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肌萎縮和肌無力似乎變成了疑難危重症的代言詞。很多人都想知道肌萎縮和肌無力到底是什麼,難道患有肌萎縮和肌無力真的那麼可怕嗎?
在父母的心中,每個嬰兒都是「小天使」,從出生起就給家庭帶來了溫暖。然而,不幸的是,一些嬰兒在嬰兒期就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這種疾病也被稱為嬰幼兒的「第一大遺傳疾病殺手」,這使父母感到擔憂。脊髓性肌萎縮症到底是什麼?
脊髓性肌萎縮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這種遺傳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神經支配的肌肉逐漸萎縮。
這種疾病沒有明顯的種族和地理差異。在臺灣,新生兒篩查的發生率在1/8000和1/10000之間。但是,脊髓性肌萎縮基因的攜帶者頻率比較高,通常在40-50人中就有一種基因攜帶者。
脊髓性肌萎縮有哪些症狀?父母如何及早發現?
脊柱肌肉萎縮的主要表現是進行性四肢無力。如果孩子有餵養困難,低哭鬧,無法將四肢抬起以及反覆出現肺炎和肺部感染,父母應保持警惕。及時去醫院確認孩子是否患有脊髓性肌萎縮。
脊髓性肌萎縮患兒的智力沒有異常,甚至一些研究發現,患有這種疾病的患兒的智商要高於同齡的正常患兒,並且非常聰明。
脊柱肌萎縮怎麼治療?
在出現針對脊肌萎縮症的具體治療方法之前,我們只能嘗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強患者的營養,並進行一些康復訓練。
然而,近年來,相關研究進展迅速,尤其是通過基因治療糾正患兒的錯誤基因後,患兒的症狀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可見基因治療是一種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是,某些肌肉萎縮和肌肉無力確實很難治療,例如某些遺傳性肌肉萎縮,肌肉營養不良,先天性肌病,腓骨肌萎縮等。由於遺傳疾病,患者體內相關的蛋白質合成將變得病理性導致肌肉和神經的變化。如果病情逐漸惡化,患者將逐漸癱瘓甚至死亡。
因此,與疾病本身相比,過度恐慌可能對脊柱肌萎縮和肌肉無力造成更大的損害。患者應更多地了解脊柱肌萎縮,採取預防和保健方法,並配合醫生對其進行治療,更好的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