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焦慮一邊成長》何老師說:人不要被自己的情緒綁架

2020-12-22 迷兔愛看劇

近期熱播的一檔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節目中謝娜說自己曾問過何老師『事情太多,忙到扛不住了要怎麼辦?』何老師說:「不要被自己的情緒綁架,因為其實事壓不垮我們,反而是情緒壓垮我們。

《朋友請聽好》何老師與謝娜

壞情緒說得玄乎些就像發黴了的空氣,總是趁你不備就來偷襲;壞情緒讓我們感覺到焦慮,但當我們學會處理這壞情緒,把它轉化為推力的話,就能得到成長。蘑菇姑姑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這書告訴我們焦慮的情緒是怎麼來的,我們該如何與它相處。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

正如蘑菇姑姑《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書中所說:每一件讓你焦慮的事,都是上天為你打開的一扇門。

1、自己人生,不該只為討好別人而活著

馬斯洛說,如果要孩子在「讓自己開心」和「得到他人認可」之中選一個,通常孩子會選擇「得到他人認可」。因為如果一個環境總讓孩子不安,他會扼殺自身的情感去滿足別人。

陳學冬出道至今,給家裡所有人都買了房子,但唯獨沒有給自己買;老同學住他家,他會一大早起來做出像五星級酒店一樣的豪華早餐,而自己卻常常是一個麵包、一瓶水就一餐。

陳學冬大姨在《我家那小子》節目中解釋說:「他從小就這樣,那時候家裡大人工作忙,也沒人管,他就習慣了買個麵包和水湊合一頓,這已經成了習慣。」

《我家那小子》陳學冬與他大姨

「已經成了習慣」這是一句簡單的話,卻直戳人的心窩。其實事實很明了,他不是不會做飯,也不是沒錢;他只是不對自己好而已。

給家人買房,自己沒有;給別人做好吃的,自己吃麵包加水;這不就是討好別人的行為嗎?

然而最讓人心酸的是,這竟然已是他的習慣。不重視自己,如遇到衝突必定是退讓,若有天到了退無可退的境地,又該如何自處?

尼採說:哪怕只愛自己一點點也比沒有好,所以要堅定地自愛。總而言之,人一定要先學會自愛。

人要學會自愛,這是每個父母都該教會孩子的。

周迅最近的作品《不完美的她》,林緒之對穆連生說的一句話:當女孩子啊!不要把討好別人當成一個習慣。如果你把這個當成習慣了,有一天會發生靠山山塌的情況。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

其實無論是女孩或男孩都不應該有討好別人的習慣,否則久而久之會失去自我。

生命匆匆,不必事事委曲求全!應該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寵愛自己。

2、不是人人都懂讀心術,會表達,很重要

家是什麼?家應該是避風港。

可是隨著年齡增長,與父母的代溝越來越大,能聊到一起的話題越來越少,甚至更多時候都只是沉默不語的坐一起各玩各的手機,交流已成為奢侈品。

相聚時,父母或許想說些什麼、聊點什麼,但知識面、見識與長大的孩子漸漸產生惡劣距離,導致不知如何開口。怕說出來的話題沒人接的尷尬,怕說出來面面相覷的寂靜。於是總是在等,等對方先開口。

就這樣,你不問,我不說;親人越相處越陌生,慢慢的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是,等待有時是經不起時間的消磨的,有些等著等著就變成遺憾了;所以別再等待,應該勇敢面對,也許結果並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差。

正如李安1994年拍的電影《飲食男女》,電影講述一個父親與三個女兒的父女關係,也是一個中國家庭的情感故事。

《飲食男女》一個父親與三個女兒的家宴

這個家庭是不完整的,因為這家的媽媽早逝,一個男人獨自帶大三個女兒;溝通僅靠家宴。

因為極少機會溝通,以致這家的爸爸有個秘密,一直不敢對女兒們言說;所以女兒們也不知道,她們的爸爸與自己同學的姐姐偷偷戀愛了。後來因為這家爸爸的好友去世影響,終於向女兒們坦白。最終不僅父親得到了幸福,女兒們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屬。

