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未來教育?四位院士共繪新藍圖

2020-09-03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孫競 瀋陽)隨著網際網路、5G、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組合創新,人類教育邁進「智能時代」的重要當口。探索智能技術如何助力教育公平與人的個性化成長,既是科技界和教育界肩負的時代使命,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日至22日,在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上,趙沁平、鄔賀銓、張軍、王耀南四位院士,以各自專業在教育場景中的應用出發,從不同維度共話智慧教育未來,並就相關問題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採訪。

趙沁平院士:人工智慧不應完全取代教師教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表示,作為智慧教育重要的支持技術,虛擬實境VR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結合其他相關科學技術,致力於生成一個與現實世界在視、聽、觸覺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數位化環境,人們可以通過一些設備與數位化環境進行交互,產生親臨現實世界的體驗。

「VR有4個特徵,即沉浸感、交互性、構想性和智能化,這些特徵使VR對現有技術形成了一定的顛覆性,將重塑我們的未來。我個人認為,VR+AI有可能成為終極性的教育技術,將對未來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趙沁平說。

他同時提醒,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只是技術,實現的是教學輔助,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取代教師教學。教育的主體部分「傳道、授業、解惑」以及批判、創新思維的培養,核心內容是需要人對人。因此,要加強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應用於教育教學的相關研究,關注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環境對學生身心的影響和對社會的影響。

鄔賀銓院士:5G將為教育提供更優質的應用服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介紹,疫情期間的政企校協同,成功實踐了大批雲上教學的優秀案例。5G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結合帶來的教學內容高度定製化,解決了教育內容缺乏定製化和娛樂內容缺乏系統化的弊病,把各種知識點進行分解,製作成精良的模塊並存儲於雲端。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和落地,5G將以其顯著優勢為教育全生命周期提供更優質的應用服務。

鄔賀銓表示,5G+教育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5G終端以及AR/VR可穿戴設備成本仍然較高,難以普及;適應並體現5G特點的課件還很少;5G+教育對師資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值得關注的是5G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要避免青少年過度沉溺於5G娛樂體驗。

鄔賀銓提出,產業向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對高技術人才的數量與質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時期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新技術的應用會增加新的就業崗位,但原有的一些崗位會消失或減少,就業發生結構性變 化,需要加強繼續教育適應知識更新與人員轉崗。

張軍院士:「五維教育」將推動新時代教育生產力的變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認為,建設智慧社會,智慧教育的發展不可或缺。我們需要審視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的教育新矛盾,體驗智能技術重構的教學新環境和新方式,從智慧社會發展整體視角和框架出發,思考未來教育。

「進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群智的智慧社會,泛在的教育信息網絡、智能化的教育基礎設施、普惠的教育公共服務和精細化的教育治理體系,將從三維空間、時間和知識五個維度深度融合,重塑智慧教育生態。」張軍說。

張軍提到,以智慧、互聯為理念,基於智聯網技術框架重塑「人機物環」關係,通過「智聯教室」建設打通空間、時間、知識之間的壁壘,形成「五維教育」,將推動構建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生產關係,推動新時代教育生產力的變革,釋放教育潛能,實現學生和教師「有價值的成長」。

王耀南院士:人工智慧為教育變革提供新路徑

湖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人才培養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教育變革提供了新路徑,挑戰與機遇並存。

王耀南談到,人工智慧賦能教師,將改變教師角色,促進教學模式從知識傳授到知識建構的轉變,同時緩解貧困地區師資短缺和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人工智慧賦能學校,將改變辦學形態,拓展學習空間,提高學校的服務水平,形成更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治理,將改變治理方式,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和資源配置的精準化,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希望我們的教育領域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為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貢獻力量。」王耀南說。

