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6年在日本大阪憑藉「住吉的長屋」一鳴驚人至今,安藤忠雄走遍全球,完成對建築的多年夙願之際也成功地讓自己的作品「滲透」到全世界。76歲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從未放下手中的畫筆,追隨他的建築作品,一張「安藤建築地圖」也隨之展開。
第一站:變與不變-從清水混凝土到木的「輪迴」
沿著安藤忠雄的「建築地圖」來一次環球之旅,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設」,因為僅是日本就「密布」著安藤忠雄的「寶藏」。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安藤在大阪府、兵庫縣、京都府和東京都打造了富島邸、小筱邸、六甲集合住宅、城戶崎邸等私人住宅。清水混凝土建築漸漸成為人們熟知安藤的第一張名片。
(安藤的「開山之作」——住吉的長屋)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安藤的後現代建築設計語言通過公共建築作品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六甲山集合住宅是安藤早期作品的經典案例)
沒能趕上日本大興土木的時代,但安藤忠雄仍能不斷接手大型公共建築和美術館。從兵庫縣姬路文學館、本福寺水御堂,到香川縣直島町的直島當代美術館,結合傳統與現代,讓木的暖意和混凝土的清淡共舞。
直島當代美術館
(1992年西班牙塞維亞世界博覽會上的國家館)
用後現代設計語言講述本土的歷史——安藤忠雄的設計方案「徵戰」海外,所向披靡。1992年西班牙塞維亞世界博覽會,這位「清水混凝土詩人」為日本國家館操刀。為了突出建築的日本特色,安藤選擇的材料是代表東方文化符號的木。半透明的結構屋頂與條狀木板做成的弧面外牆形成強烈的張力,虛實呼應,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
跟著「拳擊手」挑戰更大版圖:「反哺」歐美建築界
三年之後,巴黎UNESCO總部冥想空間橫空出世,這位曾潛心向歐美建築大師學習的日本建築師,開始「反哺」歐美建築設計行業。
(UNESCO總部冥想空間 法國巴黎)
自此,安藤忠雄像一位迅猛的「拳擊手」,以極高的效率打造了義大利班尼頓另類創意探索中心、德國藍爵基金會美術館、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大型公共建築。
(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 美國德克薩斯州)
改建古老的威尼斯海關大樓,安藤憑藉恢復大樓17世紀風貌的方案力克建築界「女魔頭」扎哈。其中,招牌式清水混凝土牆體的妙用,既兼顧建築的歷史文脈,又凸顯出了修復設計的時代氣質。
(威尼斯海關大樓 義大利威尼斯)
今年5月安藤忠雄「攻下」紐約城。由他設計的曼哈頓伊莉莎白大街152號,儼然成為商界大佬們追之不得的「高配」住宅。
(紐約伊利莎白大街152號公寓樓 美國紐約)
兜兜轉轉就在身邊:光與詩的中國化實踐
(亞洲現代美術館 中國臺灣)
繼中國臺灣的亞洲現代美術館落成之後,安藤在上海打造的建築項目也在大眾的期待中陸續揭幕。保利大劇院在2010年正式揭幕,是國內首家擁有水景劇場的劇院。白天的大劇院是豐富多彩的「萬花筒」,在幾何切割的空間中承載藝術的奧秘;晚上則漂浮於廣闊的水面之上,與自己的倒影安靜地對話。
(保利大劇院 中國上海)
2017年底揭開面紗的上海明珠美術館,更是安藤忠雄傾注了滿腔熱情與力量的作品。大師將其畢生所積累的設計經驗與建築理念精髓全然釋放,再度為他對清水混凝土和光出神入化的駕馭力寫下註腳。
安藤忠雄為明珠美術館繪製的設計手稿1
愛琴海購物公園1
(愛琴海購物公園2)
同時於2017年底在明珠美術館開幕的「安藤忠雄展·引領」,將安藤忠雄的全球建築設計濃縮、匯聚在了由他自己建造的美術館中,不僅如此,展覽還將獻上安藤在建築之外的成就與思考。
展覽海報
建築師的偉大、藝術家的敏銳、詩人般的柔情、拳擊手的勇猛——最「完整」安藤忠雄就在這裡。讓安藤忠雄引領你,來到明珠美術館與Light Space(光的空間),踏上「安藤環球建築之旅」之吧!