相比於之前的大家沉默的和睦相處,不如後來的有點不被世俗接受的愛情公諸於世。世上人那麼多,不必每個人都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只要自己在意的的人能理解就足夠了。

做人不能太貪心。

《愛的五種語言》說:愛的語言,就是一個人表達愛,接受愛的主要方式。

愛,不止限於愛情,親情也是愛的一種。

3、走出自己畫的囚籠,才能沐浴籠外的陽光 迎接外面的陽光進屋

方排球界的傳奇人物大松博文說:作為每個人來講,只有發揮自己的個性,才能明確自己存在的理由,才會感到生活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而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發現是時機與深度,從而影響生活。

《與瑪麗特共度的午後》是一部充滿溫情的法國影片。主人公查爾曼有個糟糕的母親,未婚生子導致查爾曼不知道其父親是誰;後來因為查爾曼影響她的婚姻而把其當成出氣筒。讓查爾曼迷失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能做什麼?

直到遇到瑪格麗特,一位有學識、閱歷、熱愛讀書的90歲孤寡老人。查爾曼愛上看書,還成為瑪格麗特專屬朗讀者。讓一隻生活在匱乏之中、缺乏意義感的查爾曼,忽然找到了更好的自己;瑪格麗特教會他給予、學習知識,因此得到尊重;這是查爾曼以前從未遇見過的人生,有價值的人生。

《與瑪麗特共度的午後》查爾曼與瑪格麗

查爾曼的親生母親沒有拋棄他,卻比拋棄更折磨他;還好他遇到了一個懂自己、願意花時間教自己的「母親」瑪格麗特。

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經歷會決定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各種人際關係中能做什麼樣的人,或者必須做什麼樣的人。但是性格是自己塑造的,家人只是提供了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個性風格,他們僅是能影響而已。

真正能掌控自己人生的只有自己而已,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就如何老師說的:有壞情緒很正常,但是不要陷在這個情緒裡,或者被這個情緒綁架。

