要想積累陰德,惠及子孫,一定要多去做這十件事,並且要在做這些事情時,做到為善而人不知,這樣才能積累到陰德福報。古人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是在告訴我們,決定的我們禍福吉兇的全部因素,無非就是命和運。
  • 關於「善因營銷」我們聊了10小時
    有大眾就有市場,儘管沒有阿里和騰訊的先鋒引領精神,但對消費者需求保持敏感嗅覺的企業,的確聞到了慈善和公益帶來的芬芳。在高大上的上海中心,我們在俯視整個上海的同時,共同研討「善因營銷」的價值,了解善因營銷的價值思維、運營模式和操作要點,並且與實操專家面對面交流,了解其如何運用善因營銷,打通電商扶貧+地產扶貧的創新模式。
  • 善因結善果,你別愛信不信
    佛說:善因結善果,慈悲大無邊。這句話,講的就是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個懂得真善的人,必然會獲得好的果報。那麼,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善因結善果」呢?首先,我們要懂得以「善」養心。俗話說:上善若水。一個人,懂得善良的好處,必然會用自己善的言行,來定性自己內心的安寧。一個懂得真善的人,他們的內心,一定會祥和,安寧的。
  • 前行實修第二十一修法——觀外緣不定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從外緣上來講,損害生命的因緣也極多,諸如刀兵、毒害、地水火風的災難、怨敵、病、魔,甚至日常行為中的衣食不當,也會變成死亡之因。正如《寶鬘論》所言:「常住死緣中,如狂風中燈。」既然生因少之又少,那我何時會死呢?(若一直這樣想,就會對修法有緊迫感,最終生起無常的境界。)後行:回向善根。
  • 拋棄一切外緣,不要想善與惡,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慧能說:「既然求法,你應該拋棄一切外緣,斷絕一切思念,我才能為你說法。」慧能接著說:「你不要想到善與惡,此時,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聽聞此話,慧明當下大悟,便求慧能多開導一下。慧能說:我能說出來的,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你若能反觀自己,秘密就藏在你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