相關焦點

  • 四院士勾勒「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藍圖
    在人類教育邁進「智能時代」的重要當口,探索智能技術如何助力教育公平與人的個性化成長,既是科技界和教育界肩負的時代使命,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20年8月20日—22日,在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上,趙沁平、鄔賀銓、張軍、王耀南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結合虛擬實境、5G、智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教育場景中的應用,從不同維度共話智慧教育未來。
  • Gdevops | 福昕助力金融共繪金融行業美好藍圖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福昕最新資訊 > 正文 Gdevops | 福昕助力金融共繪金融行業美好藍圖
  • 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面對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於3月22日晚在直播平臺開播。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聽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
    面對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於3月22日晚在直播平臺開播。
  • 共謀「AI+教育」的藍圖 助力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
    紅網時刻8月23日訊(記者 何青 實習生 陳宇麗 通訊員 雷蕾 任彬彬)人工智慧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產學研深度融合如何助推人工智慧發展?8月23日下午,湖南省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活動——2020人工智慧與創新教育思享匯暨第二屆湖南省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論壇在長沙舉辦。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創業精英從產業發展、產學研融合、創新教育等角度出發,圍繞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後備人才的培養,共謀「AI+教育」的未來藍圖。
  • 透視新一代人工智慧:AI如何改變未來?
    透視新一代人工智慧:AI如何改變未來?謀劃未來發展……對於人工智慧,我國同樣高度重視。2017年,先後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專家共談人工智慧助力因材施教
    準確把握未來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要重點要抓好四個環節: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深入一線研究實踐,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人工智慧過程化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智能推薦,可以幫助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為師生減負增效。科大訊飛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的突破,諸如國際領先的OCR識別技術、中英文作文智能評卷、自然語言理解,助力實現以過程評價支撐教學改革、以學習者為中心因材施教,以及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劉慶峰指出「未來不是屬於A.I.,而是屬於掌握A.I.的人類。」
  • 數據智能 巴德年、楊勝利等四位院士眼中的未來醫療
    「機器人」可以在10秒之內翻閱上萬權威資料,並開出精確診療方案;AI「醫生」在乳腺癌的識別上準確率達到88.5%;「騰訊覓影」利用人工智慧醫學影像技術輔助醫生實現早期食管癌篩查……國內外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風馳電掣,新技術、新概念層出,讓人目不暇接,時時讓人有「未來已來」之感。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舉行,共話智能時代教育未來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由1個主論壇,9個線下分論壇,4個線上分論壇組成,議題涵蓋了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諸多領域,邀請了國內外百餘位教育專家、業界精英,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實踐,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教育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搭建了一個高端、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
  • ...中新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高峰論壇,助力構建中新人工智慧對話機制
    值此中新建交30周年之際,全球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時,論壇邀請了多位來自中新兩國數字經濟、人工智慧行業的頂尖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就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度剖析,共同推動兩國產業優化升級,助力科技創新。
  • 「教育未來,因AI而能」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召開
    準確把握未來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要重點要抓好四個環節: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深入一線研究實踐,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面向新時代新要求,當前的教育評價難以幫助解決現階段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也難以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
  • 教育未來 因A.I.而能——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召開
    準確把握未來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要重點要抓好四個環節: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深入一線研究實踐,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講話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致辭中指出,面向新時代新要求,當前的教育評價難以幫助解決現階段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也難以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
  • 教育未來 因A.I.而能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召開
    準確把握未來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要重點要抓好四個環節: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深入一線研究實踐,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人工智慧過程化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智能推薦,可以幫助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為師生減負增效。科大訊飛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的突破,諸如國際領先的OCR識別技術、中英文作文智能評卷、自然語言理解,助力實現以過程評價支撐教學改革、以學習者為中心因材施教,以及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劉慶峰指出「未來不是屬於A.I.,而是屬於掌握A.I.的人類。」
  • 王耀南院士:人工智慧為教育變革提供新路徑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孫競)隨著網際網路、5G、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組合創新,人類教育邁進「智能時代」的重要當口。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20日至22日舉行,湖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分享了智慧機器人在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應用情況和未來趨勢,並就「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遠程採訪。
  • 建校70周年哈理工四院士聚首 助力龍江科教興省戰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雷清泉,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85屆校友、哈爾濱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韓傑才,中國科學院院士、熱處理專業84屆校友、燕山大學教授田永君,中國工程院院士、自動控制84屆校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毅寅出席座談會,共商理工發展大計,共謀學校發展藍圖,助力龍江科教強省戰略。
  • 人工智慧驅動未來教育——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智慧教育峰會成功...
    本次峰會以「智能+未來教育」為主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教育廳、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無錫市教育局承辦,科大訊飛等單位協辦,旨在交流探討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VR/AR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教育中的應用,探索物聯網與未來教育的創新發展。8日,峰會同期智慧教育論壇成功舉辦。
  • 「智能化」未來趨勢是什麼?院士:新一代人工智慧須變革研究範式
    12月5日,在2020(第三屆)中國信息通信大會開幕式暨院士主題報告會上,多名專家學者圍繞下一代網際網路體系結構、人工智慧、新基建、數字經濟等主題展開討論,分享自己對於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思考和建議。「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應用發展的必然,人類社會從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科技競爭制高點。」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志明重點探討了人工智慧技術與發展的話題。鄭志明表示,現在人工智慧用得最多的還是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領域,「再擴大到其他的工業領域、產業領域或是社會領域,人工智慧就必須要從核心技術上做一些改變。」
  • 在「未來之所」共話「十四五」藍圖,2020《市民與社會》對話區委書記系列節目開播
    十四五開啟,新徵程啟航,未來五年,上海如何乘勢而上,創造新奇蹟、展現新氣象?如何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各區如何錨定主線、應對短板,推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系列節目緊扣這一中心工作,在「聚焦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居民代表、自媒體代表、社會組織代表、青年代表等,與16區區委書記一起共論、共商、共議,構建「開門問策坦誠交流」的對話空間,切實匯集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共繪上海未來發展藍圖。
  • 第三屆智能教育論壇 |專家共談:人工智慧助力因材施教
    智能教育主題論壇已連續舉辦三屆,本屆的主題為「人工智慧助力因材施教」,旨在面對新時代個性化教育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新要求的背景下,探索如何利用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教學,實現規模化因材施教落地應用,促進智能教育深入發展
  • 好未來教育研究院:人工智慧將重塑教育新形態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尤其是人工智慧2.0時代的到來,一定會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世界發展方式的改變,而教育也必將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革。」賦能教育環節,推動教育改革在普惠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之外,王國慶認為,人工智慧還將重塑教育新形態。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已應用於「AI課堂」、智能測評、智能題庫、智能錯因診斷、智能課堂質量評價、智能排課等不同教育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