如果一個人能夠堅定在一個理念裡生活和成長;那麼,那些所謂的煩惱、壞情緒,終將會轉化成安寧和開心,甚至轉化成讓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相關焦點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 談談焦慮的常態化:正視、和解與共存
    疫情期間成年人的焦慮愈發顯得嚴重,這是我和朋友的故事,但我相信這不僅僅是我們一個人的故事。失眠半年的我,一直在尋找方法從焦慮中走出,一次偶然機會閱讀了蘑菇姑姑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以下簡稱《焦慮》),失眠有所緩解,我像是迷失在沙漠中的探險者,此時找到了回家的路。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學習化解內心的焦慮,實現心智的成長
    當問到具體焦慮的原因是,有的人可以說出具體可感的例子:我想要升職,儘快成為公司高管,才不會被同事趕超;我要在三十歲前買房,有了房子才能找對象,組建屬於我的家庭;我對我的外貌不自信,我很不安,希望能變美。有的人說不出具體的原因,但是在生活學習中卻時時處於緊張、不安、惶惶終日的狀態。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借他人故事,詳解人生百態,焦慮亦是成長
    當一個人遇到傷心事,心裡的坎兒過不去,會有人安慰說:「生活不會一帆風順,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你可以從中收穫失敗的教訓,所以這是成長所需,沒什麼可焦慮的!」《一邊焦慮 一邊成長》取材於電影和生活,那些平凡生活中的愛情、親情、友情、工作理想、七情六慾、菜米油鹽,取材於那些經歷痛苦卻從不曾放棄成長的平凡人
  • 焦慮算個啥?蘑菇姑姑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有的是辦法
    蘑菇姑姑,她仿佛看穿你我的內心,讀完《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我們大致可以,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困惑,並且得到或多或少的解答。 正如三毛曾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全書分別圍繞,童年時期、青春時期、成年時期的不同癥結,給於讀者答疑解惑。
  • 不要被情緒綁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上天很有意思,貓喜歡吃魚,貓卻不能下水,魚喜歡吃蚯蚓,卻不能上岸,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好多事情總是背道而馳,不管怎樣,遇到什麼,都應該平常心面對,學會與自己和解,要知道一切問題必然有他發生的意義!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接納焦慮,才能助你更好地自我成長
    焦慮,一邊成長》書的開篇說到,既然焦慮永遠都在,那麼和焦慮相處的「我」就更重要了。我們每天在各類的角色中繁忙,唯獨留給「我」的時間是最少的,所以,焦慮是來提醒我們,看見我,接納我,讓我來助你成長! 一:所有的焦慮都是為了讓你看到自己很多人看似經歷了很多,但這些經歷並沒有變成難能可貴的經驗,反而成為前行的絆腳石。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尤其用在孩子教育上
    親戚對我喋喋抱怨,我看著她又是焦慮又是怨婦的臉,腦海裡想到的卻是這兩天手不釋卷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這本書。她想著,既然有焦慮,逃避肯定不是辦法,還是要想辦法去解決這問題,朋友就想著我先自己學會如何寫日記吧,這樣跟孩子講起來,還能有理有據。吸引力法則,往往咱們關注什麼,身邊其實就有一堆能幫咱解惑的人和事。朋友碰到了寫作媽媽班,接觸到了自媒體,有老師帶著領進了門,愚公移山般地堅持,成長了,倒打開了另一片天地。不但與焦慮和平共處,更是成就了孩子,成就了家庭,也成就了自己。
  • 一邊是生活的壓力,一邊是浮躁的風氣,我們能不焦慮嗎?
    在現在的社會中,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上來自家庭的事情越來越多,造成了很多朋友們產生焦慮的問題。最近這幾年來受這種社會焦慮的問題,導致人們的情緒越來越消極,而受這種消極情緒影響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每個人會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一種擔憂,因為焦慮是一種情緒,而大部分情況下,如果我們處在這種焦慮的情緒下,可能無法去處理一些生活中或者工作中帶來的比較衝突的事情。這到底是為什麼讓人們產生這樣的問題呢?甚至有人因焦慮的問題而會抑鬱,不願意與這個世界去交流,也不願意與這個世界去接觸,他們就會越來越封閉自己。
  • 一邊焦慮一邊懶散,這「病」有解嗎?
    生活中,有的人遇到壓力就容易出現焦慮情緒,無法馬上行動起來去解決問題。你有這樣的情況嗎?一項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88.7%的受訪者有過只顧著焦慮卻遲遲行動不起來的情況,其中33.1%的受訪者經常這樣。54.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戒掉「拖延症」,提高效率。
  • 男孩被老師說胖了,一邊運動一邊哭!網友調侃;我這該死的自尊心
    都說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這句話著實不假。如果你不小心惹惱了孩子,他們可是真會生氣的。早上看到一條「小男孩被老師說長胖而委屈大哭」的視頻,非常有意思。可能是越想越丟臉,男孩一邊做運動一邊大聲哭,行為讓人忍俊不禁。做了一會之後,男孩內心的情緒全盤崩潰,只見他停止運動跑到角落裡藏起來超大聲的哭。網友看到男孩如此乖巧的行為後,深感男孩太過可愛,這生氣的模樣簡直太傲驕,完全就是放不下自己「這該死的自尊心」。
  • 對於孩子要不要學奧數,一些家長是不是一邊焦慮一邊矛盾著?
    對於孩子要不要學奧數,一些家長是不是一邊焦慮一邊矛盾著?不學吧,怕孩子落後於別人,以後升學吃虧。學吧,孩子不一定吃得消。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本身基礎還沒有穩固的情況下,又去學奧數,無疑會打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 家長會上爸爸痛哭直言壓力大:中年人的焦慮是一邊隱忍,一邊不甘
    家長會上被老師點名,又逢工作不順,一起悲從心生,情緒就突然失控了。但我覺得網友所說的並不完全是這位父親崩潰的原因。不一定是他家孩子表現不好,也不一定是老師給了難堪或者壓力,也許只是因為當時的某個觸點,讓他忽然就繃不住了。
  • 不要一邊給孩子立規矩,一邊親手破壞它
    在學校,和孩子同學打鬧,不守課堂紀律被老師懲罰,在社會裡,不懂規則,亂扔垃圾,不懂禮貌等等 可不要怪小孩饞嘴,因為最後買單的都是父母。想來其實一些熊孩子之所以會被罵沒有教養,其根本原因大多都是不懂得守規矩。
  • 「你這麼差勁,世界上也只有我愛你了」一邊打壓一邊說愛,pua
    有人常說,與某人在一起時,如果你發現自己變得多疑、焦慮、易怒,不僅沒有感到快樂,而且還產生了更多的消極情緒,那麼ta就不值得你再浪費時間。說真的,真愛是會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陽光,而不是給原來的生活增添了陰霾。
  • 《兩隻老虎》:誰不是一邊遺憾,一邊成長的大人?
    1電影裡張成功被綁架後讓餘凱辦的三件事,其實就是他自己過去人生中留下的遺憾,是心結,是坎。愛情、友情、親情三塊大石頭壓著,讓張成功接下來的路走不下去了。其中第一件就是去找自己的前女友周原,問她對自己是什麼看法。
  •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我們一邊成長,一邊堅強,一邊念念不忘!
    楔子:青春呼嘯而過一閃而逝的歲月裡,無數朵花無數片葉子在阡陌紅塵之中隨著季節的更迭變換了容顏,它們靜謐地落下,溫柔了大地,妝點了泥土,告別了歲月;有些時候會莫名地覺得青春的詞眼在時間的閃光中,是個傷感的詞,它在我青春的字典裡,象徵著傾世卻短暫的錦瑟年華,美麗傾心,卻稍縱即逝,只留給了世人不願割捨的情懷和遺憾;它象徵著朦朧青澀真實而真摯的情感經歷和情感故事,我們一邊成長
  • 小朋友被老師說胖了,一邊哭一邊做運動,網友評論笑翻眾人
    小孩子對大人的評價特別在意,尤其是來自父母和老師的評價,一次誇獎,讓他們開心好久;一句批評,令他們難過很久;一個調侃,他們會手足無措。最近,有一位小朋友和老師視頻的時候,老師開玩笑說他長胖了,小傢伙反駁一句,然後覺得丟臉,生氣地掛了班級視頻。之後,這位萌娃讓人哭笑不得,他開始在爬行墊上做運動,一邊運動一邊哭,最後縮到角落哭去了。網友回復,「小朋友,你是吃可愛長大的嗎?」
  • 現代帶娃模式:一邊焦慮,一邊佛系,一邊暗自努力
    大學、工作、結婚,這個農民工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必須比別人走得更穩。雖然他奮鬥的終點,雖然還遠未到達北京城市少女袁晗寒的起點,但他是三個紀錄片人物中,唯一一個通過受教育改變命運的人。他在武漢買了車買了房,站穩了腳跟,晉升城市中產的一員。在被問到現實的階層差距時,徐佳說:「我現在接受這種不公平的存在,但我會努力去改變。」
  • 學生膽大包天,一邊上網課,一邊打遊戲,老師感慨:對牛彈琴
    今年的暑假,不管是我們老師還是同學們,大家都體驗了很多以前所不能想像的事情。因為疫情的影響,開學時間被肆無忌憚地往後延遲。對此,我們初三學子和高三學子只能開始遠程網絡教學。就這樣,老師開始體驗當主播的樂趣,同學們開始享受看直播送花的新奇體驗。
  • 一邊上網課,一邊分屏打遊戲,網課上出新境界,看看老師怎麼說!
    最近,一名初中男生學會了一邊上網課,一邊分屏打遊戲。不僅如此,他還向自己的同學炫耀並分享了這個「獨家秘籍」。後來,被一個同學告發,把「截圖」發給了老師。「原來還有這種操作?」老師驚詫不已,無奈地表示:一道數學題講五遍,考試的時候還是會有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